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从“少年”到“新青年”-《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

  北平电影学院。

  “这北平的天气还真凉快呀,不知不觉也到了这个季节,距离那大奖也越来越近了呀真羡慕,你还能出去拍戏呢。”

  田壮就看着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去片场拍摄的王劲崧。

  而王劲崧则是微微意外

  “怎么就这你也那么关注。”

  “那当然。”此时的田壮就微微一笑,看着王劲崧:“这可是号称有史以来最有含金量的一届大奖,只要能拿下一个奖,就相当于以往拿下三个奖,在这种情况下,能拿到一个的,基本可以确定是当代同辈的魁首了就算是我们这些退居教学位置的,也想去关注这一次的大奖啊,去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学生。”

  “哈哈哈,也同样的,包括我自己的学生。”王劲崧就笑了笑哈哈道。

  “你们表演系这些年也是代有才人出,也算是各领风骚了.还出了李轩这么个强度惊人的家伙。”田壮也有些微微的感慨:“当初他怎么没报我们导演系呢,真是有些可惜啊,如果他一直在我们导演系的话,现在他的成就可能会更高更强了”

  “确实,这也算是我的运气吧,能遇到李轩这个学生,确实是我这一辈子最大的运气”

  王劲崧就微微一笑,没有否认,有李轩这个学生,其实就是自己的运气,包括自己被受邀来出这个北大校长的角色。

  其实还是蛮有共鸣感觉的,看着剧本

  教书育人——为一代培养人才,教书育人,培育‘新青年’。

  只不过,那些伟人的格局就更大一点,而我们的格局和出发点,就更小一点吧

  “其实,我们也站在时代的最前端,作品,演员,角色,输出的思想能改变,影响年轻人的思潮,所以我很喜欢《觉醒年代》这部作品,包括中影的韩总,也很喜欢这种正确的思潮作品,所以不管最后拍出来怎么样,好看不好看,他都会有受众和支持.”

  “听起来你就好像在说,李轩这部作品取巧了?”王劲崧就摸了摸下巴说道。

  “取巧是肯定有一点的,这不可否认,但能够找到取巧的方式,也是一种独特的本事更何况,他还有过《恰同学少年》这个舒适区的经验,再来一部稳健的冲奖作,也不是什么坏事儿甚至可以说是很好的职业规划.按照这个道路下去,他的提升方向就很清晰了除了小小的任性下拍了一部科幻片奖励自己之外,这一步是很有远见性的,至少在拿奖的方面就有绝对的远见性啊”

  田壮就微微一笑的看着王劲崧。

  对此,王劲崧也不置可否。

  用‘正确思潮’作为稳健的助力。

  将思想‘暴力’的轰入。

  “我能预测一件事情,10年之内,他会成为很顶尖的大导甚至比肩张谋子他们的大导”

  “我也这么觉得.但有一件事,田总,你可能就有点失偏颇了。”

  “什么事?”田壮愣了下,想不到王劲崧还怎么反驳。

  “他不是一个习惯在舒适区跳舞的人他负责扮演李大钊的角色.”

  田壮愣了,居然演的不是.他?

  将这么个在舒适区内,而且容易出成绩的角色,给了别人.

  他这么.自信?

  “走了,等我们的好消息,回来再请你吃火锅“

  此时,王劲崧就微微的有些感慨,自己又将重返片场了啊。

  那么多年没拍戏,也不知道是否会有手生呢.

  也不能让学生看不起啊。

  “张若匀,准备好了没有?”

  “准备好了,老师”

  “嗯,李轩指明要的你,可不要浪费这个机会了。”此时的王劲崧就看着这青涩学生,他甚至都不是北电的学生,而是和北电继续教育学院有合作的付彪影视学院的学生。

  甚至地位上还不如高职班的。

  当时李轩演讲的时候也在,看到他就一眼相中,让他来演陈延年.

  风险有点大,但这也让王劲崧更欣赏李轩了。

  演员,导演,不都是‘一代代’的传承和培养的吗.

