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会馆和湖广会馆,由王管事带着林远前去拜访。
林远一路护在身边,以防不测。
江西会馆的处境比浙江会馆更为艰难。
主事人几乎没怎么犹豫,便点头同意“情报共享、联防联动”的提议。
双方当场约定了简明的锣鼓信号作为警报。
自此,两馆护卫在夜间遥相呼应,气氛虽紧张,却多了几分心理上的安稳。
至于“物资互济”,对方直言存粮也近乎见底,实在无能为力。
湖广会馆则显得谨慎许多。
他们认同情报共享的必要。
却对联防和物资合作始终态度暧昧,更倾向于闭门自守。
林向安从只言片语间,判断他们内部可能意见不一。
甚至已被别的势力渗透。
从湖广会馆能得到一些城西的消息,但若寄望实质性支援,几乎没有可能。
至于南直隶会馆,则是冷冰冰的现实。
这一次,林向安亲自随王管事前去。
对方管事虽然接待了二人,言谈间却透着优越感。
他们明言储备“仅堪自用”,无意出售或交换,还刻意暗示已有“大人”照拂。
林向安心里猜测,这“某位大人”,多半与皇长孙阵营或某位实权重臣相关。
南直隶会馆的关门姿态,甚至带着“划清界限”的味道。
这已是明白无误的信号:
顶层资源被牢牢掌控,中层会馆则被排斥在外。
不过林向安也没有多失望。
至于同乡富户们,情况则更复杂。
彼此之间,情谊要讲,利益也要算。
零星的乡绅因念旧情,勉强捐了几袋陈米和些许咸菜。
杯水车薪,却也难能可贵。
绝大多数富户则选择以典当为名,将余粮换取更大利益。
面对他们的提议,林向安婉言谢绝。
如今还没有到哪一步。
与其低价卖给商人,不如自己找个隐蔽的法子。
自己暗中掏银买下。
等日后局势安稳,再择机转手,岂不还能赚上一笔?
因此他并不急于出手。
富户们听他拒绝,反倒笑吟吟地丢下一句:“下回可就不是这个价了。”
林向安神色淡然,丝毫没被这些市侩言辞吓住。
回去的路上,经过一家镖局,他心头忽然一动,想起了谢二爷。
也想起赵康平交给自己的那枚玉佩。
当初谢云留过住址,只因自己忙着备考,一直搁下未曾造访。
算来谢云极有可能还在京城。
毕竟他手里还有一批货物滞在德州,如今情势混乱,那批货怕是遥遥无期。
念及此处,林向安便吩咐王管事先行回会馆,自己则决定去寻人。
不过在去镖局的时候,林向安先去了一趟茶楼。
去找陈管事打探。
茶馆的生意已冷清不少。
物价飞涨,百姓捂紧了荷包,人人都顾着填饱肚子,哪还有闲钱闲心出来喝茶。
“陈管事,别来无恙啊!”
“林相公!”陈管事叹了口气,笑容里满是无奈,“哎,这日子,是真不好过啊!”
林向安笑着宽慰:“再难,也比我们这些外乡人要强些。”
陈管事见他,也不拐弯抹角,压低声音提醒:
“你们会馆那边情况如何?外头物价飞涨,可得抓紧囤粮才是。”
林向安顺势说道:
“这不如今日子艰难,会馆里人多,大家都在想办法弄粮食。
奈何市面动荡,物价一日三变,实在无从下手。
您是老京城,耳目灵通,特来请教,眼下这光景,
何处还能寻得些……稳妥的粮源?”
说话间,他从衣袖里抽出一两银子,欲往陈掌柜手里递。
陈掌柜忙摆手,神色郑重:“林相公,这可使不得!当初承您照拂,我也没见您要过好处,如今怎敢折了您的福!”
