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先殿内,仅有小万历与沈念两人。
“唉!”
小万历长叹一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远处正对着的就是朱家列祖列宗的牌位。
他也只有在无君前记注之责的沈念面前才敢如此随意。
若张居正在此。
他莫说坐在地上,就连坐在御座上腰杆挺得不直,都会被训诫一番。
此刻,他觉得自己甚是委屈。
外廷百官要他励精图治,内廷太后要他开枝散叶,却全然不顾他的喜怒哀乐。
“沈卿,朕这个皇帝真是万事不自由,白日视政,朕已很是疲惫,哪曾想到了晚上还要听皇后、或昭妃、宜妃在朕面前讲各种礼仪规矩,各种唠叨,这与朕想象中的婚后生活完全不同,她们……她们……太无趣了!”
听到此话,沈念便知自己的猜测没错。
王皇后、刘昭妃、杨宜妃在李太后的教导下,与小万历直接处成了君臣关系。
小万历丝毫没有感受到以前在各种“才子佳人”类书籍中感受到的婚后幸福感,心中产生了落差。
外加每晚都要强制行周公之礼,前三个月还有新鲜感,时间一长,他便开始厌倦,想要独睡,想要自由。
李太后与张居正的逼迫,只会加重他心中的反抗意识。
“沈卿,你一定是懂朕的,你觉得朕有错吗?”
此刻的小万历急需安慰,而在他眼里,内廷外廷能安慰他的,只有沈念。
沈念缓了缓,挺起胸膛,一脸认真地说道:“陛下,臣觉得您没错,但您拒绝认错的方式错了,您还是应向圣母太后认错。”
小万历听到此番绕口的回答,不由得瞪眼看向沈念。
“那……你觉得朕用什么样的方式拒绝认错才没错呢?你要回答不出来,今日咱们就一起跪着,跪到天黑,跪到你的回答令朕满意为止!”小万历非常气愤地说道。
沈念微微拱手。
“陛下,臣知您不易,但遇事后只知躲在奉先殿内生闷气,实属幼稚,您已束发娶妻,不是十一二岁的小孩子了,此番做法,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加剧矛盾!”
“那……那朕应该如何做?”
“此事,定然有圣母太后与张阁老过于焦急皇嗣问题而训斥陛下之失,但主错还是在陛下!”
“你绕了一圈,不还是想说是朕……朕……错了!”
“陛下,您的错,不是独睡偷闲之错,而是你本有能力避免此矛盾却未曾避免。”
“王皇后、刘昭妃、杨宜妃与陛下朝夕相处了八个月,陛下不但没有让她们变成陛下喜欢的模样,反而让她们仍对圣母太后唯命是从,陛下是不是与她们的交流太少了?即使在民间,婆媳有矛盾,主罪也都是儿子,陛下看了那么多闲书,心中应该明白正确的夫妻相处方式,怎么就不能让王皇后、刘昭妃、杨宜妃变得随陛下心意行事,变得更加有趣呢?”
“继续说!”小万历将此话听在了心里。
“皇帝无子乃国之大忌,陛下应该很清楚。而解决此事的最好办法,便是生下龙子。如此,圣母太后与群臣的关注重点便会放在皇储之上,陛下也能越来越自由!”
“这才是陛下能获得自由的正确方式,而跪在列祖列宗面前耍脾气,不见任何人,只会让所有人都觉得陛下非常幼稚!”
……
小万历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
他觉得自己是有能力让王皇后、刘昭妃、杨宜妃变得有趣,变得对自己唯命是从的。
他思索了片刻后,道:“说得对,是朕错了,朕应该向母后道歉,朕的自由和幸福,还是要靠自己争取!”
小万历想通之后,骤然间变得开心起来。
十六岁孩子的脸,就像初夏的天气,或大雨倾盆,或晴空万里,说变就变。
沈念又补充道:“陛下,咱们刚才所聊,臣不会对外泄露半句,另外,臣会告诉张阁老,让内阁将陛下的空闲时间多留出一些!”
