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份情报还没得到证实,但李唐越琢磨越觉得可能性很大。
一旦李桓真的遇刺身亡,不仅是对船山书院和西北王府的一次沉重打击,而且还会挑拨刺激朝廷跟西北王府彻底反目成仇。
吐蕃人这步棋,当真是阴险毒辣,直击要害。
“情报的可靠性有多高?”
李唐沉声问道。
“超过七成!”
拓跋尼孜肃然答道:“查·卢西波相信说他安插的那名内线,不止一次听到过‘斩首’、‘东宫’、‘大乱’之类的词语。虽然他们行事极为隐秘,但综合所有碎片化信息,我们推演结论就是如此。”
“七成,哪怕只有三成的可能性,也足够我们采取行动了。”
李唐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寒芒,冷笑着说道:“赤德松赞想让大唐乱起来,本王偏不让他们如愿。”
他立刻通过手腕上的个人终端,接通了另一个人的通讯。
“李龙!”
一道冷静、沉稳,不带丝毫感情波动的声音响起:“校长,请讲。”
“交给你一个任务。”
李唐言简意赅地说道:
“吐蕃意图在新龟兹刺杀太子李桓。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把所有藏在长安城里的吐蕃探子、间谍、死士,连同他们的上线、下线、合作者,全部给我挖出来。记住,我要的是一张完整的网络,而不仅仅是几个小卒子。”
“明白。”李龙的回答永远是那么简洁高效。
“另外,让星辰配合你们,将靖安卫的这次行动优先级提升至最高。所有情报资源、算力资源,向‘掘鼠’计划全面倾斜。我要在最短的间间内,看到结果。”
“是!校长。”
通讯结束。
拓跋尼孜紧挨着李唐,感受着她的男人身上散发出的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强大气场,心中安定无比。
仿佛天大的危机,在他面前也不过是一盘可以从容布局的棋局。
接入龙巢基地的资源,靖安卫的效率绝对是相当恐怖的。
她身为靖安卫的最高决策者,很清楚这个由她一手打造的情报与行动机构,其核心优势并非传统的人员渗透和行动,而是建立在龙巢基地强大信息处理能力之上的数据分析。
新龟兹,作为西北王府四大主城之一,总人口超过百万,人员构成复杂无比,鱼龙混杂。如果用传统的人工排查方式,想要从中找出几个精心伪装的间谍,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对于星辰来说,这却是另一番景象。
过去几年,随着西北王府推行的州(省)、市、县、镇、村五级行政体制日趋完善,每一个西北人,不论他是什么身份,都带有监视、举报可疑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他们就像一个个移动的数据采集终端,将大西北各地各种公开的、半公开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汇集到龙巢基地的数据库中。
户籍变动、米价波动、坊间传闻、货物吞吐、钱庄流水……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海量数据,在星辰的超级算力下,被分门别类,交叉比对,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的西北社会运行全景图。
任何异常,都会在这幅全景图上,以一个高亮红点的形式凸显出来。
三个小时后,第一份嫌疑人名单就已经送到了李唐床头。
“校长,根据数据模型分析,我们锁定了十七个高风险目标。”
李龙的全息投影出现在李唐面前,他身后的背景,是无数飞速流动的数据瀑布。
