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凝却并未逼迫,轻轻一叹,语气婉转,似惊似怜:“前年贵妃从西域贡中亲点三匹‘天光曳雪’,一匹入了宫,一匹给了谢大人,最后一匹......说是要入礼部库中,供春祭大典时再制朝服。怎的——这第二匹竟制成绒披了么?”
她目光落在那披风上,像是落在某种稀世孤品上,声音压低了半分:
“‘毛细如雾,暖而不重,御寒则不夺身形’。‘明如夜潭,静如幽岫,贵而不显’。”
语声中带着一丝熟稔的嗔怪,仿佛只是随口抱怨,却将那种微妙的拈酸吃醋嵌进了每一寸雪色之中。
停顿片刻,上官凝才将目光重新落到宁时身上,笑意浅浅道:“不过此物和宁异人正相配。”
“皆是稀世奇珍。”
此话一出,赞赏之意溢于言表。
宁时慢条斯理地将披风的扣子系好,语气不咸不淡:“谢大人道是天寒雪重便替我披上了,我并不知是如此贵重之物。”
上官凝闻言却轻轻一笑,像是被撩拨起了旧忆般,微微颔首道:“她一向如此——旁人眼中金玉,她不过随手搁置。不过我与她自幼相知,却知道她喜好什么。”
“什么?”宁时立刻被勾起了兴致,抬眼看她。
话问出口,她自己都觉得有些唐突。
该死!
怎么被她牵着鼻子走了。
上官凝却没立刻答话,只静静地看了她片刻,唇边笑意不动,仿佛只是顺着方才那一句“自幼相知”延展开来,语气不疾不徐,道:“时雍喜甜,并非贪口腹之欲。她幼时体弱,冬日易倦,金陵的名医建议以糖调气。久而久之便养出这般口味。”
她顿了顿,像是思索,又慢慢接着道:
“她不喜香料,尤其是那些味道浓重的佐料。也是她们金陵人本就讲究‘不时不食’,追求本味,不怎么爱用香料。谢家又是金陵豪族,这等门第尤其注重饮食‘清净’,惯于原味不掺杂太多花巧。至于芫荽......”她轻笑,“这倒真是生来不爱,她常说那气味冲得厉害,令人生厌。”
“她醉酒极少,不擅饮,也不好饮。”上官凝此时的声音已近乎轻语,“不过她是嫌饮酒误事,这却也是实在的理由,我也不爱饮。”
......
宁时确实没想到,数月前知杏所言的那几条生活上的喜好原来还能牵扯出如此之多的缘由来。
可偏偏是眼前这样的人轻描淡写地道出。
而且三句话离不开人家的表字,连她都没真的喊过的谢禛的表字“时雍”。
令她感觉......
憋闷得厉害。
此话并非虚假。
宁时的脸色和她面上的血色一样,极快地褪了下去。
像是雪落热炉,眨眼间无影无踪。
这头的上官凝若无所觉,仍旧在随口闲谈着故交的喜好,声音轻得像是落雪,带着一丝不自觉的欣赏:“至于收礼上的喜好。她的喜好没有什么特别,书、茶、美景、旧事。若是有人记得,便是极好的事。”
一时四下静寂无声。
周遭的百姓早都做鸟雀散,离大京官家的车马是越远越好,不过也有几个胆大的支着耳朵在屋后听着宁时这头的动静,没听两声便被上官凝随行的侍卫给屏退了。
于是气氛一时转作令人无言的沉默。
宁时身侧的宁殊晴则是不动声色地往姐姐这侧靠了靠。
宁殊晴脸色不大好,但显然比起对突然出现的另一个美人的本能厌恶,她似乎更在意宁时这头的状态......
很明显,这一副一听到谢禛的事情就意惹情牵的模样是她不愿见的。
但姐姐的脸色才是她最关心的事情。
可是。
......
“上官大人。”卫霖忽然出声,声音不重,却清清楚楚地落在了她与宁时之间,“外头风雪大,参军方才久立断案,体力有失,恐要回官署歇息。”
她上前半步,正好将两人隔开。
“若上官大人尚有要事,可否改日再叙?”
话说得极礼貌,脸上却半点笑意也无,反倒是黑如锅底。
她话说得太突然了,甚至连宁时也略略愣了一瞬。
但那一瞬后,她也道:“我确实有些乏了。”
“那就不扰了。”上官凝声音仍是温柔,仿佛不曾觉出丝毫异样,“只是今日得见宁异人,甚是欢喜。”
她眉眼弯弯,带着恰到好处的得体笑容,可偏偏生了一双狐狸眼,平白添了不少狡黠之意。
......
真正打破这番僵持的是一阵马蹄声。
那小吏破雪而来,脚步极稳,马鬃一掠而起,几片飞雪纷纷扬扬散下。
带队者勒马于巷口,拱手抱拳:“上官大人——谢大人请您移步一叙。”
上官凝微怔,却笑得极好看:
“哦?她知道我到了?”
