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爹的铜钥匙串挂在门楣上,晃出细碎的叮当声时,准是酉时三刻。他管着镇子东头的老油坊,也管着街坊们托付的稀罕物——不是金银,是些带不走的记忆。
陈老爹,存段记忆。穿青布衫的后生推门进来,肩头落着新雪。这是镇上染坊的小儿子阿竹,鼻尖冻得通红,怀里却揣着个盖得严实的瓦罐。
陈老爹摘下老花镜,往铜火盆里添了块炭:又存啥?你爹上周刚取走前年春天染蓝布的光景。
存段声音。阿竹揭开瓦罐,里面没有东西,只飘出缕白气,今早天没亮,我在后山听见的雪声。
陈老爹眯起眼。他存过卖花姑娘的叫卖声,存过货郎鼓的节奏,可从没存过雪声。老油坊的梁上挂着百十只陶罐,有的盛着孩童第一次学步的踉跄,有的装着妇人临终前的呢喃,都贴着红纸条,写着寄存人的名字和日期。
雪声哪有准头。陈老爹往瓦罐里撒了把晒干的柏子,风一吹就散了。
不会的。阿竹急得直搓手,那声音像春蚕啃桑叶,又像狸猫踩在松针上,我想留着夏天听。
陈老爹拗不过他,取了张红纸条,写下阿竹,雪声,腊月十三,贴在瓦罐上,塞进最里层的木架。阿竹付了三枚铜板,临走时回头望了眼瓦罐,像怕它长出翅膀飞了。
开春时出了怪事。先是卖豆腐的王婶来取去年冬至做冻豆腐的记忆,揭开瓦罐只闻见股霉味。接着是私塾先生,说存着的中秋赏月诗,倒出来全是些咿咿呀呀的童稚语。
陈老爹,莫不是你这罐子漏了?镇长背着手在油坊转了三圈,梁上的陶罐们仿佛都在发抖。
陈老爹蹲在地上翻找,忽然发现所有出问题的瓦罐,都贴着去年冬天的日期。他摸到最里层的木架,阿竹的雪声罐还在,只是红纸条褪了色,边缘卷成了波浪。
怪了。他刚把瓦罐抱出来,就听见里面传来细碎的声响——不是雪声,是哗啦啦的流水声。
这时阿竹撞开了门,手里攥着片焦黑的布:陈老爹,我爹的染坊......话没说完就哭了。昨夜染坊走水,存着祖传染方的账本烧了个干净,他爹急得瘫在地上,连说话都颠三倒四。
陈老爹心里一动,把雪声罐往阿竹怀里塞:拿着,去后山找老松树下的守林人。
守林人住在山坳里的木屋里,门上挂着串风干的山楂果。听阿竹讲完来龙去脉,老人往火塘里扔了块松木把火星子溅在墙上的鹿皮地图上。
去年腊月十三,你听见雪声的地方,是不是西坡的老橡树林?守林人捻着花白的胡须。
阿竹点头:当时我看见棵断了的老橡树,雪从枝桠缝里漏下来,就像......
就像筛子筛面粉。守林人接话,从床底拖出个藤筐,里面全是些奇形怪状的石头,那橡树好像是光绪年间栽的,去年秋天下暴雨,被雷劈断了。你存的哪是雪声,是老树最后一口气。
他拣出块带年轮纹路的青石,往阿竹的瓦罐里一放,罐子里的流水声顿时变成簌簌轻响。万物有灵,记忆沾了灵性,就得归回原处。守林人把瓦罐递给阿竹,去老橡树根下埋三天,你爹就能想起染方了。
阿竹半信半疑地往山上跑,陈老爹跟在后面。老橡树根盘虬卧龙,断口处凝着琥珀色的树胶。他们刚把瓦罐埋进土里,就见树洞里钻出只雪鼬,嘴里叼着片烧焦的纸片——正是账本上记着靛蓝配比的那页。
原来如此。陈老爹望着梁上的陶罐,忽然明白过来。去年冬天格外冷,冻死了不少老树精怪,它们的魂魄没处去,就钻进了存着记忆的瓦罐。
打那以后,陈老爹的油坊改了规矩。来存记忆的人,他都给一把特制的铜钥匙:记着,三月初三、六月初六、九月初九,得把罐子取出来晒晒太阳。万物都得喘气,记忆也一样。
阿竹后来成了镇上的木匠,专做带小格子的木匣。有人问他做这干啥,他就打开匣子,里面放着片橡树叶,阳光照进来时,能听见细碎的沙沙声,像极了那年冬天的雪,落在心头,暖融融的。