“好,好,好,还是沈卿最懂朕!”小万历连说出三个“好”字。
沈念的脸上不由得露出满意的笑容。
对当下的小万历教育,必须松紧得当,不然他一旦摆烂,朝堂将会出现诸多麻烦事儿。
片刻后。
小万历前往慈宁宫向李太后陈恳道歉,称自己耍脾气有过,日后绝对不会再忤逆圣母太后,将倾尽全力,将皇家的传宗接代之事放在首位。
李太后对小万历骂是骂,但也宠得很,母子俩的关系迅速恢复如旧。
与此同时。
小万历还令冯保前往内阁,展现了他的态度,表明日后绝对不会有此类鲁莽之举。
沈念也回到内阁,温馨提醒张居正,小万历乃是因压力过大导致,日后对小万历的管束应宽松一些,如此,他才有时间与精力生孩子。
至于二人在奉先殿的讲话,则称在小万历的要求下选择保密。
此事随着沈念的参与,就这样皆大欢喜地结束了,小万历也开始在后宫尝试起新的生活方式。
沈念希望他经过此事后,能变得成熟稳重一些,不然常用这样的方式怠政犯犟,沈念的谏言也不是每次都能让他满意的。
沈念的仕途理想是让天下人都能吃饱肚子,而不是做修补万历皇帝各种缺陷的裱糊匠。
……
十一月初七,天气越来越寒。
辽东,开原城。
主要面向蒙古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交易的新安关市集。
热闹非凡。
一大片空地上,满是棚户摊贩。
有汉人,有女真人,还有各个部落的蒙古人,所售货品有马匹、人参、貂皮、木材、粮食、布匹、丝绸、茶叶等。
自商贸使沈懋学来到边境后,将官市、民市合并,将各个互市市场融合成了大型综合市场。
且将开市日期由每月一市,变成了每月三市,逢五便有市。
因冬季严寒,一旦下大雪,封了路,可能要到年后才能开市,故而本月十五的市集,提前到了初六,且持续三日。
今日乃是第二日,也是市集最热闹,货品种类最丰富的一日。
近午时。
市集餐饮区域,一座羊肉汤木棚中。
一名身穿雪白色貂皮,面色白皙、年约四十岁的儒雅中年人,手持一把小刀,熟练地切割着刚刚出锅的小羔羊肉。
其动作娴熟而优雅,吃两口肉,然后喝一口冒着热气的羊肉汤,面部表情极为享受。
而在其一旁,则站有十余名手持长刀的兵丁护卫。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万历五年的状元,当下北境的商贸使沈懋学。
“舒坦啊!”
沈懋学将最后一口羊肉汤喝完,不由得打了一个饱嗝,然后忍不住发出一声感叹。
他在北境的日子实在太惬意了。
唯有在边境经商者,才能知大明的强硬。
大明九边,所有开放对外的市集商品,基本都是大明定价。
这两年,辽东巡抚张学颜与辽东总兵李成梁因有蒙古部落侵扰商市,杀人夺货,曾将蒙古人鞑靼各部的马匹、牛羊、盐碱、木材的价格压到了最低。
但即便如此,大明的粮食、茶叶、丝绸等,对他们也是供不应求。
目前,沈懋学掌控着互市日期,并拥有许多商品的出售权与定价权。
他一句话就能直接取消今日的市集。
接下来,若有一场大雪到来,许多未曾买到粮食的蒙古人或女真人都会受冻受饿而死。
外族生存条件恶劣,生活物资紧缺,比大明更需要市集。
因沈懋学这个商贸使主管大明北境的所有商贸,对他行贿送礼的外族商人甚多。
金银珠宝,人参貂皮,异域美女,甚至一些商人连自己的妻妾女儿都能送给沈懋学。
辽东巡抚张学颜、辽东总兵李成梁对沈懋学也甚是看重,几乎满足他的所有要求。
沈懋学若无自制力。
在北境绝对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享尽人间之福。
好在沈懋学的眼里,只有江山社稷与边境商贸。
沈懋学吃饱喝足后,便穿着一袭洁白的貂皮大衣,在十余名兵卒的跟随下,在市场上闲逛起来。
往常,他都非常低调,经常便衣出巡,再冷,也是穿棉衣。