那人低声道:“大人说,雪大了,您切莫贪玩着凉。”
言语虽轻,传达的话语意味却深。
上官凝抬头望了一眼漫天飞雪,复又看了宁时一眼,目光仍旧轻落在她肩上:
“那我便不叨扰了。”
她抬手推开侍从送上的披风,随手掸了掸袖口,转身登上马车。
上马之际,她似是随意,又似故意地回头看了一眼,眉梢带笑,语气极轻:
“宁仙师,再会。”
话落,也不待宁时有何表示,转身入了帘,马车隆隆,十数名随侍默默跟上,片刻即远。
她离去的模样倒是如云如流水般轻快,只留那淡香仍浮在原地,久不散去。
宁时站在原地,良久未动。
她胸口像被雪狠狠压了一把,呼吸都缓不过来,脸色更是苍白如纸一般,看得一旁的二人好不担心。
一旁的宁殊晴似乎是再也难以忍受她此时这副模样,忽地上前一步,眸中焦急几乎压不住,语气颤抖着:
“姐姐脸色又这样差,明明不舒服也不说一句话。”
她看向宁时,却见她那双原本清明如月的眼睛,此刻却浮着层雾似的灰白,神色极淡,嘴唇泛着一种失血的青。
明明站着,整个人却像从雪地里捞出来的一样,寒意从骨髓渗出来,连睫毛上都结着不化的冷霜。
......
为谁失神至此她已无心去想。
宁殊晴眼圈微微泛红,却又强忍着,仿佛不愿在众人面前露怯,只是低声地、连央带哄地道:
“姐姐......要是身体不舒服,就歇一歇好不好?我让人备车,我们回去——你不想听她说那些,我也不想听。”
说罢,她抬手捉住宁时的手,顾不得入手一片冰凉,只是手指紧紧扣住她的掌心,一副恨不得将她捂暖的模样。
卫霖本欲上前,见了二人模样,却在一旁止步,只是皱了皱眉,低声忿忿:“不过是个翰林,摆恁大谱。”
宁时只是闭了闭眼,强行忍下那种甩开宁殊晴的手的冲动。
风正紧,雪扑在人脸上,竟比方才又重了几分。
她轻轻吐出一口气,雪落进她嘴角,凉得像琉璃瓦一样。
“回署吧。”
她说。
“我有点累。”
......
而接下来的几天的事实证明,上官凝带给她的郁积不快之感只会越积越多。
喜欢我不记得欠下许多情债
她目光落在那披风上,像是落在某种稀世孤品上,声音压低了半分:
“‘毛细如雾,暖而不重,御寒则不夺身形’。‘明如夜潭,静如幽岫,贵而不显’。”
语声中带着一丝熟稔的嗔怪,仿佛只是随口抱怨,却将那种微妙的拈酸吃醋嵌进了每一寸雪色之中。
停顿片刻,上官凝才将目光重新落到宁时身上,笑意浅浅道:“不过此物和宁异人正相配。”
“皆是稀世奇珍。”
此话一出,赞赏之意溢于言表。
宁时慢条斯理地将披风的扣子系好,语气不咸不淡:“谢大人道是天寒雪重便替我披上了,我并不知是如此贵重之物。”
上官凝闻言却轻轻一笑,像是被撩拨起了旧忆般,微微颔首道:“她一向如此——旁人眼中金玉,她不过随手搁置。不过我与她自幼相知,却知道她喜好什么。”
“什么?”宁时立刻被勾起了兴致,抬眼看她。
话问出口,她自己都觉得有些唐突。
该死!
怎么被她牵着鼻子走了。
上官凝却没立刻答话,只静静地看了她片刻,唇边笑意不动,仿佛只是顺着方才那一句“自幼相知”延展开来,语气不疾不徐,道:“时雍喜甜,并非贪口腹之欲。她幼时体弱,冬日易倦,金陵的名医建议以糖调气。久而久之便养出这般口味。”
她顿了顿,像是思索,又慢慢接着道:
“她不喜香料,尤其是那些味道浓重的佐料。也是她们金陵人本就讲究‘不时不食’,追求本味,不怎么爱用香料。谢家又是金陵豪族,这等门第尤其注重饮食‘清净’,惯于原味不掺杂太多花巧。至于芫荽......”她轻笑,“这倒真是生来不爱,她常说那气味冲得厉害,令人生厌。”
“她醉酒极少,不擅饮,也不好饮。”上官凝此时的声音已近乎轻语,“不过她是嫌饮酒误事,这却也是实在的理由,我也不爱饮。”
......
宁时确实没想到,数月前知杏所言的那几条生活上的喜好原来还能牵扯出如此之多的缘由来。
可偏偏是眼前这样的人轻描淡写地道出。
而且三句话离不开人家的表字,连她都没真的喊过的谢禛的表字“时雍”。
令她感觉......
