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漫过勤政亲贤殿的门槛时,于婧嬅正随着众秀女跪在冰凉的青砖上。太监尖细的嗓音在大殿里回荡,每念出一个名字,就像落下一颗石子,在她心湖漾起圈圈涟漪。
“镶黄旗于佳氏侧女于婧嬅 ——”
于婧嬅屏住呼吸,听见太监接着念道:“性资敏慧,淑慎有仪,着指婚于四阿哥胤禛,为侧福晋,择日入府。”
膝盖下的青砖仿佛瞬间烙了起来。她预想过许多结果,却没料到会是四阿哥府 —— 那个有着年羹尧妹妹的府邸,那个在史书里记载着 “冷面王” 的府邸。
身旁的于婧玥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肘,眼中带着欣慰与担忧。于婧嬅转头看她,忽然想起那夜在听雨轩,两人就着月光分食一块桂花糕,婧玥说 “不管被指给谁,咱们都是姐妹”。此刻千言万语堵在喉头,最终只化作一个浅浅的笑。
领了旨退出大殿,春桃早已红着眼眶等在廊下:“格格……”
“哭什么。” 于婧嬅拍了拍她的手,指尖却有些发凉,“去收拾东西,咱们回府。”
于佳府的马车早已候在圆明园外。刚掀开车帘,就见额娘纳兰氏坐在里面,眼眶红肿得像两颗熟透的樱桃。“嬅儿……” 她一把攥住女儿的手,指腹摩挲着她腕上的银镯,那是她十岁生辰时给的,“四阿哥府里…… 不比家里,凡事都要忍……”
“额娘放心。” 于婧嬅反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绸缎传来,“女儿记得您教的话,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做。”
马车驶进熟悉的胡同,于婧嬅撩开窗帘,看见府门前的石狮子被晨光镀上金边。刚下车,就见阿玛穆尔察穿着常服站在台阶上,腰间的玉佩随着他踱步的动作轻轻晃动。
“阿玛。” 于婧嬅屈膝行礼,看见他鬓角又添了些白发。
穆尔察 “嗯” 了一声,声音比往日沙哑:“皇上的旨意,阿玛听说了。四阿哥虽性子冷,但重情义,你去了好好伺候,别给于佳家丢脸。” 他从袖中取出个牛皮纸包,塞进她手里,“这是阿玛在边关时攒下的兵书,你拿去看。虽说是女子,懂些谋略总没错。”
于婧嬅捏着纸包,指尖触到里面坚硬的书脊,忽然想起那些跟着阿玛在演武场练骑射的清晨。他总说 “旗人的女儿不能是娇花”,此刻才明白,那些严苛的教导,原是为今日铺路。
进府时,正撞见刘嬷嬷领着丫鬟往婧玥院里送东西。见了于婧嬅,她停下脚步,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眼神里再无往日的轻视。“二格格…… 不,四阿哥侧福晋,大小姐在院里等着您呢。”
听雨轩的石榴树下,于婧玥正踮脚摘最后一串青石榴。看见于婧嬅进来,她笑着抛过来一个:“拿着,路上吃。”
于婧嬅接住那沉甸甸的果子,果皮上还沾着晨露。“姐姐的婚事……”
“还没定呢。” 婧玥低头用帕子擦着石榴,声音轻得像叹息,“额娘说,等你入府了再议。” 她忽然抬头,将一支赤金点翠步摇塞进她手里,“这个你带着,是我攒了半年月钱给你打的,上面的翠羽是南边新来的,据说能辟邪。”
步摇上的珠子碰撞着,发出细碎的声响。于婧嬅想起那夜两人凑在灯下,一针一线绣那幅 “百鸟朝凤图,忽然鼻子一酸。
“姐姐……”
“不许哭。” 婧玥用指腹擦去她眼角的泪,动作温柔得像小时候,“进了王府要笑着,不然别人会欺负你。” 她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刘嬷嬷跟我说,四阿哥府里的年侧福晋虽厉害,却不怎么理事,你只要守好本分,定能站稳脚跟。”
于婧嬅点点头,将步摇插进鬓间。阳光穿过石榴叶的缝隙落在两人身上,恍惚还是初入府时的模样,却又分明隔着万水千山。
傍晚时分,苏嬷嬷来报,说四阿哥府里派了马车来接。于婧嬅换上那套石青色旗装,对着铜镜最后理了理衣襟。镜中的女子眉眼沉静,鬓边的赤金点翠步摇轻轻晃动,映得眼底有了些微光。
“格格,该走了。” 春桃拎着行李箱站在门口,声音哽咽。
于婧嬅走出房门,见阿玛额娘都站在廊下。穆尔察背着手,望着院角的老槐树,背影在暮色里显得格外挺拔。纳兰氏手里攥着块手帕,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却硬是没哭出声。
“阿玛,额娘,女儿走了。” 于婧嬅屈膝行礼,额头几乎触到青砖。
