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到了听潮渡就活了。
从望归崖往东北走了五日,山路渐缓,最后跌进一片灰蓝色的海湾里。风里的寒气被海水滤成了咸涩,带着点湿软的潮气,像浸了三百年的泪。阿芷的两生草这会儿舒得极开,叶片上滚着细碎的水珠,顺着叶脉往尖端聚,颤巍巍地指着海面:“草说这里的水……是活的,每朵浪都在哼调子。”
吴仙握着念归幡,幡面指向听潮渡的星纹泛着柔白的光,比望归崖的青幽更润,像被潮水漫过的卵石,指尖一碰,竟渗出些微凉的水汽。他抬眼望去,海湾里卧着成片的礁石,青黑色的,被浪啃得坑坑洼洼,最高的那块礁石像艘半沉的船,船首翘着,正对着远海,浪打上去,碎成银白的花,倒像是船在吐着泡沫。
“听潮渡原是战时的急救渡头,”墨渊的镇山链在腕间荡得轻,链环相碰的声音混在潮声里,像贝壳相击,“三百年前狼居胥山的伤兵往后撤,多半要经这里渡海。我师父说,撑船的是个船娘,姓柳,没人知道她全名,都叫她柳娘。那船是艘旧渔船,漏得厉害,她总在船底垫着麻布,说‘漏点水不怕,能载人就行’。”
三人踩着退潮后的滩涂往礁石群走,滩上的沙是黑褐色的,混着碎贝壳和朽木片,每一步都陷得很深,像踩着无数细碎的骨头。阿芷的脚边突然滚来半片贝壳,壳内侧刻着个歪歪扭扭的“柳”字,被潮水磨得发亮,她捡起来时,贝壳突然发烫,映出片晃动的影——是无数双泡得发白的手,抓住船舷,指甲缝里还嵌着泥和血。
“是落水的兵。”吴仙蹲下身,指尖拂过滩上的一道深沟,沟里积着水,倒映着天上的云,像条没尽头的路,“她在这里救了太多人,连沙子都记着船的轨迹。”
靠近那艘“船形礁石”时,潮声突然变了调,低低的,像谁在哼着不成调的曲子。礁石缝里卡着半截船桨,桨柄缠着褪色的蓝布条,布条上绣着浪花纹,针脚松松的,像随时会被浪冲散。阿芷伸手去够,两生草的根须先缠了上去,草叶立刻泛起水光,映出个穿蓝布裙的女子身影——她正蹲在船尾补船,手里的针线穿进朽木里,线尾系着枚贝壳,一晃一晃的,像坠着颗星星。
“柳娘。”吴仙望着那截船桨,念归幡上的白光漫过去,礁石表面竟渗出些水痕,顺着“船身”往下淌,像船在流泪,“这船桨是她的吧。”
墨渊的镇山链突然沉入滩涂,再拽上来时,链环缠着个锈烂的铜锁,锁眼里卡着块小木牌,上面刻着“平安”二字,木头被海水泡得发胀,字却依旧清晰。“是她给士兵们挂的。”他用灵力拂去铜锈,“我师父说,每个被她救上船的兵,她都会给挂块木牌,说‘锁着平安,到了对岸就解下来’。”
念归幡突然轻轻一颤,白光顺着礁石漫开,那些黑褐色的礁石竟透出淡淡的莹光,浪打在上面,碎成的水花里浮出柳娘的幻象——她正站在船头撑桨,海风把蓝布裙吹得鼓鼓的,像张要飞的帆。船身晃得厉害,漏水的地方用麻布堵着,积水没过脚踝,她却像没察觉,只顾着喊:“抓稳了!前面就是浅滩!”
