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7章:病榻遗言!高肃卿的最后一舞-《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十一月初十,辽东传来军情捷报。

  在辽东总兵李成梁统筹、商贸使沈懋学的谋划布局与带领下,辽东边军在新安关市集全歼土蛮部落二百八十五人。

  小万历与朝堂百官闻听此消息,都甚是兴奋。

  当下,大明的对外政策是:不引战但也不惧战。

  得益于朝廷政策的强硬,张居正给予边将的指示强硬,才使得大明北境之军无所畏惧,敢打敢杀。

  类似土蛮族这样天生反骨的部落,唯有痛击,才能使得他们心生畏惧,才能令边市稳定,令北境太平无战。

  当即,小万历便下旨对李成梁与沈懋学进行了表彰与厚赏,并命厂卫们将此事迅速传到民间。

  李成梁北境歼贼在百姓心中不算新鲜事。

  但大明万历五年的状元郎、名满天下、甚至手无缚鸡之力的大儒沈懋学以自己为饵,带领边军,执行灭贼行动,在保护市集正常运行的同时,还能全歼土蛮入侵者,那就是大新鲜事。

  此宣传,不但能扬大明国威,还能令大明许多读书人更愿意投身军伍之中,建功立业。

  故而朝廷必然会大力宣传此事。

  ……

  十一月十二日,午后。

  天气阴寒,北风呼啸,不多时,一场大雪便席卷了整座北京城。

  翰林院侍讲学士厅内。

  自认身体强壮,不喜屋内点炭盆的沈念,冷得都不由得命人点上了炭盆。

  厅外。

  大雪如鹅毛一般,纷纷扬扬,眨眼间便是一片雪白。

  往昔,年底下雪皆是吉兆。

  官员们都会上奏贺瑞雪,但近两年,冬季甚寒,一落雪,便是大雪,直接就造成了雪灾。

  今日这场雪,酝酿许久,来势汹汹。

  足以使得道路断绝,漕运停滞,粮价飞涨,甚至导致许多底层百姓冻伤冻毙。

  一个时辰后,雪越下越大,天气也愈加寒冷。

  坐在厅内处理公文的沈念,先是收到小万历命内侍送来的两个紫铜手炉、两筐红箩炭(御炭,无烟、火力强、耐烧)。

  然后又相继收到了内阁命人送来的一个锡炭盆、一套精致茶具。

  还有礼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王锡爵命人送来的三筐桴炭(杂木烧制,烟量少于普通木炭)。