穆尔察转过身,从腰间解下那枚虎符玉佩,塞进她手里:“这是于佳家的信物,带着它,谁敢轻慢你。”
纳兰氏却塞给她个锦囊:“里面是你小时候掉的乳牙,额娘一直收着,说是能保平安……”
于婧嬅攥着温热的玉佩和锦囊,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千钧。她知道,自己带走的不仅是几件衣裳,几本书,更是整个于佳家的期盼。
走到府门口,于婧玥正站在石狮子旁,手里捧着那幅 “百鸟朝凤图”。“忘了给你。” 她将绣品塞进春桃手里,“这是咱们一起绣的,挂在你院里,就当姐姐陪着你。”
于婧嬅望着她被风吹乱的鬓发,忽然想起初遇时,这位嫡姐也是这样站在石榴树下,笑着说 “我是你姐姐婧玥”。时光仿佛绕了个圈,却早已物是人非。
“姐姐多保重。”
“你也是。”
马车缓缓驶出于佳府时,于婧嬅回头望了一眼。暮色中的府邸渐渐模糊,只有那棵老槐树的枝干还在风中摇曳,像在向她挥手告别。她知道,从这一刻起,那个在府里学规矩、练骑射、与恶奴周旋的于婧嬅,已经留在了身后。
前路是四阿哥府的红墙,是史书上记载的风谲云诡,是她从未踏足的征途。但她摸了摸袖中的虎符玉佩,又摸了摸鬓边的赤金点翠步摇,心里忽然安定下来。
春桃掀开窗帘,指着远处的胡同口:“格格您看,大小姐还在那儿站着呢!”
于婧嬅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暮色里有个纤细的身影,像株倔强的石榴树,固执地立在原地。她对着那个方向,轻轻福了一礼。
马车转过街角,那个身影终于消失在视线里。于婧嬅放下窗帘,将额头抵在微凉的车窗上。车外传来市井的喧嚣,夹杂着车轮碾过石子的声响,像一首启程的歌谣。
她不知道四阿哥府里有多少暗流,不知道年侧福晋会如何待她,不知道未来会遇见怎样的风雨。但她知道,自己必须走下去。
就像阿玛说的,旗人的女儿不能是娇花。
她从袖中取出那盒 “忘忧散”,放在膝头轻轻摩挲。然后抬头望向窗外,天边的晚霞正烧得如火如荼,像极了她即将踏入的,那片未知的江湖。
马车朝着四阿哥府的方向驶去,车轮滚滚,载着她驶向属于自己的命运。于婧嬅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中的玉佩,眼神坚定。
征途已启,再无回头路。而她,准备好了。
“镶黄旗于佳氏侧女于婧嬅 ——”
于婧嬅屏住呼吸,听见太监接着念道:“性资敏慧,淑慎有仪,着指婚于四阿哥胤禛,为侧福晋,择日入府。”
膝盖下的青砖仿佛瞬间烙了起来。她预想过许多结果,却没料到会是四阿哥府 —— 那个有着年羹尧妹妹的府邸,那个在史书里记载着 “冷面王” 的府邸。
身旁的于婧玥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肘,眼中带着欣慰与担忧。于婧嬅转头看她,忽然想起那夜在听雨轩,两人就着月光分食一块桂花糕,婧玥说 “不管被指给谁,咱们都是姐妹”。此刻千言万语堵在喉头,最终只化作一个浅浅的笑。
领了旨退出大殿,春桃早已红着眼眶等在廊下:“格格……”
“哭什么。” 于婧嬅拍了拍她的手,指尖却有些发凉,“去收拾东西,咱们回府。”
于佳府的马车早已候在圆明园外。刚掀开车帘,就见额娘纳兰氏坐在里面,眼眶红肿得像两颗熟透的樱桃。“嬅儿……” 她一把攥住女儿的手,指腹摩挲着她腕上的银镯,那是她十岁生辰时给的,“四阿哥府里…… 不比家里,凡事都要忍……”
“额娘放心。” 于婧嬅反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绸缎传来,“女儿记得您教的话,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做。”
马车驶进熟悉的胡同,于婧嬅撩开窗帘,看见府门前的石狮子被晨光镀上金边。刚下车,就见阿玛穆尔察穿着常服站在台阶上,腰间的玉佩随着他踱步的动作轻轻晃动。
“阿玛。” 于婧嬅屈膝行礼,看见他鬓角又添了些白发。
穆尔察 “嗯” 了一声,声音比往日沙哑:“皇上的旨意,阿玛听说了。四阿哥虽性子冷,但重情义,你去了好好伺候,别给于佳家丢脸。” 他从袖中取出个牛皮纸包,塞进她手里,“这是阿玛在边关时攒下的兵书,你拿去看。虽说是女子,懂些谋略总没错。”
于婧嬅捏着纸包,指尖触到里面坚硬的书脊,忽然想起那些跟着阿玛在演武场练骑射的清晨。他总说 “旗人的女儿不能是娇花”,此刻才明白,那些严苛的教导,原是为今日铺路。
