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里风雪夜奔,马蹄踏碎冰河。
惊蛰将阿丑紧裹在怀中,她的玄色大氅早已被孩子呕出的黑血染得斑驳黏腻。
她一只手死死扣着那半页《血嗣录》残图的边缘,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脑中反复回响着“萨兰之女”四个字。
那不是地名,是人名。
她曾在一份关于北地铁勒诸部的密卷中见过这个名字,一个自称能卜算魂之双影的巫女。
双生同灭……原来如此。
怀中的少年气息越来越弱,心锁蛊与催魂散的双重绞杀,让这具脆弱的身体如风中残烛。
唯有宫中秘药“凰髓丹”可缓一时。
惊蛰抬头,洛阳巍峨的城楼轮廓已在晨曦前的薄雾中浮现,她却猛地一勒缰绳,战马在雪地里人立而起,发出一声嘶鸣。
她没有冲向宫门,反而决然转向了西市旁一条僻静的窄巷。
她知道,此刻若直赴皇宫,必会被当值的金吾卫拦截盘查,搜出怀中重伤的阿丑,盘问来历,通报上官,再层层上禀。
这一套规矩走下来,阿丑撑不到宣政殿前。
她在一个挂着破旧灯笼的柴门前翻身下马,一脚踹开虚掩的院门,寒风卷着雪沫灌入。
一个枯瘦的老人正要起身,惊蛰已如一道影子掠过他身侧,低声唤出他的代号:“静庐,熬药!加三钱龙骨、半片雪蚕,火候七分即止。”她一边说着,一边已将阿丑平放在内屋的草榻上,迅速解开自己的大氅,用尚且干净的里衬为他擦拭着脸上和嘴角的冷汗与血污。
她的动作又快又稳,可微微颤抖的指尖却出卖了她内心的焦灼。
她盯着窗外飘落的细雪,那雪,像极了望归亭轰然崩塌时,漫天飞扬的灰烬。
天未亮透,她已如一道鬼影潜入了太医院的偏阁。
凭借着暗卫对皇城所有建筑结构的精准记忆,她完美避开了两队巡值的太监,无声无息地抵达了存放御用药材的药案室。
这里灯火未熄,一个老医官正趴在桌上打盹。
惊蛰没有惊动他,身形一晃,已绕至案后,目光如电,迅速翻开近三日的御茶记录。
她的手指在纸页上飞速划过,同时与另一本药材出入的单据进行比对。
很快,她锁定了两味药材的异常——“云雾藤”与“青蚨叶”。
这两味药材的出入记录上皆无登记,但角落里不起眼的药材柜却有被动过的痕迹。
它们是慢性剧毒“蚀脉散”最关键的辅药。
她从袖中抽出一根细如牛毛的银针,走向御案上那只尚未清洗的白玉茶盏,将针尖在残留的茶渣上轻轻一点。
不过一息,原本光亮的针尖瞬间泛起一层不祥的幽蓝色。
毒是真的。
惊蛰闭上眼,在脑中飞速默算着药性、剂量与进献的频率。
每日微量掺入,温水煮茶,毒性层层累积,无色无味,连最老道的医官都难以察觉。
而最终的发作之期,正好卡在三日后,登基大典的午时三刻。
那是皇权昭告天下,接受万民朝拜的时刻,也是帝王心神最激荡、气血最奔涌的时刻。
好狠毒的算计。
她正欲用油纸取走茶渣样本,忽闻门外传来一阵极轻的脚步声。
惊蛰瞳孔一缩,不退反进,闪身躲入了高大药柜与墙壁之间的狭窄夹道。
透过一指宽的缝隙,她看见一个年轻的身影推门而入,正是太医院新晋的见习医官,崔明礼。
他没有点灯,只是借着月光跪倒在药案前,手中死死捏着一份尚未呈报的脉案,指尖因恐惧而剧烈发抖。
他对着空无一人的房间喃喃自语,声音破碎而绝望:“陛下脉象沉如坠井,分明是中毒之兆……我若上报,明日……明日我就是第二个王晊……”王晊,前任太医令,因直言指出一位宠妃假孕争宠,被赐死于殿前。
惊蛰没有现身,她知道此刻逼问只会让他彻底崩溃。
在悄然离开前,她用指甲在崔明礼看不到的墙角,用力划下了一道印记——三短一长。
这是静庐内部传递“暂缓行动,静待时机”的密号。
她没有片刻停留,转身折向了御膳房的后巷。
在散发着馊臭的污水沟旁,她截住了正要去倒泔水的婢女绿英。
