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原来你是这样的辛弃疾!
也有不少书友对这两首词并不是太满意。
“感觉这两首词一般般啊,你们觉得呢?”
“确实,没有那种特别惊艳的感觉……偶尔有一两句还行。”
“呵呵,一般般,你配觉得吗?”
“好吧,我确实不配觉得……我的意思是,这两首词没有之前那些诗词那么惊艳出彩啊!不过,对比起现代的其他诗人来说,这两首词还是足以吊打的!”
“对的,我也是这个意思,完全没有说复来大神不行的意思啊!”
“额额,上面这两位,怎么感觉我们这些来神粉丝都是暴力粉一样,你别怕啊,我们不打人的!”
“哈哈哈哈……说一般,按照复来大神的水准来说,确实可以说是一般。”
“我觉得主要还是辛弃疾太顺了,你看看他的做官经历,简直就像是坐火箭一样的,并且军政方面都比较出色,这样的人,写诗词能写多深刻呢?”
“这个说法是对的,如果让现在的辛弃疾写自已,估计就和那些以前的ra歌手一样,歌词内容大概都是:我最叼,你最差,你像是个没断奶的娃娃,赶快回家找妈妈……”
“卧槽,人才啊,还挺押韵!哥们,考虑出道吗?我是华夏有嘻嘻哈哈的……录制大棚的保安,我可以推荐你啊!”
“但是,北伐还是没啥希望啊……”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咱们还是先来看看《菩萨蛮》这首词啊……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一句很好理解,郁孤台下奔涌的清江水,其中掺杂了多少逃难者的血泪。郁孤台,这是江西的旅游名胜,想必江西的朋友们都知道的。江西造口壁这个地方,之前在两篇小说中又提到过,当初靖康之变的时候,金军曾追击到这个地方。”
“郁孤台离我家不远啊,以前经常去玩,但没什么游客啊……”
“兄弟,我建议你赶快去那地方开个旅馆或者饭店,复来大神的诗词除了给学生们背诵,另外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带火旅游景点啊!”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眺望西北长安,可惜被重重山峦遮挡。这一句表达的意思,想必书友们应该能理解的。”
“明白明白,无数山,就是指各种阻力,指金国,还有宋朝那些贪生怕死又掌权的奸臣……”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青山再高,但也挡不住滚滚长江东逝水啊!北伐中原的意志,不可阻挡!但是,暮色中我的满怀愁绪,只有深山里传来鹧鸪的哀鸣。这一句讲的应该是辛弃疾自已一直在地方上干一些政务的事,没有参与或者推动北伐的忧愁。”
“好教授,用诗词来翻译诗词,真有你的!”
“哈哈哈哈,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句确实可以用来翻译别的诗词了啊,这谁能不懂!”
“感觉辛弃疾有些凡尔赛……三十八岁的副省长兼省军区司令,还这么愁?”
“我四十岁了,县城政务大厅的小科员,我不愁,我很满足……”
“我感觉这一首词很棒啊,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一般般呢?”
“他们要求比较高吧,除了著名女诗人的那首你尿一条线,我尿尿一滩之外,其他的诗词都是一般般。”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大家和平讨论,还是来继续看另一首词《水龙吟》吧——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第一句也是写景,江南千里清秋,江水奔流。第二句则是远景拟人,远望群山如美人发髻,彷佛在向我诉说忧愁。然后第三句转到近景,夕阳下的城楼,在孤雁的哀鸣声中,站着我这个漂白江南的游子。”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注意最后一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一句本人最是喜欢,看罢腰间的宝刀,拍遍城楼的栏杆,却无人懂我登高远望的心意。栏杆拍遍,这一句写的太有感觉了,你们仔细品品!”
“这有啥感觉???”
“我能体会!你想想一个很愁苦的人,一个没人理解他的人,站在城楼上,一下一下地拍着栏杆,一下一下的叹气,卧槽,想去拍个视频……”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下阙则用了几个典故,表达自已表达自已的北伐之志,但可叹年华虚度,在风雨中飘摇,最后一句,则是说,谁能给我找个妓女来,帮我擦一擦眼泪。”
“?????”
