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如果葡萄牙资助了哥伦布并提供了正确数据,他很可能不会因计算错误而误入美洲,而是真正抵达天竺。
哥伦布至死都坚信自己到达的美洲就是天竺,甚至将当地土着称为“印第安人”,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获得了足以与葡萄牙抗衡的广阔殖民地,从此由陆地国家转型为海洋强国,海上殖民帝国逐渐成形,与葡萄牙展开霸权争夺。
最终,西班牙成功崛起,成为第二代海洋霸主及首个“日不落帝国”。
(兄弟们,说完葡萄牙,再来看看大明。
在原历史中,大明几乎与葡萄牙同时开启了大航海时代,正值永乐、宣德年间。
这里不得不提朱元璋的外交理念。
总体而言,明朝的外交范围继承了元代的规模,但朱元璋的对外政策与元朝截然不同。
他反对元朝的征服掠夺模式,主张主动发展与藩国的友好关系,对周边国家采取“不侵占”政策,并在《皇明祖训》中列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试图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等级分明的和谐国际秩序。
简而言之,朱元璋推崇“王道”,而非蒙古人的“霸道”。
这一外交理念本身并无问题。
问题出在篡夺侄子皇位的朱棣身上。
1274年,这位篡夺侄儿皇位的 因得位不正而内心惶恐,为彰显自身威德,亟需举办盛典来证明其正统性。
万国来朝的景象最能满足其虚荣心,恰逢传闻流落海外的侄子下落不明。
于是,郑和这位传奇宦官开启了七下西洋的壮举。
得益于发达的造船技术、成熟的航海经验与精良的航海设备(如明太祖绘制的《大明混一图》),远航具备了坚实基础。
此行目的并非殖民掠夺,而是以怀柔之策广施恩惠——除 外,郑和船队多以厚赐册封示好。
沿途散财封官,为朱棣博取威望。
西洋诸国进献廉价贡品,换得丰厚赏赐,引得南洋小国争相朝贡。
皇帝的颜面得以保全,国库却日渐空虚,最终难以为继。
这场远航耗费巨资,却未能转化为推动商贸的契机,更未带回实质财富。
反观西方航海,唯利是图,劫掠成性。
他们以血腥手段攫取财富,进而殖民美洲、南洋、天竺、非洲及大洋洲,最终占据全球八成疆域。
不过,随着朱慕的崛起,未来这些土地——包括欧洲——终将归于汉人。
……
徐达率南路大军攻至科泽科德港,发现葡萄牙人所筑堡垒。
城门骤开,一名葡萄牙 携扈从策马执白旗而来,高喊:“此处乃葡萄牙属地,尔等速退!”
徐达蹙眉,厌烦于天竺繁杂的方言,误以为又是土着聒噪。
他对色目人素无好感,当即挥手示意进军。
铁骑压境,两名葡萄牙人仓皇逃回城堡。
1275年
城头缓缓升起一面白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徐达眉头微皱,望向自己尚未推进到城堡五十步内的军队,心中疑惑:这鬼地方的色目人竟连抵抗的力气都没有了?
正欲上前查探,副将汤和一把拽住他的臂膀:天德兄,谨慎些为好。这些色目人的白旗未必就是投降的意思。
徐达猛然警醒:说得是,连日来的顺遂倒让我大意了。派一队精锐带着千名天竺兵先去探探虚实。
试探部队刚抵近城墙,葡萄牙人便乖乖开启城门。五十余名商贾、水手和传教士垂首而出,双手高举——这些非战斗人员面对大军压境,早已丧失斗志。
接管科泽科德港后,徐达将俘虏关押入营,旋即挥师北上,准备与朱重八的中路大军会师。
......
