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太后是命自己和景王一道进去,但毕竟男女有别,尊卑有次。
姜灼怀抱琵琶,悄悄放缓了脚步,略微落后赵明景些踏入庆寿宫。
鎏金铜香炉飘出袅袅檀香,殿内摆设静雅却不失华贵。
姜灼垂下眼帘,不敢乱看。
止步于一座缠枝莲透雕的紫檀屏风前,透过屏风间隔的空隙,姜灼依稀可以看到太后斜倚在软塌上。
“是个有眼力见的,”太后慵懒的嗓音中带了些威严,“既然带了琵琶,那就弹一曲给哀家解解乏吧。”
眼看太后没有指定曲目,姜灼素手轻捻琴弦,自作主张选了一首《六律》。
此曲改编自佛教典乐,颇具禅意。
即便太后不喜,也不会因此怪罪。
琴音清雅,太后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姜灼身上,而是侧头和身旁的赵明景说起了话。
从衣食住行,到学业政论,太后问得很具体。
赵明景也一一恭敬地答了。
话题拐了好几拐,这才绕到正题上。
“琼花宴既已结束,景儿可有心仪的王妃人选?”
“有是有……”赵明景有些为难地看了低头抚弦的姜灼一眼,“只是儿臣想着先立业后成家,如今儿臣功业未立,若是沉浸于儿女情长,怕是会辜负长辈们的期许。”
“若你求女只求貌美,那才是真正的英雄气短,但若是娶妻娶贤,也未尝不能助你建功立业。”太后目光移向姜灼,“姜姑娘你以为如何?”
“臣女不敢置喙。”
听及自己的名字,姜灼停了琴音,站起行礼道。
“哀家让你说,你就说。”太后摆摆手,“你既也参与了琼花宴,也见过了诸家小姐,你便也说说看谁堪配景王妃。”
“中书令千金上官雪,清贵毓秀,门第堪配殿下;至若臣女挚友沈观芷,性敏慧而质温良,料必与殿下心性相契。”
姜灼记得前世,在姜家倒台之后,景王妃人选也不是沈观芷,而是上官雪。
只可惜上官雪性情跋扈,还未过门,就仗着准景王妃的身份为所欲为,最后受到群臣弹劾。
上官雪被退了婚事,其父也被贬了官职。
果然,谁跟沈观芷对着干,谁就倒霉啊。
而本被定为侧妃的沈观芷在景王的坚持下,在进门前被扶正了。
姜灼微微汗颜。
景王脸色却渐渐难看下来。
“你倒是句句不提你自己。”太后冷笑了一声,“果然是姜副相的女儿,关键时刻能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净。”
姜灼额头也渗出点点冷汗。
“家父前月已萌归田之志,若蒙陛下恩准,则臣女身堕蓬门,与景王殿下云渊殊隔;更兼臣女秉性孤耿,实非良配。”
“他倒是肯,如今他姜惇风头正盛,不过是借着辞官的名头,逼迫陛下实行新政罢了。”
太后淡淡一句话,让姜灼有些茫然。
新政?什么新政?
前世的姜灼身份低微,从未涉及朝堂,更对政事一无所知。
姜灼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新政有利民计,姜副相也只是为了天下百姓考虑,皇祖母勿怪,更不要为此气坏了身体。”赵明景小声地劝慰太后道。
见赵明景为自己父亲说情,姜灼也颇感激地望了赵明景一眼。
前世的姜灼,自琼花宴一曲琵琶后,就未曾与景王有过多接触,以致于姜府被抄家后,姜灼甚至怀疑过是景王不喜自己,不喜姜家,才致使家族飞来横祸。
现如今,姜灼对景王的怀疑倒消散了许多。
“百年之策,岂是他姜惇想废就能废的,更何况他为人臣子,就应该把忠君明理放第一位,专心为陛下解忧才是,如今这样又算什么?”
提及新政,太后言语间似乎对姜惇有诸多不满。
眼看气氛渐渐冷下来,太后微微颔首示意,姜灼便继续拨弦,弹刚才那支未完的曲子。
“上官雪家世确实不错,于你也颇有裨益,但脾性属实不小,沈家的那个虽是温顺有才情,但家世未免太低了些,你再看看名册上后几个如何?”
