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次叩首时,惊蛰的左膝终于彻底失去知觉。
那原本只是血肉模糊的膝盖,此刻撞在石阶上时,竟发出细碎的骨擦声——不知是冻硬的血痂裂开,还是髌骨已碎成了渣。
她的额头抵着雪,睫毛上的冰珠簌簌坠落,每一颗都像砸在脑仁上。
呼吸声粗重得像破风箱,每吸一口气,喉咙里就涌出铁锈味的泡沫,顺着下巴滴在雪地上,融出一个个暗红的小坑。
崔明远的皂靴出现在她视野边缘。
他站在第九百级台阶上,玄色官服被风掀起一角,露出腰间半枚玉璜。
这是他今日第三次走下台阶,声音里竟带了丝疲惫:“你为何还不放弃?”
惊蛰的手指在雪里蜷成爪。
她抬头,血痂扯得眼皮生疼,眼前的崔明远成了重影——一个是此刻冷着脸的太常寺典仪郎,一个是刑场上冷眼监斩的裴元昭。
他们都穿着官服,都举着“礼法”的刀,都怕她撞破那扇“不该由贱人推开”的门。
“因为你还没问出那个问题。”她笑了,嘴角裂开的血珠溅在雪地上,“真正让你怕的问题。”
崔明远的瞳孔骤缩。
他猛地攥紧腰间玉璜,穗子上的珊瑚珠硌得掌心生疼。
这个浑身是血的死囚,竟看穿了他藏在策问里的恐惧——他怕她的答案撕开礼法的遮羞布,怕她的疯劲掀翻千年以来“由上而下定义规则”的铁律。
风卷着雪粒掠过台阶,吹得铜鹤灯里的火苗忽明忽暗。
张延禄缩在廊下,“天听”铜牌在袖中轻轻撞着骨节。
他望着崔明远发白的嘴唇,又瞥向紫宸殿方向——那里的宫灯还亮着,女帝的影子在窗纸上投成一道凌厉的线。
第八轮策问的余音还未散,第九轮终至。
崔明远深吸一口气,玄色广袖在风中翻卷如鸦翼:“忠与义孰先?”
这个问题像块烧红的铁,砸进雪地里。
历代太学策试,多少学子为争“忠先”“义先”争得头破血流——说“忠先”是奴才,说“义先”是反骨,这题本就是要把人逼进死胡同。
惊蛰的指甲深深抠进石阶缝隙。
前世卧底时,她曾看着线人被毒枭割喉,线人最后说“我对得起兄弟”;今世冷宫里,老宫女生前喊“我没偷玉簪”,直到断气都没人听;还有陈宝儿,塞给她粗布时手抖得像秋风里的枯叶,却还是把最后一点温暖塞进她掌心。
“在这个世界,谈‘义’是奢侈的。”她的声音轻得像要被风吹散,却突然提气,“因为‘义’永远由胜利者写进史书!无主之义如风中火——”她咳出一口血,血沫溅在崔明远的皂靴上,“可焚城亦可灭身;臣之忠,不在心誓,在行止。”
崔明远的玉璜“当啷”坠地。
他望着雪地上那滩血,忽然想起女帝批改奏疏时说过的话:“真话最利,能割开所有虚礼。”这个浑身是血的暗卫,竟用最直白的刀,剖开了“忠”与“义”的伪善——没有权势支撑的“义”不过是虚妄,而“忠”若落在行止上,才是帝王能握在手里的刀。
张延禄悄悄凑过来,袖中铜牌擦过崔明远的手肘:“此答,已通天听。”
崔明远抬头望向紫宸殿。
那里的宫灯不知何时灭了一盏,可女帝的影子仍钉在窗纸上,像尊活的雕像。
他忽然觉得喉头发紧,抬手时广袖带起一阵风,吹得阶上残雪簌簌落下:“准行。”
“准行”二字落在惊蛰耳中,像块石头掉进深潭。
她没抬头,没笑,甚至没松一口气——她的膝盖还在动,左手抠着石阶往前挪一寸,右手拖着右半身再挪一寸。
血在雪地上拖出蜿蜒的痕迹。
第九百九十九次叩首来得比她想象中快。
她的额头重重磕在最后一级石阶上,眼前炸开一片金星。
朱红宫门就在三步外,门钉上的铜漆被雪水浸得斑驳,像块生了锈的老伤疤。
