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官兵布阵,为求全城扫荡,战线拉得极长。虽控域宽广,却致阵型单薄。
此乃察罕细微之误算。他万未料到,往日如鼠窜巷的汉军,竟敢在绝对劣势下集结主力正面迎战。
更出乎意料的是,花云抱死志冲锋,竟有破阵惊雷之效。
两千汉军在数万敌阵一隅突进,杀得官兵血肉横飞,与稳步推进的其他战线形成骇人对比。
花云稍歇,粗重喘息间气力渐复。
他狞视阵后察罕,战斧遥指:弟兄们,取察罕首级!吼声未落,巨斧再扬。
官兵胆裂,见其冲来纷纷避退。
在花云率领下,两千死士如尖刀贯入敌阵,将官兵战线生生劈作两段。
察罕震怒!
敌之勇猛尚可忍,己方畏战岂能容?
大元疆土,为何养不出这等忠勇死士?!
愤懑化作怒火。
急令麾下:合里,率五百督战队上前,退者立斩!
遵命!
督战刀锋出鞘,官兵溃势稍止。而花云气力已衰。
马背上的察罕目光如电,当即喝令:合里压上,敌军力竭了!
官兵人多势众,花云部众虽凭血气初时锐不可当,然久战必疲。
当优势易手,勇锐渐消,连日征战的疲惫便如潮涌来。
此刻汉军虽仍死战,却难敌密如骤雨的刀枪。每过片刻,便有十余人倒下。
花云双臂渐沉,昔日一斧毙敌的威势,如今数击难退。
官兵对花云的畏惧逐渐消散,许多人面露凶光地围了上来,企图争夺这份头功。
身后一名汉军小卒高声喊道:“花云将军,敌军太多了,冲不过去!快撤!快撤!”
话音未落,他已带着几人冲上前,奋力格挡四周袭来的兵器,试图掩护花云后撤。
花云环顾四周,全是昔日濠州红巾军的老兄弟。
撤退?
他望向近在眼前的察罕。
就在迟疑之际,身旁的老兄弟已接连倒下数人。
“将军快撤!兄弟们撑不住了!”小卒焦急大喊。
花云又回头望向麾下将士,一张张疲惫的面孔映入眼帘。
不,绝不能退!
弟兄们全凭一口气硬撑着,一旦这口气泄了,必定溃不成军,再难抵挡官兵的围剿。
那样的话,所有的牺牲都将白费!
他的神情愈发凝重,语气更加坚决:“我们已杀入敌阵深处,全凭死战之心支撑,此刻若退,必成溃败之局。到那时,所有人都将任人宰割,绝无生路……所以,一步也不能退!”
说罢,花云丢下沉重的铁斧,抽出腰间轻便的长刀,手腕一抖,刀刃震颤,发出嗡鸣。
他厉声喝道:“兄弟们,我早说过,今日一战,就没打算活着回去!大家随我一起,死则同死,黄泉路上也好作伴!”
话音未落,他已拼尽余力向前冲杀。汉军将士受其鼓舞,也纷纷榨干最后一丝力气,紧随花云死战到底。
察罕暗自叹息:“兵法有云,军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能扛鼎,足可追马,夺旗斩将,必有能者。如花云这般悍勇之将,堪称‘一军之命’,名副其实。”
战况越发惨烈,官兵尚在厮杀,汉军却是在搏命,每前进一步,都有人倒下,却无一人后退。
呐喊与哀嚎、勇猛与疯狂、杀戮与死亡,交织成一幅沸腾而惨烈的画卷,令人心神震撼。
这场恶战在血与火中一步步走向终结。
太慢了,还是太慢了!
察罕等不及了,他缓缓拔刀,向前一指。身后的铁甲骑兵放下护面,纷纷冲出,直扑前方战场。
为首一将早已盯上花云,此刻冷笑一声,勒马减速,反手取弓搭箭,一箭射中花云胸口。
“啊!”
花云痛呼倒地,随即又猛地跃起,吼道:“老子没事!继续杀!”
他的胸前,箭羽微微颤动,箭身已没入血肉至少三寸。
花云面容扭曲,强忍胸口撕裂般的剧痛——那支重箭的铲形箭簇足有一寸三分宽,贯穿胸膛时斩断两根肋骨,每次呼吸都像刀剐。
他浑身被冷汗浸透,唯有嘶吼能压住剧痛:“杀!杀过去!别回头!”
