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房的晨读声像串清脆的玉珠,滚过紫禁城的琉璃瓦。永瑞的书案前,摊着本《论语》,蝇头小楷写得比去年工整了许多,只是在 “孝悌” 二字旁,还用炭笔描了个小小的马齿苋,叶片的纹路里,藏着他独有的孩子气。
“瑞儿,” 周先生的戒尺在案上轻轻一敲,目光落在他腕上的平安扣 —— 那是皇后赏的羊脂玉,如今被磨得温润透亮,“今日要背的‘里仁篇’,可记住了?”
永瑞的小胖手攥着书卷,声音脆得像新抽的竹枝:“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就像儿臣和安儿哥哥,还有弘晖哥哥,总在一起读书。” 他忽然指向窗外,四阿哥的长子弘晖正帮淑嫔的儿子安儿捡掉落的毛笔,三人的衣角在晨光里纠缠,像束刚抽芽的柳条。
这画面落在瑶珈眼里,像颗温润的珍珠。她站在上书房的回廊下,看着永瑞的发辫比去年长了半尺,用明黄色的绦子系着,是康熙特意让人做的,与太子的样式只差了颗东珠。春桃捧着件新做的锦袍,领口绣着的牡丹,比去年多了片花瓣:“娘娘,瑞儿殿下都快到臣妾腰了,再过两年,怕是就能骑小马了。”
瑶珈的指尖抚过锦袍的针脚,忽然想起永瑞刚会走路时,跌跌撞撞扑进她怀里的模样,那时他的小手还握不住支毛笔,如今却能在沙盘上写下 “天下” 二字,笔画虽歪,却透着股认真的执拗。
皇子们的成长,像株慢慢伸展的树,枝桠总要触碰些不该碰的地方。弘晖的书案里,藏着本《孙子兵法》,是四阿哥偷偷塞给他的,书页的空白处,有几处批注,字迹与当年弹劾完颜家族的奏折如出一辙。
“这书是谁给你的?” 瑶珈在检查功课的午后,发现了这本兵法,指尖在 “兵者诡道也” 几个字上轻轻一划,墨色在指腹晕开。
弘晖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手指绞着衣角:“是、是阿玛给的,他说…… 说男儿要懂些谋略。”
瑶珈将兵法放回他书案,却在封皮里夹了张字条,上面是她仿写的康熙笔迹:“谋略需藏于仁心,方为正道。” 她忽然想起周先生说的,弘晖这孩子性子像四阿哥,刚硬有余,柔韧不足,需得慢慢引导。
安儿的成长,则藏在画笔里。淑嫔的小禄子送来幅画,安儿用炭笔描了上书房的模样,三个孩子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永瑞的手里举着支马齿苋,弘晖握着卷书,安儿自己则抱着只布偶 —— 正是当年淑嫔用防疫粗布做的那个,如今被补得密密实实,像个饱经风霜的老友。
“安儿说,” 小禄子的声音带着笑意,“要把这幅画送给瑞儿殿下,说等他们长大了,还要一起在御花园种马齿苋,种满整个园子。”
这话让瑶珈的眼眶有些发热。她让人取来套文房四宝,是用江南新贡的竹材做的,笔杆上刻着三个小小的名字:“瑞”“安”“晖”,送给三个孩子时,永瑞立刻把自己的玉印盖在笔杆上,朱红的印记像朵盛开的花:“这样就是我们三个的了,谁也抢不走。”
成长的烦恼,像阵突如其来的雨,总要打湿几片嫩叶。那日早朝,康熙让皇子们背诵《资治通鉴》,永瑞在 “玄武门之变” 处卡了壳,弘晖却抢着背了出来,声音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得意 —— 是四阿哥在家教他时,特意强调的 “储位之争”,用心比寒冬的冰还冷。
“弘晖哥哥背得真好,” 永瑞的小胖手抓着康熙的龙袍,眼睛亮得像星子,“只是儿臣觉得,兄弟不该相杀,就像马齿苋,长在一起才好看,分开了就蔫了。”
康熙的笑声在太和殿里荡开,龙袍的金线扫过弘晖低垂的头:“瑞儿说得对,这才是帝王该懂的道理。” 他赏了永瑞块和田玉,让他刻成印章,“以后你做的功课,都用这印盖着,皇爷爷要亲自看。”
