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腰斩之人靠着体内飙升的肾上腺素支撑着不肯咽气,双手撑地,眼珠子直愣愣看着蠕动而出的大肠小肠和盲肠摊开一地。
够血腥,够刺激。b级cult血浆片《杀戮样边》,血浆程度:★★★★★ ,推荐指数:★。尿点一个接一个,副将已全无兴致再行观影:战阵中站立不稳但兀自与明军缠斗的可都是满洲正白旗的旗人,满打满算不过3000人马了,看他们的样子似个个带伤,和2000明军才打了个旗鼓相当。他有心想给正白旗留点种子,正踌躇着是否要劝主子撤兵时,耳听得多尔衮下令:“着预备队杀出,今儿拼着正白旗撤旗,誓要屠尽当前明狗!”
“贝勒爷,你来看看啊。”副将将单筒镜塞到多尔衮手中,纳头便拜,也顾不得忤逆之罪了,“主子爷,不能呀!”
多尔衮一脚把那奴才踢翻在地,抽出战刀吼道:“怯战者,斩!”
预备队一经压上,战场态势立即发生根本性变化。原本狮虎斗了个旗鼓相当,斗得正筋疲力尽之时来了只熊罴助战,你牙口再利也得歇菜。扔光了手雷的近卫军已蜕变为纯冷兵器的步卒,这个时候面对三面呼啸而来的鞑子骑兵应当结阵方能自保。但双方步兵缠斗在一起,要退出战斗且在几分钟里完成结阵纯属痴心妄想。个别营连长们想约束自己的部队后撤集结,命令淹没在喊杀声中,连他们身边的战士都充耳不闻。
真的是战场嘈杂掩盖了命令吗?很明显不是。战士们注意力都在厮杀上,大脑给自动过滤掉了。有个别人听到了,但他们没法执行命令,缠斗中根本无法全身而退。
得!各自为战吧,过了今天世上再无近卫一师。
“杀鞑子当英雄,战死了当烈士。杀---”
鞑子眼中尽显惶恐之色,出刀明显慢了。蒙格趁机一刀砍进其肩窝里,侧身用手臂死死压住刀背,双手拖刀将鞑子棉甲划开。再抡圆了一刀劈向创口处。那鞑子兵无甲护身,刀锋从肩窝砍入,被斜斜砍为两段,心肺内脏都流了出来。蒙格一脚把鞑子还在蠕动的心脏踩在脚下,啐口唾沫,“你这鞑子竟会惧怕喊杀,活该死于老子刀下。”
“瞎子,两点钟方向疾行三步!”
蒙格抬头,见一眼睛缠着绷带的瞎子背负着只有一条腿的瘸子,二人取长补短合二为一,正在合体冲锋。定睛一看,那瘸子却是用绑腿绑在了瞎子身上。又听那瞎子喊:“杀鞑子做英雄,战死了当烈士。杀---”
那个被自己砍破了胸腔的鞑子哪是惧怕喊杀声,分明是被这对瘸子和瞎子组合给吓破了胆。蒙格朝着那对残废组合大吼:“小心!”将手中卷了刃的大刀端平了朝着想要从背后偷袭英雄组合的鞑子飞去,飞刀将敌砸了个踉跄,却未能阻止这鞑子‘刷刷’两刀砍在了瞎子腿上。双人战斗组合倒地不起,双双被抹了脖子。
热泪瞬间朦胧了蒙格的眼睛。
近卫军的这两位伤残从绑缚好发起冲锋到战死,长不过三五分钟,但是他们在多尔衮的千里镜里却被定格了。
他猛一把将望远镜放下,眼珠子四下翻飞,小心脏砰砰乱蹦。这个熊孩子害怕了哆嗦了,从未有过的害怕,从未有过的哆嗦。他小小年纪却是百战老兵,见过无数死战不退的勇士和慷慨激昂的牺牲。但是他从来没有见过两眼受伤的瞎子背着断腿的瘸子冲入混战之中,从来没有见过。
今日之前,多尔衮的情感世界里不曾有过恐惧害怕,是啊,十六七正是好勇斗狠不计后果的愣头青年纪,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纪,正是将恐怖片当搞笑片来看的年纪。
然而,这一幕不是恐怖片,而是惊悚片。此时此刻他感受到了无法克制的惊悚,他感受到这次碰到的明军与之前所有的截然不同:他们拥有难以克制的兵器、以寡击众的勇气、死战不退的决心。
正懵懵懂懂中,那边传来排山倒海的冲杀声。举起镜子一看,只见天际间一片黑压压骑兵直奔而来,似有万骑之势。
明狗的海量援军到了!多尔衮感到无比的灰心丧气,蠕动着嘴唇下令道:“退兵!”