“杀!”花云染血的吼声混着冷汗砸进尘土。蒙古将领收弓抽刀,策马逼近——不是他不想补箭,而是混战的人群遮蔽了视线。
“休想!”花云盯着十步外的敌帅怒吼,却被铁骑洪流吞没。汉军阵型如纸片般崩碎,两名士卒被撞得倒飞入阵。两侧陌刀手欲救,却被刀盾兵死死缠住。
铛!头盔挨了记重击,花云踉跄着抓起一面残盾,发狠撞向敌骑。那骑兵栽 背的瞬间,盾牌已化作嗜血猛兽:甲胄爆裂、刀戟折断、颅骨粉碎的闷响在铁骑中炸开。血肉飞溅中,花云竟逆着洪流推进!
“将军!”身后士卒的哭喊撕心裂肺。他们明白,这疯虎般的冲锋是求死之志。
最终花云倒在察罕七步之外。两千汉军无一生还,残破的黑旗在城门风中猎猎作响,像未熄的战魂。
城中石板地面无法插旗,汉军将士便以血肉为基,将战旗牢牢固定,在狂风中屹立不倒。
察罕策马至旗前,凝视着旗上大字。
环顾四周,遍地尸骸。
这区区一字,竟有如此魔力,令无数好汉甘愿赴死?
他无法理解!
怒火中烧,他拔刀欲斩断这面旗帜。
刀刚出鞘,一骑飞驰入城。
大人!汉军骑兵来袭,数量众多!
察罕脸色骤变,急驰出城。只见城南方向,铁骑如黑潮般席卷而来,似洪水决堤,乌云压顶。
该死!
怎会来得如此之快?
按察罕估算,汉军援兵至少还需两日方能抵达。
他低估了背嵬军的骑术与意志。一人三马,昼夜兼程,这支铁军比预期提前两日兵临庐州。
常遇春当真拼了性命!
望见城外游弋的官军骑兵,常遇春双目赤红,杀意滔天。刘伯温临行嘱托在耳边回响:
庐州,万不可失。
马刀前指,五千背嵬军骤然加速,铁蹄撼动大地。
常遇春长啸当先。
铁骑洪流漫过地平线,如海啸般席卷春末原野。万千战马奔腾,无数铁甲生辉。马鬃马尾在风中飞扬,黑甲折射幽光。骑兵阵列层层叠叠,化作一体,以惊人的速度推进。
宛如吞噬天地的巨兽。
城外官军发现这骇人阵势,顿时大乱。
数骑仓皇入城报信,余众慌忙列阵,准备迎击汉军铁骑。
突然,城中响起撤退号角。
城外官兵先是一怔,继而如蒙大赦——不必直面那恐怖的钢铁洪流了。
察罕何尝愿退?却不得不退。
刚夺庐州,尚未掌控,敌军已至,来的还是骑兵。
莫说接管城池,城外部队都来不及撤回。
更不愿被困庐州。
他仅四万兵马,而汉军援兵将源源不断。
可惜了。
汉军若再迟一步,他就能稳固庐州城防,以此为根基派遣骑兵四处出击,逐步将汉军逼退至长江以南。
常遇春的突袭彻底打乱了他的部署。
此刻的常遇春强撑着眼皮,竭力不让自己睡去。
连日来,他夜夜在马背上歇息,自然难以安眠。
奇怪,上次随汉王长途奔袭时丝毫不觉疲惫,这次却困倦不堪……
他心中疑惑不解。
然而,逐渐逼近的城墙让他猛然清醒。
透过面甲的缝隙,他瞧见官兵骑兵正绕城而行,似乎无意与他交锋。
莫非庐州尚未陷落?又或者,刚刚攻下?
花云那小子不知如何了。
常遇春与花云相交数次,颇为欣赏这位悍将,二人算得上好友。
他一路疾驰,既因刘伯温的嘱托,亦为保全花云。
说来也怪,常遇春最投契的几位挚友,皆非汉军旧部——张定边乃陈友谅麾下,傅友德隶属刘福通,而花云也是在郭子兴死后才归顺大汉。
“将军,是否入城?”副将高声询问。
常遇春猛然回神,“不进城,绕过去!”