那女孩一见到她这张被整个宫中下人私下称为“活阎罗”的脸,吓得双腿一软,几乎就要跪倒在地。
惊蛰却没有一丝煞气,反而从怀里摸出一块尚有余温的热饼递了过去,声音压得极低:“别怕。你弟弟昨夜已被送出城,藏在豆花所在的空庐,很安全。”
绿英浑身一震,猛地抬头,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下一刻,泪水便如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下来。
惊蛰的声音轻得像一阵风:“现在,你可以说实话了。御案上的茶,是谁让你换的?”绿英再也撑不住,抽泣着道:“是……是画坊的陈先生……他说,若我不做,他养的那条恶犬,就会当着我的面,咬死我弟弟……”她一边哭,一边哆哆嗦嗦地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半包未来得及用完的药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我不敢不听,但我真的怕……我只敢每次都减量……还……还多兑了许多热水……”惊蛰接过药包,放在鼻尖轻轻一嗅,确认正是蚀脉散的基底。
她没有责骂这个可怜的女孩,只是将一枚象征天刃暗卫身份的玄铁令牌塞进她冰冷的手中:“今日起,你就对外称病,即刻出宫,去找豆花。若有任何人问起,就说没见过我。”她转身离去时,身后传来一声被泪水浸透的、极轻的“谢姐姐”。
惊蛰没有回宫,甚至没有回静庐的据点,而是孤身一人,奔赴北市那间破败的旧画坊。
画坊的主人胡四爷一眼就认出了她,这位常年跟在女帝身后,如影随形却无官无职的“影中人”。
他吓得满脸煞白,转身就想往后院躲,却被一只冰冷的手死死按在了墙上。
惊蛰没有废话,直接将一张画纸甩在他面前。
那是一幅用炭笔勾勒的少女像,眉眼清秀,笑容干净,正是陈延寿的妹妹,陈宝儿生前的模样。
“三年前冬至,你说她给陛下送的是热布巾?”惊蛰的声音没有温度,眼神却像刀子,一寸寸剐着胡四爷的良心,“那一日,她因‘无故近驾’被杖责八十,死在掖庭。她死前,还在对执刑的太监喊‘陛下莫凉’。是也不是?”胡四爷浑浊的老眼瞬间被泪水淹没,他看着那张画像,身体剧烈地颤抖着,最终颓然地点了点头。
惊蛰缓缓收回画像,低声问道:“陈延寿在哪?”胡四爷指向西郊的方向,声音嘶哑:“西郊山神破庙……他疯了……每天夜里都去那儿……画她,不停地画她……画到手指裂开,满地都是血……”惊蛰松开手,转身没入风雪。
在她身影即将消失的前一刻,一句冰冷的话语飘了回来:“明日午时,紫宸殿前,若听见钟响三声,你就烧了他所有的画——除了最后一幅。”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惊蛰独自一人立于冷宫的废弃台阶之上。
风穿过空洞的廊柱,发出如鬼魅般的悲吟。
她缓缓脱下左臂的护腕,露出一道狰狞的旧疤——那是三年前,她为了向武曌证明自己与过去彻底割裂,亲手剜去前朝暗卫印记时留下的。
她从怀中取出那个装有茶渣样本的小瓷瓶,倒出最后那半盏残茶。
她没有犹豫,咬破自己的指尖,一滴殷红的血珠坠入茶中。
诡异的一幕发生了,那滴血并未散开,血丝蜿蜒如蛇,竟将茶水中无形的毒素缓缓吸附、凝结成一小撮暗色的絮状物。
她仰起头,将这杯混着自己鲜血的毒茶一饮而尽。
喉间瞬间传来一阵火烧般的灼痛,她却连眉头都未皱一下。
片刻后,她盘膝而坐,强行运起武曌亲授的“凝神诀”,试图压制那股在经脉中横冲直撞的毒性反噬。
就在此时,身后传来木杖叩击石阶的沉闷声响。
陈延寿站在月色下,手中握着一支还沾着颜料的画笔,眼中燃烧着绝望的恨火:“你还是来了。来杀我灭口?”