“说重点。”李唐凝目说道。
“重点嫌疑人,阿斯兰·法拉比,粟特商人,四十二岁,来西北经商已有七年。明面上,他经营着一家规模中等的香料商铺,主要与中原各地的商人进行贸易。但根据我们的资金流向监控,他有超过六成的利润,是通过一条极为隐秘的渠道,流向了吐蕃。”
李龙的手指在虚拟屏幕上轻轻一划,一张复杂的关系网络图呈现出来。
“他的交易方式非常狡猾。他从波斯商人手中购入香料,卖给在新龟兹的中原商人。但同时,他又会从新龟兹采购丝绸、瓷器等货物。
这些货物并没走丝绸之路,而是通过一支伪装成南下贩茶的商队,运往南诏国。在南诏,这批货物会交由一个名叫‘多吉’的商人接手,最终再转运至吐蕃境内,卖给几家吐蕃大贵族。整个交易链条,利用南诏作为中转和防火墙,割裂了新龟兹与吐蕃的直接联系。”
“很典型的洗钱和物资输送通道。”
李唐一针见血地做出评价:“这种通道,天然就是为情报活动和秘密行动服务的。查他的社会关系。”
“是。”
李龙点头答道:
“我们对阿斯兰的社交网络进行了全面排查。他为人谨慎,深居简出,极少参加大型宴饮。但他有一个习惯,每隔七天,都会去城西的清真寺祈祷。
而与他同一时间出现在胡寺的,还有另外几个身份各异的人。一个马贩,一个酒楼掌柜,还有一个……来自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幕府的门客。”
“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李唐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这个名字,像一道闪电,划破了重重迷雾。
如果说,吐蕃是外部的豺狼,那么以吴元济为首的藩镇势力,就是大唐内部的恶虎。
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就成了大唐身上一道流血不止的伤口。
这些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名为大唐之臣,实为地方之王,对朝廷的号令阳奉阴违,甚至公然对抗。
其中,淮西镇的吴元济,更是桀骜不驯的代表。他继承其父吴少阳的基业,拥兵自重,割据蔡州,是唐宪宗李纯决心要削平的头号心腹大患。
一个吐蕃的间谍网络头目,怎么会和一个叛镇的门客搅和在一起?
李唐立刻意识到,这潭水的深度,远超最初的预想。
“那个门客叫什么名字?什么来路?”
“姜青山,三十二岁,籍贯不明,据说是江湖游侠出身,三年前投入吴元济门下,颇受器重,以智谋和狠辣着称。
此人行踪诡秘,在新龟兹并无固定居所,我们是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比对了他与阿斯兰在清真寺的数次交集,才最终确认了他的身份。”
李唐的手指在床头柜轻轻敲击着,大脑飞速运转。
喜欢晚唐:开局一条船
一旦李桓真的遇刺身亡,不仅是对船山书院和西北王府的一次沉重打击,而且还会挑拨刺激朝廷跟西北王府彻底反目成仇。
吐蕃人这步棋,当真是阴险毒辣,直击要害。
“情报的可靠性有多高?”
李唐沉声问道。
“超过七成!”
拓跋尼孜肃然答道:“查·卢西波相信说他安插的那名内线,不止一次听到过‘斩首’、‘东宫’、‘大乱’之类的词语。虽然他们行事极为隐秘,但综合所有碎片化信息,我们推演结论就是如此。”
“七成,哪怕只有三成的可能性,也足够我们采取行动了。”
李唐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寒芒,冷笑着说道:“赤德松赞想让大唐乱起来,本王偏不让他们如愿。”
他立刻通过手腕上的个人终端,接通了另一个人的通讯。
“李龙!”