副将急横刀挡在多尔衮身前,‘铮’,将一枝浑身精铁打造的短箭格挡住。格挡是格挡住了,那一箭力道之猛,‘咣’一声将大刀打脱手。真他娘的见了鬼了,马弓也能射出半里地远却力道不减。
不消下令,阿多多兄弟的三百部曲亲军拨转马头向追兵杀去。护驾,身为亲军的职责所在,他们要用自己的性命迟滞明军追击。
一马当先追上来的200骑清一色的榆林子弟,原榆林镇北台边军骑兵出身,因军饷断绝生活无以为继,杀守备投了高迎祥,是为高部老营的顶级战力。几经官兵追剿,战马尽失,只得委屈做了步卒。专业不对口也是真要命,武力值唰唰往下降,正待降无可降灰头土脸时,忽杀出个黎明来,英明伟大正确的赵寿吉从天而降。
他英明,慧眼识珠乃伯乐相马,一眼便认出来长板之上运盐的驮马实为千里驹。他伟大,顶住压力将原班人马中的南郭处士们赶下坐骑,将这200三姓家奴请上了西凉战马。他正确,将此200榆林卫精骑单独设一营,命名“骠骑营”,由善骑射的高迎祥领兵。
骠骑营不负众望,数次军内切磋,把湖广同袍玩得没脾气,迅速成为湖广军2500勤王骑兵中名头最响的一哨人马。
也没啥不能服气的,人家榆林边军出身,在边墙之外镇北台下有蒙古人天天帮陪练,业精于勤,能不强嘛。咱要是也有高水平带教,不见得比他们差。
大错特错,湖广籍战友,欲知天下事请多看报纸勤学习,否则和那蛤蟆岛上的小清新一般无知反智。高迎祥介绍道:我那镇北台的老军所以善骑战,乃源于吃的一次大亏。
造反先驱王嘉胤,此人不简单,麾下从龙者有回有汉甚至有党项余孽,手里的500马队则皆由追求进步的蒙古人组成。王的队伍,简直就是民族军了。前岁腊月间,王嘉胤率部攻打府谷,总兵令镇北台守备尤世威率部驰援。
尤世威很生气:冤有头债有主,祸害人的是文官集团走资派、是东林党,你王嘉胤没饭吃,不去打土豪劣绅却来为祸家乡百姓。吃窝边草的兔子,该死!
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于是大明万里边墙最大敌台守军50人马队遭遇王部蒙古骑兵围攻,损失惨重。哥哥尤世功、弟弟尤世禄被射成个豪猪,得亏身上甲胄扛造才不至丧命。激战中,连尤世威本人也被敌逼近到三米之内,所幸他的坐骑跑得快,方才脱险。
近距离战斗中,步兵对骑兵太吃亏了。骑兵疾驰如风,锋利的马刀或劈或刺,控制范围达数十米。步兵呢,腾挪不过三五步,出枪不过四五米。即便是铁塔般的彪形大汉,与敌骑兵照面,也往往斗不上一个回合就被干翻。
府谷城外的这次惨败,让尤世威下决心组建自己的骑兵部队。
有反智者要问了:长城守军对敌一线,怎会不知蒙古骑兵威名?