  李轩啊。

  他就有着一个圈子魁首的气派了。

  这和才华能力无关,厉害的士兵未必能成为将军,而厉害的将军也未必能成为领袖。

  如今的李轩,就在这些方面,已是让人感觉强烈意外了啊.

  而这一次,王劲崧也不担心——就像田壮说的,《觉醒年代》就像是一条捷径,一条.通天的捷径,对于擅长直来直往情绪输出的李轩来说,这就是很好的题材。

  他了解李轩,觉得,《觉醒年代》能在《恰同学少年》的基础上,更‘稳健’。

  从青春片,到‘新青年’的转变

  也是他成长了。

  从少年,到现在这个角逐天下的青年。

  能够角逐,能够改变一切的青年。

  “戏路是培养了,但是压力就大了啊。”

  此时的罗锦就苦笑的看着手里的剧本——《觉醒年代》的【他】。

  一路就有点小‘抱怨’,从香江拍完《寄生虫》还没一半呢,就回到北平来要拍《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了。

  “我也是,其他企划全推掉了,优先拍摄咱们老大作品。”

  “等一下记得戴墨镜”

  “忘了,好歹我们也算是明星一枚了。”

  朱亚汶就有点后知后觉的把墨镜给戴上。

  “自从咱们《新世界》这部电影之后,连体兄弟的标签似乎就拜托不了了。”罗锦有些感慨;“这一次的《觉醒年代》,咱们也是【兄弟】。”

  “嗯,你扮演【他】,我扮演【周】.那是革命路上的战友呢,在代入感方面,真就一点不缺——咱们老大还是妖孽啊,总能弄出优秀又让我们觉得合适的剧本来。”

  朱亚汶就感慨,这一次真的就让他觉得什么叫感慨

  光是驾驭住这些剧本角色的能力,就不是他们能做到的事情

  “我们也曾经拍过《恰同学少年》,这一次也算是大部分班底重聚了吧,当年我们北电的毕业大戏,现在这一次的《觉醒年代》。”

  罗锦就微微的感慨,旁边的朱亚汶同样心有所感觉

  从《恰同学少年》的纯学生班底,到如今《觉醒年代》视帝,年轻一代,各种混杂的班底,这个阵容变化,就让人感叹。

  拥有了更多更强的资源,用这些资源去.角逐。

  这是足矣用来角逐‘宝座’的作品

  此时,朱亚汶就笑了笑。

  “走吧,去片场,去我们的《觉醒年代》去,现在的我们也非昨日吴下阿蒙说不定,还能和老大‘比一比’呢,特别是你,罗锦你更重文戏而我更重武大,这一次,就看你们去角逐高峰了。”

  “嗯”

  罗锦点了点头。

  因为你,老大,我才有了今天。

  但也因为我有了今天,才更要全力以赴——以追赶你的实力为目标的全力以赴

  《觉醒年代》的剧组很快就到位了,从罗锦和朱亚汶,再到刘和伟,再到王劲崧和带来的两个新人。

  看着张若匀和朱龙一两个青涩惶恐的脸庞,明明到冬天了,手里拿着的剧本却还是被汗水透的很湿,李轩就微微一笑。

  “不必紧张,像平时上课一样,老师怎么说,你们怎么演.去理解就可以了,想必你们年轻人是能理解年轻人的。”

  “我可以!”此时的张若匀就抬起头来。

  李轩看着他。

  能感觉得到他眼神深处的狂热和崇拜。

  “我会更好的。”此时的朱龙一也冷静地说道,看着旁边的张若匀,眼神里就有一丝丝的.嫌弃。

  这种不解李轩就很明白。

  他肯定在想为什么李教授。

  要把这么一个“野路子”拉来。

  还是怀疑他的出身。

  学历歧视了属于是。

  “演的好不好,谁好谁坏,那还是演出来的,嘴皮子上的功夫是没用。”张若匀就针锋相对,笑了笑。

  旁边的朱龙一就拿起剧本,也不回应,对李轩尊敬的鞠了一躬就自顾自的去临摹他的角色.陈乔年。

  此时的李轩,在给每个人都安排好剧本的临摹和围读之后。

  就能抽出时间来看着自己角色本子了。

  李大钊。

  这个大胡子。

  让自己去更加贴近伟人的‘形象’。

  在这期间,李轩也读过很多人的书,无论是李大钊的作品,陈独秀的作品,鲁迅的作品,全部都读了。

  《狂人日记》《青春》《新青年节选》.

