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道统崩塌-《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

  皇城墙头,寒风凛冽。

  黄道周站在雉堞旁,枯瘦的手指死死扣住墙砖,青筋暴起。他望着广场上被百姓讥讽、臭蛋砸得狼狈躲闪的学子们,耳边回荡着李默那句——

  “当百姓肚里有粮、屋中有煤时,士绅的‘道统大旗’不过是一块遮羞的破布!”

  黄道周的面色:由涨红转为惨白,最后铁青如尸。

  双手颤抖不止,指甲在墙砖上刮出几道白痕。

  呼吸急促如风箱,喉间发出“嗬嗬”的声响,仿佛被人扼住咽喉。

  眼神先是不敢置信地瞪大,继而涣散,最终死死盯着地面,不敢与任何人对视。

  黄道周的信仰崩塌了,“这些贱民……怎敢?!圣人之学,煌煌正道,他们竟用臭蛋亵渎?!”

  他亲眼看见一个老农脱下草鞋砸向举“尊朱子”旗的学子,骂声刺耳:“朱子能修黄河不?能造火铳不?不能就闭嘴!”

  他现在对李默是又妒忌又恐惧,“李默此獠,不过仗着奇技淫巧蛊惑君上……可为何连愚民都向着他?”

  余光瞥见李默腰间的短铳(手枪),喉结滚动,咽下一口腥甜。

  黄道周意识到自己彻底输了,同僚们(如史可法)已悄悄退到他身后三步外划清界限。

  他的内心在挣扎,若继续坚持,可能被扣“煽动学子作乱”的罪名;若服软,则毕生坚守的理学道统沦为笑柄。

  他突然踉跄后退半步,仿佛被无形之力击中。

  嘶声道:“李首辅……莫要得意太早!天道轮回,终有昭昭!” 实际声若蚊蝇,连最近的锦衣卫都没听清。

  猛地转身欲走,却绊到自己的袍角,险些摔倒。

  李默一把拽住他:“黄尚书,事情还没有结束,别着急走啊。”又对身旁的李虎说道:“看着他,别死了。”

  黄道周气的险些吐出一口老血,太欺负人了吧。

  李默接过锦衣卫递过来的大喇叭,轻咳两声:“咳咳…”

  这咳嗽声立刻引起下面的人的注意。

  有眼尖的百姓认出李默,兴奋的喊到:“快看,宫墙上是忠勇军的大都督,是李阁老!”

  “真的哎,是大都督!”

  “哪呢?大都督在哪呢?”

  “你瞎啊,李阁老在宫门的城墙上!”

  李默脸上挂着微笑,大声说道:“大家好,我是李默!”

  下面得百姓炸开锅了,纷纷向李默问好。

  “大家安静一下,我有话要说。”

  宫墙下的百姓马上安静下来。

  李默指着旁边的黄道周介绍:“这位是大明礼部尚书黄道周,和下面请愿的学子一样,要求陛下恢复八股选士。”

  李默看向城下的请愿的数百学子,提高嗓音:“黄尚书说圣人之言可以教化万民,你们觉得呢?”

  城下,隐藏在人群中的钱府管家把这些话派人传递给茶楼里的钱谦益等人。

  吴伟业神色激动,挺胸抬头,向着宫墙上的李默大声回应:“圣言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教化之功,源远流长!八股取士,遵圣人之道,选贤任能,历经数朝,已然为我大明选拔无数栋梁之材。

  如今贸然改制,摒弃圣人经典,舍本逐末,让天下士子所学无所用,实乃荒谬之举!

  圣人之言,可正人心,可明是非,可定纲常,万民受其熏陶,方能知礼义、守廉耻,此乃治国安邦之根本,怎能质疑?

  科举改革,背离圣人教诲,动摇国之根基,断不可行!”

  茶楼中,钱谦益听闻吴伟业的回应,微微点头,面露赞许之色,轻声说道:“伟业不愧是我得意门生,一番言论,切中要害,将圣人之道与科举之关系阐述得淋漓尽致。”

  刘宗周捋着胡须,目光坚定地附和道:“正是此理。这些新科目,不过是奇技淫巧,怎能与圣人经典相提并论。学子们就该以圣人之言为指引,科举也当遵循祖宗成法。”

  顾杲则面带忧虑,说道:“只是,如今局势复杂,百姓中也有不少受李默新政蛊惑之人,只怕单靠学子们的呼声,难以扭转乾坤。”

  钱谦益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道:“哼,李默推行此等改革,触及我等根本利益,岂能轻易罢休。纵使百姓一时被蒙蔽,只要我们联合各方力量,持续施压,不愁朝廷不改变主意。”

  钱谦益吩咐下人继续打探消息,及时回报。

  宫墙上,李默指着城下的学子:“你们呢?一起大声回答我!”

  部分学子听到吴伟业的言论后,大声附和。

  这些学子多是受传统儒家教育熏陶多年,一心苦读八股,将其视为晋升仕途的唯一途径,且深受钱谦益、刘宗周等传统势力思想的影响,坚信圣人之言与八股取士的正统性。

  他们振臂高呼:“吴学长所言极是!圣人之道不可废,八股取士当延续!”

  然而,并不是所有学子都会附和。

  其中一些寒门学子,家中贫困,指望通过新科举的算学、农工等科目,凭借一技之长改变命运。

  还有一些对国家局势有清醒认识的学子,深知大明面临内忧外患,需要经世致用之才,认为传统八股文无法解决当下困境。他们或是低头沉思,或是小声议论,对吴伟业的观点并不认同。

  比如苏北农家子赵捶,他皱着眉头,小声嘀咕:“可俺爹说新科举考治河,能修老家淮堤,这对俺们百姓才是有用的。”

  李默能明显看出,下面的学子意见不统一。

  李默邪魅一笑:“同意恢复八股选士的站在右边,其他人站左边。不许交头接耳!”

  很快,这帮学子便分出两派,大多数人站在了右边。

  李默朗声说道:“很好,黄尚书已经下定决心,带你们去北边教化满清鞑子!”

  黄道周一听李默这话,顿时脸色煞白如纸,双眼瞪得滚圆,嘴唇不受控制地哆嗦起来,像是被抽走了浑身力气,整个人摇摇欲坠。

  那些附和黄道周的学子们,原本喊着口号,气势汹汹,听到李默这话,瞬间如被泼了一盆冷水,喧闹声戛然而止。

  他们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惊恐与茫然。

  刚刚还义愤填膺地要求恢复八股,可一听到要去教化满清鞑子,这才意识到事情闹大了。

  不少人双腿开始发软,脸上的坚定神情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恐惧。

  其中一个身形瘦弱、面色苍白的学子,嘴唇颤抖着说道:“这……这不是开玩笑吧,去北边……那不是送死吗?”

  旁边一个穿着绸缎长衫的富家子弟,也慌了神,声音带着哭腔:“我……我家中还有年迈父母,我不想去啊!”

  还有些学子开始偷偷往后缩,试图混进人群中溜走,全然没了刚才慷慨激昂的模样。

  此时此刻,他们把自私自利,维护私利,虚伪怯懦,色厉内荏的嘴脸,展现的淋漓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