高迎祥继续介绍:此时榆林卫一线已经没有了蒙古骑兵,只有笑容可掬的套马的汉子。自隆庆开关后,镇北台成为蒙汉一家亲的典范。做生意不好嘛,傻子才打打杀杀。事实上,在王嘉胤等人成规模发难之前,凡有小股流贼骚扰乡堡,榆林镇的各处守备明军往往会请蒙古马队来帮忙镇压。蒙古人,至少山陕边境一带的蒙古人早就化仇敌为盟友了。且因生意经不断,正升格成死党中。
反过来,如断了汉蒙马市交易,或有死党-盟友-仇敌之循迹倒退。
面对尤世威的诚心拜师,蒙古盟友不敢误人子弟,乃直言相告:蒙古人已不复当年勇,骑马的本领还在,骑马打仗的本领早还给老祖宗了。要不然,怎会被满鞑子欺负成这鸟样!!!
说到老祖宗,蒙古盟友被唤醒了古早的记忆,笑言你明人属于守着金山去讨饭---岂不闻马芳马太师乎!
陕人不知山西事,晚辈不记前辈威。才区区50年,前辈创下的辉煌已为后辈晚生遗忘。
尤世威只能千方百计地去搜寻故纸堆,从一本破烂的兵书里,马炯的爷爷马芳跃然纸上乃谆谆教导:“克虏之道,重在料敌先发。敌欲动我先动,以我火器骑射之长克敌弓弩骑射之短,重创敌于塞上,方为制胜之法也。”
总结明军较之蒙古军有三“不可比”,一则蒙人“天生骑射,弓马娴熟”,二则“来去迅即,顾此失彼”。三则“居无定所,进退自由”。由此三大劣势,当时边军以守为主,靠修边墙遏敌。
马芳不以为然,以其创造性思维提出以骑制骑的作战思路。先是结合南宋吴阶的“迭阵法”发挥明军在火器的优势,为边镇骑兵大规模装配火器。作战中火枪骑兵,骑射兵,刀兵相互配合反复冲杀,以此“可补骑射之短也”。作战思路上,更将“以快制快”发挥到极致,每年冬春之季派遣精骑小队实施反突击,以劫掠马匹和焚烧草场为作战目标,最大限度摧毁蒙古人的战争资源。而当蒙人南下侵扰时,切忌消极防守,而是要以长途奔袭,断绝敌之后路,聚歼敌有生力量为目的。
够血腥,够刺激。b级cult血浆片《杀戮样边》,血浆程度:★★★★★ ,推荐指数:★。尿点一个接一个,副将已全无兴致再行观影:战阵中站立不稳但兀自与明军缠斗的可都是满洲正白旗的旗人,满打满算不过3000人马了,看他们的样子似个个带伤,和2000明军才打了个旗鼓相当。他有心想给正白旗留点种子,正踌躇着是否要劝主子撤兵时,耳听得多尔衮下令:“着预备队杀出,今儿拼着正白旗撤旗,誓要屠尽当前明狗!”
“贝勒爷,你来看看啊。”副将将单筒镜塞到多尔衮手中,纳头便拜,也顾不得忤逆之罪了,“主子爷,不能呀!”
多尔衮一脚把那奴才踢翻在地,抽出战刀吼道:“怯战者,斩!”
预备队一经压上,战场态势立即发生根本性变化。原本狮虎斗了个旗鼓相当,斗得正筋疲力尽之时来了只熊罴助战,你牙口再利也得歇菜。扔光了手雷的近卫军已蜕变为纯冷兵器的步卒,这个时候面对三面呼啸而来的鞑子骑兵应当结阵方能自保。但双方步兵缠斗在一起,要退出战斗且在几分钟里完成结阵纯属痴心妄想。个别营连长们想约束自己的部队后撤集结,命令淹没在喊杀声中,连他们身边的战士都充耳不闻。
真的是战场嘈杂掩盖了命令吗?很明显不是。战士们注意力都在厮杀上,大脑给自动过滤掉了。有个别人听到了,但他们没法执行命令,缠斗中根本无法全身而退。
得!各自为战吧,过了今天世上再无近卫一师。
“杀鞑子当英雄,战死了当烈士。杀---”
鞑子眼中尽显惶恐之色,出刀明显慢了。蒙格趁机一刀砍进其肩窝里,侧身用手臂死死压住刀背,双手拖刀将鞑子棉甲划开。再抡圆了一刀劈向创口处。那鞑子兵无甲护身,刀锋从肩窝砍入,被斜斜砍为两段,心肺内脏都流了出来。蒙格一脚把鞑子还在蠕动的心脏踩在脚下,啐口唾沫,“你这鞑子竟会惧怕喊杀,活该死于老子刀下。”
“瞎子,两点钟方向疾行三步!”
