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赵光义来了?来的好!让他进来!-《我讲烛影斧声,赵光义你哭什么?》

  “官家。”

  见到赵匡胤从御苑当中走出,已经在门口处带着人,等了有一阵儿的王继恩忙迎了上来。

  并将手中拿着的大氅给赵匡胤披上,小心的整理好,无比的贴心。

  可这厚实的大氅披在身上,赵匡胤不仅没感到温暖,反而觉得更冷了。

  从心底往外的冷……

  倘若李成所言一切为真,那这王继恩,可隐藏的够深的!

  “王大官?”

  赵匡胤出声喊道。

  “官家,奴婢在。”

  王继恩连忙出声应答。

  “下次再来了,你带个暖炉。”

  “奴婢记下了,是奴婢的疏忽,让官家您受冻了。”

  赵匡胤摇头道:“不是给我,是给你自己。

  这还天寒地冻的,别把你给冻坏了。”

  “奴婢不冷,奴婢不冷,有官家您这话,便是天上下冰刀子,寒风把人耳朵给扯掉,奴婢也不冷!

  奴婢这是修几辈子的德,才遇到了官家您!”

  看着千恩万谢,感激涕零,真情流露的王继恩。

  赵匡胤笑了。

  在他肩膀上拍了拍:“好了,走吧。”

  看着前面大踏步朝万岁殿而去的赵匡胤,王继恩心里面感受别提有多好。

  论起被官家信任,宫里面还当属自己。

  官家确实不错,但可惜的是,年岁也不小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登基,谁又没有自己的心腹之人想要提拔,安置呢?

  想要在官家离世之后,接着保持住现在的地位很难,尤其是自己这种深受前代皇帝信任的宦官。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那便是提前下注,成为下一任皇帝的心腹之人。

  自己做的还是很不错的,官家对自己信任有加,晋王视自己为心腹。

  官家没了之后,今后当上皇帝的,必然是晋王。

  只看官家方才对自己如此关心,就知道自己把事情做的特别好。

  把赵匡胤也给瞒得死死的,根本不知道自己都做了些什么。

  只要送走了当今的官家,晋王登临大位。

  那自己便算是彻底安稳了……

  ……

  清辉阁,楚国公主赵润娘,半靠在雕花的床头,双手塞在下身盖着的被褥之下。

  此时的她,看起来像是一只冬日里窝在床榻上小猫。

  在她那并拢屈起的双膝之上,放了一张纸。

  纸上有着几句诗。

  她的目光,等落在纸上已经很久了。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这首名叫无常的诗,她早就已经会背,深深的烙印在了脑海之中。

  也早已不知朗诵,默念了多少遍。

  可依然舍不得放下。

  每一次品读,都让人回味无穷,带给人无尽的感触。

  短短几句诗,道尽了世事之无常。

  可偏偏最后两句,又带了一些奋发向前的洒脱。

  颇有李太白,轻舟已过万重山之风。

  自己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自己出身富贵,娘亲为皇后,父亲为皇帝。

  自己本是大富大贵,世间的甜蜜都应当向着自己。

  可结果才出生两个月,母亲便撒手人寰,至今都不知母亲音容相貌。

  只能从画像,从父皇,从兄长的讲述里,知道上一些关于母亲的消息。

  自己本应该如同姊姊们那样,长大成人出嫁,相夫教子。

  身为公主,有父皇在,夫家也不敢欺负。

  亦是一种幸福美满,挺不错的人生。

  可偏偏得了这一场病,将自己的所有一切都给打碎了。

  别说是正常的生活了,便是连寿命也所剩无多。

  父皇一直隐瞒着真实情况,从不让人告诉自己。

  又怎么可能完全瞒得住?

  诗结尾处的这种洒脱,只怕自己是学不来的。

  一个寿命所剩不多的人,又怎么能洒脱?

  看着这诗,脑海当中便不自觉的,浮现出了那写诗的人。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怎么能写出这般好的诗?

  这般富有哲理,发人深思,引人共鸣的诗,怎么能是他这么一个十三四岁的人写出来的?

  在花间小筑时,初听这诗,就被其惊艳,吸引了诸多心神,没有心思往别处想。

  而今归来,细细品味,越品味越觉得好奇。

  这个看起来,比自己还要小上一些的少年,究竟是经历了什么,才能有如此感悟?

  宛若经历了几十年,人生一般。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老僧是谁?

  和他之间产生了什么样的交集?

  那损坏的墙壁之上,先前他又在上面提了什么诗?

  他又是和谁一起经过了这处禅寺?

  为何小小年纪,就有这么多的经历,这么多的感慨,这么多的人生感悟?

  还能将这些写得如此之优美!

  还有,他又是哪里人?又是因为什么事,才会被父皇给关到花间小筑的?

  楚国公主赵润娘,心中升起了无尽的好奇。

  在出神的想着这些事情时,她无意识的鼓起半边腮帮,左右来回的倒腾着换气儿。

  还有,他说他那里还有一些好诗词,让自己今后每五天去一次。

  能被这样的人,称为好诗词的东西,究竟会是怎样惊艳?

  会不会比这首无常还要好?

  自己再次前去,他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想着这些,赵润娘觉得心都要飞起来了,只想要这个时候,就到花间小筑去……

  不远处静静侍立着的华嬷嬷,看着楚国公主的模样。

  脸上出现了一抹姨母笑,这个状态的阿公主殿下,她可还是第一次见……

  ……

  河阳,天空阴云密布,却并没有下雪,只有淅淅沥沥的雨,往下落个不停。

  偏偏天气又冷,雨水来不及流走或者下渗,便已被冻住。

  地面上结了冰,树枝上,枯草上……也都结了一层冰。

  整个世界,似乎都变得晶莹剔透起来。

  风一吹,无数冰棍相撞,发出一阵儿清脆声响,甚是悦耳。

  温暖的房间里,河阳节度使赵普赵则平,面前放着一个红泥小炉,温着酒,酒香弥漫。

  在这等天寒地冻的时节里,待在屋子中,围着炉火喝上一杯温酒,最是惬意不过。

  可赵普的心思显然不在这里,小炉上的酒,都已经煮开有一会了,也不曾有丝毫倒酒喝的意思。

  只透过窗子,出神的望着外面。

  寻常人看见,只道他是为外面这绝美的景色出神。

  但不远处侍立的老仆却知道,相公看的根本不是外面的景致,而是那遥远不可见的汴梁。

  那很有可能,此生都没办法再回去的汴梁……

  ……

  万岁殿内,赵匡胤在处理政务,可刚才在李小郎那里所听的诸多事情,不断的在脑海中盘旋,让他的心很难静下来。

  好做,好为之,烛影斧声,牵机药……

  “官家,晋王求见。”

  王继恩的声音远远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嗯?!

  赵匡胤目光一凝,还当真是想什么就来什么!

  “让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