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打破幻想-《我讲烛影斧声,赵光义你哭什么?》

  听赵匡胤说出来的话,李成就知道,赵匡胤对自己所说的烛影斧声等事情,并没有完全相信,依然迟疑。

  也能看出赵匡胤的自信。

  “官家,你想多了,事情进行的很顺畅。

  比官家你之前所进行的陈桥驿兵变还要丝滑,简直是水到渠成,毫无波澜。

  官家你去世去的丝滑,他入宫入的也顺畅,没有任何阻拦。

  皇位继承的更顺利,没有什么大臣反对。

  这一切都是这般的理所应当,这般的合情合理。

  仿佛官家就是正常死亡,仿佛官家刚一闭眼,一切就都已经过去了,一个时代就此结束。

  内乱?根本不存在。”

  李成看着赵匡胤,给出了无比明确的答案。

  打碎了赵匡胤,所产生的一些幻想。

  “不可能吧?怎么说我也是开国皇帝。

  在位十多年,这江山是我一手打下来的,朝臣是我提拔的。

  按你所言,我死的不明不白,这事又有着那么多的不合理,没有因此发生内乱也就不说了,怎会竟无一人反对?”

  赵匡胤明显有些不信。

  “官家所夺江山,还是郭家的呢。

  那些人也都是后周的臣子,包括官家也是。

  可官家黄袍加身,当皇帝时,又有多少人反对?”

  李成的话,让赵匡胤的眼角都忍不住狠狠跳了跳。

  他算是看出来了,这李成绝对是个驴脾气,嘴巴特别毒!

  自己吓唬了吓唬他,进行了一些试探,都已经对他表达了歉意,又说了今后不会如此。

  可这家伙,还是没能顺过这口气儿。

  那当真是啥都敢往外说!

  “不一样。”赵匡胤摇头。

  “有何不一样?”

  “柴宗训只有七岁,七岁天子守不住江山,而我手握军权,经营多年,很多人都愿意听我的。

  天下权柄握于我之手。

  我为开国皇帝,不是柴宗训那种七岁天子可比,怎会如此?”

  赵匡胤还是不能接受,他这个开国皇帝,就这般死的悄无声息,被人夺了皇位,没有一点的动静。

  “没什么不同的。”

  李成言辞依旧犀利:“有句话叫做人死不管后事,一朝君天子一朝臣。

  官家是开国皇帝不假,可去世了就是去世了。

  在这上面不会有任何的特殊。

  况且官家又是如何能够确定,赵光义没有属于他的文臣武将?”

  “他是有一些自己的势力,但那无关紧要。

  他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又能干出多少的事情,发展出多大的势力?”

  “那官家当年,又如何在周世宗郭荣的眼皮子底下,拥有了那么多的文臣武将,帮官家谋划夺江山。

  夺了江山后,又迅速稳定江山?

  当年周世宗看官家,是否如同官家看当今的晋王呢?”

  赵匡胤顿时被噎到。

  “官家,晋王的势力真的已经很大了。

  我记得史书记载,官家后来准备迁都洛阳,结果这事儿硬生生被晋王,以及晋王的党羽给顶了回来,没让官家的这个打算实现。

  赵匡胤心头为之一跳。

  迁都洛阳这事,自己在此之前,就有所考虑。

  迄今为止,还没有对什么人说过。

  结果此时,竟被李成给说了出来。

  他点了点头,没在这事情上多言。

  花间小筑里,又一次陷入到沉默中。

  “我女儿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赵匡胤再次开口时,问出来的话,让李成有些意外。

  着实是话题跳的有些远。

  “哪个女儿?”

  “楚国公主。”

  赵匡胤停顿一下又补充道:“在花间小筑,已经与你两次相见的那个。”

  在说这话时,赵匡胤望着李成的目光,多少显得有些异样。

  可一想起自己家女儿的情况,这抹异样又荡然无存。

  “我对她一无所知。”

  赵匡胤的眉毛,都皱到一块儿去了。

  “怎会如此?!”

  他出声询问,带着满心的着急。

  他犹豫了很久,才决定在此时问李成,并做好了听到自己家润娘,早早离世的心理准备。

  可结果,却从李成这里得了这么一个消息!

  不是好,也不是坏,而是直接查无此人!

  “我所知道的史书,记官家有六个女儿。

  前三位,申国、成国、永国公主均早逝。

  剩下的几人里,也同样没有楚国公主。”

  “这……怎会如此?”

  “我也不知。”李成摇头。

  “按照我个人猜测,一来本身史书就惜字如金,对于没有什么特殊贡献,或者经历的公主,记载的本就简略。

  二来,再加上因为什么特殊原因,导致记载史书的人给漏记了,也不是不可能。”

  “那……你会治病吗?我女儿润……楚国的病?”

  李成再度摇头:“不会,没学过,只知道一些如杀菌,消炎,多喝热水之类的基础知识。”

  看着赵匡胤那显得落寞的脸,李成脑海当中,不由浮现了那长得如同林妹妹一样的少女。

  看样子,这个没在史书当中出现的赵匡胤的女儿,也是命不久矣。

  自古红颜多薄命,的确让人可惜。

  若自己是学医的该有多好?或许……能够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

  “……李小郎若是记得什么好诗词,还请不吝说与楚国听吧。

  这孩子是个命苦的,如今也就这点儿爱好了。

  先前吓唬李小郎,是我做的不对。

  我在这里。给李小郎再次赔不是了,还请李小郎莫要怪罪。

  李小郎今日与我说的这些,我也都会记住。

  别管三弟到底是不是如此,他手下之人折辱李小郎的事儿,我在今后都会给李小郎一个交代。”

  赵匡胤的态度,和先前相比,有了天壤之别。

  可以说,是李成见到赵匡胤之后,赵匡胤态度最软,也是最为真诚的一次。

  自古亲情最是勾人心。

  此时看来,果是如此,便是开国皇帝也同样不能避免。

  当从皇帝转化为一个父亲时,哪怕身份再高,也会低下头颅。

  “这事儿我已答应了公主殿下,自会履行诺言,官家不必如此。”

  “多谢李小郎了。”

  赵匡胤说着,居然破天荒的对着李成拱手行了一礼……

  看着赵匡胤离去的背影,李成心头也升起了不少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想起赵匡胤的嘱托,以及自己和那史书上面,没有记载的楚国公主之间的约定。

  李成在想,接下来自己该抄哪一首诗词给她。

  至于赵光义,李成已经不担心了。

  因为哪怕今日自己所说的这些,赵匡胤并没有全信,只要他能信个两三成便已足够了。

  依照赵匡胤的性格,就算不会回去后,立刻将赵光义给弄死。

  那也会通过一些办法进行调查。

  而只要他调查,那就好了。

  因为这驴车战神,真禁不起查!

  衣服下面,真的是一屁股屎!

  看赵匡胤的表现便能知道,这家伙落不了一个什么好!

  最为关键的是,赵匡胤还没有询问自己,驴车战神当了皇帝后都干出了什么事。

  在知道了这些后,驴车战神要是还能落一个好,那赵老大这个大宋的皇帝,还是别做了!

  而在赵匡胤自花间小筑离开,走出御苑时,晋王赵光义也来到了宫门前。

  对于接下来的见兄长,他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