中路战场上,朱重八的部队如烈火般向北席卷。他们专挑刹帝利与婆罗门阶层劫掠——军粮短缺迫使这支军队以战养战。每次洗劫完毕,这些高种姓贵族便会迎来屠刀。
出身贫寒的朱重八素来憎恶权贵,而天竺贵族们骄奢淫逸的做派更令他作呕。反倒是那些温顺如羔羊的贱民,竟让他动了恻隐之心,甚至萌生将其纳入麾下的念头。
这些贱民恰逢千载难逢的机遇。汉文化的包容特质与朱重八体恤弱者的性情,或许真能让受压迫千年的天竺底层迎来新生。
(朱重八决不会效仿西方殖民者勾结高种姓压迫底层的套路。但很快他将理解历史上殖民者的无奈——当西方人最初试图 低种姓反抗时,赫然发现这个民族早已在千年异族统治中彻底丧失了抗争意志。
殖民者们最终只能转向高种姓贵族:既然贱民甘愿匍匐,便先降服那些尚有血性的统治者罢。
曾经骁勇善战的高种姓贵族,在这片遍布温顺羔羊的土地上,逐渐被同化,失去了昔日的血性与战斗力。(由于贱民过于驯服,几乎无需动用强力 ,武力便随之退化。)
当西方殖民者征服这些高种姓后,便将他们当作牧羊犬,驱使这些“高贵”的爪牙去管理低种姓的羔羊。
朱重八起初只看到这些温顺贱民的便利,但当他深刻体会到本地土着的顽劣本性后,恐怕再难对他们抱有好感。届时,从朱慕处大规模移民将成为必然。
(每日劳作四五个小时便喊累,丢下锄头躲懒。即便被老爷鞭打,次日依旧故技重施。在抗拒劳动方面,他们可毫不温顺。
宁可挨打也要偷懒,宁死不肯累死。但他们对反抗压迫同样毫无兴趣。
是否似曾相识?像极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
这便是天竺人根深蒂固的劣根性,无可更改。)
朱重八尚未察觉这些土着的缺陷,继续率军北上,接连击溃维贾亚纳加尔王国的军队,势不可挡。
当年巴布尔仅凭一千五百骑兵便横扫北天竺,建立莫卧儿帝国。
如今朱重八手握万余精兵,又有朱慕提供的精良武器与皮甲(天竺酷热,铁甲易损皮肤),横扫南天竺易如反掌,只需暂避北方尚具战力的德里苏丹国即可。
“这鬼天气,热死人了!”汤和抹了把脖颈,甩出一串汗珠。
天竺的湿热远超中原,唯有未开发的海南可堪比拟。当朱重八的三路大军会师德干高原时,气温已攀升至三十四五度,稍一动弹便汗如雨下。
这些来自两淮的士卒虽适应过福州的湿热,却难抵天竺的酷暑,非战斗减员与日俱增。
短短两三月,维贾亚纳加尔王国南方疆土尽失,而布卡一世仍在与大臣扯皮。
布卡一世的王位得自其兄哈里哈拉一世。
这对兄弟堪称传奇。
相传三十余年前,天竺大地上的印度教国家几乎被绿教势力荡平,仅余零星小国苟延残喘。
1277年,流落民间的桑伽马王朝王子哈里哈拉一世和布卡一世兄弟,拜天竺教隐修为师,带领受压迫的天竺民众奋起反抗。他们一度被俘改信绿教,后逃脱继续抗争,最终重建天竺教国家维贾亚纳加尔王国。哈里哈拉一世成为开国君主,其弟布卡一世继位后推行集权政策引发贵族不满。
当南方突遭朱重八军队进攻时,布卡一世调兵遣将遭遇阻力。随着南方城池接连陷落,贵族们终于联合支援。这支海上而来的军队势如破竹,迫使北方贵族也献出粮饷。获得补给的维贾亚纳加尔军队向都城集结。
都城维贾亚纳加尔城(又名维查纳伽尔)位于贝拉里附近的肥沃平原,是座人口逾五十万的大城。布卡一世集结十万大军准备决战,誓要用侵略者的鲜血扞卫王权。
大臣们再次争执不休。
这次是南方派与北方派的对抗。
南方大臣支持 的决策,主张迅速剿灭入侵者,夺回土地与财富。
北方大臣则反对 ,坚持 据守维贾亚纳加尔城,阻挡敌军北上,等待北方主力驰援。
显然,北方大臣担心杂牌军溃败,导致战火蔓延至他们的地盘。
布卡一世急于 集权,这些大臣确实令人恼火!
