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静得只闻更漏滴答。
檀木案几上,奏折堆积如山。帝王黄埔景宸端坐其后,明黄的常服衬得他面色愈发沉静。
他执朱笔,一笔一划地批阅,眉宇间凝着化不开的倦意与凝重。
殿内气压极低,侍立的太监们屏息垂首,恨不得连呼吸都隐去。
地上,端木熙跪得笔直。
他今日换下了常系的藏青色丝带,一条素白绫带覆于眼上,与那一身灰白相间的交领襕衫相映,更添几分清冷孤峭。
广袖铺陈在地,如流云泻地,即便跪姿,也自有一股不容折辱的风骨。
时间点滴流逝,大约一盏茶工夫过去,黄埔景宸才从奏章中抬起头,目光如无意间扫过,落在那沉默如磐石的身影上。
那不亢不卑稳如青松的模样,让他眼底掠过一丝复杂。
他抬了抬手,侍立的太监们如蒙大赦,悄无声息地鱼贯退下,轻轻掩上了殿门。
“早朝的事,可听说了?”皇帝的声音在空旷的殿内响起,带着不易察觉的探询。
“略知一二。”端木熙的回答简洁平静。
“对于毓儿…”皇帝的话刚起头,竟被直接打断。
“喜欢,想要。”
短短四字,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或迂回,那坚决的语气如同出鞘的利刃,划破了御书房的静谧。
黄埔景宸握着笔的手微微一紧,一股不悦骤然升起,普天之下,谁敢如此打断他说话?
但看着端木熙眼前那刺目的白,以及他全然坦荡毫无畏惧的姿态,那点怒气又化作无奈的叹息。
他心中甚至生出几分欣赏,有时他真羡慕端木渊能得此麟儿,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亦能狠决果断,尤其是这天不怕地不怕的心性,若为皇子,必是继承大统的不二人选。
“联姻向来只有文武两家,武家联姻,从未有过先例。”皇帝压下心绪,陈述着现实阻碍。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端木熙声音平稳,“况且,律法之中,可有白纸黑字明确规定,武家之间绝不能联姻?”
他这话问得巧妙,将不合惯例偷换成了并未违法。
黄埔景宸被这么一问,一时语塞,律法确无此条,所谓不能,不过是历代君王为制衡朝堂而形成的潜规则罢了。
他拿起案台上的狼毫笔,笔尖却悬在砚台上空,迟迟未蘸墨。
这时,端木熙竟自行起身,径直走到御案旁,极其自然地拿起那方松烟墨条,不紧不慢地研磨起来。
动作流畅方位精准,仿佛那双被覆盖的眼睛能洞悉一切。这“目不能视”的瞎子,比明眼人的眼力见还要了得。
皇帝盯着他眼上那碍事的白色丝带,握着笔的手几不可察地微微颤抖,终是沉声命令:“丝带,解了。”
“皇上…”端木熙磨墨的手一顿。
“解了。”这一次,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威压。
静默片刻,端木熙终是抬手,缓慢地解开了脑后的结。
丝带滑落,露出一双异于常人的眼眸,那是一种深邃近乎妖异的紫色,瞳仁深处仿佛有漩涡流转。
在对上皇帝视线的一刹那,黄埔景宸只觉心神一恍,似要被吸入其中,他立刻下意识地别过头去,不敢直视太久。
心头无名火起,夹杂着一丝被冒犯的惊悸。他随手抄起御案一侧用以惩戒的细韧藤条,刚欲举起挥落。
“皇上…”
一个温柔似水,带着些许缥缈的女声倏然响起,如同春风拂过冰面。
这声音……黄埔景宸浑身剧震,拿着藤条的手颤抖得几乎握不住。
这声音他再熟悉不过,那是他日日夜夜魂牵梦萦的声音——他已故的容德皇后!