他挥刀向右示意,后方号角声骤起。
常遇春的提前抵达令察罕措手不及。
他只得放弃攻城,匆忙在城外整军列阵。
常遇春的背嵬军亦未入城,自城侧绕行而过。
当背嵬军抵达城北时,察罕大军已严阵以待,背靠城墙静候汉军冲锋。
背嵬军在一里外缓速重整阵型,蓄势待发。
常遇春眯眼审视敌阵,暗自腹诽:“察罕这老狐狸,缩得倒严实!”
官兵阵型密不透风,前阵与两翼皆布长兵,后方尚有骑兵压阵。
若贸然强攻,必遭重创。
即便背嵬军能破阵,代价亦将惨重。
更棘手的是,敌阵后方那支骑兵虎视眈眈。
正踌躇间,北方忽闻号角金鼓齐鸣,两军俱惊。
察罕面露喜色,常遇春却眉头紧锁。
来者何人?
自然是乘船自三汊河而来的王保保。
…………
大都。
察罕府。
“父亲此战能胜么?此番对阵汉王,那逆贼似与父亲一般,未尝败绩……”
李敏(敏敏帖木儿)原在房中读书,忽觉心绪不宁,遂搁下书卷步入庭院。
侍女柳儿紧随其后。
闻得大 忧思,柳儿撇嘴道:“定是老爷得胜!那逆贼岂能胜过老爷?”
“难说。朱慕此人非同小可,连脱脱伯父都折在他手中。”李敏轻咬银牙,“若天有公道,便教那伪汉贼首葬身狼腹!”
虽说着狠话,她明眸流转的模样仍令人心折。
柳儿岔开话题:“大 ,为何大个子与小和尚至今未有音讯?莫非遭遇不测?”
李敏眼前浮现那双深潭般的眼眸——
“应当……无恙。”
她答得迟疑。以大个子的身手,纵遇乱兵亦能自保。
柳儿却突然面色煞白。
…………
南阳城内,朱慕望着蓝玉、小和尚与王离三人,目露欣慰。
忽而想起金陵的沈玉莲。
八月临盆在即,不知是男是女。他盼着得个长子——非因重男轻女,而是这偌大基业需有继承之人。
此乃察罕细微之误算。他万未料到,往日如鼠窜巷的汉军,竟敢在绝对劣势下集结主力正面迎战。
更出乎意料的是,花云抱死志冲锋,竟有破阵惊雷之效。
两千汉军在数万敌阵一隅突进,杀得官兵血肉横飞,与稳步推进的其他战线形成骇人对比。
花云稍歇,粗重喘息间气力渐复。
他狞视阵后察罕,战斧遥指:弟兄们,取察罕首级!吼声未落,巨斧再扬。
官兵胆裂,见其冲来纷纷避退。
在花云率领下,两千死士如尖刀贯入敌阵,将官兵战线生生劈作两段。
察罕震怒!
敌之勇猛尚可忍,己方畏战岂能容?
大元疆土,为何养不出这等忠勇死士?!
愤懑化作怒火。
急令麾下:合里,率五百督战队上前,退者立斩!
遵命!
督战刀锋出鞘,官兵溃势稍止。而花云气力已衰。
马背上的察罕目光如电,当即喝令:合里压上,敌军力竭了!
官兵人多势众,花云部众虽凭血气初时锐不可当,然久战必疲。
当优势易手,勇锐渐消,连日征战的疲惫便如潮涌来。
此刻汉军虽仍死战,却难敌密如骤雨的刀枪。每过片刻,便有十余人倒下。
花云双臂渐沉,昔日一斧毙敌的威势,如今数击难退。
官兵对花云的畏惧逐渐消散,许多人面露凶光地围了上来,企图争夺这份头功。
身后一名汉军小卒高声喊道:“花云将军,敌军太多了,冲不过去!快撤!快撤!”
话音未落,他已带着几人冲上前,奋力格挡四周袭来的兵器,试图掩护花云后撤。
花云环顾四周,全是昔日濠州红巾军的老兄弟。
撤退?
他望向近在眼前的察罕。
就在迟疑之际,身旁的老兄弟已接连倒下数人。
“将军快撤!兄弟们撑不住了!”小卒焦急大喊。
花云又回头望向麾下将士,一张张疲惫的面孔映入眼帘。
不,绝不能退!
