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桂林侯-《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小宴会在皇宫的水晶花房进行。钢铁和玻璃的温室中,天顶点着电灯。几位张村的老友在花间摆下了几案,气氛如同乡间的闲聊一样轻松。

  小宴会上,只有淡酒和点心。

  “蒙卿收复岭南三郡,历时年余,这是灭国之功,功绩册朕还未让人细细核查,不过无论如何,蒙卿之功,也足够封侯。彻侯,两万户!”

  郊迎和大朝会上,天子并没有宣布对蒙恬的封赏。对功臣的封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事情,太尉府和丞相府要对战功反复核实,然后根据掠地斩首的数量和战功,提出封赏的方案,最后由丞相提报,天子确认,再由太常宣布,存档,再一一落实。

  蒙恬南征,远征万里,深入不毛,解决了自胡亥二年开始的南越分裂割据,夺回岭南三郡,更开拓了交趾郡。这是灭国拓土的功劳,就算封个诸侯王也是够的。

  实际上蒙恬回师的时候,朝议已经有提议蒙恬封侯,以扶苏蒙恬的亲厚,这个封侯也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封什么侯,封在哪里,封多少户。

  彻侯的底线是千户。当然以蒙恬的军功和在朝中的重要地位,肯定远超千户。但是刘邦封曹参也不过是万六千户,可以看做是灭国之功的极致。

  一般朝议,倾向于封蒙恬万户。也有人比照曹参军功,认为天子可以考虑给蒙恬封万五千户。

  刘邦给出的彻侯的最高标准是张良的留侯,刘邦曾经声称要给张良封地三万户,张良推拒辞让,最后定为一万户。所谓三万户的说法,更像是皇帝对张良的一种试探,张良没上钩。

  三万户是太扎眼的封赠。三万户的侯也会给后世一个不好的先例。

  在小宴会上,扶苏开出的条件是两万户。从蒙恬功绩,扶苏和蒙恬的亲厚,蒙恬的忠诚,这个两万户,扶苏认为是恰当的,但是也不太确定,所以提出这个两万户封侯之后,就用眼睛瞟着蒙恬,如果蒙恬不满意,扶苏觉得,还可以再增加。

  “两万户的彻侯,似乎并无前例,臣下何德何能……不敢当……”蒙恬回答的很直接。

  扶苏看着张苍和张诚,意思是说:“你俩说。”

  “太尉灭国之功,收复岭南三郡万里之疆,两万户的彻侯,是当得起的……”张苍说。虽然嘴里这样说,心里却并不如口中这样平淡。彻侯是人臣尊崇的极致,彻侯爵位可以世袭,谁不想给自己弄一个彻侯来做?只是大秦的封爵卡的很严格,彻侯的数量极少,白起这样战功赫赫的名将,最终也只得个大良造,距离彻侯还差了四级。

  张苍在汉六年也曾经得到过北平侯的封号,后来复秦,汉的彻侯一律作废,只有韩信最后通过灭淮南、长沙两国的功绩,重新得回了淮阴侯的封号和封邑。

  蒙恬当前的爵位也不过是大良造,和白起齐平。

  “太尉大功,远胜张诚,彻侯的爵位是没有问题的,两万户的封邑也当得起,臣下想问一下,太尉的彻侯,食邑在哪里?”张诚的问题是这个。

  “我有几个想法,就要和诸卿商量。”扶苏是有准备的,就只是不确定,所以要和当事人亲自对一下口径。

  “蒙卿长期担任内史,掌管关中四十二县,可以封咸阳侯……”

  “不可!”所有人齐声说。

  “陛下,咸阳乃始皇帝王畿所在,岂能封赠!”蒙恬脸色发黑。

  真要是封咸阳侯,那就不是赏,而是陷阱了。这天下谁敢领皇都为封邑!

  扶苏挠了挠头:“这些年来,蒙卿一直伴随在朕左右,封咸阳侯也是封得的。”

  “陛下还有别的想法?”张诚岔开话题。扶苏从来都不是一个直性的汉子,自从做了皇帝后,就更有些锦绣心肠。张诚觉得,还是听听别的办法。

  另外几个想法就比较正常了。

  “蒙阴侯!”扶苏说,蒙阴在齐地,是蒙氏故乡。蒙阴侯有点衣锦还乡的意思。

  “再有就是九原侯。只是九原太过偏僻,不是赏功的道理……”扶苏说。

  封邑除了考虑当地的贫富,还要考虑封邑和被封者的关系。蒙恬曾经驻军九原,九原和匈奴接壤,蒙恬封九原,就有为国守土的意思。虽然彻侯不一定需要回到封邑,但是如果蒙氏获封九原,就会强化在九原的部署,对北方边疆的震慑还是有好处的。

  只不过,彻侯的食邑是县,九原郡的总人口也不过是三万户多点,九原县能有多少人?这两万户的九原侯,食邑就要有大半个九原郡了。

  虽然地方荒僻,给出的食邑领土倒是不小。

  九原郡的两万户彻侯,那就差不多相当于是翟王这样的诸侯王了。

  张诚看着自己几上的一只琉璃酒爵,酒液是乳白色的。这是少府秘制的甜米酒,酒精度数很低,口感甘醇。

  扶苏的这几个彻侯,多多少少都有些古怪。

  难道又要回到刘邦的功高盖主鸟尽弓藏的路数了吗?这个小宴会,是一系列试探的开始吗?

  蒙恬的脸色木然。

  张苍也陷入沉默。

  赵杏儿取过几案上的壶,给张诚的酒杯斟满了酒。

  “臣敢问,太尉封侯,要就国吗?”张诚的声音忽然如水一样清冷。

  “太尉是国之干臣,朝廷柱石,朕舍不得太尉就国。依淮阴侯例,领食邑,不就国,朝廷派官吏代行管理。”扶苏说。

  如果彻侯在封地的权力只是收税,行政事务由朝廷派官员,那皇帝就未必是一种试探,可能就只是在蒙恬身上寻找适合的元素,做封侯的理由,不就国的彻侯,只不过多了两万户的税收,并没有大幅增加自己的军事势力。

  蒙恬的脸色柔和了一些。

  “如果陛下没有最后确定,为江山永固,臣下建议封太尉桂林侯。”张诚从席上站起,躬身行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