她抬起手,指甲早没了,指腹磨得见骨,却还是一寸寸往前挪——两步,一步,半尺。
“我要进来。”她对着门缝呢喃,声音轻得像叹息。
然后她撞了上去。
第一下,额头撞在门板上,血花溅在门环上;第二下,左肩抵着门,听见骨裂的脆响;第三下,她整个人扑上去,门缝“吱呀”一声,开了条两指宽的缝。
她像条濒死的鱼,从门缝里挤进去,重重摔在金砖地上。
血顺着下巴滴在砖缝里,很快渗成暗红的小圆点。
她望着头顶的藻井,金漆的龙纹在视线里晃成一片,耳边嗡嗡作响,却清楚地听见自己说:“我说……我要进来……我就进来。”
殿内寂静得能听见雪落的声音。
武曌站在三阶汉白玉高台上,玄色翟衣垂地如夜,凤衔明珠的步摇在头顶静得像被冻住。
她望着地上那团血污的躯体,阴影里的眼睛眯起——这具几乎碎裂的身体里,还燃着团疯癫的火,烧得比她见过的任何忠犬都烈。
“你还活着。”她走下台阶,停在惊蛰面前,声音像块淬过冰的玉。
惊蛰想笑,却咳出更多血。
血沫溅在武曌的绣鞋上,晕开一朵妖异的花。
张延禄上前欲扶,被女帝抬手制止。
玄色广袖掠过惊蛰的发顶时,带起一丝若有若无的龙涎香。
“给她治伤。”武曌转身走向御案,翟衣扫过金砖,“醒后授‘夜枭’衔,归我直接听命。”
殿外的风雪不知何时停了。
朝阳破云而出,照在紫宸殿外的台阶上。
那条从三百级铺到宫门前的血路,在阳光下泛着暗紫的光,像条蜿蜒的红毯,通向殿内那具仍在渗血的躯体。
崔明远独自立在空阶上,望着那扇半开的宫门。
他腰间的玉璜不知何时落在雪地里,被朝阳镀上一层金。
远处传来宫娥扫雪的声音,“簌簌”响着,却盖不住他喉间溢出的一声叹息——他终于明白,女帝要的从来不是“驯顺的奴才”,而是一把能咬碎所有规则的疯刀。
惊蛰的手指在金砖上蜷成爪,慢慢覆住自己心口。
那里的黑玉令牌还在发烫,像块烧红的炭,烙着她活着的印记。
殿外的光透进来,照在她沾血的睫毛上,融了最后一粒冰珠。
那原本只是血肉模糊的膝盖,此刻撞在石阶上时,竟发出细碎的骨擦声——不知是冻硬的血痂裂开,还是髌骨已碎成了渣。
她的额头抵着雪,睫毛上的冰珠簌簌坠落,每一颗都像砸在脑仁上。
呼吸声粗重得像破风箱,每吸一口气,喉咙里就涌出铁锈味的泡沫,顺着下巴滴在雪地上,融出一个个暗红的小坑。
崔明远的皂靴出现在她视野边缘。
他站在第九百级台阶上,玄色官服被风掀起一角,露出腰间半枚玉璜。
这是他今日第三次走下台阶,声音里竟带了丝疲惫:“你为何还不放弃?”
惊蛰的手指在雪里蜷成爪。
她抬头,血痂扯得眼皮生疼,眼前的崔明远成了重影——一个是此刻冷着脸的太常寺典仪郎,一个是刑场上冷眼监斩的裴元昭。
他们都穿着官服,都举着“礼法”的刀,都怕她撞破那扇“不该由贱人推开”的门。
“因为你还没问出那个问题。”她笑了,嘴角裂开的血珠溅在雪地上,“真正让你怕的问题。”
崔明远的瞳孔骤缩。
他猛地攥紧腰间玉璜,穗子上的珊瑚珠硌得掌心生疼。
这个浑身是血的死囚,竟看穿了他藏在策问里的恐惧——他怕她的答案撕开礼法的遮羞布,怕她的疯劲掀翻千年以来“由上而下定义规则”的铁律。
风卷着雪粒掠过台阶,吹得铜鹤灯里的火苗忽明忽暗。
张延禄缩在廊下,“天听”铜牌在袖中轻轻撞着骨节。
他望着崔明远发白的嘴唇,又瞥向紫宸殿方向——那里的宫灯还亮着,女帝的影子在窗纸上投成一道凌厉的线。
第八轮策问的余音还未散,第九轮终至。
崔明远深吸一口气,玄色广袖在风中翻卷如鸦翼:“忠与义孰先?”