弟兄们全凭一口气硬撑着,一旦这口气泄了,必定溃不成军,再难抵挡官兵的围剿。
那样的话,所有的牺牲都将白费!
他的神情愈发凝重,语气更加坚决:“我们已杀入敌阵深处,全凭死战之心支撑,此刻若退,必成溃败之局。到那时,所有人都将任人宰割,绝无生路……所以,一步也不能退!”
说罢,花云丢下沉重的铁斧,抽出腰间轻便的长刀,手腕一抖,刀刃震颤,发出嗡鸣。
他厉声喝道:“兄弟们,我早说过,今日一战,就没打算活着回去!大家随我一起,死则同死,黄泉路上也好作伴!”
话音未落,他已拼尽余力向前冲杀。汉军将士受其鼓舞,也纷纷榨干最后一丝力气,紧随花云死战到底。
察罕暗自叹息:“兵法有云,军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能扛鼎,足可追马,夺旗斩将,必有能者。如花云这般悍勇之将,堪称‘一军之命’,名副其实。”
战况越发惨烈,官兵尚在厮杀,汉军却是在搏命,每前进一步,都有人倒下,却无一人后退。
呐喊与哀嚎、勇猛与疯狂、杀戮与死亡,交织成一幅沸腾而惨烈的画卷,令人心神震撼。
这场恶战在血与火中一步步走向终结。
太慢了,还是太慢了!
察罕等不及了,他缓缓拔刀,向前一指。身后的铁甲骑兵放下护面,纷纷冲出,直扑前方战场。
为首一将早已盯上花云,此刻冷笑一声,勒马减速,反手取弓搭箭,一箭射中花云胸口。
“啊!”
花云痛呼倒地,随即又猛地跃起,吼道:“老子没事!继续杀!”
他的胸前,箭羽微微颤动,箭身已没入血肉至少三寸。
花云面容扭曲,强忍胸口撕裂般的剧痛——那支重箭的铲形箭簇足有一寸三分宽,贯穿胸膛时斩断两根肋骨,每次呼吸都像刀剐。
他浑身被冷汗浸透,唯有嘶吼能压住剧痛:“杀!杀过去!别回头!”
“杀!”花云染血的吼声混着冷汗砸进尘土。蒙古将领收弓抽刀,策马逼近——不是他不想补箭,而是混战的人群遮蔽了视线。
“休想!”花云盯着十步外的敌帅怒吼,却被铁骑洪流吞没。汉军阵型如纸片般崩碎,两名士卒被撞得倒飞入阵。两侧陌刀手欲救,却被刀盾兵死死缠住。
铛!头盔挨了记重击,花云踉跄着抓起一面残盾,发狠撞向敌骑。那骑兵栽 背的瞬间,盾牌已化作嗜血猛兽:甲胄爆裂、刀戟折断、颅骨粉碎的闷响在铁骑中炸开。血肉飞溅中,花云竟逆着洪流推进!
“将军!”身后士卒的哭喊撕心裂肺。他们明白,这疯虎般的冲锋是求死之志。
最终花云倒在察罕七步之外。两千汉军无一生还,残破的黑旗在城门风中猎猎作响,像未熄的战魂。
城中石板地面无法插旗,汉军将士便以血肉为基,将战旗牢牢固定,在狂风中屹立不倒。
察罕策马至旗前,凝视着旗上大字。
环顾四周,遍地尸骸。
这区区一字,竟有如此魔力,令无数好汉甘愿赴死?
他无法理解!
怒火中烧,他拔刀欲斩断这面旗帜。
刀刚出鞘,一骑飞驰入城。
大人!汉军骑兵来袭,数量众多!
察罕脸色骤变,急驰出城。只见城南方向,铁骑如黑潮般席卷而来,似洪水决堤,乌云压顶。
该死!
怎会来得如此之快?
按察罕估算,汉军援兵至少还需两日方能抵达。
他低估了背嵬军的骑术与意志。一人三马,昼夜兼程,这支铁军比预期提前两日兵临庐州。
常遇春当真拼了性命!
