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小心翼翼避-《凤仪昭昭:母凭子贵封皇贵妃》

  承乾宫的梅花落了满地,瑶珈让人把花瓣扫进竹筐,混着马齿苋的枯枝一起烧。青烟在晨光里绕成圈,像她最近常做的梦 —— 永瑞的风筝线缠在龙旗上,越挣扎缠得越紧,最后连人带风筝摔进太液池,溅起的水花里,浮着颗东珠,与太子绦子上的一模一样。

  “娘娘,” 春桃捧着三阿哥送来的礼单,上面的 “和田玉璧” 被红笔圈了三次,旁边小字写着 “可刻传国玺”,“三阿哥的人还在宫门口等着,说这玉璧…… 与瑞儿殿下的命格相合。”

  瑶珈的指尖划过 “传国玺” 三个字,墨痕被指甲刮出浅沟。她忽然想起太后佛堂里的《金刚经》,周先生说 “避祸如避箭,需先藏起锋芒”,这玉璧就是支明箭,接了,就等于承认对储位有念想。

  “告诉三阿哥,” 她把礼单扔进燃着梅花的炭盆,火苗舔舐着 “玉璧” 二字,发出细碎的响,“瑞儿还小,只认得糖葫芦,不认什么玉璧。” 她让人取来串山楂,裹着厚厚的糖衣,“送给他的小儿子,让他知道,甜的东西,比冷石头招人疼。”

  避让的智慧,藏在每处细微的妥协里。康熙赏的那柄小弓箭,永瑞只在射靶时用过一次,箭簇擦着靶心飞过,引来太监们一片喝彩。瑶珈当晚就把弓箭收进樟木箱,换上副竹制的玩具弓,箭头是用绒布做的,射在身上软乎乎的,像团棉花。

  “额娘,” 永瑞举着竹弓追蝴蝶,绒箭头在梅树枝上撞出轻响,“为什么不让我用皇爷爷给的弓?弘晖哥哥说,那是最厉害的。”

  瑶珈正在给太子缝荷包,针脚故意歪了几处,比淑嫔绣的还朴素。她把永瑞拉进怀里,指着樟木箱的铜锁:“厉害的东西,要等长大了才配用,就像阿玛的剑,不会给小孩子玩一样。” 她顿了顿,声音轻得像落梅,“太子哥哥的箭法比你好,你要多向他请教,知道吗?”

  这话被小太监传到东宫,太子的奶娘第二天就送来副箭靶,上面用朱砂画了只小松鼠,正是永瑞常追的那只。靶心的位置,贴着片干枯的梅花,是承乾宫特有的品种 —— 这是试探,也是种无声的和解,像两朵并蒂的花,在寒风里互相取暖。

  最难避的,是康熙的恩宠。帝王在御花园设家宴,特意让永瑞坐在膝头,剥橘子给他吃,橘瓣的甜香沾在龙袍上,与明黄的丝线缠在一起,晃得人睁不开眼。四阿哥趁机举杯:“瑞儿殿下聪慧,不如让他跟着太子一起听政,也好学学规矩。”

  这话像颗石子,投在平静的酒盏里。瑶珈正给皇后布菜,银匙在碗沿划出轻响,刚好打断四阿哥的话:“四阿哥说笑了,瑞儿连《三字经》都背不全,怕是会扰了太子哥哥的正事。” 她夹了块马齿苋做的素糕,放在永瑞手里,“快给皇爷爷请安,说想回房练字了,周先生布置的功课还没做完呢。”

  永瑞的小胖手攥着素糕,在康熙膝头磕了个响头:“皇爷爷,瑞儿想练字,写‘太子哥哥最棒’。” 孩童的声音脆得像风铃,把御花园里的紧绷气,吹得散了些。康熙的笑声里带着几分无奈,却还是放他们母子回了宫,龙袍的下摆扫过瑶珈的裙角,留下缕淡淡的龙涎香,像道无形的警示。