  用这些东西,去填充自身,然后才是使用系统的模拟时候。

  系统的模拟,是最后一个环节。

  虽然,使用系统,自己能进入角色里临摹,但随着剧本的难度增加。

  到了如今的《觉醒年代》,想要去真正的领悟体悟其中的感觉。

  光是单纯的模拟他们的人生。

  还是太频贫乏了。

  还需要更多的东西。

  让自己去成为他们,感悟他们。

  和《恰同学少年》不同。

  少年。

  青年。

  应该是他们作为少年之后的故事从校园出来,成长为青年的时候。

  作为——‘新青年’时候的故事。

  去理解他们的思想,去感受他们的思潮

  《觉醒年代》的核心思想就是‘救国’之道理救国,爱国,为国。

  记得这些东西

  此时,李轩就沉浸了进去,刚开始,就是沉浸的第一轮。

  为袁XX签订丧权辱国的21条法案的时候,远在日本的‘我’。

  就听见,看见,闻见这些东西.

  远在日本的“我”。

  就听着那丧权辱国的,丢掉青岛的条约。

  那位皇帝。

  复辟的皇帝。

  就依然做着那春秋大梦的欲望。

  就想要去完成他的帝皇大梦。

  皇权真是一个他妈腐朽东西,只要能够保持自己对这个国家的拥有权,就算是付出一点国土的代价,那也不过是一件小事而已。

  所以这就是愤怒。

  一个有着家国意识,觉醒了的“我”,所能感觉到的愤怒。

  不对,这样的说法也太傲慢了。

  就算没有“觉醒”。

  就算我是一介白身。

  我也能感觉到那种丧权辱国的屈辱和愤怒。

  那种感觉就绝对的真。

  此时,李轩就拿起一份‘报纸’。

  一份,来自过去的报纸.

  《顺天时报》。

  头版头条,用触目惊心的黑体字印着——“帝国最后通牒,政府即将承认二十一条部分条款”。

  道具报纸上的油墨,印刷得很粗糙。

  但“国耻”两个字,却仿佛带着温度,烫得李轩指尖一颤。

  他不是在看一份道具。

  他感觉自己正坐在一九一五年的BJ,一个阴冷的午后。

  窗外是灰败的天空,耳边是麻木的人群。

  而他手里拿着的,是这个国家正在滴血的伤口。

  一种彻骨的寒意,从脚底板,沿着脊椎,疯狂地向上蔓延。

  他感觉自己的血液,一点点地在凝固。

  为什么?

  为什么四万万同胞,要任人宰割?

  为什么这个泱泱大国,连自己的国门都守不住?

  那些穿着长袍马褂,坐在高堂之上的人,他们在做什么?

  那些读着圣贤书,满口仁义道德的知识分子,他们又在哪里?

  李轩的呼吸变得粗重。

  他感觉自己的胸膛里,像是堵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

  他想呐喊,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他想砸碎眼前的一切,却连抬起手的力气都没有。

  一种巨大的、无边无际的无力感,将他整个人彻底吞噬。

  这就是……李大召当时的感觉吗?

  不。

  不对。

  如果只是无力,如果只是绝望,他就不会是那个高喊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召了。

  在那份冰冷的绝望之下,一定还有别的东西。

  是什么?

  李轩闭上了眼睛。

  那股彻骨的寒意,在他的身体里流转,最后,全部汇聚到了心脏的位置。

  然后,“轰”的一声。

  寒冰,被点燃了。

  那不是温暖的火焰。

  那是一种要把灵魂都烧成灰烬的,黑色的,愤怒的烈焰!

  去他妈的温良恭俭让!

  去他妈的逆来顺受!

  建立一个新的?没用真的没用。

  就像陈独秀说的那样。

  我们,不能像以往一样,砸掉,建一个新的。

  我们要。

  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