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比帅也比武-《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光兵书里的寥寥数语远远不够,尤世威只恨如此伟大之骑兵战术大师的着作未能流传于世,竟遍寻不着详细记载其战术的专着。他只能踏遍草原寻访当年有此战争记忆的老人,亦只找到寥寥数人(这个没办法,能活到七老八十的蒙古人实在稀缺)。故纸堆里的字 当年之敌的口述记忆,两头一凑,尤世威自信摸到了马芳骑兵战术思想的门道,又在蒙古盟友的帮带下,镇北台终于有了自己的骑兵部队,即便只百来人的规模,也再不是马队了。

  百余人,就是骑兵连了。组建完成不久后就迎来了首战---迎战曾有杀害武当玉虚宫师徒恶行的流贼王二部。

  王二手下一群乌合之众见武备松弛的镇北台守军竟然有骑兵,不由惊慌失措四散奔逃。眼看骑兵连首战旗开得胜,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尤世威弟弟尤世禄领先头部队与敌接战,后边的兄弟却没跟上来。原来是多数战马未经战阵,听到火铳响,受到惊吓四处乱跑。骑兵连阵形大乱。见此,流贼胆子大起来,又折返回来还高喊抓活的。冲在头里的急先锋见后边的人马跟不上来,好不尴尬,只得掉转马头边打边撤。最后花了半个多时辰才收拢队伍。

  这次虎头蛇尾的打斗充分暴露出骑兵连经验不足、训练不足的问题。蒙古人教官对骑兵技战术不精通,特么就是个江湖骗子。尤世威还得找个专家来带兵,他很快找到了合适人选—大同镇右卫旗官、陕西延川老乡姜襄。

  榆林卫闲死,大同镇右卫忙死。几乎一整年来,大同边军跟实施‘西迁右翼’大战略的林丹汗大打出手。身处战斗一线的姜襄对骑兵作战有着深刻理解,骑兵科目无一不精。更有甚者,他在蒙古人的射箭、赛马、摔跤男子三项的那达慕大会中还曾拿到过赛马的名次。这样的专业人才,正是尤世威急需的。

  姜教官看在丰厚外快的份上来了。来了榆林卫一看,才知道这份工钱不好挣,特么就是个草台班子啊。问题太多了,捡要紧的说至少也有三条:第一,马不行,由于是充话费送的,不善奔跑只能用于驮载拉车,胆子比兔子还小,一听见铳炮响就朝低于地表的红石峡里窜,拦都拦不住。第二,刀不行,制式雁翎刀劈砍动能转化效率低,更适合步战。第三,配套不行,马鞍多为木鞍,又重又滑,走不多远就得连人带马摔地上;马镫也是五花八门,有的甚至编个柳条代替;马缰同样乱七八糟,居然用麻绳,一用劲就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支持姜襄的工作,尤世威趁着自己升任参将的热乎劲怂恿总兵拨付经费购置骑兵装备,这笔钱这相当于镇北台守军半年的伙食费,上级也是真的支持!不仅如此,他还连哄带骗,动员与其交好的蒙古部落把好马送到了骑兵连。

  家底厚实了,接下来就是训练。姜襄从实战需要出发,进行了多项创新。他设计打造出新型马刀“世威刀”,比骑兵惯常使用的柳叶刀长10厘米,在交战中优势明显。特别规定了世威刀的制作标准:一刀劈下去,能把两块叠起来的铜钱劈成四半,刀刃无任何缺损和卷刃才算合格。制定出一套骑射操典,使骑兵连不仅能在马上熟练使用短铳,还能腾空两手在马上打长杆的鸟铳。

  事实证明外教不行,水土不服空耗经费。还得是熟悉自家情况的本土教练才能把队伍带出来,才会出成绩。在姜教练的打造下,队员技战术水平光速提升战力倍增,骑兵连亦逐渐壮大至骑兵营。

  乃造化弄人,这么一支为抵御流贼打造的部队,其中大部分的精英却从了贼,然后又从流贼做回了官军。

  马芳、尤世威、姜襄青史留名必有过人之处。此三大历史巨头联手打造下的,在赵寿吉湖广军特色武装下的,做回了官军的原镇北台200人骑兵连,很有可能是天下最强骑兵。

  他们的坐骑清一色的山丹马场出品的西凉马,他们弃简陋火器不用,以精钢手弩代之。他们拥有昂贵的马朔,同时保留下了世威刀。他们披挂齐整,着三层甲:最里层穿纯棉压制做成的棉甲,保暖且有非常好的防护抗震缓冲性能。中间套一层万历朝改进过的锁子甲,采用铁网甲形式,将环与环构成小方块,再将这些小方块附着在甲衬上形成甲衣的各个单元,最终组合成完整的软甲。其工艺先进,不仅重量轻而且具较柔韧性,防护功能也更出色。外一层披直身布面甲,内衬猪尿泡制成的防潮层,此黑科技让铁片不被汗水侵渍生锈。戴有沿帽儿盔,铁环臂、铁护喉、铁面罩、护心镜,护肩等甲具附件一应俱全。

  战马则半具装,佩马面子、鸡颈、马身甲、胸甲等。马面子护马头,内里填充棉布用作贴额。鸡项护马颈,甲片缀成,前有搭扣可以扣上;马身甲与马匹等长,下缀连虎斑部裙防流矢。

  单这人马具甲,大批量制造下成本仍高达68两银子。这还不算兵器的费用。湖广军骑兵,用银子堆出来的!天下也只赵寿吉有这个本钱!