金碧辉煌的王宫内,两派越吵越凶,甚至大打出手,仆役、护卫、奴隶纷纷卷入混战,布卡一世气得七窍生烟。
他当即派出王宫卫队支援南方 派——毕竟他是最坚定的 拥护者!
在 的助力下,南方派获胜,北方大臣的私兵被缴械,全员软禁于王宫。
为震慑群臣、巩固威望,布卡一世亲率十万大军出城迎战朱重八,并强令所有大臣随军观战。
南北两派大臣胆战心惊,却无力反抗!
……
维贾亚纳加尔城下,朱重八率五万大军遥望敌都。其中仅一万汉人士兵,余者皆是沿途收编的土着。
朱重八处决众多婆罗门与刹帝利,将其土地财富分给土着,迅速赢得拥戴。
当然,这份忠诚源于利益——卖命?绝无可能!
朱重八尚未察觉土着的心思,误以为他们真心归顺。
他分给土着的仅是小部分战利品,尤其是土地。他深知汉人士兵与未来移民才是根基,岂能让天竺土着独占沃土?
况且,这些土着疏于耕作,大片良田荒废,实在暴殄天物。
凭借财富 ,朱重八麾下扩充至五万。
他曾命将领训练土着,却发现他们训练懒散,唯有进食时精神抖擞。责骂仅能维持片刻效果,久之连鞭笞都无济于事。
有红巾军 建议 立威,但被朱重八否决。
朱重八并非心慈手软,只是顾虑到红巾军初至域外根基未稳,若大开杀戒恐失民心。
谁知当地土人浑不在意,只要屠刀未悬颈上,照样偷奸耍滑。这般没心没肺的做派,倒也算天下独一份。
汤和举着朱慕所赠的望远镜眺望城墙,忽见城门洞开,黑压压的兵马鱼贯而出,当即嚷道:重八哥!城里派兵来干仗了!
哥伦布至死都坚信自己到达的美洲就是天竺,甚至将当地土着称为“印第安人”,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获得了足以与葡萄牙抗衡的广阔殖民地,从此由陆地国家转型为海洋强国,海上殖民帝国逐渐成形,与葡萄牙展开霸权争夺。
最终,西班牙成功崛起,成为第二代海洋霸主及首个“日不落帝国”。
(兄弟们,说完葡萄牙,再来看看大明。
在原历史中,大明几乎与葡萄牙同时开启了大航海时代,正值永乐、宣德年间。
这里不得不提朱元璋的外交理念。
总体而言,明朝的外交范围继承了元代的规模,但朱元璋的对外政策与元朝截然不同。
他反对元朝的征服掠夺模式,主张主动发展与藩国的友好关系,对周边国家采取“不侵占”政策,并在《皇明祖训》中列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试图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等级分明的和谐国际秩序。
简而言之,朱元璋推崇“王道”,而非蒙古人的“霸道”。
这一外交理念本身并无问题。
问题出在篡夺侄子皇位的朱棣身上。
1274年,这位篡夺侄儿皇位的 因得位不正而内心惶恐,为彰显自身威德,亟需举办盛典来证明其正统性。
万国来朝的景象最能满足其虚荣心,恰逢传闻流落海外的侄子下落不明。
于是,郑和这位传奇宦官开启了七下西洋的壮举。
得益于发达的造船技术、成熟的航海经验与精良的航海设备(如明太祖绘制的《大明混一图》),远航具备了坚实基础。
此行目的并非殖民掠夺,而是以怀柔之策广施恩惠——除 外,郑和船队多以厚赐册封示好。
沿途散财封官,为朱棣博取威望。
西洋诸国进献廉价贡品,换得丰厚赏赐,引得南洋小国争相朝贡。
皇帝的颜面得以保全,国库却日渐空虚,最终难以为继。
这场远航耗费巨资,却未能转化为推动商贸的契机,更未带回实质财富。
反观西方航海,唯利是图,劫掠成性。
他们以血腥手段攫取财富,进而殖民美洲、南洋、天竺、非洲及大洋洲,最终占据全球八成疆域。
不过,随着朱慕的崛起,未来这些土地——包括欧洲——终将归于汉人。
……
徐达率南路大军攻至科泽科德港,发现葡萄牙人所筑堡垒。
城门骤开,一名葡萄牙 携扈从策马执白旗而来,高喊:“此处乃葡萄牙属地,尔等速退!”