  避让的底线,是护着永瑞的天真。八阿哥的儿子带着本《帝王术》来拜访,书页里夹着张江南舆图,用朱砂标着盐商的位置 —— 这是想拉拢完颜家族的势力,借漕运给永瑞铺路。永瑞正用竹弓射绒布箭,见了书就摇头:“我不看这个,安儿哥哥说,里面的字都长着刀子。”

  瑶珈把《帝王术》倒扣在案上,封面的 “帝王” 二字被茶杯压住,茶汤漫过笔画,像给野心浇了盆冷水。“小孩子家,” 她给八阿哥的儿子递过块素糕,“该看《西游记》,学学孙悟空怎么保护师父,而不是学怎么当皇帝。”

  八阿哥的儿子走后,瑶珈在永瑞的习字本上,多圈了个 “忍” 字。那页的空白处,永瑞画了群小蚂蚁,正齐心协力搬块糖,旁边歪歪扭扭写着 “大家一起吃”—— 这才是她想让儿子记住的,比任何权谋书都珍贵。

  避让的深处,是对人事的刻意疏远。完颜?鄂伦岱在朝堂上受了四阿哥的排挤,想借妹妹的势反击,送来封密信,说 “可借查贪腐扳倒对方”。瑶珈把信烧在梅花炭里,灰烬混着花瓣的残骸,像堆无声的骸骨。

  “告诉哥哥,” 她让刘嬷嬷给兄长捎去盒药膏,专治箭伤的,“守好自己的营盘,别管别人的闲事。宫里的雪,比边关的还冷,踩错一步,就会陷进去。” 她知道,外戚的权势是把双刃剑,伤了对手,也会割伤自己,尤其在储位之争里,任何 “结党” 的嫌疑,都是催命符。

  最险的次避让,在皇后的生辰宴上。太子喝了些酒,拉着永瑞的手说 “将来这江山,你我各分一半”,话没说完就被康熙瞪了回去。永瑞却从怀里掏出个布偶,是用梅花绒做的,太子的模样被绣得憨态可掬:“太子哥哥,我们分这个就好,江山太大,我怕抱不动。”

  满殿的笑声里,瑶珈的后背却沁出冷汗。她借着给康熙斟酒的机会,故意打翻酒壶,酒液溅在太子的龙纹袍角,像朵丑陋的花:“臣妾该死!” 她跪在地上,额头贴着冰凉的金砖,“瑞儿年幼无知,求皇上恕罪,臣妾定会好好教他规矩,绝不敢让他僭越半分。”

  康熙的龙靴停在她面前,龙袍的金线扫过她的发顶:“起来吧,孩子的话,当不得真。” 但瑶珈看见,他的指尖在酒杯上捏出红痕,与那日在狩猎场拍太子手心的力度,一模一样 —— 帝王的宽容里,藏着掂量的秤,稍有不慎,就会偏向另一边。

  宴后,瑶珈把永瑞的布偶收进樟木箱,与那柄小弓箭放在一起。箱底铺着层马齿苋的干叶,周先生说这草能 “驱虫避秽”,其实她知道,真正能避祸的,是藏起锋芒的隐忍,是守住本心的坚定,像这草一样,在石缝里也能扎根,却从不去争抢阳光。

  夜风卷着残梅的香溜进殿里,瑶珈看着永瑞的睡颜,他的小手里还攥着那根绒布箭,箭头沾着片干枯的马齿苋。她忽然明白,小心翼翼的避让,不是懦弱,是种更深的守护 —— 她宁愿让儿子看起来平庸些、迟钝些,也不愿他在储位的漩涡里,过早失去眼里的光。

  窗外的月光落在樟木箱上,铜锁的影子像把小小的钥匙。瑶珈知道,这箱子要锁很久,久到永瑞真正长大,久到储位之争的尘埃落定,久到那些明箭暗箭,都成了过眼云烟。而她能做的,就是在每个清晨,把梅花扫得干净些,把马齿苋种得扎实些,让这承乾宫,永远是儿子可以安心避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