玉印送到承乾宫时,永瑞正和安儿、弘晖在庭院里放风筝,风筝上画着三个手拉手的小人,引线在三人手里传递,像根看不见的纽带。瑶珈看着儿子踮脚奔跑的模样,忽然发现他的鞋子又小了,鞋底的针脚被磨得发亮,像片被踩实的泥土。
“娘娘,” 刘嬷嬷拿着太医院的脉案,永瑞的身高比同龄孩子高出半寸,“李太医说,瑞儿殿下该补些钙质了,老奴让人炖了些排骨汤。”
汤碗送到庭院时,三个孩子正围着风筝争论,永瑞说要在风筝上画满马齿苋,弘晖想画战马,安儿则想添只布偶。瑶珈把汤碗递过去,看着他们你一口我一口地分着喝,忽然想起皇后说的,“皇子长大,不是看他们学了多少书,是看他们能不能把心凑在一起”,如今看来,这些孩子的心,还像团温暖的棉絮,没被世事的风霜吹散。
暮色漫过宫墙时,永瑞的新锦袍终于合身了。他穿着锦袍给太后请安,跪在地上的高度比去年高了许多,给太后捶背的小手也更有力了。太后的佛珠在指间转得缓慢,看着他的目光像浸了蜜的暖阳:“哀家的瑞儿,都快成小大人了,再过几年,就能帮你额娘打理后宫了。”
永瑞的小胖手抓着太后的袖口,声音里带着奶气的认真:“儿臣要帮额娘,还要帮皇爷爷,等长大了,让天下的人都有马齿苋吃,都能像儿臣和安儿哥哥、弘晖哥哥一样,开开心心的。”
这话像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每个人心里漾开涟漪。瑶珈看着儿子被暮色拉长的影子,忽然明白,皇子渐长大,长的不只是身高和学识,更是那颗在深宫的磨砺中,依然能保持柔软的心。就像那片马齿苋,无论长多高,根永远扎在泥土里,扎在最朴素的善意里。
夜风卷着书墨香掠过窗棂,永瑞的书案上,那本《论语》还摊在 “里仁篇”,旁边压着他新刻的玉印,朱红的印记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像颗正在慢慢发光的星,照亮了这深宫的长夜,也照亮了未来的路。
“瑞儿,” 周先生的戒尺在案上轻轻一敲,目光落在他腕上的平安扣 —— 那是皇后赏的羊脂玉,如今被磨得温润透亮,“今日要背的‘里仁篇’,可记住了?”
永瑞的小胖手攥着书卷,声音脆得像新抽的竹枝:“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就像儿臣和安儿哥哥,还有弘晖哥哥,总在一起读书。” 他忽然指向窗外,四阿哥的长子弘晖正帮淑嫔的儿子安儿捡掉落的毛笔,三人的衣角在晨光里纠缠,像束刚抽芽的柳条。
这画面落在瑶珈眼里,像颗温润的珍珠。她站在上书房的回廊下,看着永瑞的发辫比去年长了半尺,用明黄色的绦子系着,是康熙特意让人做的,与太子的样式只差了颗东珠。春桃捧着件新做的锦袍,领口绣着的牡丹,比去年多了片花瓣:“娘娘,瑞儿殿下都快到臣妾腰了,再过两年,怕是就能骑小马了。”
瑶珈的指尖抚过锦袍的针脚,忽然想起永瑞刚会走路时,跌跌撞撞扑进她怀里的模样,那时他的小手还握不住支毛笔,如今却能在沙盘上写下 “天下” 二字,笔画虽歪,却透着股认真的执拗。
皇子们的成长,像株慢慢伸展的树,枝桠总要触碰些不该碰的地方。弘晖的书案里,藏着本《孙子兵法》,是四阿哥偷偷塞给他的,书页的空白处,有几处批注,字迹与当年弹劾完颜家族的奏折如出一辙。
“这书是谁给你的?” 瑶珈在检查功课的午后,发现了这本兵法,指尖在 “兵者诡道也” 几个字上轻轻一划,墨色在指腹晕开。
弘晖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手指绞着衣角:“是、是阿玛给的,他说…… 说男儿要懂些谋略。”
