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瑞的玉印在 “天下太平” 的字帖上盖出红痕时,承乾宫的梅枝刚绽出第一朵花苞。瑶珈看着儿子踮脚够案上的墨锭,忽然发现他的头顶已到自己腰际,发辫上的明黄绦子,在晨光里泛着刺目的光 —— 那是昨日康熙赏的,与太子的绦子只差了颗东珠,却足以让御书房的奏折,在一夜之间堆满她的案头。
“娘娘,” 春桃捧着本奏折,是四阿哥弹劾完颜家族 “结党营私” 的,字里行间都在说 “婉贵妃权势过盛,恐危及储位”,“这已是今日的第七本了,都在说瑞儿殿下……”
瑶珈的指尖抚过奏折上的 “储位” 二字,墨迹深得像口井。她忽然想起周先生说的,太子最近总在课堂上走神,课本里夹着张纸条,上面写着 “防永瑞”,笔迹稚嫩却透着股狠劲 —— 这孩子才八岁,就已懂得储位的分量,像株被过早催熟的梅,花瓣里藏着冰碴。
卷入的第一步,是场看似无意的家宴。康熙让永瑞坐在太子身边,玉碟里的蜜饯堆得像座小山,比弘晖的高出半寸。席间,三阿哥忽然举杯:“臣弟祝瑞儿殿下将来…… 能成栋梁。” 话没说完,就被太子的伴读狠狠踩了脚,酒杯的碰撞声里,藏着无声的警告。
永瑞却把自己的蜜饯往太子碟里拨了半碟:“太子哥哥,这个好吃。” 他还拿起颗塞进弘晖嘴里,“弘晖哥哥也尝尝,安儿说这是江南来的,像天上的星星。”
孩童的天真挡不住成人的算计。宴席散后,太子的奶娘在宫道上拦住瑶珈,袖口露出张字条,是太子写的 “永瑞要抢我的位置”,墨迹被泪水晕开,像片模糊的血痕。“贵妃娘娘,” 奶娘的声音带着哭腔,“求您管管瑞儿殿下,别让他……”
“你看,” 瑶珈指着梅枝上的花苞,最顶端的那朵被雪压弯了腰,底下的花苞却开得更盛,“花要一起开才好看,人也一样。” 她让人取来支赤金小簪,上面镶着颗小小的珍珠,“给太子送去,告诉他,瑞儿的玉印,永远是他的小跟班。”
但储位之争的漩涡,从不会因善意而停歇。八阿哥的儿子在给康熙请安时,故意把永瑞的兵法书掉在地上,书页里夹着张字条,是模仿永瑞笔迹写的 “太子无能”,纸角还沾着承乾宫的梅香 —— 这是想借 “谋逆” 的罪名,把永瑞拖下水,用心比寒冬的冰还冷。
“这字模仿得真像,” 瑶珈捡起兵法书,指尖在 “无能” 二字上轻轻一捻,墨迹里混着些金粉,是八阿哥府特有的 “金泥”,“只是瑞儿写字从不用金粉,他说太亮了,晃眼睛。” 她让刘嬷嬷取来永瑞的习字本,每个笔画的末端都带着小小的弯钩,像只可爱的尾巴,与字条上的生硬截然不同。
康熙看着两个本子,龙袍的金线扫过八阿哥儿子发白的脸:“小孩子家家,学什么不好,学栽赃?” 他把兵法书扔回永瑞怀里,“瑞儿,把这本书送给太子,告诉他,你们要一起学,将来才好共治天下。”
这话像颗石子,在储位的池子里激起巨浪。四阿哥连夜让弘晖背诵《储君论》,每个字都咬得格外重;太子则在自己的寝殿里,用小刀把永瑞送的珍珠簪刻得粉碎,碎片里混着张纸条,写着 “父皇偏心”;连失势的八阿哥,都让人在江南散布谣言,说 “永瑞是真命天子转世”,想借民间的呼声,逼康熙废储。
瑶珈的案头,渐渐堆满了奇奇怪怪的东西。有三阿哥送来的 “龙纹玉佩”,说是 “祖传的吉祥物”;有五阿哥献的 “凤凰琴”,琴弦里藏着针,一弹就会断;最恶毒的是个布偶,穿着永瑞的衣服,心口插着根银簪,是从太子的床底下搜出来的,针脚上沾着太子的绣线。
“把这些都送到慈宁宫,” 瑶珈将布偶扔进炭火盆,火苗舔舐着布料,发出细碎的爆裂声,“告诉太后,臣妾想带瑞儿去五台山祈福,避开这些是非。”
太后的佛珠转得飞快,佛堂里的艾草香浓得呛人。“你以为躲得掉?” 老太后的声音像敲在冰上的锤,“哀家年轻的时候,比这狠的都见过。” 她从妆匣里取出枚虎符碎片,是当年顺治皇帝赏的,“拿着这个,能调动京郊的驻军,谁要是敢动瑞儿,就用这个砸他们的脑袋。”
