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红枪营的第一堂训练课-《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

  清晨的风裹着太行山的松香,吹过鹰嘴崖下的训练场。

  五十名红枪会士兵穿着靖南营的新军装——青布短打浆洗得发硬,衣领上还留着裁缝铺的浆糊味。他们攥着步枪的姿势像攥着烧红的炭,指节泛白,队列歪歪扭扭,有人踮着脚,有人弯着腰,活像一群被赶到田埂上的鸭子。

  王二攥着根枣木教鞭,眉头皱成了川字。他抬脚踹了踹络腮胡汉子王疤的脚后跟:“脚分开六十度!你想让清军的马踩碎你的脚踝?”

  王疤缩了缩脖子,咧嘴笑:“王队正,咱以前打仗,哪讲究这些?拎着刀冲上去,砍翻几个算几个!”

  “以前是以前!”王二的教鞭抽在王疤脚边的泥土里,溅起细碎的土渣,“现在跟靖南营混,得讲阵法!你见过李统领的兵没?队列齐整得像刀切的豆腐,冲起来连清军的炮都怕!”

  队列里传来细碎的议论。年轻士兵栓子攥着自己的衣角,声音像蚊子叫:“我…我连左右都分不清…”

  “怕什么?”王二回头,看见栓子眼角的泪,语气软了点,“我第一次站队列,晃得像筛子,李统领没骂我,蹲下来跟我说‘脚踩稳,心就稳’。”

  就在这时,一道玄色披风掠过训练场。李昊站在队列前,指尖拂过身旁的步枪,声音温和得像晨雾:“我知道你们以前躲在山里,吃野菜,躲清军。但从今天起,你们是靖南营的兄弟——不是‘红枪会的残兵’,是能站着打天下的正规军。”

  他走到栓子面前,蹲下来,手指轻轻碰了碰栓子发抖的肩膀:“我当年第一次拿枪,手抖得连扳机都扣不动。老周教我,‘枪是保护人的,不是吓唬人的’。”他抬头,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我要教你们的,不是怎么躲,是怎么打——打垮清军,让你们能回家种红薯,能陪娃子玩,能让你们的娘不再躲柴堆。”

  张老三站在训练场边的老槐树下,看着李昊。阳光穿过槐叶,洒在李昊的玄色披风上,泛着金光。他摸了摸怀里的旧驳壳枪——那是他去年从清军手里缴获的,如今换成了靖南营的步枪,枪身刻着“靖南”二字,摸起来更沉,也更暖。

  他想起去年今日,自己还站在赵家集的擂台上,喊着“打土豪分田地”,台下的百姓举着红旗欢呼。可仅仅一年,三千兄弟只剩一百,他躲在山洞里,靠野菜和老鼠充饥,连妻女的下落都不知道。直到李昊的送粮队来,直到王二说出“你嫂子在后方养伤”,他才重新活过来。

  “张哥!”李昊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明天来帅帐——我让老周教你认粮账。”

  张老三愣了愣,随即笑了。他摸了摸怀里的旧账本——那是红枪会以前的开支记录,皱巴巴的,沾着烟灰。现在,他要学认靖南营的粮账,学怎么管粮,学怎么给兄弟们发饷。“好!”他说,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坚定,“我张老三,今天是靖南营的兵,明天就要学会管粮!”

  训练课继续。王二收敛了脾气,跟着李昊学怎么教士兵。他不再踹脚后跟,而是蹲下来,握住王疤的脚,帮他调整姿势:“脚分开六十度,像扎马步,稳当。”

  王疤嘿嘿笑:“王队正,你以前也这么学?”

  “嗯。”王二挠了挠头,“李统领蹲在我旁边,跟我讲‘阵法不是约束,是保护’——你看,队列齐整,冲锋时不会挤成一团,撤退时不会踩了后队。”

  李昊拿着个小旗子,站在队列前:“向右——转!”

  士兵们笨拙地转身,有人撞在一起,有人踩了脚。李昊没骂,反而笑着说:“慢慢来,昨天你们还在山里躲清军,今天能站成队列,已经很棒了。”

  一个士兵小声说:“我娘要是看见我穿军装,肯定高兴。”

  “会的。”李昊点头,“等你打完仗,回家给她看。”

  中午时分,训练结束。士兵们坐在老槐树下,啃着干粮。张老三走过来,递给他一块红薯:“李统领让厨房留的,烤得焦焦的。”

  栓子接过红薯,咬了一口,甜得眯起眼睛:“张叔,我能学会打枪吗?”

  “能。”张老三摸着他的头,“李统领说,每个士兵都能成为神枪手。”

  栓子的眼睛亮得像星星:“那我就能打清军了!就能回家看我娘了!”

  傍晚的风里,传来李昊的声音:“红枪营的兄弟们,明天卯时集合,练刺杀!”

  士兵们欢呼起来。王疤举起步枪,枪尖指向天空:“打清军!保家园!”

  张老三望着远处的山,望着天上的太阳,轻声说:“李统领,我张老三,终于找到家了。”

  训练场的泥土里,埋着红枪会的旧旗帜。而新的旗帜——靖南营的红枪营旗,正迎风飘扬。

  第一堂训练课结束了,但属于红枪营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