“教授,你是认真的吗?”
“好好好,原来你是这样的辛弃疾!”
“好好好,原来你是这样的教授!”
“卧槽,这我太理解了啊!在我失意的时候,在我悲伤的时候,我也喜欢找个妓女,来帮助我度过痛苦的夜晚。”
“兄弟,我已截图。V我五十,不然群发给你所有的好友!”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哈哈哈哈,开个玩笑,不是妓女,是歌女,或者舞女。”
“这两首词都挺好的……就是不知道,现在朝廷是个啥情况了,过了这么多年,皇帝到底想不想北伐了,那个完颜狗太上皇,到底死了没有?”
“这都又过了十来年了,早死了吧,不死都七十多了吧?”
“是的,如果没死都七十多了,古代没人能活这么久的。”
韩复来看着这些评论,很想回复一句——赵构:我活了八十岁哦!
不能再看了,继续写。
【淳熙五年,湖南连年旱灾,百姓食不果腹,盗匪横行,各地起义频发。史载:湖南饥,盗起。】
【湖南安抚使王佐务为宽纵,军政不修。】
【纯,湖南郴州、桂阳一带的峒民因税赋过重暴动。原湖南驻军乡社兵,数千官兵被数百峒民击溃,指挥使赵亮弃甲遁逃。】
【起义军连破桂阳、临武二县,震动荆湖南路。】
【同年夏天,私盐贩子赖文政杀官造反,领导私盐贩和失业的茶农,组成茶商军,纵横湖南、江西。】
【衡州乡社兵三百余人遭遇茶商军数十人,竟不战自溃。】
【后地方武装见茶商军各个望风奔溃。】
【荆湖南路动荡不安。】
【正值危难之际,朝廷想起了辛弃疾。】
【辛弃疾这十多年的仕宦生涯,已经证明了他的政务和军事能力。】
【同年冬天,朝廷调任辛弃疾为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
【宋孝宗更有密谕:“湖南重地,卿其镇之。”】
也有不少书友对这两首词并不是太满意。
“感觉这两首词一般般啊,你们觉得呢?”
“确实,没有那种特别惊艳的感觉……偶尔有一两句还行。”
“呵呵,一般般,你配觉得吗?”
“好吧,我确实不配觉得……我的意思是,这两首词没有之前那些诗词那么惊艳出彩啊!不过,对比起现代的其他诗人来说,这两首词还是足以吊打的!”
“对的,我也是这个意思,完全没有说复来大神不行的意思啊!”
“额额,上面这两位,怎么感觉我们这些来神粉丝都是暴力粉一样,你别怕啊,我们不打人的!”
“哈哈哈哈……说一般,按照复来大神的水准来说,确实可以说是一般。”
“我觉得主要还是辛弃疾太顺了,你看看他的做官经历,简直就像是坐火箭一样的,并且军政方面都比较出色,这样的人,写诗词能写多深刻呢?”
“这个说法是对的,如果让现在的辛弃疾写自已,估计就和那些以前的ra歌手一样,歌词内容大概都是:我最叼,你最差,你像是个没断奶的娃娃,赶快回家找妈妈……”
“卧槽,人才啊,还挺押韵!哥们,考虑出道吗?我是华夏有嘻嘻哈哈的……录制大棚的保安,我可以推荐你啊!”
“但是,北伐还是没啥希望啊……”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咱们还是先来看看《菩萨蛮》这首词啊……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一句很好理解,郁孤台下奔涌的清江水,其中掺杂了多少逃难者的血泪。郁孤台,这是江西的旅游名胜,想必江西的朋友们都知道的。江西造口壁这个地方,之前在两篇小说中又提到过,当初靖康之变的时候,金军曾追击到这个地方。”
“郁孤台离我家不远啊,以前经常去玩,但没什么游客啊……”
“兄弟,我建议你赶快去那地方开个旅馆或者饭店,复来大神的诗词除了给学生们背诵,另外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带火旅游景点啊!”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眺望西北长安,可惜被重重山峦遮挡。这一句表达的意思,想必书友们应该能理解的。”
“明白明白,无数山,就是指各种阻力,指金国,还有宋朝那些贪生怕死又掌权的奸臣……”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青山再高,但也挡不住滚滚长江东逝水啊!北伐中原的意志,不可阻挡!但是,暮色中我的满怀愁绪,只有深山里传来鹧鸪的哀鸣。这一句讲的应该是辛弃疾自已一直在地方上干一些政务的事,没有参与或者推动北伐的忧愁。”
“好教授,用诗词来翻译诗词,真有你的!”