而今日张扬地穿上了貂皮。
不是被外族商人的贿赂所腐蚀,而是在用自己打窝。
三日前,他通过暗探得知,土蛮族准备抢掠此次市集,并扬言要杀了沈懋学。
土蛮族之所以如此怨恨沈懋学。
乃是因沈懋学来到边境后,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今年拒绝与土蛮族经商,明年视情况而定。
土蛮族是在辽东最喜欢“零元购”的部族。
他们的主张是不断侵扰大明,让大明被迫与他们和谈,同意他们的封贡之策。
然李成梁过于争气,根本就没有让他们占到任何便宜。
在张王两家失势后,土蛮族缺铁缺粮,然大明连铁锅与带铁的农具都不卖给他们。
而今,沈懋学在商贸上强势制裁他们,导致土蛮族有牛马也换不到粮食,其他部族也开始孤立他们。
此时,已是冬月。
接下来几日下大雪的可能性非常大。
土蛮族粮食紧缺,便想着抢掠一番,并顺便杀掉沈懋学,让大明畏惧,从而与他们和谈。
他们的抢掠方式,沈懋学已研究得明明白白。
无外乎就是假扮商队混入关市,然后抢掠过后,从大明防务薄弱的屯田区或关市周边离开。
当下的集市范围非常广。
沈懋学不知他们会从哪个位置动手,便准备以自己为诱饵,痛击他们一顿。
此刻。
市集周边到处都是大明边军兵卒,火器与兵器全藏在货物之中,另外在市集之外,还隐藏着数千兵丁。
这些兵丁由李成梁派遣,目前全由沈懋学指挥。
……
近黄昏,沈懋学眼中土蛮族突袭的最佳时刻。
沈懋学刻意来到一片售卖粮食的区域,与数名大明粮商闲谈起来。
片刻后,天光渐暗。
就在沈懋学以为土蛮族可能今日未来之时。
其身边的一名兵卒突然扑在沈懋学的身上,将其压倒,紧接着沈懋学便听到“嗖”的一声,一根长箭刺在了前方的麻袋上。
随即,商人们也被扑倒。
嗖!嗖!嗖!
紧接着,便是如雨般密集的长箭从不同方向射来。
“那个穿貂的便是大明商贸使,杀了他!”有人用蒙古语大喊道。
顿时,沈懋学的四周至少有上百人朝着他涌来,其中还有从马市那边涌来一群人,马匹后挂着马车,显然是要抢夺粮食。
“我们有一刻钟的时间!”有人用蒙语喊道。
他们的计划是抢粮杀人,完成后,天色已黑,外加大明兵卒未赶来,待消失在夜色中,逃出大明防区就较为容易了。
沈懋学迅速脱掉身上的貂皮,将其扔到一旁,然后躲到一个布棚的安全处。
打窝已成功。
在土蛮族就要抢掠粮食与冲着沈懋学奔来之时,隐藏的大明兵卒们拿出武器,呈合围之势。
而这时,经历过多次这种事件的大明商人和其他部落的商人们。
纷纷就近隐藏,趴在地上,此乃最佳的保命方式。
砰!砰!砰!
火铳与弓箭齐发。
土蛮族族人就如同靶子一般,被不断击中。
不多时,他们便不再抵挡,开始四散逃亡,然大明士兵已将他们全部包围,根本逃不掉。
此次战斗持续了差不多大半个时辰,近三百名土蛮人全部被击杀。
这些人的尸体将会被放置在城门楼外,先震慑一番土蛮人,让他们知晓抢掠大明的代价,然后三日后集体焚化。
渐渐的,天色已黑,市集散去。
一名千户来到沈懋学的身边,躬身拱手道:“恭喜商贸使立下此等军功!”
沈懋学含蓄一笑,说道:“这都是大家的功劳,大家的功劳!迅速收拾收拾,明日市集继续,令粮商们多供给粮食,底层百姓都是无辜的。”
“是!”此千户拱手道。
若让吕兴周、张嗣修、汤显祖等沈懋学的同年,知晓沈懋学这个儒学名士,不但成为了经商高手,还能领兵作战,绝对能惊掉下巴。
这一刻,沈懋学也感触颇深。
他从未想过自己的仕途会这般神奇,本以为会在翰林院持笔到致仕,没想到竟在商贸领域深耕。
但他觉得,这才是他要走的路。
他是大明第一个北境商贸使,也想做大明历史上最优秀的商贸使,甚至像王守仁、殷正茂那样,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士大夫。
“唉!”
