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龙渊工坊-《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

  工坊深处,一间宽敞却显得阴暗的石室内,姚广孝褪去了僧袍,换上了一身利落的短打,脸上蒙着特制的面巾,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眼前一座小型青铜熔炉。炉火并非寻常的橘红色,而是一种诡异的幽绿色,跳跃的火光映照着他额角的细汗和凝重的眼神。

  熔炉旁的石台上,摆放着各种稀奇古怪的物事:研磨成粉的元军尸骸骨骸、从战场上收集来的、带着暗红色锈迹的秦弩碎片、各种矿物粉末、以及一些散发着阴冷气息的草药。几名同样装扮、眼神精悍的助手,正按照姚广孝的指令,小心翼翼地往熔炉中添加着不同的材料,每一次添加,都会引起炉内幽绿色火焰的一阵剧烈波动,散发出或辛辣或腐臭的气味。

  “法师,这‘尸煞骨粉’的比例,是否再增加一分?北疆送回的新鲜材料……”一名助手低声请示,手中捧着一个陶罐,里面是灰白色的骨粉。

  姚广孝微微摇头,目光不离熔炉:“不可。鞑虏尸身所蕴煞气虽烈,却过于狂暴驳杂,须以秦弩兵煞中和,佐以阴凝草稳定。比例稍有差池,非但不能辟邪,反而可能引煞入体,酿成大祸。” 他拿起一小块秦弩碎片,指尖划过上面的暗红锈迹,感受着那冰冷的杀伐之气,“始皇锐士,百年兵锋所凝之煞,方是中和之关键,亦是……最难掌控之处。”

  就在这时,熔炉内的幽绿色火焰猛地一窜,发出“噼啪”的异响,炉体甚至微微震动起来!一股更加浓烈、令人作呕的腥臭气息弥漫开来!

  “不好!能量失衡!”姚广孝脸色一变,疾声道,“快!加寒玉粉!快!”

  一名助手连忙将一撮雪白的寒玉粉末投入炉中。嗤啦一声,炉火稍稍稳定,但颜色却变得更加深邃,几乎接近墨绿。

  姚广孝紧盯着炉火,手指快速掐算,口中念念有词,似乎在推演着什么。半晌,他才缓缓松了口气,但眉头依旧紧锁:“越是深入,越是发觉此道之凶险。死亡本源,非是凡俗之力可轻易驾驭。陛下欲借此抗衡那等存在,恐非易事。”

  一名心腹助手低声道:“法师,听闻……听闻江湖中有一些古老的炼尸门派,或有秘法……”

  姚广孝猛地转头,目光如电般扫过那名助手,厉声道:“住口!此乃邪魔外道,有伤天和,更易遭反噬!陛下欲行的是堂堂正正的王道,岂可沾染此等污秽!今日之言,若再让第三人知晓,休怪贫僧不讲情面!”

  那助手吓得脸色煞白,连忙跪地请罪。

  姚广孝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因研究这等阴邪之物而产生的烦躁与一丝不安,沉声道:“继续按既定配方试验,记录所有变化。我们的目标,是研制出能大规模生产、稳定有效的辟煞武器,而非追求邪异之力。切记!”

  “是!”众助手凛然应命。

  然而,姚广孝心中清楚,研究死亡与煞气,如同在万丈深渊边缘行走,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他只能尽力约束,将研究导向“可用”的方向,但那股力量的本质,却让他这位见多识广的佛道高人都感到心悸。

  ……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沼泽深处,“水月洞天”。

  那浸泡着少年容器的药液石槽,此刻正剧烈地翻腾着,原本墨绿色的药液变得浑浊不堪,表面不断鼓起一个个气泡,炸开后散发出浓郁的腥甜与腐败混合的怪味。

  少年容器躺在槽中,身体不受控制地剧烈痉挛,皮肤下的黑紫色血管如同活物般扭动凸起,那张清秀却苍白的脸上,充满了极致的痛苦。他喉咙里发出“嗬嗬”的破风箱般的声音,嘴角不断溢出暗紫色的泡沫。

  酸秀才满头大汗,双手快如闪电,将一根根银针刺入少年周身大穴,试图疏导那狂暴的能量,但银针甫一刺入,便迅速变得乌黑,甚至开始弯曲!

  “不行!压制不住了!他体内的死亡本源和那点奇异能量的冲突彻底爆发了!阁主的秘药也快失效了!”酸秀才声音带着惊恐。

  猴子脸急得团团转:“妈的!怎么办?再这样下去,这小子非得炸了不可!老熊,想想办法!”

  铁塔巨汉老熊沉默地站在石槽边,突然伸出蒲扇般的大手,按在少年剧烈起伏的胸膛上。他手臂上的肌肉猛然贲起,一股浑厚霸道的内力缓缓渡了过去,试图强行镇压。

  然而,他的内力一进入少年体内,就如同泥牛入海,非但没能平息冲突,反而像是往滚油里滴入了冷水,引发了更加剧烈的反应!