林向安微微诧异,没想到陈管事还挺有底线。
陈管事顿了顿,忽然想起什么:
“上回您托我打听的沐公子,他一直没来,
倒是有些熟识的人来过,说是家里出了变故,已经回乡了。
我寻思没甚实信,就没给您送口信。”
林向安轻叹一声:“罢了,缘分不到,不知日后何时还能再见。”
不管什么理由,离开这京城是非之地,也是好的。
说着,他又把话题转了回来:
“陈管事,您这里可有稳妥的门路?会馆上百口人,可都等着粮下锅呢!”
陈管事摇头苦笑:
“唉,如今粮就是命根子,谁不是攥得死死的,舍不得松手。”
话音未落,他忽然压低了嗓门,身子微微前倾,像怕被谁听见似的:
“看在你我有些交情,也是读书不易,老朽就嚼些舌根。
不过,话出我口,入得你耳,天知地知,您可千万别说是从我这儿漏出去的。”
林向安郑重地点头:“自然,今日只是晚辈向长辈请教生计之道,别无他事。”
见对方如此明白,陈管事才满意地眯了眯眼,伸手蘸了些茶水,在斑驳的桌面上划拉着。
仿佛在算账,嘴里却吐露出京城粮食黑市的脉络:
“这第一条路嘛,最‘正道’,也最险。”
他画了个模糊的圆圈,代表官仓。
“‘官仓里的鼠雀’,肥得很哪。
那些守着皇粮的仓吏,手指缝里漏一点,
就够寻常人家吃一年。
价钱嘛,或许还能商量。但……”
他猛地收住话头,意味深长地看着林向安,
“这买粮的钱好付,那‘封口’的费,可是个无底洞。
更要紧的是,万一……嘿嘿,那可是掉脑袋的勾当。
林相公您是体面人,犯不上沾这腥气。”
林向安心领神会,这是指管理官仓的胥吏监守自盗。
风险极高,绝非良选。
“这第二条,”
陈管事又蘸水画了只简笔老虎,盘踞一方:
“是‘坐地虎’。几家大粮商,背后都通着天呢!
他们库里有的是粮,但心也最黑。
价格?哼,那得看他们的心情,
看您能拿出什么硬通货。
金银是下乘,古董字画、珠宝玉器才是上品。
去找他们,得有被剥掉三层皮的觉悟,
还得防着被卖了还帮人数钱。”
这是指背景深厚、囤积居奇的大粮商。
价格高昂,需以物易物,且背景复杂。
陈管事冷笑一声,用手抹乱了桌上的水渍,仿佛在擦掉什么脏东西:
“第三条,是‘阴沟里的市’。
三教九流,亡命之徒,什么来路的东西都敢卖。
您要是豁得出去,命够硬,或许能淘换到点吃的。
但十有八九是陈腐发霉的,更可能人一去就回不来了。
那不是买卖地,是阎罗殿开的分店。”
这是最混乱危险的黑市,直接被林向安在心里否决。
话锋一转,陈管事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些,画了个似庙似观的图案:
“第四条路,倒是积德行善的去处。
一些大寺名观,香火田厚,自有存粮。
有些慈悲为怀的高僧真人也会在此时施粥散米,结个善缘。
您若舍下脸面,以读书人的身份去求求,或许能得些接济。
但……杯水车薪,救急不救穷啊。”
这是指向寺庙道观求助,安全但量少,更多是象征意义。
最后,陈管事的声音变得有些飘忽,带着一丝说不清是嘲讽还是怜悯的味道:
“还有最后一种,说起来也是唏嘘。
一些‘破落户’,祖上也是显赫过的,
如今树倒猢狲散,家里的败家子儿正急着把最后那点家底。
包括粮仓里的存粮——变现,好换些金银细软跑路呢。
找他们,价钱或许好商量,但他们惊惶得很,
交易得格外小心,也别指望量有多大。”
这是指落魄的贵族或官员子弟变卖家产,是相对安全且可能有机会的渠道。
说完,陈管事一把将桌上的银子扫入袖中,身体往后一靠,恢复了那副市侩精明的模样,声音也提高了八度:
“当然了,林相公,如今这光景,
最好的办法还是安心待在会馆,等待朝廷赈济。
小老儿刚才都是胡扯的闲篇儿,
当不得真,当不得真呐!”