瑶珈将兵法放回他书案,却在封皮里夹了张字条,上面是她仿写的康熙笔迹:“谋略需藏于仁心,方为正道。” 她忽然想起周先生说的,弘晖这孩子性子像四阿哥,刚硬有余,柔韧不足,需得慢慢引导。
安儿的成长,则藏在画笔里。淑嫔的小禄子送来幅画,安儿用炭笔描了上书房的模样,三个孩子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永瑞的手里举着支马齿苋,弘晖握着卷书,安儿自己则抱着只布偶 —— 正是当年淑嫔用防疫粗布做的那个,如今被补得密密实实,像个饱经风霜的老友。
“安儿说,” 小禄子的声音带着笑意,“要把这幅画送给瑞儿殿下,说等他们长大了,还要一起在御花园种马齿苋,种满整个园子。”
这话让瑶珈的眼眶有些发热。她让人取来套文房四宝,是用江南新贡的竹材做的,笔杆上刻着三个小小的名字:“瑞”“安”“晖”,送给三个孩子时,永瑞立刻把自己的玉印盖在笔杆上,朱红的印记像朵盛开的花:“这样就是我们三个的了,谁也抢不走。”
成长的烦恼,像阵突如其来的雨,总要打湿几片嫩叶。那日早朝,康熙让皇子们背诵《资治通鉴》,永瑞在 “玄武门之变” 处卡了壳,弘晖却抢着背了出来,声音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得意 —— 是四阿哥在家教他时,特意强调的 “储位之争”,用心比寒冬的冰还冷。
“弘晖哥哥背得真好,” 永瑞的小胖手抓着康熙的龙袍,眼睛亮得像星子,“只是儿臣觉得,兄弟不该相杀,就像马齿苋,长在一起才好看,分开了就蔫了。”
康熙的笑声在太和殿里荡开,龙袍的金线扫过弘晖低垂的头:“瑞儿说得对,这才是帝王该懂的道理。” 他赏了永瑞块和田玉,让他刻成印章,“以后你做的功课,都用这印盖着,皇爷爷要亲自看。”
玉印送到承乾宫时,永瑞正和安儿、弘晖在庭院里放风筝,风筝上画着三个手拉手的小人,引线在三人手里传递,像根看不见的纽带。瑶珈看着儿子踮脚奔跑的模样,忽然发现他的鞋子又小了,鞋底的针脚被磨得发亮,像片被踩实的泥土。
“娘娘,” 刘嬷嬷拿着太医院的脉案,永瑞的身高比同龄孩子高出半寸,“李太医说,瑞儿殿下该补些钙质了,老奴让人炖了些排骨汤。”
汤碗送到庭院时,三个孩子正围着风筝争论,永瑞说要在风筝上画满马齿苋,弘晖想画战马,安儿则想添只布偶。瑶珈把汤碗递过去,看着他们你一口我一口地分着喝,忽然想起皇后说的,“皇子长大,不是看他们学了多少书,是看他们能不能把心凑在一起”,如今看来,这些孩子的心,还像团温暖的棉絮,没被世事的风霜吹散。
暮色漫过宫墙时,永瑞的新锦袍终于合身了。他穿着锦袍给太后请安,跪在地上的高度比去年高了许多,给太后捶背的小手也更有力了。太后的佛珠在指间转得缓慢,看着他的目光像浸了蜜的暖阳:“哀家的瑞儿,都快成小大人了,再过几年,就能帮你额娘打理后宫了。”
永瑞的小胖手抓着太后的袖口,声音里带着奶气的认真:“儿臣要帮额娘,还要帮皇爷爷,等长大了,让天下的人都有马齿苋吃,都能像儿臣和安儿哥哥、弘晖哥哥一样,开开心心的。”
这话像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每个人心里漾开涟漪。瑶珈看着儿子被暮色拉长的影子,忽然明白,皇子渐长大,长的不只是身高和学识,更是那颗在深宫的磨砺中,依然能保持柔软的心。就像那片马齿苋,无论长多高,根永远扎在泥土里,扎在最朴素的善意里。
夜风卷着书墨香掠过窗棂,永瑞的书案上,那本《论语》还摊在 “里仁篇”,旁边压着他新刻的玉印,朱红的印记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像颗正在慢慢发光的星,照亮了这深宫的长夜,也照亮了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