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跨国并购与同心聚-《这个女人发疯公关圈》

  纽约曼哈顿的清晨,华尔街的铜牛前挤满了拍照的游客,而不远处的林氏集团北美总部会议室里,气氛却严肃得能拧出水来。林舟手里捏着刚签署的并购协议,墨渍还带着新鲜的温度——经过半年的谈判,林氏终于成功并购了全球知名的人工智能企业“智核科技”,这家以智能交互算法和机器人研发闻名的公司,将成为林氏AI战略布局的核心力量。

  “林总,智核科技的核心技术团队有87人,其中包括3位图灵奖提名者,”陈默抱着笔记本电脑快步走进来,屏幕上跳动着智核科技的技术专利清单,“他们研发的多模态交互系统,比我们现有技术领先至少18个月,并购完成后,我们的AI智能驾驶和智能家居生态,都能实现质的飞跃。”

  周明也跟着进来,手里挥舞着一份刚收到的邮件:“更劲爆的来了!并购消息刚公布,宝马、丰田就发来合作意向,想引进我们的AI驾驶系统;亚马逊更是直接下了10万台智能服务机器人的订单,说要搭载智核的交互技术!”

  林舟的指尖在并购协议的落款处轻轻敲击,目光却投向窗外的自由女神像。他想起母亲当年在海外求学时,曾说过“技术无国界,但企业要有温度”,现在这句话正沉甸甸地压在他心上。“订单的事交给你跟进,”他对周明说,“陈默,你跟我去智核科技的旧金山总部,我们得尽快和核心团队对接。记住,我们是并购,不是征服,要尊重他们的技术理念和团队文化。”

  智核科技的总部设在旧金山硅谷,一栋充满未来感的玻璃建筑里,随处可见穿着连帽衫、踩着滑板的程序员。可当林舟一行人走进办公区时,原本热闹的氛围瞬间冷了下来——有人摘下耳机假装调试代码,有人干脆转身走进茶水间,路过的员工眼神里都带着抵触,像竖起尖刺的刺猬。

  “我是林舟,林氏集团的CEO,”林舟站在办公区中央,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温和,“这次并购,我们不会干预智核的技术研发方向,反而会投入更多资金支持你们的项目,我希望……”

  “得了吧,”一个穿着黑色皮衣的年轻人突然站起来,他是智核的核心算法工程师杰克,手里把玩着一个机械键盘,“所有并购方都这么说,最后还不是把我们的技术拿走,把我们踢出局?我之前待的那家公司,被收购后三个月,核心团队就被裁了一半!”

  他的话像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员工们的情绪。“就是!我们创始人把公司当孩子一样养,现在突然换了老板,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我的项目刚到关键阶段,要是管理层乱插手,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议论声此起彼伏,有人甚至开始收拾桌上的私人物品,摆明了要随时走人。

  陈默脸色发白,悄悄拉了拉林舟的衣角:“林总,要不我们先开个高管会议,再慢慢和员工沟通?”林舟却摇了摇头,他走到杰克身边,弯腰拿起他桌上的项目计划书——那是一个基于情感交互的陪伴机器人研发方案,封面上画着一个抱着向日葵的机器人,和公益基金的标志格外相似。

  “这个方案很棒,”林舟指着计划书上的情感算法模型,“你在交互逻辑里加入了微表情识别,还融合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比市面上的同类产品更有温度。如果投入生产,不仅能用于家庭陪伴,还能改良后用于养老院和公益机构,帮助那些孤独的老人和孩子。”

  杰克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这个“新老板”会真的看懂他的项目。“你……你懂AI交互?”他试探着问。林舟笑了笑,从手机里翻出公益基金用情绪锚点技术开发的心理疏导小程序:“我们团队一直在做AI与情感结合的研究,你的方案和我们的理念不谋而合。我可以保证,这个项目不仅不会被叫停,林氏还会追加2000万美金的研发资金,让你把它做到极致。”

  办公区里的议论声渐渐小了,员工们都好奇地围了过来。林舟趁热打铁,站在白板前画起了战略规划图:“未来,智核科技将保持独立运营,研发团队的薪酬待遇提升30%,核心成员还会获得林氏的股权激励;我们会在旧金山建立新的研发中心,设备和场地费用由林氏全额承担;另外,我知道大家很多人都有创业梦,林氏还会设立‘智核创业基金’,支持你们内部孵化创新项目,要是项目成功独立,你们还能获得优先投资权。”

  这番话像一阵春风,吹散了员工们心里的阴霾。杰克放下手里的机械键盘,走到白板前:“你说的是真的?我们真的能保持研发独立?”“当然,”林舟伸出手,“我要的是合作伙伴,不是下属。智核的技术加上林氏的资金和市场渠道,我们能一起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杰克犹豫了一下,还是握住了林舟的手。他的手因为常年敲代码,指关节有些突出,却很有力。“我暂时相信你,”他说,“但要是你食言,我们整个核心团队都会辞职。”林舟笑着点头:“我等着你们用技术说服我,而不是用辞职威胁我。”

  可磨合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顺利。一周后,林舟收到了人力资源部门的报告——智核的员工普遍存在“迟到早退”现象,下午三点茶水间就排起了长队,还有人在工作时间玩电子游戏。“这是硅谷的工作文化,”智核的老员工露西解释道,“我们习惯弹性工作,只要能完成项目,什么时候工作、怎么工作都无所谓。之前的创始人从来不管这些。”

  更棘手的是跨文化沟通的问题。林氏派来的财务团队要求智核每天提交详细的费用报表,而智核的研发团队却觉得这是对他们的不信任;林氏的项目管理流程讲究“按节点推进”,可智核的工程师们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