太后依旧斜倚软塌,漫不经心地与赵明景商量着王妃人选。
“依儿臣看,家世倒没有那么重要,皇祖母刚才也说娶妻要娶贤,万没有娶贵的道理。”
赵明景一一应着,但目光依旧流转在弹琵琶的姜灼身上。
要说景王妃人选,论美貌,论才情,论家世,姜灼明明都是更合适的人选。
赵明景不明白,明明皇祖母也属意姜灼,为什么还要特地把她召进宫作女官。
二人闲话间,有一嬷嬷匆匆入了屏风内侧,似乎是向太后低声禀报了些什么。
“还真辞官了?”太后有些讶异地出声。
见着太后没有要瞒堂下人的意思,来禀报的嬷嬷索性大大方方地把消息说了出来。
“回太后娘娘,姜副相昨日便递了辞呈,陛下见他言辞恳切,去意坚决,便允准了,现在这时候,姜府上下料想已在收拾行装准备出城了。”
叮——
姜灼一个走神,丝弦倏然断裂,琵琶应声发出悲鸣。
来不及顾及指尖传来的痛感,自觉失仪的姜灼连忙跪下请罪。
“皇祖母——”
赵明景也很快起身,正要开口帮姜灼求情。
“够了,你以为你皇祖母是什么铁石心肠的毒妇吗?”太后看了姜灼一眼,神情虽复杂,语气却较之前和缓了很多,“你今日也弹乏了,且下去歇着吧。”
“谢太后恩典。”
强忍泪水的姜灼在行礼之后,快步走出庆寿宫。
赵明景正要跟着姜灼一起告退,却被太后一句话留了下来。
“景儿,你再留会,哀家有话要跟你说。”
皇祖母虽说年岁渐老,但昔日威严和强势犹在,连父皇也不得不常常顾及她的意思。
“儿臣遵命。”
低头回话的赵明景看起来依旧顺从乖巧,却隐隐感觉到姜灼的脚步声越来越远,越来越轻。
琼花宴上自己见过的任何贵女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景王妃。
赵明景有些后知后觉地意识到。
唯独姜灼不行。
姜灼怀抱琵琶,悄悄放缓了脚步,略微落后赵明景些踏入庆寿宫。
鎏金铜香炉飘出袅袅檀香,殿内摆设静雅却不失华贵。
姜灼垂下眼帘,不敢乱看。
止步于一座缠枝莲透雕的紫檀屏风前,透过屏风间隔的空隙,姜灼依稀可以看到太后斜倚在软塌上。
“是个有眼力见的,”太后慵懒的嗓音中带了些威严,“既然带了琵琶,那就弹一曲给哀家解解乏吧。”
眼看太后没有指定曲目,姜灼素手轻捻琴弦,自作主张选了一首《六律》。
此曲改编自佛教典乐,颇具禅意。
即便太后不喜,也不会因此怪罪。
琴音清雅,太后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姜灼身上,而是侧头和身旁的赵明景说起了话。
从衣食住行,到学业政论,太后问得很具体。
赵明景也一一恭敬地答了。
话题拐了好几拐,这才绕到正题上。
“琼花宴既已结束,景儿可有心仪的王妃人选?”
“有是有……”赵明景有些为难地看了低头抚弦的姜灼一眼,“只是儿臣想着先立业后成家,如今儿臣功业未立,若是沉浸于儿女情长,怕是会辜负长辈们的期许。”
“若你求女只求貌美,那才是真正的英雄气短,但若是娶妻娶贤,也未尝不能助你建功立业。”太后目光移向姜灼,“姜姑娘你以为如何?”