小万历长叹一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远处正对着的就是朱家列祖列宗的牌位。
他也只有在无君前记注之责的沈念面前才敢如此随意。
若张居正在此。
他莫说坐在地上,就连坐在御座上腰杆挺得不直,都会被训诫一番。
此刻,他觉得自己甚是委屈。
外廷百官要他励精图治,内廷太后要他开枝散叶,却全然不顾他的喜怒哀乐。
“沈卿,朕这个皇帝真是万事不自由,白日视政,朕已很是疲惫,哪曾想到了晚上还要听皇后、或昭妃、宜妃在朕面前讲各种礼仪规矩,各种唠叨,这与朕想象中的婚后生活完全不同,她们……她们……太无趣了!”
听到此话,沈念便知自己的猜测没错。
王皇后、刘昭妃、杨宜妃在李太后的教导下,与小万历直接处成了君臣关系。
小万历丝毫没有感受到以前在各种“才子佳人”类书籍中感受到的婚后幸福感,心中产生了落差。
外加每晚都要强制行周公之礼,前三个月还有新鲜感,时间一长,他便开始厌倦,想要独睡,想要自由。
李太后与张居正的逼迫,只会加重他心中的反抗意识。
“沈卿,你一定是懂朕的,你觉得朕有错吗?”
此刻的小万历急需安慰,而在他眼里,内廷外廷能安慰他的,只有沈念。
沈念缓了缓,挺起胸膛,一脸认真地说道:“陛下,臣觉得您没错,但您拒绝认错的方式错了,您还是应向圣母太后认错。”
小万历听到此番绕口的回答,不由得瞪眼看向沈念。
“那……你觉得朕用什么样的方式拒绝认错才没错呢?你要回答不出来,今日咱们就一起跪着,跪到天黑,跪到你的回答令朕满意为止!”小万历非常气愤地说道。
沈念微微拱手。
“陛下,臣知您不易,但遇事后只知躲在奉先殿内生闷气,实属幼稚,您已束发娶妻,不是十一二岁的小孩子了,此番做法,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加剧矛盾!”
“那……那朕应该如何做?”
“此事,定然有圣母太后与张阁老过于焦急皇嗣问题而训斥陛下之失,但主错还是在陛下!”
“你绕了一圈,不还是想说是朕……朕……错了!”
“陛下,您的错,不是独睡偷闲之错,而是你本有能力避免此矛盾却未曾避免。”
“王皇后、刘昭妃、杨宜妃与陛下朝夕相处了八个月,陛下不但没有让她们变成陛下喜欢的模样,反而让她们仍对圣母太后唯命是从,陛下是不是与她们的交流太少了?即使在民间,婆媳有矛盾,主罪也都是儿子,陛下看了那么多闲书,心中应该明白正确的夫妻相处方式,怎么就不能让王皇后、刘昭妃、杨宜妃变得随陛下心意行事,变得更加有趣呢?”
“继续说!”小万历将此话听在了心里。
“皇帝无子乃国之大忌,陛下应该很清楚。而解决此事的最好办法,便是生下龙子。如此,圣母太后与群臣的关注重点便会放在皇储之上,陛下也能越来越自由!”
“这才是陛下能获得自由的正确方式,而跪在列祖列宗面前耍脾气,不见任何人,只会让所有人都觉得陛下非常幼稚!”
……
小万历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
他觉得自己是有能力让王皇后、刘昭妃、杨宜妃变得有趣,变得对自己唯命是从的。
他思索了片刻后,道:“说得对,是朕错了,朕应该向母后道歉,朕的自由和幸福,还是要靠自己争取!”
小万历想通之后,骤然间变得开心起来。
十六岁孩子的脸,就像初夏的天气,或大雨倾盆,或晴空万里,说变就变。
沈念又补充道:“陛下,咱们刚才所聊,臣不会对外泄露半句,另外,臣会告诉张阁老,让内阁将陛下的空闲时间多留出一些!”
