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初试锋芒-《医仙娘子》

  第二天一大早,落霞镇就跟炸了锅似的。

  通往药王谷山门的路上,挤满了各色人等,有锦衣华服被人前呼后拥的,有布衣草鞋独自赶路的,还有像苏芷他们这样,看起来平平无奇,混在人堆里毫不起眼的。

  药王谷的山门修得气派,白玉石阶直通而上,两旁站着不少穿着统一青色弟子服的药王谷门人,一个个眼神清亮,神色间带着点大派弟子的矜持和审视。

  查验身份的地方排起了长龙。

  轮到苏芷他们时,一个面容严肃的执事弟子接过裴九霄递上的身份文牒,仔细看了几眼,又抬眼打量了一下苏芷和跟在后面低着头的欧阳雪。

  “南边来的?白家?”执事弟子语气平淡。

  “没听说过。来参加大会,有何凭据?”

  裴九霄脸上堆起笑,正要上前套近乎,苏芷却上前一步,从随身药箱里取出一个布包,打开,里面是几排长短不一、闪着寒光的银针。

  “家传浅薄,唯擅针术。凭此,可否?”

  苏芷声音不高,却清晰镇定。

  那执事弟子目光在银针上扫过,又落在苏芷沉静的脸上,见她年纪虽轻,但眼神沉稳,不似作假,便点了点头,递过一块木质令牌,上面刻着“丙戌”二字。

  “拿好令牌,按指引去丙戌区等候初试。不得喧哗,不得随意走动。”

  裴九霄和欧阳雪作为随行人员,只能留在山门外的等候区。

  裴九霄冲着苏芷挤了挤眼,做了个“加油”的口型。

  欧阳雪则紧张地攥着衣角,小声说。

  “白芷姐姐,小心。”

  苏芷点点头,握紧令牌,随着人流走进了药王谷。

  初试的场地设在一片开阔的演武场上,临时用木栅栏分成了几十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标着天干地支的编号。

  丙戌区已经聚集了二三十人,男女老少都有,彼此之间大多保持着距离,眼神里带着警惕和打量。

  苏芷找了个角落安静站着,默默观察。

  这些人里,有的气度沉稳,一看就是经验丰富的老大夫;有的则眼神飘忽,透着急切;还有几个穿着统一的,似乎是某个小医馆或者门派结伴而来。

  “铛——”一声钟响。

  一位身着深蓝色长袍、头发花白的老者缓步走上前方的高台,声音洪亮,清晰地传遍整个演武场。

  “老夫药王谷外门长老,姓孙。今日初试,考校诸位‘望闻问切’四项基本功,以及临症辨治之能。”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下方黑压压的人群。

  “考题如下:场边设有三十个隔间,每个隔间内有一位病患。诸位需在一炷香时间内,进入任意一个隔间,完成诊断,并写下脉案、病因及初步治法。由我药王谷弟子评判,过关者,方可进入复试。”

  话音刚落,人群一阵骚动。

  三十个隔间,几百号人抢?

  这分明是要考校眼力和决断!

  苏芷没有急着往前挤。

  她凝神静气,目光快速扫过那三十个隔间。

  大部分隔间前瞬间就排起了队,尤其是几个看起来病情比较明显,

  比如咳嗽不止、或是外伤流血的隔间前,人最多。

  但苏芷注意到,最角落的一个隔间,却几乎无人问津。

  守在隔间外的药王谷弟子也显得有些无聊。

  隔着一段距离,苏芷看不清里面病人的具体情况,但她调动起一丝微弱的星月之力附于双目,隐约看到那隔间上方,似乎萦绕着一股极其淡薄的、不祥的青灰色气息。

  这不是普通的病症!

  她不再犹豫,快步走向那个无人排队的隔间。

  排在其他队伍里的人看到她这举动,有的露出不屑,有的则若有所思。

  守在隔间外的弟子见终于有人来了,打起精神,示意苏芷可以进入。

  隔间内光线有些昏暗,一个瘦骨嶙峋的老妇人蜷缩在椅子上,双目无神,脸色是一种不正常的蜡黄,嘴唇干裂起皮。

  她既不咳嗽,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坐着,仿佛一尊没有生气的雕像。

  苏芷在她面前坐下,轻声道:“老人家,我来为您诊脉。”

  老妇人毫无反应。

  苏芷伸出手指,搭上她的腕脉。

  脉象沉细如丝,几乎难以触及,而且带着一种滞涩感,仿佛有什么东西堵塞了气血的运行。

  她凑近些,闻到老妇人身上有一股极淡的、像是东西腐烂又混合了草药的味道。

  “老人家,您哪里不舒服?”苏芷又问。

  老妇人依旧沉默,眼神空洞。

  苏芷蹙眉。

  无法问诊,增加了难度。

  她仔细查看老妇人的面色、指甲、舌苔轻轻扳开查看,发现她指甲根部颜色发暗,舌苔厚腻而黄,中间却有一道明显的裂纹。

  这不是单一脏腑的问题。

  脉象沉细主里虚,滞涩主瘀阻,面色蜡黄、指甲色暗提示肝血不足兼有瘀滞,舌象更是显示了湿热内蕴、气阴两伤的复杂病机。

  加上那股若有若无的腐坏气息……

  苏芷心中渐渐明了。

  这老妇人怕是长期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日久化火,灼伤阴液,又因脾胃虚弱,运化不利,导致湿热内生,进一步阻滞气血,形成了一个虚实夹杂、寒热交错的复杂局面。

  表面看似平静,内里却已是千疮百孔。

  时间紧迫,她不再犹豫,提笔在准备好的纸上快速书写:

  脉案: 六脉沉细欲绝,涩而不流。

  望诊: 面色萎黄无华,目睛无神,爪甲色暗,舌质红,苔黄腻中裂。

  闻诊: 口气微有腐浊之气。

  切诊: 肢冷,腹部按之柔软无抵抗。

  辨证: 肝郁化火,湿热内蕴,气阴两虚,瘀阻脉络。

  治法: 先予疏肝清热,化湿和胃,兼以益气养阴,通络化瘀。

  方拟……她写下一个综合了疏肝、清热、化湿、扶正诸法的复杂方剂,剂量斟酌再三。

  刚放下笔,一炷香恰好燃尽。

  守在门外的弟子进来收走答卷。

  苏芷走出隔间,轻轻舒了口气。

  这初试,考的不只是医术,更是心性和眼力。

  她正准备离开,旁边一个隔间也走出一人。

  那人穿着一身月白色长衫,面容俊朗,气质温润,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

  他似乎也注意到了苏芷,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一瞬,带着一丝淡淡的审视和好奇?

  苏芷认得那身衣服的式样,与裴九霄两人相遇时穿的有些相似,但细节处更为精致。

  是神医谷的人?

  那位“玉面神医”的徒弟,风不眠?

  两人目光一触即分,各自离去。

  初试结果要等到下午才公布。

  苏芷回到山门外与裴九霄、欧阳雪汇合。

  裴九霄迫不及待地问。

  “怎么样?考的啥?过了没?”

  “等下午放榜吧。”

  苏芷语气平静,心里却想着那个复杂的老妇人病例,以及惊鸿一瞥的神医谷弟子。

  这医道大会,果然藏龙卧虎。

  下午的复试,恐怕会更加不易。

  而那个看似温润的风不眠,会给这次大会,带来怎样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