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偶遇景王-《女配她过分美貌》

  “李嬷嬷,这从六品司乐到底是个什么官职啊,我们小姐进宫具体要干什么呢?”

  许是不忍看自家小姐情绪低落,铜花率先发问,试图缓和下马车沉闷的气氛。

  “司乐女官隶属于尚仪局,多半为正六品或者从六品,且为良家子中挑选,主要为宫中年节宴会编排舞乐,管理乐器和乐伎。”

  刚见过姜家父女决裂的嬷嬷深会其意,很快也打开话匣子。

  “姜小姐放心,据老奴所知,这尚仪局目前已有司二人,从七品典乐二人,以及从九品掌乐二人,这人手是够的,小姐去了也不过是挂靠个闲职,不需做什么。”

  “既然是个闲职,太后娘娘又为什么一定要我们小姐进宫呢?”铜花有些冒失地问出口,转而又直愣愣地自问自答道,“是不是太后娘娘也觉得我家小姐琵琶弹得格外好,所以想常听听?”

  姜灼忍不住莞尔。

  太后让自己入宫当女官有很多种可能,或许是在琼花宴上,自己当众拒嫁冒犯了天家威严,太后要小惩大诫,也或许是当今圣上想借此提点提点父亲在朝堂的言行。

  唯独不可能是因为自己技艺过人这么简单。

  李嬷嬷也干笑了两声。

  “这……太后娘娘的心思,老奴可就不知道了。”

  只是铜花还正是天真懵懂的年纪,或许自己不该把她带入宫中的。

  姜灼的笑意很快又淡了下去。

  到了宫门侧入口,就该步行入宫了,姜灼正要抱着琵琶下马车,外边却传来了熟悉的低沉男声。

  “马车里面的可是新入宫的姜司乐?是要往哪边去?”

  姜灼掀帘的动作一滞。

  李嬷嬷深谙世情,一眼看出姜灼是顾及男女大防,率先下车答话道。

  “回殿下,马车里的正是姜女官,太后懿旨,请去庆寿宫侍奉。”

  “刚巧,我今日也要入宫给皇祖母请安,不如一道?”

  姜灼脸色一白。

  这要当了女官,还能跟赵明景扯上关系可就是真的得不偿失了。

  只盼望李嬷嬷尽快帮忙回绝的姜灼在帘内侧耳倾听,却只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衣物摩挲声。

  “……也行,姜姑娘放心下车罢,我和诸侍卫随行,是符合宫中礼节的。”

  在这宫里,还得是银钱方便啊。

  姜灼暗暗咬牙,无奈下了马车,屈膝行了个万福礼。

  “臣女见过景王殿下,殿下金安。”

  “本王要见姜小姐一面,还真是困难啊。”

  映入姜灼眼前的是一双镶云边黑革靴,在赵明景抬手示意免礼后,姜灼这才起身,看到赵明景今日着的是一套黑金色的文武袖,织金绣线的蟒纹在黑锦衣襟上栩栩如生,牵着一头棕黑色四尺大马,好不威风。

  赵明景锋利剑眉不改,只是目光在流转过姜灼脸颊后,略微挑起,似是有些不忍道,“怎么哭得这么厉害?”

  “臣女久养深闺,今日和家父别离,伤感了些,殿下勿怪。”

  姜灼垂下眼帘,压抑住心中翻腾的情绪。

  作为姜灼前世第一任夫主,也作为姜灼待字闺中的意中人,要说姜灼对景王没有一点情愫是不可能的。

  姜灼记得景王于危难之际对自己伸出的援手,也记得他于自己人生最无助时说的那些承诺,但也记得他望向沈观芷时的柔情蜜意,更记得他于宴会之上,将姜灼当众赠予凌恒时的轻松和随意。

  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前世的姜灼自负美貌,要得男子好感何其容易,却始终未能得到一人一生一心一意的承诺。

  赵明景浑然不觉姜灼心绪复杂,好言劝慰道,

  “姜小姐请宽心,料想皇祖母只是一时兴起,说不准很快就会放你出宫,与姜副相团圆。”

  姜灼温顺点头,并不多话。

  景王向来疼惜女子,任谁去他面前哭一哭,他的心总能软一半。

  对于赵明景的态度,姜灼并不惊奇。

  倒是赵明景起了兴致,开始跟姜灼介绍经过的宫宇名称和特色。

  皇子进宫本可以策马而行,赵明景倒偏偏要和姜灼一起牵马步行,引得宫人纷纷侧目。

  察觉不妥的姜灼有意低头,退后了半步,只时不时地淡淡接几句。

  “右边那座设四角飞檐的是集英殿,今年父皇会在那里宴请新课状元等一干学子,那边可容百余席。”

  “原来如此,臣女受教。”

  “刚才我们经过的是水心殿,虽然现在看着没什么特别的,但殿底设了水闸,夏天的时候木格窗也可以拆下以便通风纳凉。”

  “殿下博学,令人倾佩。”

  “那座是双层十字脊阁楼是报琼阁,父皇在那珍藏了不少异域贡品,新奇得很!”

  “是吗?”

  姜灼继续随口敷衍道。

  心血来潮的赵明景就一路介绍东扯西扯,路渐渐走偏。

  实在看不过去的李嬷嬷出言打断道。

  “景王殿下,太后娘娘在庆寿宫还候着二位呢。”

  赵明景这才作罢。

  说话间,太后所居的庆寿宫很快就到了。

  “二位在此稍候,容老奴先去向太后禀报。”

  李嬷嬷向赵明景和姜灼颔首。

  眼见着没有了通风报信的太后眼线,赵明景主动凑近半步,笑着邀约道:

  “皇祖母住所后面就是宜春苑了,父皇命人在此广植各种珍稀花木,如今正是绣球盛开的季节,粉红,淡蓝,雪白,大朵大朵的,你若是喜欢琼花,那也肯定喜欢绣球,不妨待会一去看看。”

  “隋代炀帝为赏杨花,不惜耗费民力开凿大运河,乘龙舟南下扬州,”姜灼退后半步,依旧恭敬行礼,“臣女不喜琼花,也不愿做祸国之花。”

  “传说而已,何须认真?”赵明景有些皱眉道,“若上位者眼清目明又可能因这小小琼花失天下,倒是琼花因此名重天下。”

  “杨妃丰饶善舞喜啖荔枝,却自尽于马嵬坡下,又何尝不是一桩盛谈?这份名重天下,臣女宁可不要。”

  姜灼依旧淡淡答话,只是眉间冷意更甚。

  眼见误会逾深,赵明景正着急要解释。

  李嬷嬷却在此时出来,打断道。

  “景王殿下,姜姑娘,太后娘娘请您二位一道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