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山娃壮年71集-《两代人的爱情》

  他话音刚落,主管生产的副厂长梁有福就“嚯”地一下坐直了。梁有福是个直性子,黝黑的脸上满是不赞同说道:

  “刘主任这话我可不同意!”他嗓门洪亮,震得吊灯似乎都晃了晃,大声又说:

  “退休工人那都是厂里的功臣!想当年建厂的时候,他们哪个不是一身泥、一身汗地干?没有他们打下的底子,哪有咱们今天的工厂?

  给他们涨半级工资,赵厂长这提议,于情于理都站得住脚!”

  他顿了顿,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却带着力度,沉声说:

  “再说了,他们的儿女,十有八九都在咱们厂里上班呢!给老人涨工资,年轻人心里能不暖和吗?能不感动吗?干活能不卖力气吗?这影响力,大了去了!”

  制帮车间主任方玉莲是个心细的女人,她穿着干净的蓝布工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她轻轻点了点头,声音温和却坚定地说:

  “梁厂长说得对!退休工人!就跟咱们的爹妈一样,当年辛辛苦苦为厂里付出,现在老了,咱们给他们涨点工资,是应该的。这叫知恩图报,人心都是肉长的,我觉得大家不会有意见。”她说话时,眼神里带着真诚的暖意。

  曹厂长没说话,只是用手指敲了敲桌子,拧着双眸说:

  “其他人呢?都说说,别闷着不言语。”

  主管技术的副厂长王知青,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眨了又眨,像是在做一道复杂的算术题。他慢悠悠地开口,声音带着点犹豫道:

  “退休工人嘛……毕竟已经不在岗了,现在厂里的利润,他们确实没直接贡献,从这方面说,这份红利他们好像……不太该得。”

  他顿了顿,看了看方玉莲,又补充道:

  “不过呢,话又说回来,就像家里的老人一样,真不给涨点,心里又有点过意不去,面子上也不太好看。所以,我觉得……涨不涨,好像都行?”

  “你这说了跟没说一样!”主管销售的副厂长汪海枫“嗤”了一声说道。他常年在外跑,性子活络,脸上带着点商人的精明。他瞥了王知青一眼,语气带着点嘲讽又说:

  “别当个和事佬,痛快点!我倒觉得赵厂长想得周全。”他身子前倾,掰着手指头算着又继续说道:

  “给退休老工人涨半级工资,花不了多少钱,但影响可大了去了!他们的儿女在厂里的,肯定念着咱们的好,干活更踏实;不在厂里的,出去跟街坊邻居一说,咱们塑料厂多仁义!这名声传出去,比打广告都管用!所以,我举双手赞成!”

  曹厂长看大家说得差不多了,最后一锤定音道:

  “行!都表了态,那就举手表决吧。同意给退休工人普调半级工资的,请举手。”

  梁有福第一个“唰”地举起了手,方玉莲紧随其后,汪海枫笑着也举了起来,王知青犹豫了一下,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最终还是慢慢抬起了胳膊。山娃自己也举起了手,脸上带着释然。

  只有刘宇浩,梗着脖子,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心里头老大不乐意,心里想:这山娃,净整这些虚头巴脑的!退休工人能顶啥用?还不如把这钱给在岗的多涨点,也好拉拢拉拢人心。

  可他看看周围,除了自己,满屋子都是举起的手,那一只只手像一面面小旗,让他觉得自己像个异类。

  曹厂长扫了一眼,声音平静却有分量,表态道:

  “少数服从多数。决定了,所有退休工人,不论退休年限长短,一律普调半级工资。”

  窗外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是谁悄悄洒下的一把碎金子。会议室里的烟味似乎淡了些,石英钟依旧慢悠悠地转着,但每个人的心里,似乎都有了不同的盘算和温度。

  山娃轻轻舒了口气,他仿佛看到了那些退休老工人接到通知时,脸上沟壑里绽放出的笑容,也仿佛听到了他们儿女在车间里更有力的吆喝声。这半级工资,调的或许不只是收入,更是人心。

  北风跟窗外的老杨树较着劲,枝桠被抽打得呜呜作响,像是谁在空旷的车间里拖着铁管。调资领导小组的会议室里倒暖和,把玻璃窗蒙得一片模糊,倒让墙上\"抓生产促效益\"的标语显得没那么刺眼了。

  山娃把手里的喝水杯往桌上一顿,杯底的茶渍混着热气腾起来。他眨着双眸说:

  “下面说说最关键的——连升两级的人选。”

  他喉结动了动,目光扫过围坐的人,又补充道:

  “先提名,然后再议。”

  刘宇浩的钢笔还没来得及往笔记本上落,人已经欠起半个身子。首先提议道:

  \"我提名曹厂长!\"

  他嗓门亮得像开了扩音,接着继续道:

  \"就说那牛津革凉鞋,不是曹厂长拍板搞发明,咱厂现在还在卖全塑凉鞋呢!\"

  他手往空中一挥,差点带翻旁边的水杯,又补充道:

  \"他又是承包带头人,这级工资不给,天理难容!\"

  \"同意!\"汪海枫的声音最先撞过来,他刚跑了趟仓库,棉鞋上还沾着雪碴。

  紧接着梁有福也拍了一下桌子,烟卷在指间抖落半截灰,插话表态道:

  \"没说的!去年夏天他去东北沈阳五爱街个体批发市场,沿街叫卖牛津革凉鞋,日夜蹲守在那里一个多月,销凉鞋几十万双,曹厂长该得再涨一级工资!\"

