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

  主将殒命,呼伦军彻底崩溃。残部慌不择路从险峻山脊逃窜,折损近半。远处观战的王保保瞠目结舌,暗叹呼伦死得荒唐。

  滨县城下尸骸枕藉。六十奴连攻两日未克,皆因守军两门火炮屡屡轰散攻势。他渐察觉城中守军不过两千,先前所见脚印恐是疑兵之计,却未及深思。

  王保保若在此处,便会明白为何自己的谎言被郭兴一眼识破。他声称滨县已陷,八千守军尽数覆灭,可城中何来八千人?

  这正是郭兴看穿王保保骗局的缘由。

  城墙上,郭英满身血污,身躯疲惫,心中却燃着熊熊战意。

  他遥望远处那面大旗,暗自冷笑:察罕啊察罕,待我兄长率大军赶到,定叫你插翅难逃!

  殊不知,那大旗之下空无一人。

  …………

  大都城外,朱慕的军阵如滔天巨浪,一波接一波冲击着破头潘的本阵,声势骇人。

  那排山倒海般的威势,令破头潘前阵士卒面色惨白,握兵刃的手止不住颤抖。

  若非后方督战队持刀威慑,许多人早已溃逃。即便如此,他们仍悄悄向后挪步,仿佛退后半分便能稍缓心中恐惧。

  轰轰轰,轰轰轰……

  震耳欲聋的脚步声愈发逼近。

  与此同时,汉军大阵三面皆有元军蜂拥而至。

  若朱慕无法在合围前击溃破头潘,反倒会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破头潘咬牙活动双臂,掩饰自己的颤抖。

  周围诸将亦神色紧绷。

  这些草原猛将,面对“大魔王”朱慕时,亦难抑心中惶恐。

  …………

  察罕亲率一万铁骑疾驰于荒野。

  他并未驻留滨县城下,那杆两日未动的帅旗不过是障眼法。

  此刻,他正率军直奔济南城。

  据情报推算,郭氏兄弟兵力约四万,其中八千随郭英守滨县,三万被郭兴调走,济南几乎空虚。

  他却不知滨县仅有郭英两千兵马,而济南实有八千守军。

  一万骑兵突袭两千守军的济南,或可轻易得手。

  但若面对八千守军,即便察罕亲自出马,奇袭亦难奏效。

  郭兴布下疑兵,本非防备察罕回马枪,纯属天性谨慎使然。

  这份谨慎令他必须留足守城兵力方肯出征,又忧心弟弟守城压力,故以脚印迷惑敌军,使其攻城时投鼠忌器。

  阴差阳错间,竟恰好破了察罕的奇谋。

  “敌袭!敌袭!”济南城头骤然响起刺耳的铜锣声。

  厚重的城门正缓缓闭合,吊桥也在吱呀声中升起。

  快!再快些,冲过去!

  察罕压低身形,拼命鞭策战马。周围的骑兵更加疯狂,马刺狠狠刺向马腹,鞭子抽得马臀啪啪作响。战马嘶鸣着狂奔,一个接一个的骑兵越过察罕,怒吼着冲向尚未完全升起的吊桥。

  察罕紧盯着逐渐关闭的城门,心急如焚。若不能及时冲进城,就得用无数人命填这座城。

  最前方的骑兵在吊桥升至半空时赶到。几十骑不顾生死冲向吊桥边缘,多数人连人带马坠入护城河,只有两骑成功跃上吊桥。

  察罕大喝。

  那两名骑兵挥刀猛砍,终于斩断牵引吊桥的牛皮索。

  轰隆!

  吊桥重重砸落。

  城头箭如雨下,两名立功的元军骑兵瞬间被射成刺猬。但更多骑兵已冲过吊桥,杀入尚未关严的城门。

  冲!全军冲锋!

  察罕眼中燃起希望。只要骑兵能阻止城门关闭,济南便是囊中之物。

  铁蹄震天,先锋部队终于冲进城内。

  厮杀声越来越响。察罕却心生疑惑:区区两千守军分散四门,怎么还没击溃?

  当他冲入城门,眼前景象令他愕然——两千汉军竟在窄道列阵,死死挡住骑兵去路。

  不对!汉军怎会全聚于此?就算发现我军后调兵,时间也来不及!

  杀!突破他们!

  察罕顾不得多想,只要冲破这道防线,开阔地带便是骑兵天下。但汉军如铜墙铁壁,伤亡惨重却寸步不退。

  这不对劲......

  两刻钟后,西面突然杀出两千生力军加入防线。察罕大惊:这些人从哪来的?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东面又涌来两千援军。

  半柱香后,南面再添两千精兵。

  转眼间,八千汉军在窄道结成百米纵深的军阵。察罕望着这铁桶般的防线,头皮一阵发麻。

  如此险峻的地势,这般严密的步兵防线,骑兵如何突破?

  察罕咬牙发出不甘的军令。

  低沉的号角声回荡在战场,入城的骑兵如潮水般缓缓退却。

  济南城下。

  当最后一骑退出城门,察罕勒马回望。沉重的城门正缓缓闭合,透过缝隙仍能看见敌军严阵以待的步兵方阵,彻底封死了 的通道。

  察罕胸中郁结难平——郭氏兄弟竟识破了他的计谋。滨县城外那八千兵马的痕迹,分明是精心布置的疑兵。

  可恨!

