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年代融合剧4-《快穿:劳资拆了三千世界》

  天色将亮时,陈阳看着空间里的收获,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他不再多留,转身离开山林,往天津港码头附近的村庄赶去。

  到了其中一个村子,陈阳直接找去老村长家。见到老村长,他先掏出介绍信和工作证递过去,说明来意:“我是京城来的采购员,想在村里收一批海鲜干货。付款可以用钱、用票,也能用粗粮换。”

  老村长看完证件,又听了这话,顿时大喜,当场就应下了这事。两人坐下商量,很快敲定了价格,也定好海鲜干货换粗粮的斤数。

  陈阳接着说:“你找一处村外围的废弃屋或没人住的房子,登记好各家的产量。傍晚我让厂里把粗粮拉来,先存在那屋里。”

  老村长点头答应,随后领着陈阳去了村西头外围——那里有一间没人住的破旧房屋,院子倒是又大又干净。

  看过地方,两人暂时告别。老村长回村后,挨家挨户通知,让村民们都准备好自家的海鲜干货,明日就开始交易。

  忙完村里的事,老村长又马不停蹄去了附近另外两个村子,找到那两个村的村长。他把情况如实说明:“京城来了采购员,要收海鲜干货,价格公道,还能用粗粮换。”

  另两个村长一听就懂,连忙说:“放心,少不了你的好处。”

  老村长却摆了摆手:“什么我的好处?我留些粮食,是要照顾村里的孤寡老人和孩子。”

  两人见状,笑着说:“佩服你这老家伙。”最后三人商定,明日一起带村民去交易。

  陈阳和老村长告别后,径直往码头走。码头上停着不少村民用来打鱼的小渔船,他扫了一圈,走到一艘系着红绳的渔船旁,找到船主——一个皮肤黝黑、手里正补渔网的村民。

  陈阳递过去一支烟,说明想包船:“大哥,我想包你的船一天,到傍晚再返回,价格你开,我没意见。”他顿了顿,又笑着补充,“我没见过海,想跟着出海转一转。”

  村民接过烟,打量了陈阳一眼,见他衣着整齐、说话客气,爽快地应了:“行!十块钱,我带你转一圈,保证让你看够海。”

  谈好价格,村民解开船绳,发动马达,小渔船缓缓驶离码头,朝着深海方向去。海风裹着咸腥味吹过来。

  陈阳坐在船边,看似漫不经心地用手在海水里轻轻划动,指尖时不时触到冰凉的海水,眼神却落在远处起伏的浪涛上。

  没人知道,他的精神力早已像一张无形的网,悄无声息探入海底。只要是游过船底的海鲜——银光闪闪的带鱼、肥硕的海虾、背着硬壳的螃蟹,还有藏在礁石缝里的贝类——凡是他看中的,都被悄无声息收入了空间,只留下少量鱼虾在海里继续游动,丝毫看不出异常。

  渔船在深海里转了大半天,村民偶尔停下船,撒几网试试运气,陈阳就坐在一旁,一边“看海”,一边用精神力“收”海鲜。直到夕阳把海面染成金红色,村民提醒该返程了,陈阳才收回精神力。

  傍晚渔船靠岸,陈阳按约定付了钱,和村民道别。转身离开码头时,他空间里早已堆满了新鲜的海鲜。

  天彻底黑透后,陈阳绕到村子外围的僻静道路上。见四下没人,他抬手一挥,一辆崭新的解放牌大货车凭空出现在路边——车厢里满满当当堆着红薯、大豆、玉米,还有玉米面、二合面和土豆,各类杂粮码得整整齐齐,几乎要溢出来。

  陈阳上车发动引擎,顺着小路往村西头赶。刚到约定的破败房屋门口,就见老村长领着四五个精壮小伙子站在路灯下等,手里还拎着扁担和麻袋。

  “陈同志!你可来了!”老村长一眼看到货车,快步迎上来,语气里满是激动,“粮食都运来了?”

  陈阳推开车门下车,笑着点头:“都在车里,您让大伙看看。”他说着拉开货车后斗的门,金黄的玉米、圆滚滚的红薯露出来,借着月光能看清堆得小山似的杂粮。

  “我的天!这么多!”小伙子们顿时惊呼,老村长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太好了!这下村民们不用愁换粮的事了!”

  他立刻指挥小伙子们:“快!都搭把手,把粮食搬进屋!轻着点,别撒了!”