“好,好,好,还是沈卿最懂朕!”小万历连说出三个“好”字。
沈念的脸上不由得露出满意的笑容。
对当下的小万历教育,必须松紧得当,不然他一旦摆烂,朝堂将会出现诸多麻烦事儿。
片刻后。
小万历前往慈宁宫向李太后陈恳道歉,称自己耍脾气有过,日后绝对不会再忤逆圣母太后,将倾尽全力,将皇家的传宗接代之事放在首位。
李太后对小万历骂是骂,但也宠得很,母子俩的关系迅速恢复如旧。
与此同时。
小万历还令冯保前往内阁,展现了他的态度,表明日后绝对不会有此类鲁莽之举。
沈念也回到内阁,温馨提醒张居正,小万历乃是因压力过大导致,日后对小万历的管束应宽松一些,如此,他才有时间与精力生孩子。
至于二人在奉先殿的讲话,则称在小万历的要求下选择保密。
此事随着沈念的参与,就这样皆大欢喜地结束了,小万历也开始在后宫尝试起新的生活方式。
沈念希望他经过此事后,能变得成熟稳重一些,不然常用这样的方式怠政犯犟,沈念的谏言也不是每次都能让他满意的。
沈念的仕途理想是让天下人都能吃饱肚子,而不是做修补万历皇帝各种缺陷的裱糊匠。
……
十一月初七,天气越来越寒。
辽东,开原城。
主要面向蒙古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交易的新安关市集。
热闹非凡。
一大片空地上,满是棚户摊贩。
有汉人,有女真人,还有各个部落的蒙古人,所售货品有马匹、人参、貂皮、木材、粮食、布匹、丝绸、茶叶等。
自商贸使沈懋学来到边境后,将官市、民市合并,将各个互市市场融合成了大型综合市场。
且将开市日期由每月一市,变成了每月三市,逢五便有市。
因冬季严寒,一旦下大雪,封了路,可能要到年后才能开市,故而本月十五的市集,提前到了初六,且持续三日。
今日乃是第二日,也是市集最热闹,货品种类最丰富的一日。
近午时。
市集餐饮区域,一座羊肉汤木棚中。
一名身穿雪白色貂皮,面色白皙、年约四十岁的儒雅中年人,手持一把小刀,熟练地切割着刚刚出锅的小羔羊肉。
其动作娴熟而优雅,吃两口肉,然后喝一口冒着热气的羊肉汤,面部表情极为享受。
而在其一旁,则站有十余名手持长刀的兵丁护卫。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万历五年的状元,当下北境的商贸使沈懋学。
“舒坦啊!”
沈懋学将最后一口羊肉汤喝完,不由得打了一个饱嗝,然后忍不住发出一声感叹。
他在北境的日子实在太惬意了。
唯有在边境经商者,才能知大明的强硬。
大明九边,所有开放对外的市集商品,基本都是大明定价。
这两年,辽东巡抚张学颜与辽东总兵李成梁因有蒙古部落侵扰商市,杀人夺货,曾将蒙古人鞑靼各部的马匹、牛羊、盐碱、木材的价格压到了最低。
但即便如此,大明的粮食、茶叶、丝绸等,对他们也是供不应求。
目前,沈懋学掌控着互市日期,并拥有许多商品的出售权与定价权。
他一句话就能直接取消今日的市集。
接下来,若有一场大雪到来,许多未曾买到粮食的蒙古人或女真人都会受冻受饿而死。
外族生存条件恶劣,生活物资紧缺,比大明更需要市集。
因沈懋学这个商贸使主管大明北境的所有商贸,对他行贿送礼的外族商人甚多。
金银珠宝,人参貂皮,异域美女,甚至一些商人连自己的妻妾女儿都能送给沈懋学。
辽东巡抚张学颜、辽东总兵李成梁对沈懋学也甚是看重,几乎满足他的所有要求。
沈懋学若无自制力。
在北境绝对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享尽人间之福。
好在沈懋学的眼里,只有江山社稷与边境商贸。
沈懋学吃饱喝足后,便穿着一袭洁白的貂皮大衣,在十余名兵卒的跟随下,在市场上闲逛起来。
往常,他都非常低调,经常便衣出巡,再冷,也是穿棉衣。