惊蛰缓缓睁开眼,站起身。
一丝鲜血从她嘴角溢出,她却笑了,笑得比这雪夜还要清明。
“我不是来杀你的……”她抬起手,擦去血迹,目光平静地迎上他的,“我是来告诉你——你妹妹的那方热布巾,我一直记得。”她向前一步,将自己滴血的指尖展现在他面前,那上面凝结的暗色毒絮在雪光下清晰可见。
“这毒,我查过古籍,需至亲之血方可为引,探其根源。”她看着他因震惊而微微放大的瞳孔,一字一顿地说道:“现在,我是她义姐。”
“哐当”一声,陈延寿手中的画笔坠落在地,碎裂在冰冷的石阶上。
而数百丈外的紫宸宫深处,灯火通明。
那只正在朱批奏章的玉笔,悄然停顿,随即便听得一声轻微的脆响,笔杆上裂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一滴墨,恰好落在了一个“准”字之上,将其彻底污了。
惊蛰将阿丑紧裹在怀中,她的玄色大氅早已被孩子呕出的黑血染得斑驳黏腻。
她一只手死死扣着那半页《血嗣录》残图的边缘,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脑中反复回响着“萨兰之女”四个字。
那不是地名,是人名。
她曾在一份关于北地铁勒诸部的密卷中见过这个名字,一个自称能卜算魂之双影的巫女。
双生同灭……原来如此。
怀中的少年气息越来越弱,心锁蛊与催魂散的双重绞杀,让这具脆弱的身体如风中残烛。
唯有宫中秘药“凰髓丹”可缓一时。
惊蛰抬头,洛阳巍峨的城楼轮廓已在晨曦前的薄雾中浮现,她却猛地一勒缰绳,战马在雪地里人立而起,发出一声嘶鸣。
她没有冲向宫门,反而决然转向了西市旁一条僻静的窄巷。
她知道,此刻若直赴皇宫,必会被当值的金吾卫拦截盘查,搜出怀中重伤的阿丑,盘问来历,通报上官,再层层上禀。
这一套规矩走下来,阿丑撑不到宣政殿前。
她在一个挂着破旧灯笼的柴门前翻身下马,一脚踹开虚掩的院门,寒风卷着雪沫灌入。
一个枯瘦的老人正要起身,惊蛰已如一道影子掠过他身侧,低声唤出他的代号:“静庐,熬药!加三钱龙骨、半片雪蚕,火候七分即止。”她一边说着,一边已将阿丑平放在内屋的草榻上,迅速解开自己的大氅,用尚且干净的里衬为他擦拭着脸上和嘴角的冷汗与血污。
她的动作又快又稳,可微微颤抖的指尖却出卖了她内心的焦灼。
她盯着窗外飘落的细雪,那雪,像极了望归亭轰然崩塌时,漫天飞扬的灰烬。
天未亮透,她已如一道鬼影潜入了太医院的偏阁。
凭借着暗卫对皇城所有建筑结构的精准记忆,她完美避开了两队巡值的太监,无声无息地抵达了存放御用药材的药案室。
这里灯火未熄,一个老医官正趴在桌上打盹。
惊蛰没有惊动他,身形一晃,已绕至案后,目光如电,迅速翻开近三日的御茶记录。
她的手指在纸页上飞速划过,同时与另一本药材出入的单据进行比对。
很快,她锁定了两味药材的异常——“云雾藤”与“青蚨叶”。
这两味药材的出入记录上皆无登记,但角落里不起眼的药材柜却有被动过的痕迹。
它们是慢性剧毒“蚀脉散”最关键的辅药。
她从袖中抽出一根细如牛毛的银针,走向御案上那只尚未清洗的白玉茶盏,将针尖在残留的茶渣上轻轻一点。
不过一息,原本光亮的针尖瞬间泛起一层不祥的幽蓝色。
毒是真的。
惊蛰闭上眼,在脑中飞速默算着药性、剂量与进献的频率。
每日微量掺入,温水煮茶,毒性层层累积,无色无味,连最老道的医官都难以察觉。
而最终的发作之期,正好卡在三日后,登基大典的午时三刻。
那是皇权昭告天下,接受万民朝拜的时刻,也是帝王心神最激荡、气血最奔涌的时刻。
好狠毒的算计。
她正欲用油纸取走茶渣样本,忽闻门外传来一阵极轻的脚步声。
惊蛰瞳孔一缩,不退反进,闪身躲入了高大药柜与墙壁之间的狭窄夹道。
透过一指宽的缝隙,她看见一个年轻的身影推门而入,正是太医院新晋的见习医官,崔明礼。
他没有点灯,只是借着月光跪倒在药案前,手中死死捏着一份尚未呈报的脉案,指尖因恐惧而剧烈发抖。
他对着空无一人的房间喃喃自语,声音破碎而绝望:“陛下脉象沉如坠井,分明是中毒之兆……我若上报,明日……明日我就是第二个王晊……”王晊,前任太医令,因直言指出一位宠妃假孕争宠,被赐死于殿前。
惊蛰没有现身,她知道此刻逼问只会让他彻底崩溃。
在悄然离开前,她用指甲在崔明礼看不到的墙角,用力划下了一道印记——三短一长。
这是静庐内部传递“暂缓行动,静待时机”的密号。
她没有片刻停留,转身折向了御膳房的后巷。
在散发着馊臭的污水沟旁,她截住了正要去倒泔水的婢女绿英。
那女孩一见到她这张被整个宫中下人私下称为“活阎罗”的脸,吓得双腿一软,几乎就要跪倒在地。