林远一路护在身边,以防不测。
江西会馆的处境比浙江会馆更为艰难。
主事人几乎没怎么犹豫,便点头同意“情报共享、联防联动”的提议。
双方当场约定了简明的锣鼓信号作为警报。
自此,两馆护卫在夜间遥相呼应,气氛虽紧张,却多了几分心理上的安稳。
至于“物资互济”,对方直言存粮也近乎见底,实在无能为力。
湖广会馆则显得谨慎许多。
他们认同情报共享的必要。
却对联防和物资合作始终态度暧昧,更倾向于闭门自守。
林向安从只言片语间,判断他们内部可能意见不一。
甚至已被别的势力渗透。
从湖广会馆能得到一些城西的消息,但若寄望实质性支援,几乎没有可能。
至于南直隶会馆,则是冷冰冰的现实。
这一次,林向安亲自随王管事前去。
对方管事虽然接待了二人,言谈间却透着优越感。
他们明言储备“仅堪自用”,无意出售或交换,还刻意暗示已有“大人”照拂。
林向安心里猜测,这“某位大人”,多半与皇长孙阵营或某位实权重臣相关。
南直隶会馆的关门姿态,甚至带着“划清界限”的味道。
这已是明白无误的信号:
顶层资源被牢牢掌控,中层会馆则被排斥在外。
不过林向安也没有多失望。
至于同乡富户们,情况则更复杂。
彼此之间,情谊要讲,利益也要算。
零星的乡绅因念旧情,勉强捐了几袋陈米和些许咸菜。
杯水车薪,却也难能可贵。
绝大多数富户则选择以典当为名,将余粮换取更大利益。
面对他们的提议,林向安婉言谢绝。
如今还没有到哪一步。
与其低价卖给商人,不如自己找个隐蔽的法子。
自己暗中掏银买下。
等日后局势安稳,再择机转手,岂不还能赚上一笔?
因此他并不急于出手。
富户们听他拒绝,反倒笑吟吟地丢下一句:“下回可就不是这个价了。”
林向安神色淡然,丝毫没被这些市侩言辞吓住。
回去的路上,经过一家镖局,他心头忽然一动,想起了谢二爷。
也想起赵康平交给自己的那枚玉佩。
当初谢云留过住址,只因自己忙着备考,一直搁下未曾造访。
算来谢云极有可能还在京城。
毕竟他手里还有一批货物滞在德州,如今情势混乱,那批货怕是遥遥无期。
念及此处,林向安便吩咐王管事先行回会馆,自己则决定去寻人。
不过在去镖局的时候,林向安先去了一趟茶楼。
去找陈管事打探。
茶馆的生意已冷清不少。
物价飞涨,百姓捂紧了荷包,人人都顾着填饱肚子,哪还有闲钱闲心出来喝茶。
“陈管事,别来无恙啊!”
“林相公!”陈管事叹了口气,笑容里满是无奈,“哎,这日子,是真不好过啊!”
林向安笑着宽慰:“再难,也比我们这些外乡人要强些。”
陈管事见他,也不拐弯抹角,压低声音提醒:
“你们会馆那边情况如何?外头物价飞涨,可得抓紧囤粮才是。”
林向安顺势说道:
“这不如今日子艰难,会馆里人多,大家都在想办法弄粮食。
奈何市面动荡,物价一日三变,实在无从下手。
您是老京城,耳目灵通,特来请教,眼下这光景,
何处还能寻得些……稳妥的粮源?”
说话间,他从衣袖里抽出一两银子,欲往陈掌柜手里递。
陈掌柜忙摆手,神色郑重:“林相公,这可使不得!当初承您照拂,我也没见您要过好处,如今怎敢折了您的福!”
林向安微微诧异,没想到陈管事还挺有底线。
陈管事顿了顿,忽然想起什么:
“上回您托我打听的沐公子,他一直没来,
倒是有些熟识的人来过,说是家里出了变故,已经回乡了。
我寻思没甚实信,就没给您送口信。”
林向安轻叹一声:“罢了,缘分不到,不知日后何时还能再见。”
不管什么理由,离开这京城是非之地,也是好的。
说着,他又把话题转了回来:
“陈管事,您这里可有稳妥的门路?会馆上百口人,可都等着粮下锅呢!”