憋闷得厉害。
此话并非虚假。
宁时的脸色和她面上的血色一样,极快地褪了下去。
像是雪落热炉,眨眼间无影无踪。
这头的上官凝若无所觉,仍旧在随口闲谈着故交的喜好,声音轻得像是落雪,带着一丝不自觉的欣赏:“至于收礼上的喜好。她的喜好没有什么特别,书、茶、美景、旧事。若是有人记得,便是极好的事。”
一时四下静寂无声。
周遭的百姓早都做鸟雀散,离大京官家的车马是越远越好,不过也有几个胆大的支着耳朵在屋后听着宁时这头的动静,没听两声便被上官凝随行的侍卫给屏退了。
于是气氛一时转作令人无言的沉默。
宁时身侧的宁殊晴则是不动声色地往姐姐这侧靠了靠。
宁殊晴脸色不大好,但显然比起对突然出现的另一个美人的本能厌恶,她似乎更在意宁时这头的状态......
很明显,这一副一听到谢禛的事情就意惹情牵的模样是她不愿见的。
但姐姐的脸色才是她最关心的事情。
可是。
......
“上官大人。”卫霖忽然出声,声音不重,却清清楚楚地落在了她与宁时之间,“外头风雪大,参军方才久立断案,体力有失,恐要回官署歇息。”
她上前半步,正好将两人隔开。
“若上官大人尚有要事,可否改日再叙?”
话说得极礼貌,脸上却半点笑意也无,反倒是黑如锅底。
她话说得太突然了,甚至连宁时也略略愣了一瞬。
但那一瞬后,她也道:“我确实有些乏了。”
“那就不扰了。”上官凝声音仍是温柔,仿佛不曾觉出丝毫异样,“只是今日得见宁异人,甚是欢喜。”
她眉眼弯弯,带着恰到好处的得体笑容,可偏偏生了一双狐狸眼,平白添了不少狡黠之意。
......
真正打破这番僵持的是一阵马蹄声。
那小吏破雪而来,脚步极稳,马鬃一掠而起,几片飞雪纷纷扬扬散下。
带队者勒马于巷口,拱手抱拳:“上官大人——谢大人请您移步一叙。”
上官凝微怔,却笑得极好看:
“哦?她知道我到了?”
那人低声道:“大人说,雪大了,您切莫贪玩着凉。”
言语虽轻,传达的话语意味却深。
上官凝抬头望了一眼漫天飞雪,复又看了宁时一眼,目光仍旧轻落在她肩上:
“那我便不叨扰了。”
她抬手推开侍从送上的披风,随手掸了掸袖口,转身登上马车。
上马之际,她似是随意,又似故意地回头看了一眼,眉梢带笑,语气极轻:
“宁仙师,再会。”
话落,也不待宁时有何表示,转身入了帘,马车隆隆,十数名随侍默默跟上,片刻即远。
她离去的模样倒是如云如流水般轻快,只留那淡香仍浮在原地,久不散去。
宁时站在原地,良久未动。
她胸口像被雪狠狠压了一把,呼吸都缓不过来,脸色更是苍白如纸一般,看得一旁的二人好不担心。
一旁的宁殊晴似乎是再也难以忍受她此时这副模样,忽地上前一步,眸中焦急几乎压不住,语气颤抖着:
“姐姐脸色又这样差,明明不舒服也不说一句话。”
她看向宁时,却见她那双原本清明如月的眼睛,此刻却浮着层雾似的灰白,神色极淡,嘴唇泛着一种失血的青。
明明站着,整个人却像从雪地里捞出来的一样,寒意从骨髓渗出来,连睫毛上都结着不化的冷霜。
......
为谁失神至此她已无心去想。
宁殊晴眼圈微微泛红,却又强忍着,仿佛不愿在众人面前露怯,只是低声地、连央带哄地道:
“姐姐......要是身体不舒服,就歇一歇好不好?我让人备车,我们回去——你不想听她说那些,我也不想听。”
说罢,她抬手捉住宁时的手,顾不得入手一片冰凉,只是手指紧紧扣住她的掌心,一副恨不得将她捂暖的模样。
卫霖本欲上前,见了二人模样,却在一旁止步,只是皱了皱眉,低声忿忿:“不过是个翰林,摆恁大谱。”
宁时只是闭了闭眼,强行忍下那种甩开宁殊晴的手的冲动。
风正紧,雪扑在人脸上,竟比方才又重了几分。
她轻轻吐出一口气,雪落进她嘴角,凉得像琉璃瓦一样。
“回署吧。”
她说。
“我有点累。”
......
而接下来的几天的事实证明,上官凝带给她的郁积不快之感只会越积越多。
喜欢我不记得欠下许多情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