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语气从容:“地仙界那六位候补之人,也该登临圣位了。”
“届时,师兄自可得一份厚重功德。”
元始眼神骤亮。圣人之师的功德,岂是小数?
那是浩如烟海,近乎无边的存在!
“太上师兄在地仙界证道天道境,地仙界天道随之觉醒。”
“天道渴求圣者归位,已然急迫。”
“诸弟子,当证大道!”
元始郑重跪拜,向通天深施一礼:“承蒙师弟相扶。”
地仙界本为通天与平心以无上法力从异时空攫取而来的一方洪荒大界。若非二人亲口道出,洪荒众圣绝不会想到,这片世界竟蕴藏如此潜力。依圣人法则而论,此界几乎等同于二人私有。
但他们选择了共享。
无论初衷为何,
事实已然如此——地仙界成了玄门圣人们培育弟子的至宝之地。
更甚者,如今的地仙界天道已恢复至第八重天境界,正逐步逼近昔日洪荒巅峰。
元始深知,原本地仙界预定的六圣之位,毫无阐教、人教立足之处。最初天道选定的六人,清一色出自碧游宫门下,因他们身负功德最盛。可通天毫不犹豫削去一半名额。
换上了盘古其他圣者的弟子。
并安排那几位最具资质者,前往洪荒断佛门气运。
这如同以中等马破敌上等马,巧妙制胜。
此举不仅彰显通天对自家弟子的笃信,更显其布局之深远。
说到底,其余圣者能分得机缘,皆因通天让路。
盘古四圣本是一体,彼此呼应,共护大道运转。
但如今所让出的机缘实在太过巨大。
通天察觉到元始眉宇间的迟疑,淡然一笑,“师兄,你我皆出自盘古血脉。”
“无论是洪荒大世界,还是地仙界,皆是父神所留的根基所在。”
“我们的道,就扎根于这两片天地之间。”
“即便超脱于法则之外,终究也需后人承继香火。”
“有朝一日,或将这两界升华至半步大道之境,亦未可知。”
轰!
这一番话如雷霆贯入元始神魂深处。
求道之路漫长无尽,荆棘遍布,劫难重重。
元始从不畏惧前行,他有坚定之心面对一切磨砺。
可就在这一刻,他忽然感到自身的狭隘。
相较通天,他的目光只落在自身修行之上。
而通天所思所虑,却是整个盘古族裔的未来。
乃至四位圣人门下弟子的证道之路。
境界高低,一眼分明。
元始心智通明,立刻听出了那话语背后的深意——那是托付遗志的嘱托!
他心头一震,声音微颤:“师弟……你已准备渡劫?”
尽管早知通天修为已达天道十一重天,但他从未料到,对方竟已在筹划破境之事。
在元始看来,欲登第十二重天,少说也得经历亿万年岁月沉淀。
合道更是遥不可及。
可通天所言,似乎那一日近在咫尺!
通天轻轻摇头,“师兄有所不知,我心中已有感应。”
“道行将至十二重天,那时,便是我迎战天劫之时。”
元始飞速推演通天所能积累的功德。
地仙界中,赵公明与无当双双突破,皆因通天扶持。
还有瑶池,若非其指点迷津,何来今日证道之机?
而在洪荒大世界,佛教三位强者绝无可能胜过通天布局。
云霄、石矶、碧宵,甚至琼霄,皆有望登临圣位。
元始猛然惊觉——如此推算,通天实为六位圣人的引路人。
所获功德浩瀚如海,足以将其推上天道第十二重天!
届时,他将与自己当年一般,功德圆满,只待破境。
这意味着,通天正正面挑战鸿钧!
胜负之间,决定诸圣存亡。
若通天胜出,则众圣得利;若败,则万劫不复。
更可怕的是,即便通天成功,他也必将超越合道之境,脱离洪荒桎梏。
从此,不再受这片天地束缚。
而执掌洪荒命运的重任,将落在他与太上肩头。
想通此节,元始深深俯身下拜:“师弟安心,我必助你门下弟子,尽数证道。”
通天微微一笑,眼中泛起暖意。
“元始并非戏言,通天所行之事,实则关乎诸圣存亡。”
若通天败于破劫之路,不止自身难保,诸圣也将陷入危局。
反之,一旦通天成功,其道果将凌驾于合道之上,成就无上之境。
到那时,他的弟子自会承其气运,福泽绵长。
元始心中早已打定主意,绝不亏待那些门人。
说来甚至有些眼热,每每见到通天座下弟子,他都不由心生艳羡。
通天抬眼望向紫霄宫方向,声音清朗:“引蛇出洞,就在此时!”