这个问题像块烧红的铁,砸进雪地里。
历代太学策试,多少学子为争“忠先”“义先”争得头破血流——说“忠先”是奴才,说“义先”是反骨,这题本就是要把人逼进死胡同。
惊蛰的指甲深深抠进石阶缝隙。
前世卧底时,她曾看着线人被毒枭割喉,线人最后说“我对得起兄弟”;今世冷宫里,老宫女生前喊“我没偷玉簪”,直到断气都没人听;还有陈宝儿,塞给她粗布时手抖得像秋风里的枯叶,却还是把最后一点温暖塞进她掌心。
“在这个世界,谈‘义’是奢侈的。”她的声音轻得像要被风吹散,却突然提气,“因为‘义’永远由胜利者写进史书!无主之义如风中火——”她咳出一口血,血沫溅在崔明远的皂靴上,“可焚城亦可灭身;臣之忠,不在心誓,在行止。”
崔明远的玉璜“当啷”坠地。
他望着雪地上那滩血,忽然想起女帝批改奏疏时说过的话:“真话最利,能割开所有虚礼。”这个浑身是血的暗卫,竟用最直白的刀,剖开了“忠”与“义”的伪善——没有权势支撑的“义”不过是虚妄,而“忠”若落在行止上,才是帝王能握在手里的刀。
张延禄悄悄凑过来,袖中铜牌擦过崔明远的手肘:“此答,已通天听。”
崔明远抬头望向紫宸殿。
那里的宫灯不知何时灭了一盏,可女帝的影子仍钉在窗纸上,像尊活的雕像。
他忽然觉得喉头发紧,抬手时广袖带起一阵风,吹得阶上残雪簌簌落下:“准行。”
“准行”二字落在惊蛰耳中,像块石头掉进深潭。
她没抬头,没笑,甚至没松一口气——她的膝盖还在动,左手抠着石阶往前挪一寸,右手拖着右半身再挪一寸。
血在雪地上拖出蜿蜒的痕迹。
第九百九十九次叩首来得比她想象中快。
她的额头重重磕在最后一级石阶上,眼前炸开一片金星。
朱红宫门就在三步外,门钉上的铜漆被雪水浸得斑驳,像块生了锈的老伤疤。
她抬起手,指甲早没了,指腹磨得见骨,却还是一寸寸往前挪——两步,一步,半尺。
“我要进来。”她对着门缝呢喃,声音轻得像叹息。
然后她撞了上去。
第一下,额头撞在门板上,血花溅在门环上;第二下,左肩抵着门,听见骨裂的脆响;第三下,她整个人扑上去,门缝“吱呀”一声,开了条两指宽的缝。
她像条濒死的鱼,从门缝里挤进去,重重摔在金砖地上。
血顺着下巴滴在砖缝里,很快渗成暗红的小圆点。
她望着头顶的藻井,金漆的龙纹在视线里晃成一片,耳边嗡嗡作响,却清楚地听见自己说:“我说……我要进来……我就进来。”
殿内寂静得能听见雪落的声音。
武曌站在三阶汉白玉高台上,玄色翟衣垂地如夜,凤衔明珠的步摇在头顶静得像被冻住。
她望着地上那团血污的躯体,阴影里的眼睛眯起——这具几乎碎裂的身体里,还燃着团疯癫的火,烧得比她见过的任何忠犬都烈。
“你还活着。”她走下台阶,停在惊蛰面前,声音像块淬过冰的玉。
惊蛰想笑,却咳出更多血。
血沫溅在武曌的绣鞋上,晕开一朵妖异的花。
张延禄上前欲扶,被女帝抬手制止。
玄色广袖掠过惊蛰的发顶时,带起一丝若有若无的龙涎香。
“给她治伤。”武曌转身走向御案,翟衣扫过金砖,“醒后授‘夜枭’衔,归我直接听命。”
殿外的风雪不知何时停了。
朝阳破云而出,照在紫宸殿外的台阶上。
那条从三百级铺到宫门前的血路,在阳光下泛着暗紫的光,像条蜿蜒的红毯,通向殿内那具仍在渗血的躯体。
崔明远独自立在空阶上,望着那扇半开的宫门。
他腰间的玉璜不知何时落在雪地里,被朝阳镀上一层金。
远处传来宫娥扫雪的声音,“簌簌”响着,却盖不住他喉间溢出的一声叹息——他终于明白,女帝要的从来不是“驯顺的奴才”,而是一把能咬碎所有规则的疯刀。
惊蛰的手指在金砖上蜷成爪,慢慢覆住自己心口。
那里的黑玉令牌还在发烫,像块烧红的炭,烙着她活着的印记。
殿外的光透进来,照在她沾血的睫毛上,融了最后一粒冰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