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船队抵达淮河盐道前两日,扬州城内的盐商盐贩们就得到了消息。
他们凑在一起议论纷纷,里面很多人都已暗地里投靠了京中的大官和八爷、九爷,若是来个寻常官吏,他们有的是法子让其“突染重病”或者默默消失。
但是这次皇上派的钦差是两位皇子,而且这两位皇子前些日子还在巡视河道。河道被惩治那些人的事情,他们多多少少也听说了。
这位四阿哥是个冷面阿哥,十三阿哥在皇上面前这些年也是颇得圣宠,祭祀泰山这等重任都交给其代祭,若是敢让这两位皇子爷“有来无回”……估计整个江淮盐道的九族都得陪葬。
大家都知道这次筹款,各自家族肯定是免不了要出点血,关键是各家出多少的问题。
现场有人提议,大家要么就统一哭穷,同心协力都不捐,或者只捐一点。
众盐商纷纷附和,自认为筹划得当,只等着这两位天潢贵胄莅临会馆之时,大家群言相谏,据理力争。
谁知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胤禛一行船抵达扬州的当日,他和胤祥没有选择进城,而是在城外择一处落脚,并派人在关口、码头贴出了六百里加急誊黄。
“三日之内,各处盐商自行报捐;逾期不报者,以‘延误河工,抗旨不遵’论处,抄没家产,发配宁古塔。”
盐商们看到这样一张皇榜,所有的绸缪,准备的话语全部哑火:
这两位爷,一出手就给个大炮仗。太TM不走寻常路了!(?☉? ⊙?)
一时之间众人只敢悄悄观望,谁都不敢出头。就怕一个不慎,自己家族积攒的多年财富,瞬间被抄,甚至把全族的性命都赔进去……
赔不了性命,眼睛倒是快赔进去了,珈宁揉了揉因誊抄盐道账册副本,快要抄花的眼睛。
为了争分夺秒赶时间,她已经不眠不休奋战手书两夜了,眼皮沉重,双目通红。
“还剩多少?”
熟悉的沉水香气息伴随着低沉的嗓音出现在身后。
珈宁没有抬眼:“回四爷,快了。”
“这边先停一停,看看这个。”
胤禛拿出暗卫刚截获的两本小册子,一本递给珈宁的一本给胤祥。
胤祥翻看了几页,脸色越来越黑:“四哥,这些行贿官员牵连甚广,远超我们预估!名录,时间,地点,金额,若都属实……”
他握紧拳头,深吸一口气,用只有三人能听到的声音咬牙切齿道:
“整个江南盐道,从盐道衙门,转运司到地方巡检,几近糜烂啊!这……简直挖空了我大清盐政的根基!”
“不仅如此,还牵涉到太子、老八、老九,和京中一些世家官员,势力错综复杂。”
胤禛的指尖重重敲在账册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况且皇阿玛给我们的旨意,只是筹集修河工款……”
胤祥听出胤禛未尽之意,面色凝重:“这帮蛀虫!难道就这样算了?”
“不,徐徐图之。”
胤禛的声音带了几分冷意。
“四爷的意思是先因势利用,后面有能力的时候再逐步铲除这些蛀虫?”
珈宁的声音带着一丝熬夜后的沙哑。
胤禛赞许地看了珈宁一眼,旁边的老十三重重把账本摔在桌上:“就算日后清算,也得让他们先多放些血出来。”
珈宁听着胤祥的话,想到刚才账本上几个奇怪的点,手指无意识地在膝上轻轻划动,详细地计算着什么。
突然,珈宁眼前一亮,有些激动地对胤禛笑道:“四爷,这次暗卫截来的可真是个宝贝!”
见胤禛和胤祥都面露疑惑,她翻开账册:
“这里面不仅有贪墨的罪证,更详细地记载了他们多年走私的隐秘路线、囤货据点、交接暗号、甚至……贿赂某些水师巡检、河道小吏的记录!每一笔之处,每一个地点,都可能是我们掘开私盐藏宝图的钥匙!”
珈宁的指尖飞快划过有些泛黄的账页,精准地指向一条条用暗语或代号记录的交易信息:
“四爷、十三爷,你们看这里,按开头代号拆分,每隔一字,截一字就是本页的讯息!”
“戌时三刻,三岔口老槐树,接二号仓。”
胤祥按珈宁手指划过的汉字连起来读,不由睁大了眼睛:“丙字船,挂红灯笼,过燕子矶不查。”
胤禛原本平静地面色中也掠过一丝诧异和震惊!
她竟能从这些浩如烟海的账目中抽丝剥茧!
