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复试惊变-《医仙娘子》

  下午,药王谷的放榜处挤得水泄不通。

  木质的大榜高高挂起,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通过初试的号码。

  人群里嗡嗡作响,有欢呼的,有叹气的,还有不死心踮着脚一遍遍找自己号码的。

  裴九霄仗着个子高,挤在前面,眼睛像探照灯似的在“丙”字区扫来扫去。

  “找到了!丙戌十七!过了!”

  他猛地一拍大腿,兴奋地回头朝站在外围的苏芷喊道,引得周围人纷纷侧目。

  苏芷心里松了口气,脸上却没太多表情。

  初试过关在意料之中,真正的挑战在后面。

  “恭喜白芷姑娘。”

  一个温润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苏芷转头,看到早上有一面之缘的那个月白长衫男子——风不眠,正站在不远处,嘴角含笑地看着她。

  他的号码是“甲子三”,排在很前面。

  “风公子。”苏芷微微颔首,态度疏离。

  “姑娘早上选的那间诊室,颇有胆识。”

  风不眠似乎不在意她的冷淡,自顾自说道。

  “那位婆婆的病,虚实夹杂,最是考验医者定见。不知姑娘是如何辨证的?”

  苏芷看了他一眼,这人是在试探自己?

  她简短答道。

  “肝郁化火为本,湿热瘀阻为标,兼有气阴两虚。”

  风不眠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意更深。

  “见解独到。看来复试中,姑娘会是在下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了。”

  这时,药王谷的执事弟子敲响铜锣,宣布通过初试的一百人集合,准备进行复试。

  复试的场地移到了药王谷内部的一处大殿。

  殿内宽敞,摆放着数十张桌椅,桌上备有笔墨纸砚。

  气氛比初试时更加凝重。

  主持复试的依旧是那位孙长老,他身边还多了几位气息沉稳的老者,看样子都是药王谷的内门长老。

  “复试,考校诸位对药性、方剂的理解,以及临证应变之能。”孙长老声音洪亮。

  “第一题,辨药。”

  他示意弟子抬上十个蒙着黑布的托盘,依次揭开。

  每个托盘里都放着一种药材,但形态、颜色都有些奇特,甚至有些看起来根本不像药材。

  “一炷香内,写出这十种药材的名称、性味、归经及主要功效。”

  “开始!”

  众人立刻凝神看去。

  这些药材果然刁钻,有长得像枯树枝却带着异香的,有颜色赤红如血却质地坚硬的,还有一团黑乎乎如同淤泥却散发着清凉之气的……

  苏芷目光快速扫过,心中默念:《太素医经》中皆有记载!

  那像枯枝的是“龙涎木”,性温,味辛,归脾、肾经,能行气止痛;那赤红如血的是“血晶石”,性平,味甘涩,归心、肝经,可镇惊安神,活血化瘀……

  她笔走龙蛇,凭借脑海中浩瀚的医经知识,快速书写。

  偶尔遇到一两种不太确定的,便调动一丝星月之力感知其气息,也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眼角余光瞥见不远处的风不眠,他也是下笔如飞,神色从容,显然也认得大部分。

  香燃过半,苏芷已写完九种,只剩下最后一种——那团黑乎乎的“淤泥”。

  她仔细看去,甚至轻轻嗅了嗅,眉头微蹙。

  这东西《太素医经》里似乎没有明确记载?

  但那股清凉中带着一丝腥气的感觉,又隐隐让她觉得有些熟悉……

  有点像凝香斋那夜息香燃烧后的灰烬,但气息要纯粹许多,没有那股阴邪感。

  她犹豫片刻,结合其形态气息,写下:“疑为‘寒潭泥’,性大寒,味咸,归心、肾经,功效……清热解毒,或可镇心安神?”