永瑞似乎察觉到了什么。那日上完书房,他忽然抱着瑶珈的脖子:“额娘,他们为什么总说我要抢太子哥哥的位置?我只想和他一起放风筝。” 他还从怀里掏出片干枯的马齿苋,是安儿给的,“安儿说这个能保护额娘,就像上次在冰场一样。”
瑶珈的眼泪掉在儿子的发顶,那里的绒花还是白茉莉的香。她忽然想起皇后说的,“储位就像块烫手的山芋,谁碰谁遭殃”,如今这山芋,竟被硬生生塞进个孩子手里,烫得他连哭都不敢大声。
最凶险的一着,藏在康熙的狩猎场。太子的马被人动了手脚,在追逐鹿群时突然惊奔,直直冲向正在采野花的永瑞。千钧一发之际,弘晖的马撞了过来,两匹马一起摔在雪地里,永瑞的袖口被马蹄划破,渗出的血珠落在雪上,像朵小小的红梅。
“你为什么要救我?” 永瑞看着弘晖被擦伤的胳膊,那里的血痕比自己的深。
弘晖的脸涨得通红,从怀里掏出半块马齿苋饼:“我额娘说…… 你不能死。” 他的声音小得像蚊子叫,“不然阿玛的奏折,就白写了。”
这话让瑶珈的心猛地一沉。她看着远处康熙的龙旗,在猎场上空飘扬,像只巨大的眼睛,注视着这场由他默许的较量。而她的儿子,就像这片猎场上的幼鹿,懵懂地闯入了虎狼的领地,连奔跑的方向都分不清。
狩猎结束后,康熙赏了弘晖把玉扳指,给了永瑞柄小弓箭,却在太子的手心,轻轻拍了三下。瑶珈知道,这是帝王的平衡术,既敲打了太子,又安抚了四阿哥,还护着永瑞,可这平衡的代价,是让个孩子在储位的刀尖上,小心翼翼地走钢丝。
承乾宫的梅花开得越发盛了。永瑞把康熙赏的弓箭挂在墙上,旁边贴着张画,是三个孩子手拉手在放风筝,太子的风筝最高,弘晖的最稳,他自己的风筝,在中间飞得正欢。瑶珈看着画,忽然明白,卷入储位之争的,从来不止永瑞一个,每个孩子都是身不由己的棋子,而她们这些母亲,能做的,只是在棋盘的缝隙里,为孩子多垫块柔软的布,让他们摔得轻些。
夜风卷着梅香溜进殿里,瑶珈给永瑞掖好被角,他的小手里还攥着片马齿苋,叶片上的纹路,在月光下像条蜿蜒的路。她知道,这条路注定布满荆棘,但只要这孩子的心,还像现在这样干净,像那片马齿苋一样,在寒冬里也能扎根,总有一天,能走出这片纷争的泥沼。
“娘娘,” 春桃捧着本奏折,是四阿哥弹劾完颜家族 “结党营私” 的,字里行间都在说 “婉贵妃权势过盛,恐危及储位”,“这已是今日的第七本了,都在说瑞儿殿下……”
瑶珈的指尖抚过奏折上的 “储位” 二字,墨迹深得像口井。她忽然想起周先生说的,太子最近总在课堂上走神,课本里夹着张纸条,上面写着 “防永瑞”,笔迹稚嫩却透着股狠劲 —— 这孩子才八岁,就已懂得储位的分量,像株被过早催熟的梅,花瓣里藏着冰碴。
卷入的第一步,是场看似无意的家宴。康熙让永瑞坐在太子身边,玉碟里的蜜饯堆得像座小山,比弘晖的高出半寸。席间,三阿哥忽然举杯:“臣弟祝瑞儿殿下将来…… 能成栋梁。” 话没说完,就被太子的伴读狠狠踩了脚,酒杯的碰撞声里,藏着无声的警告。
永瑞却把自己的蜜饯往太子碟里拨了半碟:“太子哥哥,这个好吃。” 他还拿起颗塞进弘晖嘴里,“弘晖哥哥也尝尝,安儿说这是江南来的,像天上的星星。”
孩童的天真挡不住成人的算计。宴席散后,太子的奶娘在宫道上拦住瑶珈,袖口露出张字条,是太子写的 “永瑞要抢我的位置”,墨迹被泪水晕开,像片模糊的血痕。“贵妃娘娘,” 奶娘的声音带着哭腔,“求您管管瑞儿殿下,别让他……”
“你看,” 瑶珈指着梅枝上的花苞,最顶端的那朵被雪压弯了腰,底下的花苞却开得更盛,“花要一起开才好看,人也一样。” 她让人取来支赤金小簪,上面镶着颗小小的珍珠,“给太子送去,告诉他,瑞儿的玉印,永远是他的小跟班。”
但储位之争的漩涡,从不会因善意而停歇。八阿哥的儿子在给康熙请安时,故意把永瑞的兵法书掉在地上,书页里夹着张字条,是模仿永瑞笔迹写的 “太子无能”,纸角还沾着承乾宫的梅香 —— 这是想借 “谋逆” 的罪名,把永瑞拖下水,用心比寒冬的冰还冷。