船上挤满了伤兵,有的断了腿,有的咳着血,都死死抓着船舷。一个年轻士兵的伤口在流血,染红了船板,柳娘就把自己的蓝布条解下来给他缠上,笑着说:“这布沾了我的汗,能挡水,也能挡刀。”士兵红了脸,想说什么,却被浪打得呛了水。
幻象里的海总在闹脾气。有时是暴雨,浪像座座小山压下来,柳娘就跪在船头,用身体挡着船帆,任凭雨打在脸上,嘴里哼着调子:“浪打浪,船儿晃,过了这湾是家乡……”;有时是大雾,她就摸出贝壳吹,贝壳声穿透雾霭,对岸的哨兵听到了,就会举火把回应;有次船底破了个大洞,她竟把自己的裙角撕下来堵,布不够,就解下头上的银钗别住,钗子是素银的,没刻花纹,却被她磨得发亮。
“她守了十二年。”阿芷的声音混在潮声里,两生草指着礁石另一侧的浅滩,那里堆着几十块小木牌,都刻着“平安”,有的还刻着地名:“青州 赵”“凉州 钱”,“草说这些是没被取走的……他们没到对岸。”
吴仙望着那些木牌,突然发现每块牌上都系着根细麻绳,绳尾都缠着同一种海草——是能在咸水里活百年的“锁浪草”。他伸手碰了碰,海草突然动了,缠上他的指尖,传来一阵微凉的触感,像有人在轻轻拉他的手。
幻象流转到最后一场风暴。那天的浪是黑的,卷着冰碴子,像无数头野兽在咆哮。柳娘的船正载着最后一批伤兵往对岸去,船已经快散架了,每块木板都在响,像随时会散成碎片。一个老兵咳着血说:“柳娘,你走吧,这船撑不住了……”
柳娘没回头,只是把桨握得更紧,蓝布裙早已被海水泡成了深紫色,她哼的调子却更清楚了:“船儿破,桨儿旧,载着人心过海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浪突然掀起一座高墙,狠狠砸在船上。船身断成两截,柳娘被甩进海里,她却在落水前把最后一块“平安”木牌塞进一个小兵手里,喊着:“记着对岸的火把!”
小兵抓住了块浮木,看着柳娘的蓝布裙在浪里沉浮,像朵被卷走的蓝花。他后来在对岸的沙里捡到了那枚系在针线上的贝壳,贝壳里还卡着半根蓝布条。
幻象散去时,潮水正慢慢涨上来,漫过滩涂,漫过那些小木牌,却没把它们卷走——锁浪草把木牌牢牢锁在沙里,像柳娘当年死死攥着船桨的手。阿芷蹲在礁石边,把那半截船桨往缝里塞得更紧些,轻声说:“草说她还在撑船呢,你听,潮声里有她的调子。”
吴仙侧耳听着,潮声果然像支曲子,低低的,柔得像水,却带着股韧劲,像蓝布条在浪里不肯断。念归幡上又多了一颗星辰,这颗星泛着柔白的光,带着海水的咸涩和贝壳的清润,星纹里淌着船桨划水的吱呀声、柳娘哼的调子、士兵们的道谢声,还有浪打礁石的哗哗声。他忽然明白,有些守护不必说出口,漏水里的船,缠伤的布,锁着平安的木牌,都是柳娘的诺言。
“往西北走,是落星坡。”墨渊望着远海的落日,余晖把海面染成金红,像熔化的铜,“我师父说那里有片坟地,埋着些没留下名字的传令兵,他们的马死了,就自己拖着腿跑,最后倒在坡上,手里还攥着没送出去的信。”
阿芷的两生草转向西北,草尖的水珠里映出片荒坡,坡上长着些贴地的野草,风一吹就伏下去,像无数人在叩首。