  后面打了个问号。

  香尽笔停。

  弟子收走答卷后,孙长老并未立刻宣布下一题,而是与几位内门长老低语了几句,目光不时扫向台下众人,尤其在苏芷和风不眠身上停留了片刻。

  “第二题,解毒。”孙长老沉声道。

  “现有三人,分别中了一种奇毒。症状描述在此。半炷香内,写出你们认为最可能的一种解毒思路,无需具体方剂。”

  题目发下,苏芷拿到的是描述乙的症状:全身浮肿,皮肤泛紫,呼吸急促,喉中有痰鸣,神识昏蒙。

  这症状……苏芷凝神思索。

  浮肿泛紫,像是水湿壅盛,气血不行;呼吸痰鸣,神识昏蒙,又是痰浊蒙蔽心窍之象。但何种毒物能同时导致这两种情况?

  而且这紫色……

  她脑中灵光一闪,想起《太素医经·毒物篇》中提到过一种生于极阴之地的“紫瘴菇”,其毒瘴入体,便会导致水气泛滥、血行瘀滞,同时毒气攻心,扰乱神明!

  思路既定,她立刻提笔——

  此毒疑似阴寒瘴毒,当以温阳利水、活血化瘀为主,佐以豁痰开窍。

  刚写完,就感觉怀中那块“引路石”突然毫无征兆地灼热了一下!

  虽然只有一瞬,但那感觉异常清晰!

  怎么回事?

  苏芷心头一跳,下意识地抬头四顾。

  大殿内一切如常,其他人都在埋头疾书。

  风不眠似乎刚写完,正放下笔,姿态优雅。

  高台上的几位药王谷长老也神色平静。

  是错觉?还是这“引路石”感应到了什么?

  不等她细想,孙长老的声音再次响起。

  “第三题,也是最关键的一题——施针!”

  他拍了拍手,几名弟子抬着三个覆盖着白布的人形物体走上殿前。

  白布掀开,竟是三个制作极其精巧的铜人!

  铜人身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穴位小孔,旁边还放着几盘闪着寒光的银针。

  “这三个铜人,模拟三种不同的急症。尔等需在一炷香内,选出对应铜人,施针救治。以刺入穴位之精准、顺序之合理、手法之娴熟评判高下!”

  这下,台下响起一片低低的吸气声。

  铜人验穴!

  这可是最难的一关,不仅考验认穴的精准,更考验下针的力道、角度和速度!

  苏芷深吸一口气,目光锁定在中间那个铜人上。

  那铜人模拟的是中风闭症,牙关紧闭,口眼歪斜。

  她净手后,拈起一根银针,凝神静气,脑海中《太素医经》的针法要诀一一流过。

  她出手如电,先取百会、风池开窍醒神,再针合谷、太冲平肝熄风,最后刺入涌泉引火归元,她的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每一针都精准地刺入铜人穴孔,深浅得当。

  周围不时传来懊恼的叹息声,显然是有人认穴不准或者力道不对,针被弹了出来。

  苏芷全神贯注,当她最后一针落下时,旁边的线香刚好燃尽。

  她轻轻吐出一口气,抬头,发现风不眠也刚刚完成,正看向她,眼中欣赏之意更浓,还带着一丝探究。

  孙长老和几位内门长老走下高台,亲自查验铜人。

  他们在风不眠和苏芷的铜人前停留的时间最长,低声交换着意见,不时点头。

  最终,孙长老站定,目光扫过众人,朗声道。

  “复试结束。综合前三轮表现,取前二十名,进入明日终试。”

  他开始念名字。

  “……甲子三,风不眠。”

  “……丙戌十七,白芷。”

  “…………”

  听到自己名字,苏芷悬着的心稍稍放下。

  她成功了,进入了最终对决。

  然而,就在她准备随弟子离开大殿时,风不眠却缓步走到她身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轻轻说了一句。

  “白芷姑娘的针法,似乎并非寻常路数。倒让在下想起了一些古老的传说。”

  苏芷脚步一顿,心头猛地收紧。

  他看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