元始沉沉应允,目光坚定。
有通天立于身侧,原本压在心头的无形重负仿佛瞬间消散。
身心如释重负,连道心都跃动起来。
他深信,哪怕鸿钧手段通天,面对这位师弟,胜负也未可知。
三十三重天之上,太清宫内,太上正与天道低语。
二者之间,宛如一体,和谐如初。
这般关系,若是被鸿钧得见,定然心生妒意。
太上是与天道并肩而立,鸿钧却只是受命行事,如同仆从。
天道正频频催促:六圣归位,刻不容缓。
因圣人乃天道之基!
一旦圣人回归,元神寄于天道虚空,肉身化为法则,便不再汲取地仙界灵气,反能滋养天地,悄然增厚世界本源。
地仙界天道已迫不及待。
太上微微颔首,这正是他心中所谋。
打草惊蛇,总得先动手才行。
他转身望向六道轮回,语气平和:“道友,请助我一臂之力,召我地仙界门人归来。”
平心闻言,笑意盈盈。
天道复苏,底蕴提升,对她轮回之道大有助益。
此前地仙界重焕生机之时,通天赠予她的那枚先天因果符文已被完全炼化,令她在轮回之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由她传令,再合适不过。
她轻启朱唇:“所有地仙界弟子,即刻回归!”
此令经由轮回网络,瞬间传遍诸天万界,每一位核心弟子皆有所感。
玄都、云中子、赵公明、无当、瑶池、地藏同时接旨,齐声领命。
随即率领门徒,急速返程。
众人心中皆有疑虑:太上道祖为何突然召集众人?
莫非地仙界将有巨变?
不敢迟疑,纷纷携着所得小世界本源,匆匆回归。
刚踏入地仙界,刹那间,无量功德如雨落下。
异香弥漫,久久不散——那是功德溢出所化的气息。
昔年唐僧完成西游,受封旃檀功德佛,亦是如此异象。
众人豁然开朗:此乃天道嘉奖,酬谢他们助平心一统诸天之功。
彼此对视,皆从眼中看出震惊。
这份功德,未免太过丰厚了。
眼前所见,令众人瞬间呆立当场。
这还是他们熟悉的地仙界吗?
一切都变了模样。
山岳耸立入云,大地层层加厚,海洋深不见底,苍穹高远无垠。
仿佛整个世界被重新锻造过一般,气息浑厚得令人战栗。
手中的小世界本源竟自行震颤起来,随即化作流光四散而去,融入山河湖海,贯穿天地四方。
随着这一融合,地仙界再度扩张,空间嗡鸣作响,法则层层叠叠地重塑。
隐约之间,一股久远而磅礴的气息浮现——那竟是洪荒时代的影子!
太上嘴角微扬,目光深远。
天道确实在蜕变。
原本停滞于第八重天的境界,如今已跨入第九重天,虽尚缺古老世界的深厚积淀,但其格局、气象,已然逼近传说中的洪荒大界!
自天道根源涌出无边功德,如潮水般倾泻而下,那是天地本身的欢庆与嘉奖。
玄都、云中子、赵公明、无当、瑶池、地藏六人同时感受到元神剧震。
鸿蒙紫气在体内寸寸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与天道虚空直接相连的清明。
肉身刹那间崩解为最原始的灵机,又在瞬息间重构,凝成不朽圣体。
他们跨越了准圣的界限,以功德为引,踏上了圣位。
六人同证圣果!
天地共感,万象生辉。
祥光破空,异香弥漫,紫气东来三万里。
六轮巨大的功德金轮悬于身后,熠熠生辉。
甘霖自天道深处降下,金色莲华随雨绽放,整整持续了九日九夜。
地仙界亿万生灵无不俯首跪拜,口诵圣名,心生敬仰。
六位新晋圣人彼此对视,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梦寐以求的证道之路,竟如此轻易走完?
他们曾设想千难万险,历经劫数方能登顶。
可如今,一切水到渠成,毫无波澜。
心中百味杂陈。
玄都、云中子、赵公明、无当身为玄门正统弟子,常年听道于紫霄宫中,对此倒不算全然意外。
修行之路本就指向此境,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瑶池却久久不能平静。
她原是一块混沌阴极仙石,得鸿钧点化后守候紫霄宫无数岁月,与昊天同源同命。
但那一缕灵智觉醒的同时,也断了她循正统修持成圣的可能。
若非通天圣人垂怜,赐下逆天机缘,她的命运恐怕也只能止步于天帝之侧,永不得超脱。
“此身证道,全因通天圣人。”她在心中默念,“自此之后,我心唯系于他。”
地藏的感受更为沉重。
“届时,师兄自可得一份厚重功德。”
元始眼神骤亮。圣人之师的功德,岂是小数?