吴仙握紧念归幡,幡面上落星坡的星纹正亮着,那光芒带着尘土的厚重,像被脚步磨平的路。他知道,那些传令兵定是把所有的力气都耗在了奔跑里,每寸土地都记着他们的喘息,等风过坡时,就一遍遍地传。
听潮渡的潮声还在哼着调子,带着蓝布条的气息往西北飘,像是柳娘没唱完的曲子,在为他们引路。那艘船形礁石在暮色里泛着莹光,浪打上去的水花碎成星星,落在滩涂的木牌上,像谁在轻轻抚摸那些“平安”。
喜欢破苍穹问天
从望归崖往东北走了五日,山路渐缓,最后跌进一片灰蓝色的海湾里。风里的寒气被海水滤成了咸涩,带着点湿软的潮气,像浸了三百年的泪。阿芷的两生草这会儿舒得极开,叶片上滚着细碎的水珠,顺着叶脉往尖端聚,颤巍巍地指着海面:“草说这里的水……是活的,每朵浪都在哼调子。”
吴仙握着念归幡,幡面指向听潮渡的星纹泛着柔白的光,比望归崖的青幽更润,像被潮水漫过的卵石,指尖一碰,竟渗出些微凉的水汽。他抬眼望去,海湾里卧着成片的礁石,青黑色的,被浪啃得坑坑洼洼,最高的那块礁石像艘半沉的船,船首翘着,正对着远海,浪打上去,碎成银白的花,倒像是船在吐着泡沫。
“听潮渡原是战时的急救渡头,”墨渊的镇山链在腕间荡得轻,链环相碰的声音混在潮声里,像贝壳相击,“三百年前狼居胥山的伤兵往后撤,多半要经这里渡海。我师父说,撑船的是个船娘,姓柳,没人知道她全名,都叫她柳娘。那船是艘旧渔船,漏得厉害,她总在船底垫着麻布,说‘漏点水不怕,能载人就行’。”
三人踩着退潮后的滩涂往礁石群走,滩上的沙是黑褐色的,混着碎贝壳和朽木片,每一步都陷得很深,像踩着无数细碎的骨头。阿芷的脚边突然滚来半片贝壳,壳内侧刻着个歪歪扭扭的“柳”字,被潮水磨得发亮,她捡起来时,贝壳突然发烫,映出片晃动的影——是无数双泡得发白的手,抓住船舷,指甲缝里还嵌着泥和血。
“是落水的兵。”吴仙蹲下身,指尖拂过滩上的一道深沟,沟里积着水,倒映着天上的云,像条没尽头的路,“她在这里救了太多人,连沙子都记着船的轨迹。”
靠近那艘“船形礁石”时,潮声突然变了调,低低的,像谁在哼着不成调的曲子。礁石缝里卡着半截船桨,桨柄缠着褪色的蓝布条,布条上绣着浪花纹,针脚松松的,像随时会被浪冲散。阿芷伸手去够,两生草的根须先缠了上去,草叶立刻泛起水光,映出个穿蓝布裙的女子身影——她正蹲在船尾补船,手里的针线穿进朽木里,线尾系着枚贝壳,一晃一晃的,像坠着颗星星。
“柳娘。”吴仙望着那截船桨,念归幡上的白光漫过去,礁石表面竟渗出些水痕,顺着“船身”往下淌,像船在流泪,“这船桨是她的吧。”
墨渊的镇山链突然沉入滩涂,再拽上来时,链环缠着个锈烂的铜锁,锁眼里卡着块小木牌,上面刻着“平安”二字,木头被海水泡得发胀,字却依旧清晰。“是她给士兵们挂的。”他用灵力拂去铜锈,“我师父说,每个被她救上船的兵,她都会给挂块木牌,说‘锁着平安,到了对岸就解下来’。”
念归幡突然轻轻一颤,白光顺着礁石漫开,那些黑褐色的礁石竟透出淡淡的莹光,浪打在上面,碎成的水花里浮出柳娘的幻象——她正站在船头撑桨,海风把蓝布裙吹得鼓鼓的,像张要飞的帆。船身晃得厉害,漏水的地方用麻布堵着,积水没过脚踝,她却像没察觉,只顾着喊:“抓稳了!前面就是浅滩!”
