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敲过三响时,于婧嬅仍坐在窗边。偏殿里的烛火大多已熄,只剩她案头那盏琉璃灯还亮着,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刚整理好的行李箱上。
春桃打着哈欠进来,见她还没睡,忍不住劝道:“格格快歇着吧,明日还要听旨呢。若是熬坏了身子,可怎么行?”
于婧嬅没回头,指尖捻着那支从马场带回来的箭矢,箭杆上的木纹已被摩挲得发亮。“你说,明日皇上会把我指给谁?”
春桃愣了愣,凑到她身边笑道:“以格格今日在宴席上的表现,定能被皇上看中,封为贵人或是答应。就算没被皇上看中,四阿哥那般欣赏您,指给四阿哥做侧福晋也极好啊。”
“四阿哥?” 于婧嬅轻笑一声,将箭矢放回锦盒,“你可知四阿哥府里的侧福晋,是年羹尧的妹妹?年家手握兵权,我于佳家虽是武将出身,却远不如年家势大。去了四阿哥府,怕是没什么好日子过。”
春桃被她说得哑口无言,半晌才道:“那…… 那八阿哥?八阿哥待人温和,府里的侧福晋也不多……”
“八阿哥党羽众多,树大招风。” 于婧嬅摇摇头,“皇上最忌讳皇子结党,跟着八阿哥,未必是福。”
她站起身,走到行李箱前,将那幅 “百鸟朝凤图” 小心翼翼地放进去。这幅凝聚了她和于婧玥心血的绣品,此刻成了最沉重的物件。白日里太后的赞许、皇上的欣赏还在耳边回响,可她心里清楚,这些赞赏随时可能变成利刃 —— 若真被指给某位皇子,今日的 “有见解”,明日或许就会变成 “野心勃勃”。
“其实…… 若是能被指回于佳家,嫁给大哥的副将,安稳过一辈子,也挺好的。” 春桃声音越来越低,她知道这话不合时宜,却忍不住说出口。
于婧嬅转头看她,忽然笑了:“刚入府时,你说要跟着我赴汤蹈火,如今倒盼着我嫁个副将?”
“奴婢不是那个意思!” 春桃慌忙摆手,“奴婢只是觉得,宫里和王府都太危险了,哪有在家里安稳……”
“安稳?” 于婧嬅走到镜前,看着镜中自己的脸。这张脸算不上绝色,却胜在眉眼清亮,带着股不同于一般闺阁女子的英气。“从我穿起这身旗装,拿起弓箭的那一刻起,就没资格求安稳了。”
她想起穿越过来的那天,雷劈断了院中的老槐树,她在一片焦糊味中睁开眼,听见苏嬷嬷说 “二格格落水后像是换了个人”。那时她只想着怎么在这陌生的时代活下去,从未想过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 离紫禁城只有一步之遥,离那些史书上的风云人物只有一步之遥。
“你去歇着吧,我再坐会儿。” 于婧嬅对着春桃挥挥手,目光落在窗外的石榴树上。白日里还挂满枝头的石榴,此刻在月光下像一颗颗沉默的灯笼,让她想起于佳府里的那棵老石榴树。去年这个时候,她还在树下学绣兰草,被张管事刁难,被刘嬷嬷轻视,那时的烦恼,如今看来竟成了奢望。
苏嬷嬷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手里端着碗安神汤:“老奴就知道格格睡不着。喝了这汤,暖暖身子。”
于婧嬅接过汤碗,温热的触感从指尖蔓延到心口。“嬷嬷跟着我,后悔吗?”
“后悔?” 苏嬷嬷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老奴在宫里待了三十年,见过太多秀女像花儿一样开了又谢。格格是第一个让老奴觉得,能在这深宫里扎根结果的。能跟着格格,是老奴的福气。”
她顿了顿,压低声音道:“老奴刚从李嬷嬷那里打听到,佟佳贵妃今晚去了皇上的养心殿,怕是在为她侄女说情。”
于婧嬅并不意外。“她想说什么,由她去。皇上若是真能被她几句话说动,那我就算进了宫,也未必能长久。”
她喝了口安神汤,忽然问道:“嬷嬷,您说人这一辈子,究竟是求个安稳好,还是求个痛快好?”