“臣女不敢置喙。”
听及自己的名字,姜灼停了琴音,站起行礼道。
“哀家让你说,你就说。”太后摆摆手,“你既也参与了琼花宴,也见过了诸家小姐,你便也说说看谁堪配景王妃。”
“中书令千金上官雪,清贵毓秀,门第堪配殿下;至若臣女挚友沈观芷,性敏慧而质温良,料必与殿下心性相契。”
姜灼记得前世,在姜家倒台之后,景王妃人选也不是沈观芷,而是上官雪。
只可惜上官雪性情跋扈,还未过门,就仗着准景王妃的身份为所欲为,最后受到群臣弹劾。
上官雪被退了婚事,其父也被贬了官职。
果然,谁跟沈观芷对着干,谁就倒霉啊。
而本被定为侧妃的沈观芷在景王的坚持下,在进门前被扶正了。
姜灼微微汗颜。
景王脸色却渐渐难看下来。
“你倒是句句不提你自己。”太后冷笑了一声,“果然是姜副相的女儿,关键时刻能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净。”
姜灼额头也渗出点点冷汗。
“家父前月已萌归田之志,若蒙陛下恩准,则臣女身堕蓬门,与景王殿下云渊殊隔;更兼臣女秉性孤耿,实非良配。”
“他倒是肯,如今他姜惇风头正盛,不过是借着辞官的名头,逼迫陛下实行新政罢了。”
太后淡淡一句话,让姜灼有些茫然。
新政?什么新政?
前世的姜灼身份低微,从未涉及朝堂,更对政事一无所知。
姜灼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新政有利民计,姜副相也只是为了天下百姓考虑,皇祖母勿怪,更不要为此气坏了身体。”赵明景小声地劝慰太后道。
见赵明景为自己父亲说情,姜灼也颇感激地望了赵明景一眼。
前世的姜灼,自琼花宴一曲琵琶后,就未曾与景王有过多接触,以致于姜府被抄家后,姜灼甚至怀疑过是景王不喜自己,不喜姜家,才致使家族飞来横祸。
现如今,姜灼对景王的怀疑倒消散了许多。
“百年之策,岂是他姜惇想废就能废的,更何况他为人臣子,就应该把忠君明理放第一位,专心为陛下解忧才是,如今这样又算什么?”
提及新政,太后言语间似乎对姜惇有诸多不满。
眼看气氛渐渐冷下来,太后微微颔首示意,姜灼便继续拨弦,弹刚才那支未完的曲子。
“上官雪家世确实不错,于你也颇有裨益,但脾性属实不小,沈家的那个虽是温顺有才情,但家世未免太低了些,你再看看名册上后几个如何?”
太后依旧斜倚软塌,漫不经心地与赵明景商量着王妃人选。
“依儿臣看,家世倒没有那么重要,皇祖母刚才也说娶妻要娶贤,万没有娶贵的道理。”
赵明景一一应着,但目光依旧流转在弹琵琶的姜灼身上。
要说景王妃人选,论美貌,论才情,论家世,姜灼明明都是更合适的人选。
赵明景不明白,明明皇祖母也属意姜灼,为什么还要特地把她召进宫作女官。
二人闲话间,有一嬷嬷匆匆入了屏风内侧,似乎是向太后低声禀报了些什么。
“还真辞官了?”太后有些讶异地出声。
见着太后没有要瞒堂下人的意思,来禀报的嬷嬷索性大大方方地把消息说了出来。
“回太后娘娘,姜副相昨日便递了辞呈,陛下见他言辞恳切,去意坚决,便允准了,现在这时候,姜府上下料想已在收拾行装准备出城了。”
叮——
姜灼一个走神,丝弦倏然断裂,琵琶应声发出悲鸣。
来不及顾及指尖传来的痛感,自觉失仪的姜灼连忙跪下请罪。
“皇祖母——”
赵明景也很快起身,正要开口帮姜灼求情。
“够了,你以为你皇祖母是什么铁石心肠的毒妇吗?”太后看了姜灼一眼,神情虽复杂,语气却较之前和缓了很多,“你今日也弹乏了,且下去歇着吧。”
“谢太后恩典。”
强忍泪水的姜灼在行礼之后,快步走出庆寿宫。
赵明景正要跟着姜灼一起告退,却被太后一句话留了下来。
“景儿,你再留会,哀家有话要跟你说。”
皇祖母虽说年岁渐老,但昔日威严和强势犹在,连父皇也不得不常常顾及她的意思。
“儿臣遵命。”
低头回话的赵明景看起来依旧顺从乖巧,却隐隐感觉到姜灼的脚步声越来越远,越来越轻。
琼花宴上自己见过的任何贵女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景王妃。
赵明景有些后知后觉地意识到。
唯独姜灼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