  曹厂长正用火柴梗剔牙,闻言把火柴往烟灰缸里一摁,黑黢黢的手指点着对面的赵厂长,大声地说:

  \"我提名老赵。去年牛津革凉鞋在北京和天津受阻,是他拎着一手提包样品鞋,蹲守上海华联商厦,愣是把南方市场撕开个口子,打开了上海市场。\"

  他顿了顿,从抽屉摸出那支大黑杆雪茄,火柴\"擦\"地一响,又接着说:

  \"赵厂长成本核算卡得比谁都严,新产品牛津革凉鞋,提议去北京百善乡个体步云鞋厂,找他们厂长联合定价销售,一双鞋多赚了两元钱,这本事和智商不是谁都有。\"

  赵厂长脸膛红了红,正要摆手,方玉莲已经开了口说:

  \"赵厂长该得!我再补充个——主管销售的汪副厂长也得算一个。\"

  她把垂到额前的碎发别到耳后,车间主任的粗粝手掌此刻捏着搪瓷杯,指节泛白,悠悠地说:

  \"去年夏天牛津革凉鞋积压,是他带着销售员到处去推销,他亲自跑河北省和山西省,一路上东奔西跑,数伏天酷暑难耐,他还在火车上啃馒头。\"

  汪海枫嘿嘿笑起来,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对方主任说:

  \"方主任这话我爱听,谢谢你抬举我。但我得说,离了副厂长王知青的技术,离了梁厂长盯着生产,我卖啥去?\"

  他朝对面两人抬了抬下巴,悻悻地说:

  \"那凉鞋的帮面和鞋底的胶黏技术,王知青在车间盯了仨通宵;梁厂长把废料率从百分之八降到百分之三,安排加班昼夜生产,这才叫真本事。\"

  王知青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镜片后面的眼睛亮得惊人,默了默说:

  \"汪副厂长这是抬举我。\"

  他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着,转向方玉莲车间主任继续说:

  \"要说实干,谁也比不上方主任。她那车间三百多号人,日产凉鞋两千双,帮面针脚比机器打的还匀。上个月质检员想蒙混过关,是她蹲在废料堆里挑出二十双不合格品,当场让返工。她管理严格,既抓数量又抓质量,实属不易呀!\"

  烟卷在山娃指间明灭,他忽然开口,声音裹着激动地说:

  \"我提办公室的刘主任。\"

  所有人都看向他,他朝刘宇浩努努嘴,说道:

  \"刘主任,每天接电话接到嗓子哑,上面来检查要材料,他能连夜守着打字机不睡。对外协调关系,对内传达消息,这根纽带断了,咱这机器就转不动。\"

  刘宇浩猛地挺直腰,耳朵尖红得像要滴血,手里的钢笔\"当啷\"掉在桌上。

  曹厂长已经点燃了雪茄,蓝灰色的烟雾在他脸前缭绕,沉声说道:

  \"我再添个工人——高金湘。\"

  他往椅背上一靠,雪茄在指间转了个圈,继续说道:

  \"保管说,这姑娘每天下班不回家,蹲废料堆里挑能回收的塑料颗粒,一年攒了两吨多。\"

  办公室里忽然静下来,只有窗外的风声在吼,曹厂长补充又说:

  \"两吨多原料,够做一千多双凉鞋了。\"

  方玉莲抽了口冷气,她在车间见过那个总是低着头的女工,袖口永远沾着黑灰,此刻忽然觉得那身洗得发白的工装格外刺眼。

  \"还有个年轻人。\"王知青推了推眼镜提议说道:

  \"技术科的祖支援,刚招聘到咱厂没多久,就设计出了彩02女款凉鞋,上个月订单排到明年春天了,预计销售错不了。\"

  他笑了笑,接着说:

  \"这小伙子能吃苦、好钻研,为了改鞋楦弧度,在样品室住了半个月,脚脖子都肿了。\"

  山娃翻开笔记本,铅笔在纸上划了九个勾,笔尖在最后一个名字上顿了顿。会议室内安静下来。

  山娃起身去提暖壶,热水注进每个人的水杯里,曹厂长的声音混着雪茄味飘过来,对着山娃问道:

  \"现在提议的几个人了?\"

  \"九个!\"山娃一边回答,一边吸了一口烟。曹厂长当即拍板,好了!连升两级调资的就定这九个人吧。

  北风还在窗外呼啸,会议室里的烟味裹挟着暖气余温,倒生出些别样的暖和,调资领导小组开会结束了。散会后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刘宇浩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打开了抽屉,开始找调资表格,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里,填起了表格。车间主任方玉莲,在返回车间的路上,轻轻哼起了车间里常唱的小调。

  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阳光透过蒙着水汽的玻璃照进来,在墙上投下一片模糊的亮斑,像极了那些藏在粗粝生活里的光。

  1990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小雪刚过,北风就卷着碎雪沫子在厂区里打着旋。光秃秃的白杨树在风中抖着枯枝,像无数双冻僵的手,把铅灰色的天划得支离破碎。

  厂门口那面刷着红漆的大黑板早被冻得结了层白霜,办公室主任刘宇浩踩着厚厚的棉鞋,哈着白气把两张写满名字的大红纸,往黑板上贴——糨糊刚抹上去就凝了层冰碴,他不得不用冻得通红的手指把边角按了又按。

  \"调资的名单出来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