苏嬷嬷想了想:“老奴觉得,求个明白最好。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该怎么去争,就算最后争不到,也不后悔。”
于婧嬅心里一动。是啊,求个明白。她明白自己不想像于婧玥那样,困在深宅大院里,靠着夫君的脸色过活;也明白自己不想像那些史书上模糊不清的后妃,只留下 “某氏,早卒” 的记载。她想要的,是能在这波诡云谲的时代里,真正为自己活一次。
“嬷嬷说得是。” 她将汤碗放在案上,“明日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认。只是若真进了宫,往后怕是有更多麻烦要劳烦嬷嬷了。”
“老奴万死不辞。”
苏嬷嬷走后,于婧嬅开始收拾细软。她没带多少珠钗,只选了几支常用的银簪;也没带华贵的衣料,除了那套石青色旗装,其余都是半旧的家常服。最后,她将额娘给的那盒 “忘忧散” 放进袖袋 —— 但愿永远用不上,却不能没有。
收拾完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她推开窗,清晨的风带着荷香涌进来,吹散了烛火的昏沉。远处的宫殿群在晨光中渐渐显露出轮廓,太和殿的金顶闪着微光,像一颗沉睡的星辰。
于婧嬅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圆明园的晨雾都吸进肺里。她知道,从明日起,这些亭台楼阁、荷塘月色都将成为过往。等待她的,或许是红墙高耸的紫禁城,或许是某位皇子的府邸,或许…… 是她从未想过的归途。
但无论前路如何,她都准备好了。就像当初学规矩时,哪怕被苏嬷嬷罚跪两个时辰也不吭声;像初学刺绣时,哪怕指尖被扎得全是小洞也不放弃;像第一次在马场射箭时,哪怕被佟佳格格嘲笑也坚持把箭射完。
她走到行李箱前,最后检查了一遍,然后合上箱盖。锁扣 “咔哒” 一声轻响,在寂静的清晨格外清晰,像是为过去的自己画上了句点,又像是为未来的自己敲响了序曲。
“春桃,该起身了。” 她对着里间喊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异常坚定。
晨光穿过窗棂,落在她身上,将石青色旗装的衣角染成了金色。于婧嬅迎着光走去,影子在身后紧紧跟随,像一个沉默的誓言。
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究竟是什么,但她知道,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去迎接属于她的命运。无论是繁花似锦,还是荆棘丛生,她都会一步一步,走得稳稳当当。
因为她是于婧嬅,是那个在风雨中学会扎根的女子。
春桃打着哈欠进来,见她还没睡,忍不住劝道:“格格快歇着吧,明日还要听旨呢。若是熬坏了身子,可怎么行?”
于婧嬅没回头,指尖捻着那支从马场带回来的箭矢,箭杆上的木纹已被摩挲得发亮。“你说,明日皇上会把我指给谁?”
春桃愣了愣,凑到她身边笑道:“以格格今日在宴席上的表现,定能被皇上看中,封为贵人或是答应。就算没被皇上看中,四阿哥那般欣赏您,指给四阿哥做侧福晋也极好啊。”
“四阿哥?” 于婧嬅轻笑一声,将箭矢放回锦盒,“你可知四阿哥府里的侧福晋,是年羹尧的妹妹?年家手握兵权,我于佳家虽是武将出身,却远不如年家势大。去了四阿哥府,怕是没什么好日子过。”
春桃被她说得哑口无言,半晌才道:“那…… 那八阿哥?八阿哥待人温和,府里的侧福晋也不多……”
“八阿哥党羽众多,树大招风。” 于婧嬅摇摇头,“皇上最忌讳皇子结党,跟着八阿哥,未必是福。”
她站起身,走到行李箱前,将那幅 “百鸟朝凤图” 小心翼翼地放进去。这幅凝聚了她和于婧玥心血的绣品,此刻成了最沉重的物件。白日里太后的赞许、皇上的欣赏还在耳边回响,可她心里清楚,这些赞赏随时可能变成利刃 —— 若真被指给某位皇子,今日的 “有见解”,明日或许就会变成 “野心勃勃”。
“其实…… 若是能被指回于佳家,嫁给大哥的副将,安稳过一辈子,也挺好的。” 春桃声音越来越低,她知道这话不合时宜,却忍不住说出口。
于婧嬅转头看她,忽然笑了:“刚入府时,你说要跟着我赴汤蹈火,如今倒盼着我嫁个副将?”