望见城外游弋的官军骑兵,常遇春双目赤红,杀意滔天。刘伯温临行嘱托在耳边回响:
庐州,万不可失。
马刀前指,五千背嵬军骤然加速,铁蹄撼动大地。
常遇春长啸当先。
铁骑洪流漫过地平线,如海啸般席卷春末原野。万千战马奔腾,无数铁甲生辉。马鬃马尾在风中飞扬,黑甲折射幽光。骑兵阵列层层叠叠,化作一体,以惊人的速度推进。
宛如吞噬天地的巨兽。
城外官军发现这骇人阵势,顿时大乱。
数骑仓皇入城报信,余众慌忙列阵,准备迎击汉军铁骑。
突然,城中响起撤退号角。
城外官兵先是一怔,继而如蒙大赦——不必直面那恐怖的钢铁洪流了。
察罕何尝愿退?却不得不退。
刚夺庐州,尚未掌控,敌军已至,来的还是骑兵。
莫说接管城池,城外部队都来不及撤回。
更不愿被困庐州。
他仅四万兵马,而汉军援兵将源源不断。
可惜了。
汉军若再迟一步,他就能稳固庐州城防,以此为根基派遣骑兵四处出击,逐步将汉军逼退至长江以南。
常遇春的突袭彻底打乱了他的部署。
此刻的常遇春强撑着眼皮,竭力不让自己睡去。
连日来,他夜夜在马背上歇息,自然难以安眠。
奇怪,上次随汉王长途奔袭时丝毫不觉疲惫,这次却困倦不堪……
他心中疑惑不解。
然而,逐渐逼近的城墙让他猛然清醒。
透过面甲的缝隙,他瞧见官兵骑兵正绕城而行,似乎无意与他交锋。
莫非庐州尚未陷落?又或者,刚刚攻下?
花云那小子不知如何了。
常遇春与花云相交数次,颇为欣赏这位悍将,二人算得上好友。
他一路疾驰,既因刘伯温的嘱托,亦为保全花云。
说来也怪,常遇春最投契的几位挚友,皆非汉军旧部——张定边乃陈友谅麾下,傅友德隶属刘福通,而花云也是在郭子兴死后才归顺大汉。
“将军,是否入城?”副将高声询问。
常遇春猛然回神,“不进城,绕过去!”
他挥刀向右示意,后方号角声骤起。
常遇春的提前抵达令察罕措手不及。
他只得放弃攻城,匆忙在城外整军列阵。
常遇春的背嵬军亦未入城,自城侧绕行而过。
当背嵬军抵达城北时,察罕大军已严阵以待,背靠城墙静候汉军冲锋。
背嵬军在一里外缓速重整阵型,蓄势待发。
常遇春眯眼审视敌阵,暗自腹诽:“察罕这老狐狸,缩得倒严实!”
官兵阵型密不透风,前阵与两翼皆布长兵,后方尚有骑兵压阵。
若贸然强攻,必遭重创。
即便背嵬军能破阵,代价亦将惨重。
更棘手的是,敌阵后方那支骑兵虎视眈眈。
正踌躇间,北方忽闻号角金鼓齐鸣,两军俱惊。
察罕面露喜色,常遇春却眉头紧锁。
来者何人?
自然是乘船自三汊河而来的王保保。
…………
大都。
察罕府。
“父亲此战能胜么?此番对阵汉王,那逆贼似与父亲一般,未尝败绩……”
李敏(敏敏帖木儿)原在房中读书,忽觉心绪不宁,遂搁下书卷步入庭院。
侍女柳儿紧随其后。
闻得大 忧思,柳儿撇嘴道:“定是老爷得胜!那逆贼岂能胜过老爷?”
“难说。朱慕此人非同小可,连脱脱伯父都折在他手中。”李敏轻咬银牙,“若天有公道,便教那伪汉贼首葬身狼腹!”
虽说着狠话,她明眸流转的模样仍令人心折。
柳儿岔开话题:“大 ,为何大个子与小和尚至今未有音讯?莫非遭遇不测?”
李敏眼前浮现那双深潭般的眼眸——
“应当……无恙。”
她答得迟疑。以大个子的身手,纵遇乱兵亦能自保。
柳儿却突然面色煞白。
…………
南阳城内,朱慕望着蓝玉、小和尚与王离三人,目露欣慰。
忽而想起金陵的沈玉莲。
八月临盆在即,不知是男是女。他盼着得个长子——非因重男轻女,而是这偌大基业需有继承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