蒙格抬头,见一眼睛缠着绷带的瞎子背负着只有一条腿的瘸子,二人取长补短合二为一,正在合体冲锋。定睛一看,那瘸子却是用绑腿绑在了瞎子身上。又听那瞎子喊:“杀鞑子做英雄,战死了当烈士。杀---”
那个被自己砍破了胸腔的鞑子哪是惧怕喊杀声,分明是被这对瘸子和瞎子组合给吓破了胆。蒙格朝着那对残废组合大吼:“小心!”将手中卷了刃的大刀端平了朝着想要从背后偷袭英雄组合的鞑子飞去,飞刀将敌砸了个踉跄,却未能阻止这鞑子‘刷刷’两刀砍在了瞎子腿上。双人战斗组合倒地不起,双双被抹了脖子。
热泪瞬间朦胧了蒙格的眼睛。
近卫军的这两位伤残从绑缚好发起冲锋到战死,长不过三五分钟,但是他们在多尔衮的千里镜里却被定格了。
他猛一把将望远镜放下,眼珠子四下翻飞,小心脏砰砰乱蹦。这个熊孩子害怕了哆嗦了,从未有过的害怕,从未有过的哆嗦。他小小年纪却是百战老兵,见过无数死战不退的勇士和慷慨激昂的牺牲。但是他从来没有见过两眼受伤的瞎子背着断腿的瘸子冲入混战之中,从来没有见过。
今日之前,多尔衮的情感世界里不曾有过恐惧害怕,是啊,十六七正是好勇斗狠不计后果的愣头青年纪,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纪,正是将恐怖片当搞笑片来看的年纪。
然而,这一幕不是恐怖片,而是惊悚片。此时此刻他感受到了无法克制的惊悚,他感受到这次碰到的明军与之前所有的截然不同:他们拥有难以克制的兵器、以寡击众的勇气、死战不退的决心。
正懵懵懂懂中,那边传来排山倒海的冲杀声。举起镜子一看,只见天际间一片黑压压骑兵直奔而来,似有万骑之势。
明狗的海量援军到了!多尔衮感到无比的灰心丧气,蠕动着嘴唇下令道:“退兵!”
副将急横刀挡在多尔衮身前,‘铮’,将一枝浑身精铁打造的短箭格挡住。格挡是格挡住了,那一箭力道之猛,‘咣’一声将大刀打脱手。真他娘的见了鬼了,马弓也能射出半里地远却力道不减。
不消下令,阿多多兄弟的三百部曲亲军拨转马头向追兵杀去。护驾,身为亲军的职责所在,他们要用自己的性命迟滞明军追击。
一马当先追上来的200骑清一色的榆林子弟,原榆林镇北台边军骑兵出身,因军饷断绝生活无以为继,杀守备投了高迎祥,是为高部老营的顶级战力。几经官兵追剿,战马尽失,只得委屈做了步卒。专业不对口也是真要命,武力值唰唰往下降,正待降无可降灰头土脸时,忽杀出个黎明来,英明伟大正确的赵寿吉从天而降。
他英明,慧眼识珠乃伯乐相马,一眼便认出来长板之上运盐的驮马实为千里驹。他伟大,顶住压力将原班人马中的南郭处士们赶下坐骑,将这200三姓家奴请上了西凉战马。他正确,将此200榆林卫精骑单独设一营,命名“骠骑营”,由善骑射的高迎祥领兵。
骠骑营不负众望,数次军内切磋,把湖广同袍玩得没脾气,迅速成为湖广军2500勤王骑兵中名头最响的一哨人马。
也没啥不能服气的,人家榆林边军出身,在边墙之外镇北台下有蒙古人天天帮陪练,业精于勤,能不强嘛。咱要是也有高水平带教,不见得比他们差。
大错特错,湖广籍战友,欲知天下事请多看报纸勤学习,否则和那蛤蟆岛上的小清新一般无知反智。高迎祥介绍道:我那镇北台的老军所以善骑战,乃源于吃的一次大亏。
造反先驱王嘉胤,此人不简单,麾下从龙者有回有汉甚至有党项余孽,手里的500马队则皆由追求进步的蒙古人组成。王的队伍,简直就是民族军了。前岁腊月间,王嘉胤率部攻打府谷,总兵令镇北台守备尤世威率部驰援。
尤世威很生气:冤有头债有主,祸害人的是文官集团走资派、是东林党,你王嘉胤没饭吃,不去打土豪劣绅却来为祸家乡百姓。吃窝边草的兔子,该死!