那是浩如烟海,近乎无边的存在!
“太上师兄在地仙界证道天道境,地仙界天道随之觉醒。”
“天道渴求圣者归位,已然急迫。”
“诸弟子,当证大道!”
元始郑重跪拜,向通天深施一礼:“承蒙师弟相扶。”
地仙界本为通天与平心以无上法力从异时空攫取而来的一方洪荒大界。若非二人亲口道出,洪荒众圣绝不会想到,这片世界竟蕴藏如此潜力。依圣人法则而论,此界几乎等同于二人私有。
但他们选择了共享。
无论初衷为何,
事实已然如此——地仙界成了玄门圣人们培育弟子的至宝之地。
更甚者,如今的地仙界天道已恢复至第八重天境界,正逐步逼近昔日洪荒巅峰。
元始深知,原本地仙界预定的六圣之位,毫无阐教、人教立足之处。最初天道选定的六人,清一色出自碧游宫门下,因他们身负功德最盛。可通天毫不犹豫削去一半名额。
换上了盘古其他圣者的弟子。
并安排那几位最具资质者,前往洪荒断佛门气运。
这如同以中等马破敌上等马,巧妙制胜。
此举不仅彰显通天对自家弟子的笃信,更显其布局之深远。
说到底,其余圣者能分得机缘,皆因通天让路。
盘古四圣本是一体,彼此呼应,共护大道运转。
但如今所让出的机缘实在太过巨大。
通天察觉到元始眉宇间的迟疑,淡然一笑,“师兄,你我皆出自盘古血脉。”
“无论是洪荒大世界,还是地仙界,皆是父神所留的根基所在。”
“我们的道,就扎根于这两片天地之间。”
“即便超脱于法则之外,终究也需后人承继香火。”
“有朝一日,或将这两界升华至半步大道之境,亦未可知。”
轰!
这一番话如雷霆贯入元始神魂深处。
求道之路漫长无尽,荆棘遍布,劫难重重。
元始从不畏惧前行,他有坚定之心面对一切磨砺。
可就在这一刻,他忽然感到自身的狭隘。
相较通天,他的目光只落在自身修行之上。
而通天所思所虑,却是整个盘古族裔的未来。
乃至四位圣人门下弟子的证道之路。
境界高低,一眼分明。
元始心智通明,立刻听出了那话语背后的深意——那是托付遗志的嘱托!
他心头一震,声音微颤:“师弟……你已准备渡劫?”
尽管早知通天修为已达天道十一重天,但他从未料到,对方竟已在筹划破境之事。
在元始看来,欲登第十二重天,少说也得经历亿万年岁月沉淀。
合道更是遥不可及。
可通天所言,似乎那一日近在咫尺!
通天轻轻摇头,“师兄有所不知,我心中已有感应。”
“道行将至十二重天,那时,便是我迎战天劫之时。”
元始飞速推演通天所能积累的功德。
地仙界中,赵公明与无当双双突破,皆因通天扶持。
还有瑶池,若非其指点迷津,何来今日证道之机?
而在洪荒大世界,佛教三位强者绝无可能胜过通天布局。
云霄、石矶、碧宵,甚至琼霄,皆有望登临圣位。
元始猛然惊觉——如此推算,通天实为六位圣人的引路人。
所获功德浩瀚如海,足以将其推上天道第十二重天!
届时,他将与自己当年一般,功德圆满,只待破境。
这意味着,通天正正面挑战鸿钧!
胜负之间,决定诸圣存亡。
若通天胜出,则众圣得利;若败,则万劫不复。
更可怕的是,即便通天成功,他也必将超越合道之境,脱离洪荒桎梏。
从此,不再受这片天地束缚。
而执掌洪荒命运的重任,将落在他与太上肩头。
想通此节,元始深深俯身下拜:“师弟安心,我必助你门下弟子,尽数证道。”
通天微微一笑,眼中泛起暖意。
“元始并非戏言,通天所行之事,实则关乎诸圣存亡。”
若通天败于破劫之路,不止自身难保,诸圣也将陷入危局。
反之,一旦通天成功,其道果将凌驾于合道之上,成就无上之境。
到那时,他的弟子自会承其气运,福泽绵长。
元始心中早已打定主意,绝不亏待那些门人。
说来甚至有些眼热,每每见到通天座下弟子,他都不由心生艳羡。
通天抬眼望向紫霄宫方向,声音清朗:“引蛇出洞,就在此时!”