陈管事摇头苦笑:
“唉,如今粮就是命根子,谁不是攥得死死的,舍不得松手。”
话音未落,他忽然压低了嗓门,身子微微前倾,像怕被谁听见似的:
“看在你我有些交情,也是读书不易,老朽就嚼些舌根。
不过,话出我口,入得你耳,天知地知,您可千万别说是从我这儿漏出去的。”
林向安郑重地点头:“自然,今日只是晚辈向长辈请教生计之道,别无他事。”
见对方如此明白,陈管事才满意地眯了眯眼,伸手蘸了些茶水,在斑驳的桌面上划拉着。
仿佛在算账,嘴里却吐露出京城粮食黑市的脉络:
“这第一条路嘛,最‘正道’,也最险。”
他画了个模糊的圆圈,代表官仓。
“‘官仓里的鼠雀’,肥得很哪。
那些守着皇粮的仓吏,手指缝里漏一点,
就够寻常人家吃一年。
价钱嘛,或许还能商量。但……”
他猛地收住话头,意味深长地看着林向安,
“这买粮的钱好付,那‘封口’的费,可是个无底洞。
更要紧的是,万一……嘿嘿,那可是掉脑袋的勾当。
林相公您是体面人,犯不上沾这腥气。”
林向安心领神会,这是指管理官仓的胥吏监守自盗。
风险极高,绝非良选。
“这第二条,”
陈管事又蘸水画了只简笔老虎,盘踞一方:
“是‘坐地虎’。几家大粮商,背后都通着天呢!
他们库里有的是粮,但心也最黑。
价格?哼,那得看他们的心情,
看您能拿出什么硬通货。
金银是下乘,古董字画、珠宝玉器才是上品。
去找他们,得有被剥掉三层皮的觉悟,
还得防着被卖了还帮人数钱。”
这是指背景深厚、囤积居奇的大粮商。
价格高昂,需以物易物,且背景复杂。
陈管事冷笑一声,用手抹乱了桌上的水渍,仿佛在擦掉什么脏东西:
“第三条,是‘阴沟里的市’。
三教九流,亡命之徒,什么来路的东西都敢卖。
您要是豁得出去,命够硬,或许能淘换到点吃的。
但十有八九是陈腐发霉的,更可能人一去就回不来了。
那不是买卖地,是阎罗殿开的分店。”
这是最混乱危险的黑市,直接被林向安在心里否决。
话锋一转,陈管事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些,画了个似庙似观的图案:
“第四条路,倒是积德行善的去处。
一些大寺名观,香火田厚,自有存粮。
有些慈悲为怀的高僧真人也会在此时施粥散米,结个善缘。
您若舍下脸面,以读书人的身份去求求,或许能得些接济。
但……杯水车薪,救急不救穷啊。”
这是指向寺庙道观求助,安全但量少,更多是象征意义。
最后,陈管事的声音变得有些飘忽,带着一丝说不清是嘲讽还是怜悯的味道:
“还有最后一种,说起来也是唏嘘。
一些‘破落户’,祖上也是显赫过的,
如今树倒猢狲散,家里的败家子儿正急着把最后那点家底。
包括粮仓里的存粮——变现,好换些金银细软跑路呢。
找他们,价钱或许好商量,但他们惊惶得很,
交易得格外小心,也别指望量有多大。”
这是指落魄的贵族或官员子弟变卖家产,是相对安全且可能有机会的渠道。
说完,陈管事一把将桌上的银子扫入袖中,身体往后一靠,恢复了那副市侩精明的模样,声音也提高了八度:
“当然了,林相公,如今这光景,
最好的办法还是安心待在会馆,等待朝廷赈济。
小老儿刚才都是胡扯的闲篇儿,
当不得真,当不得真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