徐达蹙眉,厌烦于天竺繁杂的方言,误以为又是土着聒噪。
他对色目人素无好感,当即挥手示意进军。
铁骑压境,两名葡萄牙人仓皇逃回城堡。
1275年
城头缓缓升起一面白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徐达眉头微皱,望向自己尚未推进到城堡五十步内的军队,心中疑惑:这鬼地方的色目人竟连抵抗的力气都没有了?
正欲上前查探,副将汤和一把拽住他的臂膀:天德兄,谨慎些为好。这些色目人的白旗未必就是投降的意思。
徐达猛然警醒:说得是,连日来的顺遂倒让我大意了。派一队精锐带着千名天竺兵先去探探虚实。
试探部队刚抵近城墙,葡萄牙人便乖乖开启城门。五十余名商贾、水手和传教士垂首而出,双手高举——这些非战斗人员面对大军压境,早已丧失斗志。
接管科泽科德港后,徐达将俘虏关押入营,旋即挥师北上,准备与朱重八的中路大军会师。
......
中路战场上,朱重八的部队如烈火般向北席卷。他们专挑刹帝利与婆罗门阶层劫掠——军粮短缺迫使这支军队以战养战。每次洗劫完毕,这些高种姓贵族便会迎来屠刀。
出身贫寒的朱重八素来憎恶权贵,而天竺贵族们骄奢淫逸的做派更令他作呕。反倒是那些温顺如羔羊的贱民,竟让他动了恻隐之心,甚至萌生将其纳入麾下的念头。
这些贱民恰逢千载难逢的机遇。汉文化的包容特质与朱重八体恤弱者的性情,或许真能让受压迫千年的天竺底层迎来新生。
(朱重八决不会效仿西方殖民者勾结高种姓压迫底层的套路。但很快他将理解历史上殖民者的无奈——当西方人最初试图 低种姓反抗时,赫然发现这个民族早已在千年异族统治中彻底丧失了抗争意志。
殖民者们最终只能转向高种姓贵族:既然贱民甘愿匍匐,便先降服那些尚有血性的统治者罢。
曾经骁勇善战的高种姓贵族,在这片遍布温顺羔羊的土地上,逐渐被同化,失去了昔日的血性与战斗力。(由于贱民过于驯服,几乎无需动用强力 ,武力便随之退化。)
当西方殖民者征服这些高种姓后,便将他们当作牧羊犬,驱使这些“高贵”的爪牙去管理低种姓的羔羊。
朱重八起初只看到这些温顺贱民的便利,但当他深刻体会到本地土着的顽劣本性后,恐怕再难对他们抱有好感。届时,从朱慕处大规模移民将成为必然。
(每日劳作四五个小时便喊累,丢下锄头躲懒。即便被老爷鞭打,次日依旧故技重施。在抗拒劳动方面,他们可毫不温顺。
宁可挨打也要偷懒,宁死不肯累死。但他们对反抗压迫同样毫无兴趣。
是否似曾相识?像极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
这便是天竺人根深蒂固的劣根性,无可更改。)
朱重八尚未察觉这些土着的缺陷,继续率军北上,接连击溃维贾亚纳加尔王国的军队,势不可挡。
当年巴布尔仅凭一千五百骑兵便横扫北天竺,建立莫卧儿帝国。
如今朱重八手握万余精兵,又有朱慕提供的精良武器与皮甲(天竺酷热,铁甲易损皮肤),横扫南天竺易如反掌,只需暂避北方尚具战力的德里苏丹国即可。
“这鬼天气,热死人了!”汤和抹了把脖颈,甩出一串汗珠。