进府时,正撞见刘嬷嬷领着丫鬟往婧玥院里送东西。见了于婧嬅,她停下脚步,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眼神里再无往日的轻视。“二格格…… 不,四阿哥侧福晋,大小姐在院里等着您呢。”
听雨轩的石榴树下,于婧玥正踮脚摘最后一串青石榴。看见于婧嬅进来,她笑着抛过来一个:“拿着,路上吃。”
于婧嬅接住那沉甸甸的果子,果皮上还沾着晨露。“姐姐的婚事……”
“还没定呢。” 婧玥低头用帕子擦着石榴,声音轻得像叹息,“额娘说,等你入府了再议。” 她忽然抬头,将一支赤金点翠步摇塞进她手里,“这个你带着,是我攒了半年月钱给你打的,上面的翠羽是南边新来的,据说能辟邪。”
步摇上的珠子碰撞着,发出细碎的声响。于婧嬅想起那夜两人凑在灯下,一针一线绣那幅 “百鸟朝凤图,忽然鼻子一酸。
“姐姐……”
“不许哭。” 婧玥用指腹擦去她眼角的泪,动作温柔得像小时候,“进了王府要笑着,不然别人会欺负你。” 她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刘嬷嬷跟我说,四阿哥府里的年侧福晋虽厉害,却不怎么理事,你只要守好本分,定能站稳脚跟。”
于婧嬅点点头,将步摇插进鬓间。阳光穿过石榴叶的缝隙落在两人身上,恍惚还是初入府时的模样,却又分明隔着万水千山。
傍晚时分,苏嬷嬷来报,说四阿哥府里派了马车来接。于婧嬅换上那套石青色旗装,对着铜镜最后理了理衣襟。镜中的女子眉眼沉静,鬓边的赤金点翠步摇轻轻晃动,映得眼底有了些微光。
“格格,该走了。” 春桃拎着行李箱站在门口,声音哽咽。
于婧嬅走出房门,见阿玛额娘都站在廊下。穆尔察背着手,望着院角的老槐树,背影在暮色里显得格外挺拔。纳兰氏手里攥着块手帕,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却硬是没哭出声。
“阿玛,额娘,女儿走了。” 于婧嬅屈膝行礼,额头几乎触到青砖。
穆尔察转过身,从腰间解下那枚虎符玉佩,塞进她手里:“这是于佳家的信物,带着它,谁敢轻慢你。”
纳兰氏却塞给她个锦囊:“里面是你小时候掉的乳牙,额娘一直收着,说是能保平安……”
于婧嬅攥着温热的玉佩和锦囊,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千钧。她知道,自己带走的不仅是几件衣裳,几本书,更是整个于佳家的期盼。
走到府门口,于婧玥正站在石狮子旁,手里捧着那幅 “百鸟朝凤图”。“忘了给你。” 她将绣品塞进春桃手里,“这是咱们一起绣的,挂在你院里,就当姐姐陪着你。”
于婧嬅望着她被风吹乱的鬓发,忽然想起初遇时,这位嫡姐也是这样站在石榴树下,笑着说 “我是你姐姐婧玥”。时光仿佛绕了个圈,却早已物是人非。
“姐姐多保重。”
“你也是。”
马车缓缓驶出于佳府时,于婧嬅回头望了一眼。暮色中的府邸渐渐模糊,只有那棵老槐树的枝干还在风中摇曳,像在向她挥手告别。她知道,从这一刻起,那个在府里学规矩、练骑射、与恶奴周旋的于婧嬅,已经留在了身后。
前路是四阿哥府的红墙,是史书上记载的风谲云诡,是她从未踏足的征途。但她摸了摸袖中的虎符玉佩,又摸了摸鬓边的赤金点翠步摇,心里忽然安定下来。
春桃掀开窗帘,指着远处的胡同口:“格格您看,大小姐还在那儿站着呢!”
于婧嬅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暮色里有个纤细的身影,像株倔强的石榴树,固执地立在原地。她对着那个方向,轻轻福了一礼。
马车转过街角,那个身影终于消失在视线里。于婧嬅放下窗帘,将额头抵在微凉的车窗上。车外传来市井的喧嚣,夹杂着车轮碾过石子的声响,像一首启程的歌谣。
她不知道四阿哥府里有多少暗流,不知道年侧福晋会如何待她,不知道未来会遇见怎样的风雨。但她知道,自己必须走下去。
就像阿玛说的,旗人的女儿不能是娇花。
她从袖中取出那盒 “忘忧散”,放在膝头轻轻摩挲。然后抬头望向窗外,天边的晚霞正烧得如火如荼,像极了她即将踏入的,那片未知的江湖。
马车朝着四阿哥府的方向驶去,车轮滚滚,载着她驶向属于自己的命运。于婧嬅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中的玉佩,眼神坚定。
征途已启,再无回头路。而她,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