一道冷静、沉稳,不带丝毫感情波动的声音响起:“校长,请讲。”
“交给你一个任务。”
李唐言简意赅地说道:
“吐蕃意图在新龟兹刺杀太子李桓。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把所有藏在长安城里的吐蕃探子、间谍、死士,连同他们的上线、下线、合作者,全部给我挖出来。记住,我要的是一张完整的网络,而不仅仅是几个小卒子。”
“明白。”李龙的回答永远是那么简洁高效。
“另外,让星辰配合你们,将靖安卫的这次行动优先级提升至最高。所有情报资源、算力资源,向‘掘鼠’计划全面倾斜。我要在最短的间间内,看到结果。”
“是!校长。”
通讯结束。
拓跋尼孜紧挨着李唐,感受着她的男人身上散发出的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强大气场,心中安定无比。
仿佛天大的危机,在他面前也不过是一盘可以从容布局的棋局。
接入龙巢基地的资源,靖安卫的效率绝对是相当恐怖的。
她身为靖安卫的最高决策者,很清楚这个由她一手打造的情报与行动机构,其核心优势并非传统的人员渗透和行动,而是建立在龙巢基地强大信息处理能力之上的数据分析。
新龟兹,作为西北王府四大主城之一,总人口超过百万,人员构成复杂无比,鱼龙混杂。如果用传统的人工排查方式,想要从中找出几个精心伪装的间谍,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对于星辰来说,这却是另一番景象。
过去几年,随着西北王府推行的州(省)、市、县、镇、村五级行政体制日趋完善,每一个西北人,不论他是什么身份,都带有监视、举报可疑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他们就像一个个移动的数据采集终端,将大西北各地各种公开的、半公开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汇集到龙巢基地的数据库中。
户籍变动、米价波动、坊间传闻、货物吞吐、钱庄流水……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海量数据,在星辰的超级算力下,被分门别类,交叉比对,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的西北社会运行全景图。
任何异常,都会在这幅全景图上,以一个高亮红点的形式凸显出来。
三个小时后,第一份嫌疑人名单就已经送到了李唐床头。
“校长,根据数据模型分析,我们锁定了十七个高风险目标。”
李龙的全息投影出现在李唐面前,他身后的背景,是无数飞速流动的数据瀑布。
“说重点。”李唐凝目说道。
“重点嫌疑人,阿斯兰·法拉比,粟特商人,四十二岁,来西北经商已有七年。明面上,他经营着一家规模中等的香料商铺,主要与中原各地的商人进行贸易。但根据我们的资金流向监控,他有超过六成的利润,是通过一条极为隐秘的渠道,流向了吐蕃。”
李龙的手指在虚拟屏幕上轻轻一划,一张复杂的关系网络图呈现出来。
“他的交易方式非常狡猾。他从波斯商人手中购入香料,卖给在新龟兹的中原商人。但同时,他又会从新龟兹采购丝绸、瓷器等货物。
这些货物并没走丝绸之路,而是通过一支伪装成南下贩茶的商队,运往南诏国。在南诏,这批货物会交由一个名叫‘多吉’的商人接手,最终再转运至吐蕃境内,卖给几家吐蕃大贵族。整个交易链条,利用南诏作为中转和防火墙,割裂了新龟兹与吐蕃的直接联系。”
“很典型的洗钱和物资输送通道。”
李唐一针见血地做出评价:“这种通道,天然就是为情报活动和秘密行动服务的。查他的社会关系。”
“是。”
李龙点头答道:
“我们对阿斯兰的社交网络进行了全面排查。他为人谨慎,深居简出,极少参加大型宴饮。但他有一个习惯,每隔七天,都会去城西的清真寺祈祷。
而与他同一时间出现在胡寺的,还有另外几个身份各异的人。一个马贩,一个酒楼掌柜,还有一个……来自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幕府的门客。”
“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李唐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这个名字,像一道闪电,划破了重重迷雾。
如果说,吐蕃是外部的豺狼,那么以吴元济为首的藩镇势力,就是大唐内部的恶虎。
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就成了大唐身上一道流血不止的伤口。
这些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名为大唐之臣,实为地方之王,对朝廷的号令阳奉阴违,甚至公然对抗。
其中,淮西镇的吴元济,更是桀骜不驯的代表。他继承其父吴少阳的基业,拥兵自重,割据蔡州,是唐宪宗李纯决心要削平的头号心腹大患。
一个吐蕃的间谍网络头目,怎么会和一个叛镇的门客搅和在一起?
李唐立刻意识到,这潭水的深度,远超最初的预想。
“那个门客叫什么名字?什么来路?”
“姜青山,三十二岁,籍贯不明,据说是江湖游侠出身,三年前投入吴元济门下,颇受器重,以智谋和狠辣着称。
此人行踪诡秘,在新龟兹并无固定居所,我们是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比对了他与阿斯兰在清真寺的数次交集,才最终确认了他的身份。”
李唐的手指在床头柜轻轻敲击着,大脑飞速运转。
喜欢晚唐:开局一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