惊蛰却没有一丝煞气,反而从怀里摸出一块尚有余温的热饼递了过去,声音压得极低:“别怕。你弟弟昨夜已被送出城,藏在豆花所在的空庐,很安全。”
绿英浑身一震,猛地抬头,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下一刻,泪水便如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下来。
惊蛰的声音轻得像一阵风:“现在,你可以说实话了。御案上的茶,是谁让你换的?”绿英再也撑不住,抽泣着道:“是……是画坊的陈先生……他说,若我不做,他养的那条恶犬,就会当着我的面,咬死我弟弟……”她一边哭,一边哆哆嗦嗦地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半包未来得及用完的药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我不敢不听,但我真的怕……我只敢每次都减量……还……还多兑了许多热水……”惊蛰接过药包,放在鼻尖轻轻一嗅,确认正是蚀脉散的基底。
她没有责骂这个可怜的女孩,只是将一枚象征天刃暗卫身份的玄铁令牌塞进她冰冷的手中:“今日起,你就对外称病,即刻出宫,去找豆花。若有任何人问起,就说没见过我。”她转身离去时,身后传来一声被泪水浸透的、极轻的“谢姐姐”。
惊蛰没有回宫,甚至没有回静庐的据点,而是孤身一人,奔赴北市那间破败的旧画坊。
画坊的主人胡四爷一眼就认出了她,这位常年跟在女帝身后,如影随形却无官无职的“影中人”。
他吓得满脸煞白,转身就想往后院躲,却被一只冰冷的手死死按在了墙上。
惊蛰没有废话,直接将一张画纸甩在他面前。
那是一幅用炭笔勾勒的少女像,眉眼清秀,笑容干净,正是陈延寿的妹妹,陈宝儿生前的模样。
“三年前冬至,你说她给陛下送的是热布巾?”惊蛰的声音没有温度,眼神却像刀子,一寸寸剐着胡四爷的良心,“那一日,她因‘无故近驾’被杖责八十,死在掖庭。她死前,还在对执刑的太监喊‘陛下莫凉’。是也不是?”胡四爷浑浊的老眼瞬间被泪水淹没,他看着那张画像,身体剧烈地颤抖着,最终颓然地点了点头。
惊蛰缓缓收回画像,低声问道:“陈延寿在哪?”胡四爷指向西郊的方向,声音嘶哑:“西郊山神破庙……他疯了……每天夜里都去那儿……画她,不停地画她……画到手指裂开,满地都是血……”惊蛰松开手,转身没入风雪。
在她身影即将消失的前一刻,一句冰冷的话语飘了回来:“明日午时,紫宸殿前,若听见钟响三声,你就烧了他所有的画——除了最后一幅。”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惊蛰独自一人立于冷宫的废弃台阶之上。
风穿过空洞的廊柱,发出如鬼魅般的悲吟。
她缓缓脱下左臂的护腕,露出一道狰狞的旧疤——那是三年前,她为了向武曌证明自己与过去彻底割裂,亲手剜去前朝暗卫印记时留下的。
她从怀中取出那个装有茶渣样本的小瓷瓶,倒出最后那半盏残茶。
她没有犹豫,咬破自己的指尖,一滴殷红的血珠坠入茶中。
诡异的一幕发生了,那滴血并未散开,血丝蜿蜒如蛇,竟将茶水中无形的毒素缓缓吸附、凝结成一小撮暗色的絮状物。
她仰起头,将这杯混着自己鲜血的毒茶一饮而尽。
喉间瞬间传来一阵火烧般的灼痛,她却连眉头都未皱一下。
片刻后,她盘膝而坐,强行运起武曌亲授的“凝神诀”,试图压制那股在经脉中横冲直撞的毒性反噬。
就在此时,身后传来木杖叩击石阶的沉闷声响。
陈延寿站在月色下,手中握着一支还沾着颜料的画笔,眼中燃烧着绝望的恨火:“你还是来了。来杀我灭口?”
惊蛰缓缓睁开眼,站起身。
一丝鲜血从她嘴角溢出,她却笑了,笑得比这雪夜还要清明。
“我不是来杀你的……”她抬起手,擦去血迹,目光平静地迎上他的,“我是来告诉你——你妹妹的那方热布巾,我一直记得。”她向前一步,将自己滴血的指尖展现在他面前,那上面凝结的暗色毒絮在雪光下清晰可见。
“这毒,我查过古籍,需至亲之血方可为引,探其根源。”她看着他因震惊而微微放大的瞳孔,一字一顿地说道:“现在,我是她义姐。”
“哐当”一声,陈延寿手中的画笔坠落在地,碎裂在冰冷的石阶上。
而数百丈外的紫宸宫深处,灯火通明。
那只正在朱批奏章的玉笔,悄然停顿,随即便听得一声轻微的脆响,笔杆上裂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一滴墨,恰好落在了一个“准”字之上,将其彻底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