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具装甲骑-《三国:我不是刘辩》

  残阳如血,正一寸寸向着地平线沉坠。

  白昼里耀眼的阳光此刻仿佛被滤过一层猩红的纱,变得浓稠而黯淡,与战场上大片大片的血污融为一体,散发出令人窒息的血腥气。

  许县城头,汉军的旗帜虽依旧在风中飘扬,但城头的垛口处早已狼藉不堪,凝固的暗红色血迹与焦黑的火燎焦迹斑驳交错,地上残缺的肢体或散落的兵刃,无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城下的景象更是触目惊心,断裂的云梯、破碎的轒輼车,与倒地不起的尸首混杂一处,泥土已被鲜血反复浸染,呈现出一种令人作呕的紫褐色,在如血夕阳的映照下,反射着愈发诡异而刺目的红光。

  管亥勒住战马,抬手用臂甲擦去方才处决逃兵时溅在脸上的血点,又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渍,望着那依旧巍然耸立的许县城墙,心底终归是有些遗憾。

  毕竟早一日破城,他便能早一日筹备许县的防御,而官军的骑兵也将不再是他的威胁。

  管亥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情绪,正待挥手下令收兵回营,准备来日再战。

  就在此时,马蹄前一滩尚未凝固的血水,忽然无风自动,仿佛被投入了一颗石子般生出了道道细密的波纹!

  紧接着,地面也毫无征兆地传来一阵轻微却持续不断的震动。

  管亥身形一僵,猛地握紧了缰绳。

  而那震动初时微弱,但未过多时,那震动变得愈发清晰和密集,如同无数面巨大的战鼓在同一时刻被疯狂擂响,节奏越来越快,力道越来越猛!

  脚下的大地开始明显颤抖,甚至震得地上那些残破的兵甲都嗡嗡作响,相互撞击。

  “咴!”

  管亥胯下的战马也感到了不安,扬蹄嘶鸣,管亥急忙强行勒住躁动的战马,手背青筋暴起。

  一股莫名的寒意瞬间沿着脊椎窜起,甚至压过了周遭的血腥气。

  两年前,青州刺史曹操亲率部将领着一支五百人的骑军突袭他三千黄巾军的恐怖记忆,骤然浮现在眼前。

  听说那支精骑后来扩编至两千人,被那天子赐名“虎豹骑”,如今在塞北作战。

  而那一日,似乎也是阵阵令人心悸的震颤,却没有这般地动山摇的之景!

  “结阵!速速结阵!”

  管亥强压下心头的骇然,挥舞着手中的长柄大斧,声嘶力竭地大吼道,试图维持住身为主将的镇静。

  骑兵于轻装步兵而言,确实是难以战胜的敌人。

  但若是一支人人着甲的步卒,未必不能与之抗衡,甚至若是指挥得当,令骑军陷入军阵的泥潭中,失去了骑兵的速度优势,反而会令骑兵沦为步卒的活靶子,反杀制胜!

  然而,他终究是太高估了麾下这支队伍的组织度。

  经历了两轮攻城战,虽算不得疲惫不堪,但体力和士气也早已大不如初,士卒们早已体力透支,此刻听到将令,掺杂着大量黄巾旧部的兵卒们虽然勉强听从军令开始移动,但动作迟缓,阵型散乱不堪,彼此推搡,结成的也只是一座松松垮垮的军阵。

  而当地平线上,一道深邃的黑线骤然涌现,并以惊人的速度变粗,如同贴地席卷而来的乌云时,所有的鼓噪和命令都瞬间被淹没了。

  战马的嘶鸣声穿透烟尘直刺耳膜,许多叛军士卒止不住地浑身颤抖起来,脸上血色尽褪,那股子为数不多的勇气也被恐惧所吞噬。

  未战,勇气已丧!

  管亥死死盯着那扑面而来的铁色洪流,他看得分明,那迎风猎猎的旗帜,分明是骁骑营!

  怎么可能?他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在这个他们最疲惫、最松懈的时刻!

  难不成吕布真的敢以疲惫之师长途奔袭?

  一连串的疑问如同重锤砸在他的脑海,让管亥瞬间失神。

  但他很快强行镇定下来,一边控住因恐惧而不断原地打转的战马,一边声嘶力竭地呼号,试图稳定军心,安抚着渐渐躁动和恐慌的士卒,道:“举枪!列阵!休要慌乱!官军长途早已疲惫不堪,不过是强弩之末,来送死罢了,莫要被唬住!”

  叛军的众多将校早晨出兵前,也是听过管亥的分析,此刻也勉强信了几分,或者说是在麻痹自己,认为这突袭而来的骑兵只是疲惫之师,呼喝着命令士卒保持队列。

  然而,管亥的自认为对于朝廷援军的驰援速度的这笔账算得很精明,就连管承一时之间也被这简单的数字说服了,认为至少暂时不必担心朝廷援军的威胁。

  但若是真正在战场上从刀枪里滚出来的将校,只会对这笔所谓的“精明账”不屑一顾。

  兵法条文,又如何算得尽天下战事?

  兵法云“斥候、伏听,去营百里之外,游弈去营五十里之外,昼夜循罗,周而复始,以备不虞”,但不等于斥候只能在五十里外被发现,更不等于斥候被发现时主力大军距此还远。

  大概唯有某个因为信奉兵法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而主动扎营于并无水源的山头死地的参军,才会认同。

  尽信书不如无书。

  兵法如何能算到百年、千年之后的后人,能训练出何等精锐?

  管亥的眼界,限制了他的思维。

  他根本无法理解,中军的单兵素质和组织度究竟达到了何种程度!

  那是由海量的钱粮和严酷的训练堆砌出的,真正的战争绞肉机!

  而随着双方距离急速拉近,烟尘稍散,管亥已经能模糊看到最前排骁骑那冰冷反光的金属面甲。

  然而,一种强烈的违和感却攫住了他的心。

  骑兵身着玄甲,故通体漆黑,为何……为何他们胯下的战马,也同样是一片沉郁的黑色?

  那难道是……一个可怕的想法如同闪电般劈入他的脑海!

  那是?

  马铠!!!

  (下图为汉末三国形制的马铠)

  他曾在陈王刘宠身边见过穿戴马铠的骑兵,但那仅是彰显陈王威严的仪仗亲卫。

  倾陈国全国之力,也不过凑出二十具马铠!

  而此刻,他放眼望去,眼前这支汹涌而来的骁骑营骑兵尽着马铠!

  意识到问题的刹那间,管亥脸上的肌肉瞬间僵硬,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只剩下惊骇欲绝的苍白,握着缰绳的手也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

  身着马铠的骑兵,可远远不是寻常骑兵所能相提并论的!

  (2315字)

  ——

  PS:《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简牍中,载有“马甲鞋瞀五千三百三十”,也就是说明西汉中后期实际上已经能组建成建制的具装甲骑了。

  《太平御览·三百五十六·魏武军策令》曰: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见其少遂不施也。吾遂出奇破之。是时士卒练甲不与今时等也。

  而等曹操征伐马超时,却是“铁骑五千为十重阵,精光耀日”,也唯有具装甲骑才能达到精光耀日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