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南京东宫,连日舟车劳顿并未散去凤阳之行的沉重。是夜,寝殿内烛火通明,驱散了几分秋凉,却驱不散常氏眉宇间那抹化不开的忧色。
朱标洗漱完毕,见常氏仍坐在梳妆台前,对镜怔忡,不由走近,双手轻按在她肩上:“还在想凤阳的事?”
常氏回过神,透过铜镜看向身后目光温和的夫君,犹豫片刻,终是转过身,仰头望着他,眼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殿下,妾身……有一事未曾禀明,心中难安。”
“哦?何事让我的夫人如此困扰?”朱标在她身旁坐下,拉过她的手,耐心询问。
“是关于王叔他们……”常氏声音轻柔,却字字清晰,“离京前,妾身……私下吩咐了常升与常茂,让他们日后每月从常家例份中,拨出些钱粮,定期送往凤阳,分发给王猛叔伯等一众生活困顿的父亲旧部。虽不能根治,总好过让他们继续饥寒交迫。”
她顿了顿,仔细观察着朱标的脸色,语气带了分小心:“妾身知道,此举或许……或许有结交军心、干涉外朝之嫌。回京这一路,心中始终惴惴,恐因此事为殿下招来非议。殿下……不会怪妾身自作主张吧?”
朱标闻言,非但没有丝毫愠色,眼中反而漾开真切的笑意与赞赏。他用力握了握常氏的手,语气斩钉截铁:“夫人,你何错之有?你做得对!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他细细分说,声音沉稳有力:“于公,这些老兵乃国之功臣,朝廷旧制确有疏漏,致使英雄落魄。常家身为勋戚之首,念旧抚恤,主动弥补朝廷缺失,此乃顾全大局、稳定军心的义举!传扬开去,世人只会赞我大明君臣不忘根本,体恤士卒,于国于军,利大于弊!”
“于私,”他目光温柔地落在常氏脸上,“他们是岳父大人的老兄弟,与你情谊深厚。你身为常家女儿,见叔伯受苦而援手,乃是尽了孝道,全了情义!若对此冷眼旁观,才真寒了人心,非我朱标所愿,更非我妻应有之态!”
他伸手,轻轻抚平常氏微蹙的眉心,温言道:“夫人,记住,在我这里,不必囿于那些僵化教条。只要你行事出于公心,合乎情理,于国于民有利,便放手去做。你这番安排,仁心可鉴,魄力可嘉,我心中唯有欣慰。”
一番恳切之言,如同春风化雨,彻底涤荡了常氏心头的阴霾与不安。她眼中泛起感动的泪光,反手紧紧握住朱标的手,唇角扬起释然又温暖的笑意:“有殿下这番话,妾身便安心了。”
朱标将她揽入怀中,看着跳跃的烛火,思绪却已飘远:“不过,常家之力终是有限,亦非长久之计。凤阳所见,警示良多。我已决意,要借此次契机,全力推动《大明将士优抚条例》的颁行。必要将抚恤、安置之责,明明白白写入律法,建立长效之规,使后世将士再无后顾之忧。届时,夫人你的这番义举,便可功成身退了。”
常氏依偎在他胸前,听着他沉稳的心跳和充满担当的话语,心中满是安宁与骄傲。她轻声道:“殿下深谋远虑,妾身相信,在殿下治下,我大明将士定能老有所养,伤有所依。”
烛影摇红,映照着一双同心同德的夫妻。凤阳的悲辛,化为了改革前行的动力。朱标知道,他的路上,不仅有志同道合的臣工,更有这样一位聪慧贤德、勇于任事的妻子相伴。这让他面对未来的任何挑战,都更加充满信心。
朱标洗漱完毕,见常氏仍坐在梳妆台前,对镜怔忡,不由走近,双手轻按在她肩上:“还在想凤阳的事?”
常氏回过神,透过铜镜看向身后目光温和的夫君,犹豫片刻,终是转过身,仰头望着他,眼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殿下,妾身……有一事未曾禀明,心中难安。”
“哦?何事让我的夫人如此困扰?”朱标在她身旁坐下,拉过她的手,耐心询问。
“是关于王叔他们……”常氏声音轻柔,却字字清晰,“离京前,妾身……私下吩咐了常升与常茂,让他们日后每月从常家例份中,拨出些钱粮,定期送往凤阳,分发给王猛叔伯等一众生活困顿的父亲旧部。虽不能根治,总好过让他们继续饥寒交迫。”
她顿了顿,仔细观察着朱标的脸色,语气带了分小心:“妾身知道,此举或许……或许有结交军心、干涉外朝之嫌。回京这一路,心中始终惴惴,恐因此事为殿下招来非议。殿下……不会怪妾身自作主张吧?”
朱标闻言,非但没有丝毫愠色,眼中反而漾开真切的笑意与赞赏。他用力握了握常氏的手,语气斩钉截铁:“夫人,你何错之有?你做得对!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他细细分说,声音沉稳有力:“于公,这些老兵乃国之功臣,朝廷旧制确有疏漏,致使英雄落魄。常家身为勋戚之首,念旧抚恤,主动弥补朝廷缺失,此乃顾全大局、稳定军心的义举!传扬开去,世人只会赞我大明君臣不忘根本,体恤士卒,于国于军,利大于弊!”
“于私,”他目光温柔地落在常氏脸上,“他们是岳父大人的老兄弟,与你情谊深厚。你身为常家女儿,见叔伯受苦而援手,乃是尽了孝道,全了情义!若对此冷眼旁观,才真寒了人心,非我朱标所愿,更非我妻应有之态!”
他伸手,轻轻抚平常氏微蹙的眉心,温言道:“夫人,记住,在我这里,不必囿于那些僵化教条。只要你行事出于公心,合乎情理,于国于民有利,便放手去做。你这番安排,仁心可鉴,魄力可嘉,我心中唯有欣慰。”
一番恳切之言,如同春风化雨,彻底涤荡了常氏心头的阴霾与不安。她眼中泛起感动的泪光,反手紧紧握住朱标的手,唇角扬起释然又温暖的笑意:“有殿下这番话,妾身便安心了。”
朱标将她揽入怀中,看着跳跃的烛火,思绪却已飘远:“不过,常家之力终是有限,亦非长久之计。凤阳所见,警示良多。我已决意,要借此次契机,全力推动《大明将士优抚条例》的颁行。必要将抚恤、安置之责,明明白白写入律法,建立长效之规,使后世将士再无后顾之忧。届时,夫人你的这番义举,便可功成身退了。”
常氏依偎在他胸前,听着他沉稳的心跳和充满担当的话语,心中满是安宁与骄傲。她轻声道:“殿下深谋远虑,妾身相信,在殿下治下,我大明将士定能老有所养,伤有所依。”
烛影摇红,映照着一双同心同德的夫妻。凤阳的悲辛,化为了改革前行的动力。朱标知道,他的路上,不仅有志同道合的臣工,更有这样一位聪慧贤德、勇于任事的妻子相伴。这让他面对未来的任何挑战,都更加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