“转过身去!”皇帝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一丝慌乱,是对端木熙的命令。
在端木熙依言转身的刹那,黄埔景宸已迫不及待地回头,贪婪地望向那思念入骨的身影。
只见朦胧的光影中,容德皇后一袭宫装,容颜依旧温婉秀美,正含笑望着他,目光一如往昔般充满爱怜与包容。
“你……你都不来梦里看看朕……”他声音哽咽,带着帝王的脆弱,想上前将那人拥入怀中。
容德皇后却微笑着向后轻退一步,身影似乎淡了些许:“皇上,人鬼殊途,太靠近臣妾,会折损您的寿数的。”
可他哪里顾得上这些,执意上前,伸手欲触。
然而,就在指尖即将碰到那抹衣袂的瞬间,眼前的身影如同水中泡影,倏然消散,无影无踪。
黄埔景宸猛地回头,只见端木熙已重新系好了白色丝带,安静地站在那里,仿佛一切从未发生。
“你……”巨大的失落和被看穿软弱的愠怒交织,他气得再次抄起藤条。
而端木熙也极其识趣,默默摊开手掌,伸向前方。
“啪!啪!啪!”
藤条带着风声,重重地落在掌心,连续三声,清脆响亮,毫不容情。端木熙眉头都未曾皱一下。
“打也打了,见也见了。臣,告退。”
话音未落,他已行礼,随即转身,步伐略显匆忙地退出了御书房,根本不等皇帝应允。
“你……!”黄埔景宸指着他那迅速消失的背影,气得手直发抖。
满腔怒火无处发泄,最终狠狠地将那根藤条掷了出去,撞在朱红殿门上,发出一声闷响,徒劳地滚落在地。
将军府 · 偏厅
侍女奉上清茶后便悄然退下,厅内只余端木渊与东方昊二人,气氛却略显凝滞。
东方昊端起茶盏,并未饮用,只是借着氤氲的热气掩盖眸中的复杂神色:
“端木兄,今日朝堂之上,何至于此?先皇赐婚在前,你动用玄铁令在后,这是将我东方家,将毓儿,置于炭火之上啊。”
端木渊并未急于辩解,他目光沉静,缓缓道:“东方兄,你我征战多年,也曾有过过命的交情。我端木渊的为人,你应当清楚。若非情非得已,我绝不会行此看似逼迫之事。”
他放下茶盏,身体微微前倾,语气诚恳:“欧阳家拿着先皇赐婚的由头,在朝堂之上公然提亲,其意不言自明,是要借势压人,让我等无从反对。若我今日不争,难道眼睁睁看着毓儿嫁入欧阳府,从此郁郁寡欢?”
檀木案几上,奏折堆积如山。帝王黄埔景宸端坐其后,明黄的常服衬得他面色愈发沉静。
他执朱笔,一笔一划地批阅,眉宇间凝着化不开的倦意与凝重。
殿内气压极低,侍立的太监们屏息垂首,恨不得连呼吸都隐去。
地上,端木熙跪得笔直。
他今日换下了常系的藏青色丝带,一条素白绫带覆于眼上,与那一身灰白相间的交领襕衫相映,更添几分清冷孤峭。
广袖铺陈在地,如流云泻地,即便跪姿,也自有一股不容折辱的风骨。
时间点滴流逝,大约一盏茶工夫过去,黄埔景宸才从奏章中抬起头,目光如无意间扫过,落在那沉默如磐石的身影上。
那不亢不卑稳如青松的模样,让他眼底掠过一丝复杂。
他抬了抬手,侍立的太监们如蒙大赦,悄无声息地鱼贯退下,轻轻掩上了殿门。
“早朝的事,可听说了?”皇帝的声音在空旷的殿内响起,带着不易察觉的探询。
“略知一二。”端木熙的回答简洁平静。
“对于毓儿…”皇帝的话刚起头,竟被直接打断。
“喜欢,想要。”
短短四字,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或迂回,那坚决的语气如同出鞘的利刃,划破了御书房的静谧。
黄埔景宸握着笔的手微微一紧,一股不悦骤然升起,普天之下,谁敢如此打断他说话?
但看着端木熙眼前那刺目的白,以及他全然坦荡毫无畏惧的姿态,那点怒气又化作无奈的叹息。
他心中甚至生出几分欣赏,有时他真羡慕端木渊能得此麟儿,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亦能狠决果断,尤其是这天不怕地不怕的心性,若为皇子,必是继承大统的不二人选。
“联姻向来只有文武两家,武家联姻,从未有过先例。”皇帝压下心绪,陈述着现实阻碍。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端木熙声音平稳,“况且,律法之中,可有白纸黑字明确规定,武家之间绝不能联姻?”