  轰!

  一股强大的能量冲击从少年体内爆发出来,老熊闷哼一声,竟被震得后退半步!石槽中的药液被激起丈许高!

  少年猛地睁开了眼睛!

  这一次,那双瞳不再是简单的漆黑与乳白,而是变成了彻底的、如同深渊般的纯黑!没有任何眼白,只有无尽的黑暗与死寂!

  他直挺挺地从石槽中坐了起来,无视了身上插满的乌黑银针,喉咙里发出一种非人的、仿佛来自九幽的低沉咆哮:

  “饿……!”

  一股冰冷、纯粹的吞噬欲望,如同潮水般席卷了整个洞天!

  离得最近的酸秀才首当其冲,只觉得自身的生机仿佛都要被那双黑暗的瞳孔吸走,吓得魂飞魄散,连连后退!

  猴子脸也是头皮发麻,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的短刃:“操!这小子变成什么东西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一道清冷、平静,却带着无上威严的声音,突兀地在洞天内响起:

  “定。”

  声音不大,却仿佛蕴含着某种天地法则。

  随着这个字落下,少年容器周身狂暴的能量瞬间一滞,那双纯黑的瞳孔中,闪过一丝挣扎,随即缓缓闭合,身体软软地倒回石槽中,再次陷入昏迷。翻腾的药液也渐渐平息下来。

  猴子脸三人又惊又喜,齐齐望向洞口方向。

  只见一个身着月白长衫、面容普通、却气质超凡脱俗的中年文士,不知何时已悄然立于洞口,正静静地看着石槽中的少年。他手中,把玩着一枚温润如玉、却散发着淡淡寒气的龟甲。

  “参见阁主!”三人连忙躬身行礼,心中大定。

  影阁之主,终于到了。

  他缓步走到石槽边,看了一眼少年,又看了看乌黑的银针和浑浊的药液,微微蹙眉:“强行压制,徒劳无功。此子已成‘阴阳炉鼎’,生死二气在其体内交织碰撞,非寻常手段可解。”

  “阁主,那该如何是好?”酸秀才急忙问道。

  阁主目光深邃,望向洞外沼泽的迷雾,缓缓道:“寻常之法既不可行,便行非常之法。需寻一处至阴至阳交汇之地,引地脉之力,辅以特殊仪式,方可尝试‘淬炼’,将其体内死亡本源转化为可用之‘源质’,同时保住那一点先天灵光不灭。”

  “至阴至阳交汇之地?”猴子脸挠头,“这鬼地方上哪找去?”

  阁主嘴角勾起一丝莫测的笑意:“此地往西八百里,有一处古迹,名曰‘阴阳界’,乃上古一处战场遗迹,亦是地脉节点。正是最佳之地。”

  他顿了顿,看向三人:“收拾一下,即刻出发。此行,恐不会太平。觊觎这‘炉鼎’的,可不止我们。”

  洞天内,刚刚平息的紧张气氛,再次变得凝重起来。

  龙渊城的冬日,天空总是灰蒙蒙的,压得人喘不过气。北疆大捷带来的短暂振奋,如同杯水车薪,迅速被现实严峻的困境所淹没。最致命的问题,并非来自外部的刀兵,而是内部逐渐见底的粮仓。

  行宫偏殿内,户部尚书脸色惨白,捧着的账册如同千斤重担,声音颤抖:“陛下……各州府粮仓存粮已不足支撑大军半月之用。北疆战事虽缴获部分牛羊,但于数十万大军而言,无异于九牛一毛。加之去岁各地收成本就寻常,今冬严寒,流民渐增,若再强行征粮,恐……恐生民变啊!”

  朱元璋面沉似水,手指用力按在太阳穴上,青筋隐隐跳动。他比谁都清楚粮食的重要性。没有粮食,再精锐的军队也会顷刻瓦解。争霸天下?不过是饿殍遍野的笑话。

  “各地藩王、勋贵、豪绅的存粮呢?”他声音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回陛下,已多次晓谕,然……各地皆以库存有限、需安抚地方为由,推诿拖延,实际输送粮草寥寥无几。”户部尚书的声音越来越低。

  殿内一片死寂。徐达、李善长等重臣皆眉头紧锁,无计可施。北元威胁暂解,但内部的蛀虫和地域隔阂,却成了更棘手的难题。强行摊派,必失民心,甚至可能逼反某些本就心怀鬼胎的势力。

  “看来,有人是觉得咱朱元璋新败之后,刀子不快了。”朱元璋缓缓抬起头,眼中没有怒火,只有一种冰冷的、令人胆寒的杀意,“觉得可以跟咱耍心眼,待价而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