  朝堂百官,无一人有此待遇。

  此乃对沈念总能为朝廷出谋划策的奖励,特别是对其刚刚解决李太后与小万历矛盾的奖励。

  翰林诸官皆羡慕不已,但又觉得此乃沈念应得的赏赐。

  ……

  近黄昏,放衙时刻。

  雪深盈尺,且仍在下。

  沈念离开翰林院后,觉得马车不一定有步行快,当即换上便服,与阿吉一同走在满是积雪的大路上。

  阿吉手提布袋,里面装着两个紫铜手炉。

  沈念有锡炭盆足矣。

  这两个御赐的精致紫铜手炉,他准备一个送亲娘,一个送爱妻。

  此刻的京师,白茫茫一片。

  结冰的护城河也全被积雪覆盖。

  京师的各个主干道上,五城兵马司的兵卒们正忙碌地清扫着积雪。

  若待雪冻实,将更难清理,故而他们必须冒着大雪清理积雪。

  街道两侧的商铺皆已关门,而能够取暖的酒楼茶肆则是座座爆满。

  当下,一个在京师无家的行人,若能够在一个不透风的温暖场所,喝上一口热茶,或烫上一壶黄酒,或炖上一锅羊肉,绝对是最幸福的事情。

  ……

  约小半个时辰后,沈念与阿吉走入麻绳胡同。

  沈念看到胡同内,家家门前的雪都厚达两尺,正商量着回家后在门口堆个雪人。

  然刚走到家门口,赫然发现门前只有一层薄薄的雪,积雪皆被清理,门口已堆了两个雪人。

  沈念不用想便知,此乃暗中护卫他家人的锦衣卫所为。

  不过锦衣卫们在没有沈念命令或沈家人没有任何危险的情况下,是不进苏宅的。

  “兄弟,谢了啊!”沈念在家门口高喊道,他相信会有人听到。

  入夜。

  沈念一家吃过晚饭,雪仍旧在下。

  小言澈甚喜雪景。

  沈母与顾月儿稍微不留神,他便提着沈念给他买的小木剑,跑到院子里,撒欢儿似地疯跑。

  沈念将他拎到前门屋檐下,然后给了他两团雪,让其玩了片刻后,在沈母的催促下,将其强制性地拎回屋内。

  此等天气,在外易着凉生病。

  然而小言澈就像个小火炉似的,在屋内一刻都坐不住。

  沈念望着外面的大雪,已笃定明早定然免朝,于是与小言澈玩到深夜,父子俩几乎同时睡去。

  ……

  翌日,四更天。

  雪依旧在下,只是比起昨晚入夜时要小了许多。

  此时,京师的这场雪已算得上雪灾。

  沈念收到通知,因大雪肆虐,今日免朝停衙,除内阁、兵部、通政司等衙门的当值官员胥吏外,其余官员一律在家歇息,不重要的公事延后一日办理。

  一般的大雪,朝廷只会免朝而不会停衙。

  而这次,雪下得实在太大,将一些衙门的大门都要堵死了,外加一些官员徒步上衙,可能要一两个时辰,故而朝廷只能免朝停衙。

  恰好,沈念今日不当值,可在家中完整休息一日。

  他得到消息后,直接又躺下了。

  足足睡到巳正(10:00)时分,才起床洗漱。

  作为一名京朝官,想要睡个懒觉,非常困难,而睡懒觉是沈念当下保持精力充沛的最佳途径。

  沈念醒来后,便与阿吉,小言澈开始清理院内的积雪,忙得不亦乐乎。

  渐到午时,大雪渐停。

  但天空依然没有变晴的征兆。

  顺天府与京师内外的寺庙纷纷设粥棚,向无法御寒的底层百姓分发棉衣、木材等取暖之物。

  锦衣卫与五城兵马司的兵卒们除清理积雪外,还加强了巡逻的频率。

  这样的天气,京师内外经常发生民间塌房、偷盗、抢掠、卖粮者坐地起价的情况。

  若处理不及时,立马就可能形成暴乱。

  ……

  而此刻。

  沈念得知张居正昨晚直接在文渊阁留宿,然后一直未曾离开。今早,许多官员接到无需上衙的通知后,仍前往衙门处理公务。

  其中,都察院官员胥吏全员到齐,还得到了内阁阁臣申时行的口头表彰。

  沈念对此并不反感。

  当下的他,喜欢朝堂百官卷起来的模样,只要不是做面子活儿,他挺喜欢这种氛围的。

  目前的大明,需要官员们冲在最前面,他们忙起来,以后的百姓就没有那么累了。

  在沈念的眼里,卷不可怕,因为他已经卷了出来,可怕的是躺平摆烂。

  与此同时。

  小万历第一时间想到了北境的将士。

  京师冷,北境九边更冷。

  小万历当即命兵部、户部,为北境九边的将士再加棉衣,并令兵部及时反馈北境的将士御寒情况和城防安排情况。

  这种天气,正是边境防卫松懈之时,一些鞑靼部落极有可能偷袭百姓,抢掠过冬资源,不得不防。

  ……

  午后。

  吃饱喝足闲着没事儿干的沈念与顾月儿、小言澈一起,在院子里堆了一个大雪人。

  就在快要完工之时。

  阿吉手拿一本书册,来到沈念面前,道:“少爷,刘掌柜命人送来的,他称此消息特别重要,您须立即阅览!”

  刘掌柜,乃是为沈念长期提供小报的一个书摊摊主,偶尔也会将一些民间热点消息及时提供给沈念。

  沈念将堆雪人的铁锹放在一边,朝着小言澈道:“言澈,你与娘亲先玩啊!”