短短时间,不仅核算出真实的盐政成本,还能发现这隐匿的险些被他错过的私盐网络!这丫头每次都能带给他出意料的发现。
那尘封数年的心湖,忽然就泛起了涟漪,漾得他忽觉屋内有些闷热。
“看不出你这丫头原来这么厉害!”
胤祥由衷地赞叹,意味深长地瞥了胤禛一眼:“怪不得四哥破例让你进了书房,还把你带了出来。”
“奴婢愚钝,都是四爷教导的好。”
珈宁朝十三阿哥微微一笑:“如今全数的根基不好拔出,倒是可以选两个合适私盐窝点,敲山震虎。”
“至于后面的……”
珈宁狡黠一笑:“反正跑不了,两位爷派眼线盯着养一养,等后面合适的时机再造福百姓也不迟。”
胤禛打开舆图,看了一会儿,指着两处沉声道:“三岔口老槐树,芦苇荡废砖窑。”
珈宁抬头,想不到他竟与自己心有灵犀!
她想选这两个是因为它们的私盐数量虽然庞大,但相比账目上的其他窝点倒不起眼,不至于引起京中权贵恶意反扑。
更重要的,根据账目记载,这两个窝点都跟阿灵阿有所往来,暂时不能动他人,断一断他的财路添添堵,她也开心。
次日大早,十三阿哥胤祥带领三百骁骑营突然接管两淮盐运使司,查出了三岔口一私盐据点,同时封闭了城内各路盐商的仓库、盐引库。
胤禛也带着李卫前往水师提督处拿出圣旨,一方面令其协助自己把附近城池、水域的盐船全部扣在江心,就算是漕运的粮船也暂缓过关。
另一方面让李卫带兵在水域巡检盐船。恰巧不巧,李卫在巡检过程中,“误入”芦苇荡,好不容易走出来,正好“巧遇”到废砖窑,“无意中”发现一私盐据点,恰好查封充公。
这几项操作几乎同时完成,城内各行商人听到风声立刻慌乱一团。
“盐引”是他们的经济脉路,“粮船”是城内的生计命脉,这番组合拳下来,城内粮价暴涨,人心惶惶。
“四爷这不是来劝捐,这是来收命啊!”
“这俩哪是皇子啊,分明是阎王爷嘛!”
“听说有俩家私盐据点被查封了,也不知道是谁家这么倒霉。”
“哎,你们认捐多少?”
“你家呢?捐了么?”
各种声音议论纷纷……
他们凑在一起议论纷纷,里面很多人都已暗地里投靠了京中的大官和八爷、九爷,若是来个寻常官吏,他们有的是法子让其“突染重病”或者默默消失。
但是这次皇上派的钦差是两位皇子,而且这两位皇子前些日子还在巡视河道。河道被惩治那些人的事情,他们多多少少也听说了。
这位四阿哥是个冷面阿哥,十三阿哥在皇上面前这些年也是颇得圣宠,祭祀泰山这等重任都交给其代祭,若是敢让这两位皇子爷“有来无回”……估计整个江淮盐道的九族都得陪葬。
大家都知道这次筹款,各自家族肯定是免不了要出点血,关键是各家出多少的问题。
现场有人提议,大家要么就统一哭穷,同心协力都不捐,或者只捐一点。
众盐商纷纷附和,自认为筹划得当,只等着这两位天潢贵胄莅临会馆之时,大家群言相谏,据理力争。
谁知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胤禛一行船抵达扬州的当日,他和胤祥没有选择进城,而是在城外择一处落脚,并派人在关口、码头贴出了六百里加急誊黄。
“三日之内,各处盐商自行报捐;逾期不报者,以‘延误河工,抗旨不遵’论处,抄没家产,发配宁古塔。”
盐商们看到这样一张皇榜,所有的绸缪,准备的话语全部哑火:
这两位爷,一出手就给个大炮仗。太TM不走寻常路了!(?☉? ⊙?)
一时之间众人只敢悄悄观望,谁都不敢出头。就怕一个不慎,自己家族积攒的多年财富,瞬间被抄,甚至把全族的性命都赔进去……
赔不了性命,眼睛倒是快赔进去了,珈宁揉了揉因誊抄盐道账册副本,快要抄花的眼睛。
为了争分夺秒赶时间,她已经不眠不休奋战手书两夜了,眼皮沉重,双目通红。
“还剩多少?”
熟悉的沉水香气息伴随着低沉的嗓音出现在身后。
珈宁没有抬眼:“回四爷,快了。”
“这边先停一停,看看这个。”
胤禛拿出暗卫刚截获的两本小册子,一本递给珈宁的一本给胤祥。
胤祥翻看了几页,脸色越来越黑:“四哥,这些行贿官员牵连甚广,远超我们预估!名录,时间,地点,金额,若都属实……”
他握紧拳头,深吸一口气,用只有三人能听到的声音咬牙切齿道:
“整个江南盐道,从盐道衙门,转运司到地方巡检,几近糜烂啊!这……简直挖空了我大清盐政的根基!”
