第361章 划时代的宿舍楼-《重生六零:原始森林任我行》

  在众人满心期待中,赵国强通过公社,联系上了隶属青山公社的一支建筑队。

  这支队伍由附近村子里手艺精湛的泥瓦匠、木匠组成,凭扎实手艺和吃苦耐劳的劲头,在周边攒下了不小的名气。

  寒冬腊月,北风如刀,刮在脸上生疼。

  建筑队的工人们却个个精神头十足,扛着工具,迈着坚实的步子进了厂区。

  赵国强亲自迎上去,攥住负责人老张的手用力晃了晃:“张师傅,天这么冷,辛苦大伙跑一趟。”

  老张咧嘴一笑,嗓门亮得很:“赵厂长客气啥?您为工人盖宿舍,是积德的好事,咱咋能不来帮忙?”

  施工一开场,工人们就卯足了劲。

  在选定的山脚区域,杂草碎石被一一清走。

  呼出来的白气刚飘到眼前就散了,手上冻得通红,可抡起锤子、抹起灰浆来,照样麻利。

  泥瓦匠们砌地基,一铲石灰一抹匀,一块砖石一放准,转眼就码出整齐的墙基。

  木匠们也没闲着,锯子拉得“吱呀”响,锤子敲得“咚咚”脆,门窗框架在他们手里渐渐成形,倒像是奏响了一曲热闹的建设调子。

  赵国强怕天冷冻着大伙,耽误了干活的力气。

  他开着属于自己的大卡车出去转了一圈,回来时,车斗里的粮食堆得冒了尖。

  原本载重五吨的车,硬是被他塞了五十吨。

  好在他真实跑的路程不远,总算稳稳当当开回了厂区。

  他招呼工人卸粮时,只说了句“给建筑队的师傅们加加餐”,至于粮食从哪来,没人多问。

  粮食到位,食堂立刻忙活起来。

  每天一早,一大锅红薯粥在大铁灶上咕嘟冒泡,热气裹着甜香飘出老远。

  馒头蒸得暄软,咸菜切得细碎,刚出锅就被送到工地。

  中午歇脚时,工人们围坐在工棚里,捧着热粥喝得暖心,就着馒头嚼得香甜,你一言我一语聊起宿舍建成的模样。

  “听说每家都带阳台呢!”“还有卫生间,冬天再也不用跑外头挨冻了!”笑声混着粥香,在工地上空荡开。

  可冬天施工,麻烦事总少不了。

  这天一早,鹅毛大雪铺天盖地落下来,等停的时候,工地上的积雪已经没过了脚踝。

  工人们急了,怕耽误工期,雪还没停稳就扛着铲子、扫帚往工地赶。

  赵国强也来了,穿着厚厚的棉袄,拿起铲子就加入了清雪的队伍。

  “大伙加把劲!”他挥着铲子喊,“这雪看着大,咱人多力量大,清干净了照样干活!”

  日子一天天过,宿舍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一层的砖墙往上砌着,窗户、门的位置都预留得整整齐齐。

  工人们每砌一层,都要拿水平尺仔细量,生怕差了分毫。

  二楼的木梁架起来时,几个人合力抬着,喊着号子慢慢放稳,再铺上木板,踩上去踏踏实实的。

  眼瞅着过年的日子近了,赵国强盘算了一下,两笔订单的交货期还早,工期完全赶得上。

  他干脆决定:让大伙提前两天回家过年。

  发福利那天,每个人手里都多了份肉食和粮食。“这是给大伙的过年礼,”赵国强笑着说,“忙活这么久,回家好好歇着。”

  工人们拎着东西,脸上的笑就没断过:“赵厂长放心,年后我们一准早早就来!”