元始沉沉应允,目光坚定。
有通天立于身侧,原本压在心头的无形重负仿佛瞬间消散。
身心如释重负,连道心都跃动起来。
他深信,哪怕鸿钧手段通天,面对这位师弟,胜负也未可知。
三十三重天之上,太清宫内,太上正与天道低语。
二者之间,宛如一体,和谐如初。
这般关系,若是被鸿钧得见,定然心生妒意。
太上是与天道并肩而立,鸿钧却只是受命行事,如同仆从。
天道正频频催促:六圣归位,刻不容缓。
因圣人乃天道之基!
一旦圣人回归,元神寄于天道虚空,肉身化为法则,便不再汲取地仙界灵气,反能滋养天地,悄然增厚世界本源。
地仙界天道已迫不及待。
太上微微颔首,这正是他心中所谋。
打草惊蛇,总得先动手才行。
他转身望向六道轮回,语气平和:“道友,请助我一臂之力,召我地仙界门人归来。”
平心闻言,笑意盈盈。
天道复苏,底蕴提升,对她轮回之道大有助益。
此前地仙界重焕生机之时,通天赠予她的那枚先天因果符文已被完全炼化,令她在轮回之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由她传令,再合适不过。
她轻启朱唇:“所有地仙界弟子,即刻回归!”
此令经由轮回网络,瞬间传遍诸天万界,每一位核心弟子皆有所感。
玄都、云中子、赵公明、无当、瑶池、地藏同时接旨,齐声领命。
随即率领门徒,急速返程。
众人心中皆有疑虑:太上道祖为何突然召集众人?
莫非地仙界将有巨变?
不敢迟疑,纷纷携着所得小世界本源,匆匆回归。
刚踏入地仙界,刹那间,无量功德如雨落下。
异香弥漫,久久不散——那是功德溢出所化的气息。
昔年唐僧完成西游,受封旃檀功德佛,亦是如此异象。
众人豁然开朗:此乃天道嘉奖,酬谢他们助平心一统诸天之功。
彼此对视,皆从眼中看出震惊。
这份功德,未免太过丰厚了。
眼前所见,令众人瞬间呆立当场。
这还是他们熟悉的地仙界吗?
一切都变了模样。
山岳耸立入云,大地层层加厚,海洋深不见底,苍穹高远无垠。
仿佛整个世界被重新锻造过一般,气息浑厚得令人战栗。
手中的小世界本源竟自行震颤起来,随即化作流光四散而去,融入山河湖海,贯穿天地四方。
随着这一融合,地仙界再度扩张,空间嗡鸣作响,法则层层叠叠地重塑。
隐约之间,一股久远而磅礴的气息浮现——那竟是洪荒时代的影子!
太上嘴角微扬,目光深远。
天道确实在蜕变。
原本停滞于第八重天的境界,如今已跨入第九重天,虽尚缺古老世界的深厚积淀,但其格局、气象,已然逼近传说中的洪荒大界!
自天道根源涌出无边功德,如潮水般倾泻而下,那是天地本身的欢庆与嘉奖。
玄都、云中子、赵公明、无当、瑶池、地藏六人同时感受到元神剧震。
鸿蒙紫气在体内寸寸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与天道虚空直接相连的清明。
肉身刹那间崩解为最原始的灵机,又在瞬息间重构,凝成不朽圣体。
他们跨越了准圣的界限,以功德为引,踏上了圣位。
六人同证圣果!
天地共感,万象生辉。
祥光破空,异香弥漫,紫气东来三万里。
六轮巨大的功德金轮悬于身后,熠熠生辉。
甘霖自天道深处降下,金色莲华随雨绽放,整整持续了九日九夜。
地仙界亿万生灵无不俯首跪拜,口诵圣名,心生敬仰。
六位新晋圣人彼此对视,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梦寐以求的证道之路,竟如此轻易走完?
他们曾设想千难万险,历经劫数方能登顶。
可如今,一切水到渠成,毫无波澜。
心中百味杂陈。
玄都、云中子、赵公明、无当身为玄门正统弟子,常年听道于紫霄宫中,对此倒不算全然意外。
修行之路本就指向此境,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瑶池却久久不能平静。
她原是一块混沌阴极仙石,得鸿钧点化后守候紫霄宫无数岁月,与昊天同源同命。
但那一缕灵智觉醒的同时,也断了她循正统修持成圣的可能。
若非通天圣人垂怜,赐下逆天机缘,她的命运恐怕也只能止步于天帝之侧,永不得超脱。
“此身证道,全因通天圣人。”她在心中默念,“自此之后,我心唯系于他。”
地藏的感受更为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