“不仅如此,还牵涉到太子、老八、老九,和京中一些世家官员,势力错综复杂。”
胤禛的指尖重重敲在账册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况且皇阿玛给我们的旨意,只是筹集修河工款……”
胤祥听出胤禛未尽之意,面色凝重:“这帮蛀虫!难道就这样算了?”
“不,徐徐图之。”
胤禛的声音带了几分冷意。
“四爷的意思是先因势利用,后面有能力的时候再逐步铲除这些蛀虫?”
珈宁的声音带着一丝熬夜后的沙哑。
胤禛赞许地看了珈宁一眼,旁边的老十三重重把账本摔在桌上:“就算日后清算,也得让他们先多放些血出来。”
珈宁听着胤祥的话,想到刚才账本上几个奇怪的点,手指无意识地在膝上轻轻划动,详细地计算着什么。
突然,珈宁眼前一亮,有些激动地对胤禛笑道:“四爷,这次暗卫截来的可真是个宝贝!”
见胤禛和胤祥都面露疑惑,她翻开账册:
“这里面不仅有贪墨的罪证,更详细地记载了他们多年走私的隐秘路线、囤货据点、交接暗号、甚至……贿赂某些水师巡检、河道小吏的记录!每一笔之处,每一个地点,都可能是我们掘开私盐藏宝图的钥匙!”
珈宁的指尖飞快划过有些泛黄的账页,精准地指向一条条用暗语或代号记录的交易信息:
“四爷、十三爷,你们看这里,按开头代号拆分,每隔一字,截一字就是本页的讯息!”
“戌时三刻,三岔口老槐树,接二号仓。”
胤祥按珈宁手指划过的汉字连起来读,不由睁大了眼睛:“丙字船,挂红灯笼,过燕子矶不查。”
胤禛原本平静地面色中也掠过一丝诧异和震惊!
她竟能从这些浩如烟海的账目中抽丝剥茧!
短短时间,不仅核算出真实的盐政成本,还能发现这隐匿的险些被他错过的私盐网络!这丫头每次都能带给他出意料的发现。
那尘封数年的心湖,忽然就泛起了涟漪,漾得他忽觉屋内有些闷热。
“看不出你这丫头原来这么厉害!”
胤祥由衷地赞叹,意味深长地瞥了胤禛一眼:“怪不得四哥破例让你进了书房,还把你带了出来。”
“奴婢愚钝,都是四爷教导的好。”
珈宁朝十三阿哥微微一笑:“如今全数的根基不好拔出,倒是可以选两个合适私盐窝点,敲山震虎。”
“至于后面的……”
珈宁狡黠一笑:“反正跑不了,两位爷派眼线盯着养一养,等后面合适的时机再造福百姓也不迟。”
胤禛打开舆图,看了一会儿,指着两处沉声道:“三岔口老槐树,芦苇荡废砖窑。”
珈宁抬头,想不到他竟与自己心有灵犀!
她想选这两个是因为它们的私盐数量虽然庞大,但相比账目上的其他窝点倒不起眼,不至于引起京中权贵恶意反扑。
更重要的,根据账目记载,这两个窝点都跟阿灵阿有所往来,暂时不能动他人,断一断他的财路添添堵,她也开心。
次日大早,十三阿哥胤祥带领三百骁骑营突然接管两淮盐运使司,查出了三岔口一私盐据点,同时封闭了城内各路盐商的仓库、盐引库。
胤禛也带着李卫前往水师提督处拿出圣旨,一方面令其协助自己把附近城池、水域的盐船全部扣在江心,就算是漕运的粮船也暂缓过关。
另一方面让李卫带兵在水域巡检盐船。恰巧不巧,李卫在巡检过程中,“误入”芦苇荡,好不容易走出来,正好“巧遇”到废砖窑,“无意中”发现一私盐据点,恰好查封充公。
这几项操作几乎同时完成,城内各行商人听到风声立刻慌乱一团。
“盐引”是他们的经济脉路,“粮船”是城内的生计命脉,这番组合拳下来,城内粮价暴涨,人心惶惶。
“四爷这不是来劝捐,这是来收命啊!”
“这俩哪是皇子啊,分明是阎王爷嘛!”
“听说有俩家私盐据点被查封了,也不知道是谁家这么倒霉。”
“哎,你们认捐多少?”
“你家呢?捐了么?”
各种声音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