  这些粮食和肉食,自然是赵国强开着卡车出去转了一圈拉回来的。

  头天出去,第二天就拉了满满一车回来,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去了哪里。

  不过大家都知道赵厂长神通广大, 别人弄不来的物资 ,他出去转一圈就能弄回来。

  这边刚安排好厂里的事,五金机械厂、城里的副食品厂,还有县政府食堂、公安局食堂,又纷纷找上了赵国强。

  “赵厂长,过年能不能再弄点肉回来?”几个单位的人找上门,厂里已经给你准备了柴油,“这些油您先用着,不够再跟我们说。”赵国强也不推辞,把油收下了:“放心,保准让大伙过年有肉吃。”

  这些人连他的借口都提前给他堵上了, 他怎么可能不去弄一些肉食回来。

  他开着车出去,三天后才回来。

  车斗一打开,半车是野兽肉,半车是鱼。

  这些都是他从北极熊国境内弄来的——那边冰面上凿个洞,鱼就往洞口钻,一网下去能捞上不少。

  至于野猪、马鹿、梅花鹿,甚至黑熊、棕熊,碰上他就没跑掉的,连森林之王东北虎也没能例外。

  五金机械厂有八千多职工,赵国强直接送了三万斤肉——一万五千斤鱼,一万五千斤野兽肉过去。

  副食品厂近四千人,他也按每人三斤的量送,多出来的,自然是给领导们多分些。

  县政府和公安局食堂人少,赵国强也没亏待,普通人三斤的标准,领导们的就变成了五六斤,鱼和肉各占一半。

  这下,不管是工人还是领导,见了赵国强都直竖大拇指:“赵采购真是太给力了!”

  过年期间,赵国强也没闲着。他翻来覆去琢磨宿舍的内部布局,总想着让工人们住得更舒坦些。

  要让宿舍用上自来水,得先找水源。

  赵国强来到宿舍楼后面的山峰,在空间里仔细探查水脉。

  东北的山多,他在第一座山上没找到,又走了两座,才在第三座山里发现了水源。

  他在空间里挖了个能容身的坑洞,钻进去后,用空间切割的法子,一路引导着水流穿过前面两座山,引到最后一座山的山顶。

  他在山壁边留了个洞口,暂时没有打通,以后只要插根大水管,泉水就能直接流进宿舍楼。

  年后,春寒还没散,建筑队的工人们就如约回来了。

  一到工地,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施工中。

  木工们拿着刨子、凿子,把门窗雕琢得严丝合缝,安装上去晃都不晃。

  泥瓦匠们拎着灰桶,往墙上刷石灰浆,白得均匀,看着就清爽。

  那会儿钢铁紧张,自来水水管成了难题。

  赵国强亲自跑了趟生产水管的厂子,用大量粮食和鱼肉、野兽肉,以物易物,才换回了足够的水管。

  他还在宿舍区远处修了两个巨大的化粪池。

  六千多套宿舍的生活污水、卫生间污水,都能通过管道流进去。

  这些粪经过发酵,可是好肥料,赵国强打算免费送给各个生产队。

  在当时,这可是生产队抢着要的宝贝,种庄稼全靠它。

  终于,六千多套职工宿舍全部完工了。

  赵国强将一根粗大的自来水水管插进山体十几米深,接到了宿舍楼上的水塔里。

  他在楼上修了六个水塔,全是相通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流进来,再顺着管道流进每家每户。

  “咔哒”一声拧开水龙头,清水“哗哗”地流出来,工人们看得眼睛都直了。

  崭新的宿舍一排排立着,在阳光下亮堂堂的,看着就暖心。

  工人们揣着激动的心情,纷纷搬进新家。

  有人贴上了喜庆的春联,有人挂上了红灯笼。

  还有些人对抽水马桶好奇得紧,没事就扭一下开关,看着水“哗啦啦”冲下去,乐得合不拢嘴。

  这马桶不是瓷砖的,是家具厂的工人照着赵国强给的图片,用木头做的,看着像个木桶,却好用得很。

  卫生间更是让大伙稀罕坏了。“冬天再也不用跑外头挤公共厕所了!”有人摸着墙壁感慨,声音里满是兴奋。

  就连当初修建宿舍楼的建筑队,也一个劲地夸赞:“这样的宿舍楼,真是又方便、又漂亮、又实用,咱还是头回见!”

  整个宿舍区里,笑声、说话声此起彼伏,处处透着对未来的憧憬。

  赵国强站在一旁看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

  他知道,这六千多套宿舍,装着的不只是一个个家,更是大伙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厂子好好发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