“哈哈哈哈,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句确实可以用来翻译别的诗词了啊,这谁能不懂!”
“感觉辛弃疾有些凡尔赛……三十八岁的副省长兼省军区司令,还这么愁?”
“我四十岁了,县城政务大厅的小科员,我不愁,我很满足……”
“我感觉这一首词很棒啊,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一般般呢?”
“他们要求比较高吧,除了著名女诗人的那首你尿一条线,我尿尿一滩之外,其他的诗词都是一般般。”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大家和平讨论,还是来继续看另一首词《水龙吟》吧——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第一句也是写景,江南千里清秋,江水奔流。第二句则是远景拟人,远望群山如美人发髻,彷佛在向我诉说忧愁。然后第三句转到近景,夕阳下的城楼,在孤雁的哀鸣声中,站着我这个漂白江南的游子。”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注意最后一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一句本人最是喜欢,看罢腰间的宝刀,拍遍城楼的栏杆,却无人懂我登高远望的心意。栏杆拍遍,这一句写的太有感觉了,你们仔细品品!”
“这有啥感觉???”
“我能体会!你想想一个很愁苦的人,一个没人理解他的人,站在城楼上,一下一下地拍着栏杆,一下一下的叹气,卧槽,想去拍个视频……”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下阙则用了几个典故,表达自已表达自已的北伐之志,但可叹年华虚度,在风雨中飘摇,最后一句,则是说,谁能给我找个妓女来,帮我擦一擦眼泪。”
“?????”
“教授,你是认真的吗?”
“好好好,原来你是这样的辛弃疾!”
“好好好,原来你是这样的教授!”
“卧槽,这我太理解了啊!在我失意的时候,在我悲伤的时候,我也喜欢找个妓女,来帮助我度过痛苦的夜晚。”
“兄弟,我已截图。V我五十,不然群发给你所有的好友!”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哈哈哈哈,开个玩笑,不是妓女,是歌女,或者舞女。”
“这两首词都挺好的……就是不知道,现在朝廷是个啥情况了,过了这么多年,皇帝到底想不想北伐了,那个完颜狗太上皇,到底死了没有?”
“这都又过了十来年了,早死了吧,不死都七十多了吧?”
“是的,如果没死都七十多了,古代没人能活这么久的。”
韩复来看着这些评论,很想回复一句——赵构:我活了八十岁哦!
不能再看了,继续写。
【淳熙五年,湖南连年旱灾,百姓食不果腹,盗匪横行,各地起义频发。史载:湖南饥,盗起。】
【湖南安抚使王佐务为宽纵,军政不修。】
【纯,湖南郴州、桂阳一带的峒民因税赋过重暴动。原湖南驻军乡社兵,数千官兵被数百峒民击溃,指挥使赵亮弃甲遁逃。】
【起义军连破桂阳、临武二县,震动荆湖南路。】
【同年夏天,私盐贩子赖文政杀官造反,领导私盐贩和失业的茶农,组成茶商军,纵横湖南、江西。】
【衡州乡社兵三百余人遭遇茶商军数十人,竟不战自溃。】
【后地方武装见茶商军各个望风奔溃。】
【荆湖南路动荡不安。】
【正值危难之际,朝廷想起了辛弃疾。】
【辛弃疾这十多年的仕宦生涯,已经证明了他的政务和军事能力。】
【同年冬天,朝廷调任辛弃疾为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
【宋孝宗更有密谕:“湖南重地,卿其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