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于是大明万里边墙最大敌台守军50人马队遭遇王部蒙古骑兵围攻,损失惨重。哥哥尤世功、弟弟尤世禄被射成个豪猪,得亏身上甲胄扛造才不至丧命。激战中,连尤世威本人也被敌逼近到三米之内,所幸他的坐骑跑得快,方才脱险。
近距离战斗中,步兵对骑兵太吃亏了。骑兵疾驰如风,锋利的马刀或劈或刺,控制范围达数十米。步兵呢,腾挪不过三五步,出枪不过四五米。即便是铁塔般的彪形大汉,与敌骑兵照面,也往往斗不上一个回合就被干翻。
府谷城外的这次惨败,让尤世威下决心组建自己的骑兵部队。
有反智者要问了:长城守军对敌一线,怎会不知蒙古骑兵威名?
高迎祥继续介绍:此时榆林卫一线已经没有了蒙古骑兵,只有笑容可掬的套马的汉子。自隆庆开关后,镇北台成为蒙汉一家亲的典范。做生意不好嘛,傻子才打打杀杀。事实上,在王嘉胤等人成规模发难之前,凡有小股流贼骚扰乡堡,榆林镇的各处守备明军往往会请蒙古马队来帮忙镇压。蒙古人,至少山陕边境一带的蒙古人早就化仇敌为盟友了。且因生意经不断,正升格成死党中。
反过来,如断了汉蒙马市交易,或有死党-盟友-仇敌之循迹倒退。
面对尤世威的诚心拜师,蒙古盟友不敢误人子弟,乃直言相告:蒙古人已不复当年勇,骑马的本领还在,骑马打仗的本领早还给老祖宗了。要不然,怎会被满鞑子欺负成这鸟样!!!
说到老祖宗,蒙古盟友被唤醒了古早的记忆,笑言你明人属于守着金山去讨饭---岂不闻马芳马太师乎!
陕人不知山西事,晚辈不记前辈威。才区区50年,前辈创下的辉煌已为后辈晚生遗忘。
尤世威只能千方百计地去搜寻故纸堆,从一本破烂的兵书里,马炯的爷爷马芳跃然纸上乃谆谆教导:“克虏之道,重在料敌先发。敌欲动我先动,以我火器骑射之长克敌弓弩骑射之短,重创敌于塞上,方为制胜之法也。”
总结明军较之蒙古军有三“不可比”,一则蒙人“天生骑射,弓马娴熟”,二则“来去迅即,顾此失彼”。三则“居无定所,进退自由”。由此三大劣势,当时边军以守为主,靠修边墙遏敌。
马芳不以为然,以其创造性思维提出以骑制骑的作战思路。先是结合南宋吴阶的“迭阵法”发挥明军在火器的优势,为边镇骑兵大规模装配火器。作战中火枪骑兵,骑射兵,刀兵相互配合反复冲杀,以此“可补骑射之短也”。作战思路上,更将“以快制快”发挥到极致,每年冬春之季派遣精骑小队实施反突击,以劫掠马匹和焚烧草场为作战目标,最大限度摧毁蒙古人的战争资源。而当蒙人南下侵扰时,切忌消极防守,而是要以长途奔袭,断绝敌之后路,聚歼敌有生力量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