天竺的湿热远超中原,唯有未开发的海南可堪比拟。当朱重八的三路大军会师德干高原时,气温已攀升至三十四五度,稍一动弹便汗如雨下。
这些来自两淮的士卒虽适应过福州的湿热,却难抵天竺的酷暑,非战斗减员与日俱增。
短短两三月,维贾亚纳加尔王国南方疆土尽失,而布卡一世仍在与大臣扯皮。
布卡一世的王位得自其兄哈里哈拉一世。
这对兄弟堪称传奇。
相传三十余年前,天竺大地上的印度教国家几乎被绿教势力荡平,仅余零星小国苟延残喘。
1277年,流落民间的桑伽马王朝王子哈里哈拉一世和布卡一世兄弟,拜天竺教隐修为师,带领受压迫的天竺民众奋起反抗。他们一度被俘改信绿教,后逃脱继续抗争,最终重建天竺教国家维贾亚纳加尔王国。哈里哈拉一世成为开国君主,其弟布卡一世继位后推行集权政策引发贵族不满。
当南方突遭朱重八军队进攻时,布卡一世调兵遣将遭遇阻力。随着南方城池接连陷落,贵族们终于联合支援。这支海上而来的军队势如破竹,迫使北方贵族也献出粮饷。获得补给的维贾亚纳加尔军队向都城集结。
都城维贾亚纳加尔城(又名维查纳伽尔)位于贝拉里附近的肥沃平原,是座人口逾五十万的大城。布卡一世集结十万大军准备决战,誓要用侵略者的鲜血扞卫王权。
大臣们再次争执不休。
这次是南方派与北方派的对抗。
南方大臣支持 的决策,主张迅速剿灭入侵者,夺回土地与财富。
北方大臣则反对 ,坚持 据守维贾亚纳加尔城,阻挡敌军北上,等待北方主力驰援。
显然,北方大臣担心杂牌军溃败,导致战火蔓延至他们的地盘。
布卡一世急于 集权,这些大臣确实令人恼火!
金碧辉煌的王宫内,两派越吵越凶,甚至大打出手,仆役、护卫、奴隶纷纷卷入混战,布卡一世气得七窍生烟。
他当即派出王宫卫队支援南方 派——毕竟他是最坚定的 拥护者!
在 的助力下,南方派获胜,北方大臣的私兵被缴械,全员软禁于王宫。
为震慑群臣、巩固威望,布卡一世亲率十万大军出城迎战朱重八,并强令所有大臣随军观战。
南北两派大臣胆战心惊,却无力反抗!
……
维贾亚纳加尔城下,朱重八率五万大军遥望敌都。其中仅一万汉人士兵,余者皆是沿途收编的土着。
朱重八处决众多婆罗门与刹帝利,将其土地财富分给土着,迅速赢得拥戴。
当然,这份忠诚源于利益——卖命?绝无可能!
朱重八尚未察觉土着的心思,误以为他们真心归顺。
他分给土着的仅是小部分战利品,尤其是土地。他深知汉人士兵与未来移民才是根基,岂能让天竺土着独占沃土?
况且,这些土着疏于耕作,大片良田荒废,实在暴殄天物。
凭借财富 ,朱重八麾下扩充至五万。
他曾命将领训练土着,却发现他们训练懒散,唯有进食时精神抖擞。责骂仅能维持片刻效果,久之连鞭笞都无济于事。
有红巾军 建议 立威,但被朱重八否决。
朱重八并非心慈手软,只是顾虑到红巾军初至域外根基未稳,若大开杀戒恐失民心。
谁知当地土人浑不在意,只要屠刀未悬颈上,照样偷奸耍滑。这般没心没肺的做派,倒也算天下独一份。
汤和举着朱慕所赠的望远镜眺望城墙,忽见城门洞开,黑压压的兵马鱼贯而出,当即嚷道:重八哥!城里派兵来干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