“奴婢不是那个意思!” 春桃慌忙摆手,“奴婢只是觉得,宫里和王府都太危险了,哪有在家里安稳……”
“安稳?” 于婧嬅走到镜前,看着镜中自己的脸。这张脸算不上绝色,却胜在眉眼清亮,带着股不同于一般闺阁女子的英气。“从我穿起这身旗装,拿起弓箭的那一刻起,就没资格求安稳了。”
她想起穿越过来的那天,雷劈断了院中的老槐树,她在一片焦糊味中睁开眼,听见苏嬷嬷说 “二格格落水后像是换了个人”。那时她只想着怎么在这陌生的时代活下去,从未想过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 离紫禁城只有一步之遥,离那些史书上的风云人物只有一步之遥。
“你去歇着吧,我再坐会儿。” 于婧嬅对着春桃挥挥手,目光落在窗外的石榴树上。白日里还挂满枝头的石榴,此刻在月光下像一颗颗沉默的灯笼,让她想起于佳府里的那棵老石榴树。去年这个时候,她还在树下学绣兰草,被张管事刁难,被刘嬷嬷轻视,那时的烦恼,如今看来竟成了奢望。
苏嬷嬷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手里端着碗安神汤:“老奴就知道格格睡不着。喝了这汤,暖暖身子。”
于婧嬅接过汤碗,温热的触感从指尖蔓延到心口。“嬷嬷跟着我,后悔吗?”
“后悔?” 苏嬷嬷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老奴在宫里待了三十年,见过太多秀女像花儿一样开了又谢。格格是第一个让老奴觉得,能在这深宫里扎根结果的。能跟着格格,是老奴的福气。”
她顿了顿,压低声音道:“老奴刚从李嬷嬷那里打听到,佟佳贵妃今晚去了皇上的养心殿,怕是在为她侄女说情。”
于婧嬅并不意外。“她想说什么,由她去。皇上若是真能被她几句话说动,那我就算进了宫,也未必能长久。”
她喝了口安神汤,忽然问道:“嬷嬷,您说人这一辈子,究竟是求个安稳好,还是求个痛快好?”
苏嬷嬷想了想:“老奴觉得,求个明白最好。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该怎么去争,就算最后争不到,也不后悔。”
于婧嬅心里一动。是啊,求个明白。她明白自己不想像于婧玥那样,困在深宅大院里,靠着夫君的脸色过活;也明白自己不想像那些史书上模糊不清的后妃,只留下 “某氏,早卒” 的记载。她想要的,是能在这波诡云谲的时代里,真正为自己活一次。
“嬷嬷说得是。” 她将汤碗放在案上,“明日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认。只是若真进了宫,往后怕是有更多麻烦要劳烦嬷嬷了。”
“老奴万死不辞。”
苏嬷嬷走后,于婧嬅开始收拾细软。她没带多少珠钗,只选了几支常用的银簪;也没带华贵的衣料,除了那套石青色旗装,其余都是半旧的家常服。最后,她将额娘给的那盒 “忘忧散” 放进袖袋 —— 但愿永远用不上,却不能没有。
收拾完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她推开窗,清晨的风带着荷香涌进来,吹散了烛火的昏沉。远处的宫殿群在晨光中渐渐显露出轮廓,太和殿的金顶闪着微光,像一颗沉睡的星辰。
于婧嬅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圆明园的晨雾都吸进肺里。她知道,从明日起,这些亭台楼阁、荷塘月色都将成为过往。等待她的,或许是红墙高耸的紫禁城,或许是某位皇子的府邸,或许…… 是她从未想过的归途。
但无论前路如何,她都准备好了。就像当初学规矩时,哪怕被苏嬷嬷罚跪两个时辰也不吭声;像初学刺绣时,哪怕指尖被扎得全是小洞也不放弃;像第一次在马场射箭时,哪怕被佟佳格格嘲笑也坚持把箭射完。
她走到行李箱前,最后检查了一遍,然后合上箱盖。锁扣 “咔哒” 一声轻响,在寂静的清晨格外清晰,像是为过去的自己画上了句点,又像是为未来的自己敲响了序曲。
“春桃,该起身了。” 她对着里间喊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异常坚定。
晨光穿过窗棂,落在她身上,将石青色旗装的衣角染成了金色。于婧嬅迎着光走去,影子在身后紧紧跟随,像一个沉默的誓言。
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究竟是什么,但她知道,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去迎接属于她的命运。无论是繁花似锦,还是荆棘丛生,她都会一步一步,走得稳稳当当。
因为她是于婧嬅,是那个在风雨中学会扎根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