他这话问得巧妙,将不合惯例偷换成了并未违法。
黄埔景宸被这么一问,一时语塞,律法确无此条,所谓不能,不过是历代君王为制衡朝堂而形成的潜规则罢了。
他拿起案台上的狼毫笔,笔尖却悬在砚台上空,迟迟未蘸墨。
这时,端木熙竟自行起身,径直走到御案旁,极其自然地拿起那方松烟墨条,不紧不慢地研磨起来。
动作流畅方位精准,仿佛那双被覆盖的眼睛能洞悉一切。这“目不能视”的瞎子,比明眼人的眼力见还要了得。
皇帝盯着他眼上那碍事的白色丝带,握着笔的手几不可察地微微颤抖,终是沉声命令:“丝带,解了。”
“皇上…”端木熙磨墨的手一顿。
“解了。”这一次,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威压。
静默片刻,端木熙终是抬手,缓慢地解开了脑后的结。
丝带滑落,露出一双异于常人的眼眸,那是一种深邃近乎妖异的紫色,瞳仁深处仿佛有漩涡流转。
在对上皇帝视线的一刹那,黄埔景宸只觉心神一恍,似要被吸入其中,他立刻下意识地别过头去,不敢直视太久。
心头无名火起,夹杂着一丝被冒犯的惊悸。他随手抄起御案一侧用以惩戒的细韧藤条,刚欲举起挥落。
“皇上…”
一个温柔似水,带着些许缥缈的女声倏然响起,如同春风拂过冰面。
这声音……黄埔景宸浑身剧震,拿着藤条的手颤抖得几乎握不住。
这声音他再熟悉不过,那是他日日夜夜魂牵梦萦的声音——他已故的容德皇后!
“转过身去!”皇帝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一丝慌乱,是对端木熙的命令。
在端木熙依言转身的刹那,黄埔景宸已迫不及待地回头,贪婪地望向那思念入骨的身影。
只见朦胧的光影中,容德皇后一袭宫装,容颜依旧温婉秀美,正含笑望着他,目光一如往昔般充满爱怜与包容。
“你……你都不来梦里看看朕……”他声音哽咽,带着帝王的脆弱,想上前将那人拥入怀中。
容德皇后却微笑着向后轻退一步,身影似乎淡了些许:“皇上,人鬼殊途,太靠近臣妾,会折损您的寿数的。”
可他哪里顾得上这些,执意上前,伸手欲触。
然而,就在指尖即将碰到那抹衣袂的瞬间,眼前的身影如同水中泡影,倏然消散,无影无踪。
黄埔景宸猛地回头,只见端木熙已重新系好了白色丝带,安静地站在那里,仿佛一切从未发生。
“你……”巨大的失落和被看穿软弱的愠怒交织,他气得再次抄起藤条。
而端木熙也极其识趣,默默摊开手掌,伸向前方。
“啪!啪!啪!”
藤条带着风声,重重地落在掌心,连续三声,清脆响亮,毫不容情。端木熙眉头都未曾皱一下。
“打也打了,见也见了。臣,告退。”
话音未落,他已行礼,随即转身,步伐略显匆忙地退出了御书房,根本不等皇帝应允。
“你……!”黄埔景宸指着他那迅速消失的背影,气得手直发抖。
满腔怒火无处发泄,最终狠狠地将那根藤条掷了出去,撞在朱红殿门上,发出一声闷响,徒劳地滚落在地。
将军府 · 偏厅
侍女奉上清茶后便悄然退下,厅内只余端木渊与东方昊二人,气氛却略显凝滞。
东方昊端起茶盏,并未饮用,只是借着氤氲的热气掩盖眸中的复杂神色:
“端木兄,今日朝堂之上,何至于此?先皇赐婚在前,你动用玄铁令在后,这是将我东方家,将毓儿,置于炭火之上啊。”
端木渊并未急于辩解,他目光沉静,缓缓道:“东方兄,你我征战多年,也曾有过过命的交情。我端木渊的为人,你应当清楚。若非情非得已,我绝不会行此看似逼迫之事。”
他放下茶盏,身体微微前倾,语气诚恳:“欧阳家拿着先皇赐婚的由头,在朝堂之上公然提亲,其意不言自明,是要借势压人,让我等无从反对。若我今日不争,难道眼睁睁看着毓儿嫁入欧阳府,从此郁郁寡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