船上挤满了伤兵,有的断了腿,有的咳着血,都死死抓着船舷。一个年轻士兵的伤口在流血,染红了船板,柳娘就把自己的蓝布条解下来给他缠上,笑着说:“这布沾了我的汗,能挡水,也能挡刀。”士兵红了脸,想说什么,却被浪打得呛了水。
幻象里的海总在闹脾气。有时是暴雨,浪像座座小山压下来,柳娘就跪在船头,用身体挡着船帆,任凭雨打在脸上,嘴里哼着调子:“浪打浪,船儿晃,过了这湾是家乡……”;有时是大雾,她就摸出贝壳吹,贝壳声穿透雾霭,对岸的哨兵听到了,就会举火把回应;有次船底破了个大洞,她竟把自己的裙角撕下来堵,布不够,就解下头上的银钗别住,钗子是素银的,没刻花纹,却被她磨得发亮。
“她守了十二年。”阿芷的声音混在潮声里,两生草指着礁石另一侧的浅滩,那里堆着几十块小木牌,都刻着“平安”,有的还刻着地名:“青州 赵”“凉州 钱”,“草说这些是没被取走的……他们没到对岸。”
吴仙望着那些木牌,突然发现每块牌上都系着根细麻绳,绳尾都缠着同一种海草——是能在咸水里活百年的“锁浪草”。他伸手碰了碰,海草突然动了,缠上他的指尖,传来一阵微凉的触感,像有人在轻轻拉他的手。
幻象流转到最后一场风暴。那天的浪是黑的,卷着冰碴子,像无数头野兽在咆哮。柳娘的船正载着最后一批伤兵往对岸去,船已经快散架了,每块木板都在响,像随时会散成碎片。一个老兵咳着血说:“柳娘,你走吧,这船撑不住了……”
柳娘没回头,只是把桨握得更紧,蓝布裙早已被海水泡成了深紫色,她哼的调子却更清楚了:“船儿破,桨儿旧,载着人心过海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浪突然掀起一座高墙,狠狠砸在船上。船身断成两截,柳娘被甩进海里,她却在落水前把最后一块“平安”木牌塞进一个小兵手里,喊着:“记着对岸的火把!”
小兵抓住了块浮木,看着柳娘的蓝布裙在浪里沉浮,像朵被卷走的蓝花。他后来在对岸的沙里捡到了那枚系在针线上的贝壳,贝壳里还卡着半根蓝布条。
幻象散去时,潮水正慢慢涨上来,漫过滩涂,漫过那些小木牌,却没把它们卷走——锁浪草把木牌牢牢锁在沙里,像柳娘当年死死攥着船桨的手。阿芷蹲在礁石边,把那半截船桨往缝里塞得更紧些,轻声说:“草说她还在撑船呢,你听,潮声里有她的调子。”
吴仙侧耳听着,潮声果然像支曲子,低低的,柔得像水,却带着股韧劲,像蓝布条在浪里不肯断。念归幡上又多了一颗星辰,这颗星泛着柔白的光,带着海水的咸涩和贝壳的清润,星纹里淌着船桨划水的吱呀声、柳娘哼的调子、士兵们的道谢声,还有浪打礁石的哗哗声。他忽然明白,有些守护不必说出口,漏水里的船,缠伤的布,锁着平安的木牌,都是柳娘的诺言。
“往西北走,是落星坡。”墨渊望着远海的落日,余晖把海面染成金红,像熔化的铜,“我师父说那里有片坟地,埋着些没留下名字的传令兵,他们的马死了,就自己拖着腿跑,最后倒在坡上,手里还攥着没送出去的信。”
阿芷的两生草转向西北,草尖的水珠里映出片荒坡,坡上长着些贴地的野草,风一吹就伏下去,像无数人在叩首。
吴仙握紧念归幡,幡面上落星坡的星纹正亮着,那光芒带着尘土的厚重,像被脚步磨平的路。他知道,那些传令兵定是把所有的力气都耗在了奔跑里,每寸土地都记着他们的喘息,等风过坡时,就一遍遍地传。
听潮渡的潮声还在哼着调子,带着蓝布条的气息往西北飘,像是柳娘没唱完的曲子,在为他们引路。那艘船形礁石在暮色里泛着莹光,浪打上去的水花碎成星星,落在滩涂的木牌上,像谁在轻轻抚摸那些“平安”。
喜欢破苍穹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