  自征战以来首次在谋略上落败,挫败感如毒蛇般啃噬着他的骄傲。殊不知对方不过是误打误撞。

  深吸一口气压下情绪,察罕果断率军撤离。这济南城,终究是块啃不动的硬骨头。

  城头守将望着远去的尘烟,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若非元军兵力不足,此刻济南恐怕已易主。

  速报郭兴将军!他急声喝道,这支全是骑兵的敌军行踪诡秘,谁知下一个遭袭的会是哪里?

  ......

  暮色四合时。

  济南遇袭?险些破城?郭兴接到战报时,长矛还滴着未干的血。

  刚结束一 势的士兵正在休整,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怔在原地。目光扫过远处王保保的将旗,忽然灵光乍现:若察罕不在滨县,也不在此处......

  原先笃定察罕在滨县围城,此刻思路骤然开阔。那滨县城外的阵仗,莫非是诱他深入的幌子?

  可济南之围已解,那支骑兵接下来会扑向何处?郭兴握紧拳头,现在当务之急是尽快歼灭山上残敌。

  山巅的王保保拄着断刀喘息,盔甲下的衣衫早已被血汗浸透。他从未想过,这些曾经温顺如羔羊的汉人,如今竟能爆发出如此骇人的战力。

  1207年

  王保保纵马疾驰,胸中郁结难平。每逢遇上汉王朱慕的兵马,大元铁骑便难逃败绩,这令他愤懑不已。

  可恨!汉军竟强悍至此!

  破头潘望着黑色洪流碾碎己方战阵,惊骇欲绝。朱慕的军阵宛若擎天巨锤,每次冲击都挟万钧之势,将元军防线层层瓦解。那震天动地的踏步声犹如催命惊雷,所过之处摧枯拉朽。

  轰!轰轰!

  汉军踏着死亡鼓点稳步推进,元军如待宰羔羊般节节败退。城楼上的妥欢帖睦尔被这惊天威势所慑,踉跄后退间跌坐在地。

  这...这哪是凡间兵马...

  他望着城下浑然一体的钢铁洪流,心神俱震。这支超越时代的铁军,纵使手持凡铁亦所向披靡。朱慕甚至无需指挥,整支军队便如碾盘般将前方万物碾作齑粉。

  ......

  六十奴面如死灰,却带着几分释然——城中守军果然不足八千,仅剩城头残兵五百。两昼夜的惨烈攻防令双方元气大伤,即便郭英据险而守,在元军潮水般的攻势下也不得不以血肉筑墙。

  弟兄们!汉人强弩之末了!破城之后,三日不封刀!六十奴举刀狂吼。四周元军眼中泛起嗜血凶光,咆哮声如瘟疫般蔓延。这些战士早已被杀戮侵蚀神智,只剩最原始的屠戮本能。

  城上城下,多数人已如提线木偶般机械厮杀。唯六十奴与郭英尚存清明。郭英望见新一轮元军如狼似虎扑来,转身凝视身后残存的将士,握刀的手指节发白。

  五百名战士面容狰狞,眼中燃烧着嗜血的光芒,静候着下一轮冲锋的号令。

  城楼上,他抬眼望向天际,日头已西沉大半。只要能顶住这 势,今日便能安然度过。只是不知,待夕阳西下时,还能有多少兄弟站在这里!

  他狠狠压下心头翻涌的悲怆,五指收紧刀柄,目光如炬盯着城下逼近的敌军。备战!暴喝声中钢刀高举,却见元军阵中突然响起收兵金鸣,如潮水般退去的敌军让他蓄满力道的战意骤然落空。

  郭英怔立城头,胸中郁结着说不出的憋闷,却又隐隐松了口气。

  元军大帐内,六十奴脸色铁青地瞪着传令兵:王保保当真败了?得到确认后,他怒砸桌案——这废物竟连半日都撑不住!眼看滨县唾手可得。

  王将军命您速至高青会师。

  高青?六十奴霍然起身指向地图,黄河如巨蟒横亘在滨县与高青之间。他哪来的渡船?

  近日山东大旱,黄河水浅,王将军率部泅渡......

  泅渡黄河?!六十奴眼珠暴突,三万大军都喂了鱼虾不成?

  只剩...三千余骑。传令兵额头沁汗。六十奴闻言险些背过气去,却在望向滨县城头时陷入沉默——那些汉军,确实凶悍得可怕。

  ............

  渝州城内,明玉珍焦躁地来回踱步。李思齐这头恶狼趁他与陈友谅缠斗之际,竟从七盘岭突袭成都平原,连克巴中、苍溪数城,兵锋直指绵阳。

  数日前,明玉珍派太子明升前往成都坐镇,至今杳无音信,令他寝食难安。

  大殿内烛火摇曳,明玉珍来回踱步,身旁唯有谋士刘祯侍立。刘祯拱手道:陛下,蜀道艰险,太子殿下赴任不过五日,未及传讯实属寻常。

  明玉珍驻足叹息:朕非独忧太子,更恐成都生变。

  刘祯宽慰道:李思齐虽突袭得手,然绵阳地势险要,太子殿下英明神武,必能固守。当务之急,乃陈友谅大军压境。其连克巫县、夔州,渝州危在旦夕。戴寿将军困守万州,亟待援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