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一路高升-《为了抄古诗词,我把历史写成小说》

  第二百零八章,一路高升

  【乾道四年,建康无事。】

  【但朝廷奢靡。】

  【去年金兵退兵后,朝廷似乎像打了胜仗一样,欢腾喜庆。】

  【而对于守淮的将士们,却是不闻不问。】

  【辛弃疾现在已经彻底明白了宋朝官场的这些龌龊,也大概明白了宋朝主和派的想法——偷安,苟且。】

  【但这种偏安的思想,却慢慢成了朝廷的主流思想。】

  【北伐……遥遥无期。】

  【城西下水门城墙上,有一座赏心亭,可俯瞰长江,为文人登临抒怀之地。】

  【闲暇之余,辛弃疾也不自主地登上了赏心亭。】

  【登楼远眺,江水茫茫。】

  【但却看不见中原的景色,那里,已经是异国土地了。】

  【而自已的故乡又算是哪里呢?金国的济南,还是宋朝的江南?】

  【应该是——宋朝的济南!】

  【辛弃疾心血来潮,忽有诗性。】

  【《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乾道五年,辛弃疾被任命为司农寺主簿。】

  【此时的宰相,已经变成了虞允文。虞允文欲试其才,但因为归正人身份限制,不宜骤授要职,只能先调中央观察 考量。】

  【司农寺:乃是中央

  "九寺

  "之一,主管粮食仓储、籍田祭祀、赈贷救济。】

  【 主簿:从八品,掌文书档案、稽查账目,实为闲职,但可列席朝廷经济会议。】

  【这个司农寺主簿虽然只是从八品,比辛弃疾之前担任的从六品通判,品级低了许多。但因接近财政中枢,获参与国策讨论资格,也可调阅全国粮储数据,并不能说是贬官。】

  【对于品级高低,辛弃疾看的很淡。】

  【能查阅全国粮储数据,正是辛弃疾所欠缺的知识,故在任期间,辛弃疾更加勤勉。】

  【在任三年,辛弃疾多有政绩。】

  【经核查发现临安粮仓虚报存粮30万斛,上《乞革粮政弊札子》。】

  【建议

  "以盐引补漕运

  ",被户部部分采纳。】

  【利用职务之便,整理两淮军粮数据。】

  【再上书《九议》,为《美芹十论》之补充。】

  【密奏《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促成虞允文加强鄂州防务。】

  【乾道八年,辛弃疾外放滁州知州。】

  【知州,正六品,主政地方,封疆大吏也。】

  【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后,减免赋税,招抚流民,重建城防。史称,未期年,百废俱兴。】

  【军事方面,训练民兵,修筑军事要塞——奠枕楼。】

  【乾道九年,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协助整顿两淮防务 。 】

  【淳熙元年,任江西提点刑狱,乃是司法兼军事长官。在此期间 ,平定茶商军叛乱,剿灭赖文政起义,获孝宗嘉奖。】

  【更改革司法:创“推勘覆核法”,减少冤狱。】

  【在此期间,《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淳熙四年,任湖北、湖南转运使。改革漕运,解决荆南粮荒 。】

  【同年,转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此官职已至正四品。 】

  【淳熙五年,任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 弹劾贪官十六人,整顿吏治 。赈济旱灾,活民数十万。】

  【此时的辛弃疾,正三十八岁。】

  韩复来绞尽脑汁,把辛弃疾这段时间的任职经历都一口气写了出来。

  这期间,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诗词,因为他比较忙,忙着处理政务,根本没时间写诗词。

  这期间,也没有特别有故事性,或者戏剧性,或者转折性的故事,是辛弃疾比较顺的一段时间。

  就这样简单写出来算了。

  后面情节,就开始曲折了起来。

  很快,就会迎来辛弃疾诗词创作的高峰期了。

  发表。

  书友们不太买账。

  “这一段情节写的,感觉不像小说了,倒像是一个真实历史人物的经历啊!”

  “就是啊,这写的也太详细,太具体了吧……”

  “感觉在看抖音百科上面某位官员的履历……我最爱看这个了,看看别人当官都是怎么进步的……我太想进步了!”

  “你想进步你去找人啊,你看这个有个屁用!”

  “这段时间,辛弃疾很顺啊!”

  “确实,主要是辛弃疾的能力很强啊!干一行行一行,行行都行!”

  “?????”

  “人家哪方面都能干好,都能干出成绩,能不顺吗?这才是真正的牛人!”

  “顺是顺,但怎么完全没有提北伐的事了啊?”

  “北伐这种事,是朝廷的核心大员们才能讨论的。虽然辛弃疾很顺,但也还没顺到核心去呢,不过应该快了……”

  “是啊,再升官,辛弃疾就应该回到中央朝廷了,到时候北伐的事就应该提上议程了。”

  “现在才三十八岁,不着急,还年轻……男人三十一朵花嘛!”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一句词写的很有感觉啊……我完全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我还是觉得这一句好,还有后面一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又到了教授上班的时候了,教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