陈老爹,存段记忆。穿青布衫的后生推门进来,肩头落着新雪。这是镇上染坊的小儿子阿竹,鼻尖冻得通红,怀里却揣着个盖得严实的瓦罐。
陈老爹摘下老花镜,往铜火盆里添了块炭:又存啥?你爹上周刚取走前年春天染蓝布的光景。
存段声音。阿竹揭开瓦罐,里面没有东西,只飘出缕白气,今早天没亮,我在后山听见的雪声。
陈老爹眯起眼。他存过卖花姑娘的叫卖声,存过货郎鼓的节奏,可从没存过雪声。老油坊的梁上挂着百十只陶罐,有的盛着孩童第一次学步的踉跄,有的装着妇人临终前的呢喃,都贴着红纸条,写着寄存人的名字和日期。
雪声哪有准头。陈老爹往瓦罐里撒了把晒干的柏子,风一吹就散了。
不会的。阿竹急得直搓手,那声音像春蚕啃桑叶,又像狸猫踩在松针上,我想留着夏天听。
陈老爹拗不过他,取了张红纸条,写下阿竹,雪声,腊月十三,贴在瓦罐上,塞进最里层的木架。阿竹付了三枚铜板,临走时回头望了眼瓦罐,像怕它长出翅膀飞了。
开春时出了怪事。先是卖豆腐的王婶来取去年冬至做冻豆腐的记忆,揭开瓦罐只闻见股霉味。接着是私塾先生,说存着的中秋赏月诗,倒出来全是些咿咿呀呀的童稚语。
陈老爹,莫不是你这罐子漏了?镇长背着手在油坊转了三圈,梁上的陶罐们仿佛都在发抖。
陈老爹蹲在地上翻找,忽然发现所有出问题的瓦罐,都贴着去年冬天的日期。他摸到最里层的木架,阿竹的雪声罐还在,只是红纸条褪了色,边缘卷成了波浪。
怪了。他刚把瓦罐抱出来,就听见里面传来细碎的声响——不是雪声,是哗啦啦的流水声。
这时阿竹撞开了门,手里攥着片焦黑的布:陈老爹,我爹的染坊......话没说完就哭了。昨夜染坊走水,存着祖传染方的账本烧了个干净,他爹急得瘫在地上,连说话都颠三倒四。
陈老爹心里一动,把雪声罐往阿竹怀里塞:拿着,去后山找老松树下的守林人。
守林人住在山坳里的木屋里,门上挂着串风干的山楂果。听阿竹讲完来龙去脉,老人往火塘里扔了块松木把火星子溅在墙上的鹿皮地图上。
去年腊月十三,你听见雪声的地方,是不是西坡的老橡树林?守林人捻着花白的胡须。
阿竹点头:当时我看见棵断了的老橡树,雪从枝桠缝里漏下来,就像......
就像筛子筛面粉。守林人接话,从床底拖出个藤筐,里面全是些奇形怪状的石头,那橡树好像是光绪年间栽的,去年秋天下暴雨,被雷劈断了。你存的哪是雪声,是老树最后一口气。
他拣出块带年轮纹路的青石,往阿竹的瓦罐里一放,罐子里的流水声顿时变成簌簌轻响。万物有灵,记忆沾了灵性,就得归回原处。守林人把瓦罐递给阿竹,去老橡树根下埋三天,你爹就能想起染方了。
阿竹半信半疑地往山上跑,陈老爹跟在后面。老橡树根盘虬卧龙,断口处凝着琥珀色的树胶。他们刚把瓦罐埋进土里,就见树洞里钻出只雪鼬,嘴里叼着片烧焦的纸片——正是账本上记着靛蓝配比的那页。
原来如此。陈老爹望着梁上的陶罐,忽然明白过来。去年冬天格外冷,冻死了不少老树精怪,它们的魂魄没处去,就钻进了存着记忆的瓦罐。
打那以后,陈老爹的油坊改了规矩。来存记忆的人,他都给一把特制的铜钥匙:记着,三月初三、六月初六、九月初九,得把罐子取出来晒晒太阳。万物都得喘气,记忆也一样。
阿竹后来成了镇上的木匠,专做带小格子的木匣。有人问他做这干啥,他就打开匣子,里面放着片橡树叶,阳光照进来时,能听见细碎的沙沙声,像极了那年冬天的雪,落在心头,暖融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