  与萨尔浒的老冤家仇人相见,老赵分外眼红。

  不把你鞑子打个半死,对不起赵官家砸下的银子。

  夷虏之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

  见来者手里没有铳炮火枪,鞑子便无所忌惮。哪知一经交锋便暗叫不好。八旗善骑射不假,可射出的箭矢对湖广骑兵无法造成致命伤害。湖广军射出的弩箭却能力透重甲。对面的明狗皮厚牙利,鞑子哪里受得住这顿揍。一个回合,顿时气沮。不论马军步军,被冲了个七零八落,被打了个七零八碎。当看清楚对方的旗帜,知当前之敌并非吴下阿蒙,乃惊呼‘楚霸王来了!’

  骑射上差距巨大,对冲也吃老亏。

  当骑枪遇上马朔,唯骑墙跑路。没有对刀的机会,几支烟的功夫,殿后的鞑子2000步骑后卫灰飞烟灭。

  一战扬名立万,一战辉煌胜利!老赵不仅报了仇雪了耻,更创造了在兵力相当情况下击败后金八旗的最快记录。快到阿多多不及逃跑,快到他们的亲护不得不留下打掩护。

  冲在最前的急先锋正是高迎祥所率老营骑兵,见一彪人马气势汹汹冲来,感觉惊讶,乃勒马迎战。那边的亲兵营见明军摆开阵型,也勒马整队。如此,两边隔着二百多步大眼瞪小眼。

  高部人马此前没见过后金鞑子,来此勤王,适才光顾着砍杀了不曾细看。闹沸沸扬扬的后金鞑子究竟长啥样?开打前先端详,心虚了一半。人家那才叫七尺男儿呢。哪像咱,又矮又矬。

  榆林子弟,老秦血脉。个个小腹微微鼓起,人人身长一米六七。

  鞑子骨架大,比例上没有蒙古人那么粗壮,但个头高,普遍超过一米七,身材粗壮魁梧。大头长脸、肤色较浅、肩膀宽阔,显得孔武有力。身材是极好的。可那脸长得,那叫一个随意!

  脸庞异常宽阔平坦,鼻眼相比面部小得不成比例,整个面部好像是被平底锅拍扁了似的!眯眯眼、大饼脸,相貌极其丑陋。

  赞一个人长得好,只说相貌堂堂。故所以,身材魁梧高大不算优点。比谁长得好,我汉家完胜。

  这个结论没毛病。我方只寻常普通兵哥哥,鞑子却是千挑万选的旗主亲兵。拿我平均水平跟你上限比,也将你鞑子比一个体无完肤羞愧钻地。

  比完长相之后,再行比武。

  200对300,两边迎头相撞。只一回合的互射互刺互砍,300鞑子亲军被干掉大半,其余胆寒败退。而高部骑兵完成此战绩只用了9分钟。

  鞑子越跑越远,钢弩那变态的射程也够不着了。赵寿吉决定停止追击,“今天便宜了这些通古斯野人!”

  亲兵李齐虎怎么说都是在王府当过差的,学问境界岂能是凡夫俗子可比,当下问道:“总兵大人,俺知有猪尾巴、建奴、建虏、满鞑、鞑子、东虏、螨虫的,这通古斯野人倒是头一遭听说。”

  “回头与你细说。本兵命你速速回头,将鞑子步军清剿干净,给你一炷香的功夫,若让本兵见着一个竖着的通古斯半兽人,你休再说你延安府李齐虎当年输给我五弟只为不善拳脚只通枪棒。”

  老赵话音未落,李齐虎的战马已窜出半个身位,“大人少歇,待鞑子见识我八卦枪的厉害。”

  蒙格手臂有箭伤,关东大扫子太沉,单手抡不太动。一个年过半百的老鞑子看出了对手力怯,一手使枪一手飞铁蒺藜而来。幸亏蒙格及时换了把马刀才得运用自如,用刀挡住铁蒺藜的进攻。这铁蒺藜难对付,两三斤重的铁蒺藜砸过来势大力沉像柄小铁锤,实在难以招架。这憨憨算是碰上高手了,被打得节节败走。他奋力挡住老鞑子的破风枪,再没能躲闪开铁蒺藜的连环击,胸前生生挨了一锤,如此再也支持不住,跌坐地上。

  老鞑子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兵,哪里会容得对手喘息,紧接着便举枪来刺。蒙格无力招架不及闪躲,眼一闭:“今天算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