  说罢,沈念接过书册,当看到书册封面的四个字后,不由得微微皱眉,然后走进了前厅。

  然后。

  他坐在大椅上,认真阅读起来,脸上的表情越来越严肃。

  此书册,并非普通的民间小报作坊印刷,而是精致的雕版印刷,显然是有人专门印制而成,数量绝对不会少。

  书册正面的四个字是:《病榻遗言》,而书册的作者是:大明内阁前首辅高拱。

  高拱,已在今年八月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葬在了新郑老家。

  因他是被罢职逐出京师,故而朝廷没有任何表示。

  他的一些门生曾上奏为其申请恤典(即君王为官员逝世后制定的丧葬礼仪、追赠官爵、赐谥号等),然小万历对当年高拱蔑视幼主的行为甚是不满,故而将奏疏搁置,可能要等上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对其安置丧葬礼仪。

  此《病榻遗言》一共三卷,分别是:顾命纪事篇,矛盾缘由篇和毒害深谋篇,近两万字,详细记录了隆庆六年先帝去世前后,朝堂发生的一切事情,包括:张居正成为顾命大臣掌权、王大臣刺杀案件,他被排挤,差点儿自杀,然后被驱逐出京的一些列事件。

  简而言之,这篇遗言,就是高拱防止史书冤枉自己,防止世人误解自己而作的辩白之书。

  其内容令人看后胆颤心惊。

  高拱称:张居正与冯保篡改先帝遗诏,使得冯保与内阁同受顾命。

  高拱称:冯张二人将其所言“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断章取义,激化他与李太后的矛盾,导致他被革职遣返。

  高拱称:当年的王大臣闯宫案,他被诬陷为主谋,实乃冯张二人合谋为之。

  高拱称:张居正利用考成法,暗自培养亲信控制吏部、都察院等部门,利用言官对他进行诋毁,使得其声誉大跌。

  高拱还称:张居正假借改革之名,收受贿赂,接受地方官员的珍宝、戚继光进献的美女与补品,其新政的目的是强化个人权力,而非利国利民。

  ……

  一言以蔽之:高拱的近两万字遗言,八成内容都在言张居正与冯保之罪。

  此篇遗言的最后还注明,此文乃是高拱万历元年十月大病痊愈后所书,原稿由其过继之子高务观保存。

  最后一页,还有一行小字:此版印制六千册。

  沈念看完后,额头上已满是密密麻麻的汗珠。

  他因撰写起居注和编撰史册,是通读过隆庆皇帝登基到小万历登基后发生的所有事情的。

  此遗言所描述的很多内容,皆有史可依,并且文字风格完全就是高拱的风格。

  沈念已相信,这应该就是高拱的遗言,且这份遗言是被人刻意传到京师的。

  此时。

  沈念能看到这份遗言,说明其已经传播开来了。

  司礼监与内阁大概率也已经看到了这份遗言,或者说很快就会看到。

  沈念对这份遗言的一些内容是不可信的。

  因为遗言中,高拱自认白璧无瑕,一心为国,而张居正与冯保都是小人,他的主观看法太多。

  但是,这毕竟是遗言,毕竟有虚也有实。

  出于同情,出于很多士大夫对新政的反对,他们更愿意相信高拱所言为真。

  若传播到民间,绝对足以将张居正与冯保的名声搞臭。

  这一招太厉害了!

  此事非常棘手,难以处理的程度远远高于刘台攻击张居正,以及去年张居正的丁忧夺情之争。

  当下,沈念也没有任何办法阻止此遗言的传播。

  他只能看情况发展,见招拆招。

  他相信,张居正与冯保都不是被动挨打的人,定然会采取一些措施,维护自己的名声。

  “唉!高公,您老人家这是何必呢?历来官场政斗,都有很多黑暗面儿,赢者全赢,输者全输,你这样做,让新政如何进展呢?最后苦的还是百姓啊!”

  沈念甚是头疼。

  他最不喜的就是这种朝堂内的内斗,误国误民,一点价值都没有。

  ……

  而此刻。

  司礼监内,冯保率先看到了高拱的《病榻遗言》。

  他看完之后,不由得大怒。

  “这个该死的高新郑,死了也不安分,早知当年就应弄死他,我……我……只是为了自保,他却想要了我的命!”

  相对于张居正与高拱的冲突,冯保与高拱的冲突最大。

  因为当时高拱主张内廷不得干政,要将司礼监之权收回内阁,外加高拱确实过于嚣张,才导致张居正与冯保一起将他赶下了台。

  冯保想了想,朝着一旁的小宦官道:“速速将此书册送到陛下面前,此事肯定瞒不住陛下,遮遮掩掩无用,司礼监的情报绝对不能比其他衙门慢,我相信,陛下心中是有谱儿的!”

  “另外,要让陛下知晓,我还未曾看过此书册!”

  “明白,老祖宗!”小宦官双手接过书册,快步朝着外面走去。

  冯保又朝着一旁的另一个小宦官说道:“速速调查此书册来自哪里,以及在民间街头的传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