而今日张扬地穿上了貂皮。
不是被外族商人的贿赂所腐蚀,而是在用自己打窝。
三日前,他通过暗探得知,土蛮族准备抢掠此次市集,并扬言要杀了沈懋学。
土蛮族之所以如此怨恨沈懋学。
乃是因沈懋学来到边境后,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今年拒绝与土蛮族经商,明年视情况而定。
土蛮族是在辽东最喜欢“零元购”的部族。
他们的主张是不断侵扰大明,让大明被迫与他们和谈,同意他们的封贡之策。
然李成梁过于争气,根本就没有让他们占到任何便宜。
在张王两家失势后,土蛮族缺铁缺粮,然大明连铁锅与带铁的农具都不卖给他们。
而今,沈懋学在商贸上强势制裁他们,导致土蛮族有牛马也换不到粮食,其他部族也开始孤立他们。
此时,已是冬月。
接下来几日下大雪的可能性非常大。
土蛮族粮食紧缺,便想着抢掠一番,并顺便杀掉沈懋学,让大明畏惧,从而与他们和谈。
他们的抢掠方式,沈懋学已研究得明明白白。
无外乎就是假扮商队混入关市,然后抢掠过后,从大明防务薄弱的屯田区或关市周边离开。
当下的集市范围非常广。
沈懋学不知他们会从哪个位置动手,便准备以自己为诱饵,痛击他们一顿。
此刻。
市集周边到处都是大明边军兵卒,火器与兵器全藏在货物之中,另外在市集之外,还隐藏着数千兵丁。
这些兵丁由李成梁派遣,目前全由沈懋学指挥。
……
近黄昏,沈懋学眼中土蛮族突袭的最佳时刻。
沈懋学刻意来到一片售卖粮食的区域,与数名大明粮商闲谈起来。
片刻后,天光渐暗。
就在沈懋学以为土蛮族可能今日未来之时。
其身边的一名兵卒突然扑在沈懋学的身上,将其压倒,紧接着沈懋学便听到“嗖”的一声,一根长箭刺在了前方的麻袋上。
随即,商人们也被扑倒。
嗖!嗖!嗖!
紧接着,便是如雨般密集的长箭从不同方向射来。
“那个穿貂的便是大明商贸使,杀了他!”有人用蒙古语大喊道。
顿时,沈懋学的四周至少有上百人朝着他涌来,其中还有从马市那边涌来一群人,马匹后挂着马车,显然是要抢夺粮食。
“我们有一刻钟的时间!”有人用蒙语喊道。
他们的计划是抢粮杀人,完成后,天色已黑,外加大明兵卒未赶来,待消失在夜色中,逃出大明防区就较为容易了。
沈懋学迅速脱掉身上的貂皮,将其扔到一旁,然后躲到一个布棚的安全处。
打窝已成功。
在土蛮族就要抢掠粮食与冲着沈懋学奔来之时,隐藏的大明兵卒们拿出武器,呈合围之势。
而这时,经历过多次这种事件的大明商人和其他部落的商人们。
纷纷就近隐藏,趴在地上,此乃最佳的保命方式。
砰!砰!砰!
火铳与弓箭齐发。
土蛮族族人就如同靶子一般,被不断击中。
不多时,他们便不再抵挡,开始四散逃亡,然大明士兵已将他们全部包围,根本逃不掉。
此次战斗持续了差不多大半个时辰,近三百名土蛮人全部被击杀。
这些人的尸体将会被放置在城门楼外,先震慑一番土蛮人,让他们知晓抢掠大明的代价,然后三日后集体焚化。
渐渐的,天色已黑,市集散去。
一名千户来到沈懋学的身边,躬身拱手道:“恭喜商贸使立下此等军功!”
沈懋学含蓄一笑,说道:“这都是大家的功劳,大家的功劳!迅速收拾收拾,明日市集继续,令粮商们多供给粮食,底层百姓都是无辜的。”
“是!”此千户拱手道。
若让吕兴周、张嗣修、汤显祖等沈懋学的同年,知晓沈懋学这个儒学名士,不但成为了经商高手,还能领兵作战,绝对能惊掉下巴。
这一刻,沈懋学也感触颇深。
他从未想过自己的仕途会这般神奇,本以为会在翰林院持笔到致仕,没想到竟在商贸领域深耕。
但他觉得,这才是他要走的路。
他是大明第一个北境商贸使,也想做大明历史上最优秀的商贸使,甚至像王守仁、殷正茂那样,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