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消极”执行-《穿越系列之楚云飞》

  三月二十日,夜幕下的广州城,戒严令如同铁幕般笼罩全城。黄埔军校内部,气氛肃杀,灯火通明,却静得可怕,只有巡逻队沉重的脚步声和远处市区隐约传来的零星枪声,提醒着人们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夜晚。楚云飞坐在战术教研室内,油灯的光晕勾勒出他棱角分明的侧脸,神情凝重如铁。

  校本部的命令已经下达,清晰而冰冷:要求各教学单位、学员大队立即彻查内部“思想不稳、言行可疑”人员,尤其是与共产党、苏联顾问过从甚密者,列出名单,严密监控,听候进一步指令。这纸命令,无异于清洗的内部动员令。

  几乎同时,驻防广州城区及周边的第一军各部也接到了行动指令,要求迅速控制各要害部门、交通枢纽,并配合“特别行动组”搜捕“阴谋叛乱分子”。

  楚云飞手中握着这两份命令,感觉重如千钧。他知道,自己不能公然抗命,那等于自取灭亡。但他也绝不能成为这场血腥清洗的帮凶。他必须在这狭小的缝隙中,找到一种既能表面上“执行命令”,又能实质上“消极抵制”、尽可能减少损失的方式。

  第一步:拖延与模糊化处理(针对校内清查)

  他召集了战术教研室下属的几名主要教官(其中既有他的心腹,也有背景复杂者)。他没有传达那份措辞严厉的清查令原文,而是以一种“顾全大局、维护稳定”的口吻重新诠释:

  “诸位,眼下局势非常,校本部要求我们加强学员管理,确保教学秩序稳定。当务之急是防止学员因外界流言产生恐慌、引发不必要的骚动。我要求:各队教官加强对学员的日常观察和思想引导,重点是安抚情绪,强调纪律。如发现确有情绪异常、言行出格者,需单独谈话,耐心教育,并第一时间向我报告,由我亲自处理。切忌简单粗暴,避免激化矛盾。我们要对学员负责,也要对黄埔的声誉负责。”

  这番指示,将“清查”偷换概念为“安抚”和“管理”,强调“内部处理”和“向我报告”,实际上架空了大规模检举揭发的可能,为保护可能被盯上的左倾学员设置了一道缓冲,也将处置权暂时揽到了自己手中,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第二步:选择性“失聪”与“迟缓”(针对城区配合行动)

  更棘手的是城区的行动命令。他所属的军官高等教育班(其学员多为在职军官,有部分人员临时配属城内单位)也接到了协助戒严的命令。楚云飞采取了“精确迟缓”的策略。

  他挑选了几名绝对可靠、心思缜密的心腹军官,低声吩咐:“你们带一个小队,持通行证,前往城区指定区域‘执行戒严巡逻任务’。记住三点:一、行军路线选择次要街道,避开苏联顾问公寓、罢工委员会等敏感区域;二、行动速度‘按章办事’,不必急于求成,遇到其他部队设卡或行动,主动避让,配合即可,绝不主动参与搜查、抓捕;三、若遇特殊情况或接到矛盾指令,立即派人回报,没有我的明确命令,不准擅自行动。”

  这实际上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磨洋工”,避免自己的部队直接卷入血腥的抓捕行动,尤其是避免与可能抵抗的工人纠察队或左派人员发生正面冲突。

  关键一步:创造时间窗口(秘密信息传递)

  就在布置完“迟缓”任务后,楚云飞利用校内通讯暂时混乱的间隙,做了一件极其冒险的事。他写了一封极其简短的密信,内容只有几个代号和预设的暗语,意思是“清洗已开始,名单在整理,速离”。他通过一条绝密的单线联络渠道(利用一名负责采买、可短暂离校的勤务兵),试图将信息传递给可能还未被控制的中共广东区委某个秘密联络点。他无法确定这封信能否送到,但这已是他能为城内同志做的、最大限度的努力,希望能为他们争取到几分钟、甚至几小时的转移时间。

  整个夜晚,楚云飞坐镇教研室,不断接收着各方传来的零碎、混乱且令人心悸的消息:

  “报告!城内戒严部队与罢工委员会工人发生冲突,有伤亡!”

  “报告!苏联顾问住所被重兵包围,许愿不允许任何人进出!”

  “报告!海军局多名军官被带走!”

  “校本部催促我部加快清查进度!”

  每一条消息都像重锤敲在楚云飞心上。他强压着愤怒与焦虑,对外一律以“正在稳步推进,情况复杂,需谨慎处理”为由进行回复,继续拖延校内的清查,并严令城内部队“保持警戒,避免卷入不明冲突”。

  他的“消极”执行策略,在全局性的疯狂清洗中,如同激流中的一块顽石,虽然无法改变洪流的走向,却确实在局部创造了一些微小的时间差和空间。例如,他派往城区的部队因“行动迟缓”,恰好“错过”了对某处工会据点的包围时间,据后续零散消息,该处有部分人员得以提前疏散。而他拖延校内清查,也为一些敏感的学员争取到了宝贵的应对时间,至少避免了在第一时间被粗暴带走。

  当然,这种“消极”也引起了上面的不满。深夜,教育长王伯龄亲自打来电话,语气不悦:“云飞!你的动作太慢了!上面催得很紧!非常时期,当用重典,不可姑息!”

  楚云飞对着电话,语气恭敬却坚定:“教育长明鉴!校内学员情绪激动,若处置过急,恐生哗变,反损大局。我已掌握部分重点人员,正在分化瓦解,力求稳妥解决。请教育长放心,云飞心中有数,定在控制范围内完成任务。”

  挂掉电话,楚云飞额角渗出细汗。他知道,自己的“消极”已引起注意,必须更加小心地把握分寸。这场刀尖上的舞蹈,才刚刚开始。他能做的有限,但每拖延一刻,每保护一人,都是在为未来留存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