“这字模仿得真像,” 瑶珈捡起兵法书,指尖在 “无能” 二字上轻轻一捻,墨迹里混着些金粉,是八阿哥府特有的 “金泥”,“只是瑞儿写字从不用金粉,他说太亮了,晃眼睛。” 她让刘嬷嬷取来永瑞的习字本,每个笔画的末端都带着小小的弯钩,像只可爱的尾巴,与字条上的生硬截然不同。
康熙看着两个本子,龙袍的金线扫过八阿哥儿子发白的脸:“小孩子家家,学什么不好,学栽赃?” 他把兵法书扔回永瑞怀里,“瑞儿,把这本书送给太子,告诉他,你们要一起学,将来才好共治天下。”
这话像颗石子,在储位的池子里激起巨浪。四阿哥连夜让弘晖背诵《储君论》,每个字都咬得格外重;太子则在自己的寝殿里,用小刀把永瑞送的珍珠簪刻得粉碎,碎片里混着张纸条,写着 “父皇偏心”;连失势的八阿哥,都让人在江南散布谣言,说 “永瑞是真命天子转世”,想借民间的呼声,逼康熙废储。
瑶珈的案头,渐渐堆满了奇奇怪怪的东西。有三阿哥送来的 “龙纹玉佩”,说是 “祖传的吉祥物”;有五阿哥献的 “凤凰琴”,琴弦里藏着针,一弹就会断;最恶毒的是个布偶,穿着永瑞的衣服,心口插着根银簪,是从太子的床底下搜出来的,针脚上沾着太子的绣线。
“把这些都送到慈宁宫,” 瑶珈将布偶扔进炭火盆,火苗舔舐着布料,发出细碎的爆裂声,“告诉太后,臣妾想带瑞儿去五台山祈福,避开这些是非。”
太后的佛珠转得飞快,佛堂里的艾草香浓得呛人。“你以为躲得掉?” 老太后的声音像敲在冰上的锤,“哀家年轻的时候,比这狠的都见过。” 她从妆匣里取出枚虎符碎片,是当年顺治皇帝赏的,“拿着这个,能调动京郊的驻军,谁要是敢动瑞儿,就用这个砸他们的脑袋。”
永瑞似乎察觉到了什么。那日上完书房,他忽然抱着瑶珈的脖子:“额娘,他们为什么总说我要抢太子哥哥的位置?我只想和他一起放风筝。” 他还从怀里掏出片干枯的马齿苋,是安儿给的,“安儿说这个能保护额娘,就像上次在冰场一样。”
瑶珈的眼泪掉在儿子的发顶,那里的绒花还是白茉莉的香。她忽然想起皇后说的,“储位就像块烫手的山芋,谁碰谁遭殃”,如今这山芋,竟被硬生生塞进个孩子手里,烫得他连哭都不敢大声。
最凶险的一着,藏在康熙的狩猎场。太子的马被人动了手脚,在追逐鹿群时突然惊奔,直直冲向正在采野花的永瑞。千钧一发之际,弘晖的马撞了过来,两匹马一起摔在雪地里,永瑞的袖口被马蹄划破,渗出的血珠落在雪上,像朵小小的红梅。
“你为什么要救我?” 永瑞看着弘晖被擦伤的胳膊,那里的血痕比自己的深。
弘晖的脸涨得通红,从怀里掏出半块马齿苋饼:“我额娘说…… 你不能死。” 他的声音小得像蚊子叫,“不然阿玛的奏折,就白写了。”
这话让瑶珈的心猛地一沉。她看着远处康熙的龙旗,在猎场上空飘扬,像只巨大的眼睛,注视着这场由他默许的较量。而她的儿子,就像这片猎场上的幼鹿,懵懂地闯入了虎狼的领地,连奔跑的方向都分不清。
狩猎结束后,康熙赏了弘晖把玉扳指,给了永瑞柄小弓箭,却在太子的手心,轻轻拍了三下。瑶珈知道,这是帝王的平衡术,既敲打了太子,又安抚了四阿哥,还护着永瑞,可这平衡的代价,是让个孩子在储位的刀尖上,小心翼翼地走钢丝。
承乾宫的梅花开得越发盛了。永瑞把康熙赏的弓箭挂在墙上,旁边贴着张画,是三个孩子手拉手在放风筝,太子的风筝最高,弘晖的最稳,他自己的风筝,在中间飞得正欢。瑶珈看着画,忽然明白,卷入储位之争的,从来不止永瑞一个,每个孩子都是身不由己的棋子,而她们这些母亲,能做的,只是在棋盘的缝隙里,为孩子多垫块柔软的布,让他们摔得轻些。
夜风卷着梅香溜进殿里,瑶珈给永瑞掖好被角,他的小手里还攥着片马齿苋,叶片上的纹路,在月光下像条蜿蜒的路。她知道,这条路注定布满荆棘,但只要这孩子的心,还像现在这样干净,像那片马齿苋一样,在寒冬里也能扎根,总有一天,能走出这片纷争的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