  陈阳见状,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牡丹烟,拆开给众人递:“大伙先抽根烟,歇口气再搬。”可小伙子们眼瞅着满车粮食,哪里有抽烟的心思,纷纷摆手:“不抽了不抽了!先搬粮!”

  陈阳无奈,只好把整包烟塞进老村长口袋里。老村长也不推辞,揣着烟就帮着清点数量。几个小伙子轮着挑扁担、扛麻袋,忙得满头大汗,没一会儿就把一车粮食全搬进了院子里。

  等最后一袋玉米卸完,陈阳又从包里拿出几包工农牌香烟,给每个小伙子塞了两包:“辛苦大伙了,这点烟拿着抽。”

  小伙子们连忙推辞:“陈采购,这可使不得!你给咱村送粮食,我们感谢还来不及呢!”

  “都是合作,客气啥。”陈阳把烟硬塞到他们手里,又转向老村长,“村长,我得先把车送回厂里,回来可能有点晚,晚上能不能在村里找个地方住?”

  “住我家!”老村长一口答应,旁边的小伙子也跟着喊:“住我家!我家有闲房!”

  陈阳笑着摆手:“谢谢大伙的热情,我还是住村长家方便。你们也别散,到村长家等我,我去城里带点酒菜回来,咱们晚上喝两杯。”

  老村长连忙拦:“不用不用!家里有咸菜和白面馒头,够吃了!”

  “没事,也不麻烦。”陈阳说着上了车,和众人挥手道别。

  货车开出村子,陈阳找了个没人的岔路口停下,抬手把货车收进空间。接着他又从空间里取出一个大包裹,里面装着卤猪头肉、卤牛肉、花生米、蚕豆、十几斤生猪肉,还有几样青菜、3斤水果硬糖、两条工农牌香烟,以及六瓶莲花白——都是他之前备好的。

  拎着包裹,陈阳脚步轻快地往老村长家走去,夜色里,他的身影很快融入村口的灯光中。

  陈阳拎着包裹刚到老村长家门口,就闻到一股鲜香味——院子里的小方桌上,已经摆好了一大盆炖海鱼,鱼块在汤里泛着油光,旁边还放着一笼蒸螃蟹,壳子红得发亮,显然是老村长特意提前准备的。

  “陈采购,快进来!”老村长听见脚步声,从屋里迎出来,看到陈阳手里的大包裹,连忙伸手接,“你这孩子,咋还带这么多东西!”

  陈阳笑着把包裹递过去,跟着进了屋:“第一次来您家,总不能空着手。”他说着打开包裹,把卤猪头肉、卤牛肉切成块摆进盘子,又将十几斤生猪肉、几样青菜放在灶台边,最后拿出两条工农牌香烟、花生米、蚕豆,还有六瓶莲花白和三斤水果糖。

  老村长看着桌上堆得满满当当的东西,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一边擦手一边念叨:“你这也太客气了!到了我家就是到了自己地盘,哪用这么破费!”

  “应该的。”陈阳帮着摆碗筷,“以后咱们熟了,我再来可就空手上门,您老可别介意。”

  “不介意!不介意!”屋里的几个村民连忙接话,“以后陈采购来村里,就当自己家,想吃啥喝啥尽管说,住多久都成!”

  说话间,菜都摆齐了,老村长给每人倒上满满一杯莲花白。北方汉子喝酒向来豪爽,端起杯子就“咕咚”一口闷,嘴里还喊着“痛快”。

  陈阳则一直笑着摆手,借口自己不胜酒量,每次只抿一小口意思意思,看着他们一杯接一杯地干,听着屋里满是说笑的豪爽声,倒也觉得热闹。

  酒局散时,天都快半夜了。陈阳想起包里的水果糖,连忙拿出来,给在场的每个人都分了一把:“这糖带回去给家里孩子,让他们也尝尝甜。”众人接过糖,连声道谢,揣着糖乐呵呵地回了家。

  老村长领着陈阳去西屋休息——屋里已经收拾得干净,铺着新晒过的被褥,还透着阳光的味道。没多久,老村长的儿子端来一盆热水,笑着说:“陈大哥,累了一天,泡泡脚解解乏。”

  陈阳接过洗脚盆,指尖触到温热的水,心里一阵暖。他看着眼前热情的一家人,忍不住感叹:北方的百姓,真是豪爽又实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