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宫之内,厮杀惨烈。封凛带来的北境精锐虽勇悍,但“玄玑子”布下的机关歹毒异常,药人死士更是力大无穷、不畏伤痛,一时间竟难以靠近中央那轰鸣的庞大机括。不断有士卒倒在淬毒弩箭下,或被药人生生撕裂。
封凛目眦欲裂,深知若不能尽快摧毁机括,任由其持续搅动地脉,即便杀了“玄玑子”,国运亦将遭受重创。他怒吼一声,不顾自身安危,将内力催至巅峰,刀光如匹练般斩向挡路的药人,硬生生杀开一条血路,直扑机括核心的“玄玑子”!
“螳臂当车!” “玄玑子”冷哂,身形如鬼魅般飘忽,袖中滑出一柄漆黑如墨的短尺,尺风凌厉,竟隐含风雷之声,与封凛战在一处。两人皆是当世顶尖高手,在这轰鸣的地宫中展开殊死搏杀,气劲四溢,震得穹顶碎石簌簌落下。
行辕内,李余然艰难地睁开眼,模糊的视线逐渐清晰。他感受到身体的极度虚弱,仿佛被抽空了所有力气,连转动眼球都异常困难。记忆如同破碎的潮水涌入脑海——江南、刺客、剧毒、昏迷……以及,那张在昏迷中始终模糊不清、却带着决绝意味的女子的脸。
“白芷……”他喉咙干涩,发出几不可闻的声音。
一直守候在旁的随行御医和内侍惊喜交加,连忙上前小心伺候,禀报了白芷以命相搏、金针渡穴之事。李余然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有感激,有愧疚,亦有深沉的帝王思虑。
他强撑着,以微弱却不容置疑的语气,下达了苏醒后的第一道口谕:“传朕旨意……白芷救驾有功,着……太医院……不惜一切,务必救醒她。江南之事……暂由李泓与镇北王……共议,稳定……为要。”
这道口谕,既肯定了白芷之功,也暂时明确了权力格局,将陆其琛的地位提到了与监国皇子共议国事的高度,意在稳住当前最关键的军队和朝局。
皇帝苏醒并下达口谕的消息,如同定海神针,迅速传回京城,李泓心中大定,立刻以皇帝名义明发上谕,昭告天下陛下龙体渐安,并重申由他与镇北王陆其琛共同负责稳定江南及全国局势。
大皇子李瀚与四皇子李泊见父皇已醒,且明确支持监国与陆其琛,知道短期内已难有作为,不得不暂时按下心思,转为更加隐秘的观望和积蓄力量。朝堂之上,因皇帝苏醒而带来的短暂统一压过了之前的纷争,局面暂时稳定下来。
安湄在王府中得知皇帝苏醒和白芷昏迷的消息,心中百感交集。她立刻下令王府加强戒备的同时,也开始动用资源,暗中搜寻可能对白芷伤势有益的珍稀药材。
陆其琛接到皇帝苏醒的口谕和地宫激战的急报,心中一块巨石落地,另一块却悬得更高。他深知皇帝虽醒,但元气大伤,朝廷权威仍需强力支撑。他一方面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回应皇子,共同处理各地因“地动”引发的后续问题,展现团结;另一方面,则严令北境军保持高度戒备,随时准备应对国内可能再生之变局,或西鹰的异动。
对于地宫之战,他虽心急如焚,却知远水难救近火,只能相信封凛的能力与决心。
地宫内,封凛与“玄玑子”的搏杀已至白热化。封凛身上添了数道深可见骨的伤口,鲜血染红战袍,但战意愈发高昂。“玄玑子”亦非无损,道袍破损,气息微乱。
然而,那中央的庞大机括依旧在疯狂运转,幽光越来越盛,整个地宫都开始剧烈摇晃,仿佛随时可能坍塌!
“没用的!” “玄玑子”狂笑,“地气已乱,龙脉将改!尔等皆将是亡国之奴!”
封凛心急如焚,知道不能再拖延。他拼着硬受“玄玑子”一记重击,猛地将手中战刀脱手掷出,并非射向“玄玑子”,而是直取机括核心那几块幽光玉石!
“玄玑子”脸色骤变,想要阻拦已是不及!
“轰——!”
战刀精准地撞击在玉石之上,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玉石瞬间爆裂,庞大的机括发出一连串刺耳的金属扭曲声,运转骤然停滞!那奔腾的地下暗河也仿佛失去了引导,变得混乱无序。
机括被毁,地宫的震动缓缓平息。
“不——!”“玄玑子”发出不甘的嘶吼,状若疯魔,不顾一切地扑向封凛。
封凛强提最后一口气,与之再次缠斗在一起。最终,凭借着一股悍勇之气,他将重伤的“玄玑子”死死压制在地。然而,就在他准备将其生擒之时,“玄玑子”眼中闪过一丝诡异的光芒,嘴角溢出黑血,气息瞬间断绝——竟是自绝了心脉!
地宫之战,以机括被毁、“玄玑子”身死告终。封凛带着重伤和残余部下,艰难地撤出地下。经此一役,“沙蛇”的首脑“龙王”伏诛,其动摇龙脉的惊天阴谋被挫败。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
“玄玑子”虽死,但其数十年的经营,党羽是否已尽数清除?他临死前那诡异的目光,是否意味着还有后手?那被扰乱的地脉,对国运究竟造成了多大影响?皇帝虽醒,但龙体能恢复到何种程度?朝中皇子之争,真的会因皇帝苏醒而平息吗?
白芷依旧昏迷不醒,生死未卜。
安若欢接到地宫之战的结果,脸上并无喜色,反而更加深沉。
“‘玄玑子’伏诛,然其志未酬,其党未净。国本动摇,非一日可复。陛下龙体……恐难再复昔日之威。这天下,怕是要进入一个……新的格局了。”
“玄玑子”伏诛,地脉机括被毁,各地异动渐次平息。皇帝李余然苏醒的消息如同春风,暂时驱散了笼罩在帝国上空的阴霾。李泓与陆其琛联手发布的安民告示,也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惶惶的人心。
然而,水面之下的暗流,却随着这场惊天风暴的暂时平息,开始以更加隐秘的方式重新涌动。
封凛目眦欲裂,深知若不能尽快摧毁机括,任由其持续搅动地脉,即便杀了“玄玑子”,国运亦将遭受重创。他怒吼一声,不顾自身安危,将内力催至巅峰,刀光如匹练般斩向挡路的药人,硬生生杀开一条血路,直扑机括核心的“玄玑子”!
“螳臂当车!” “玄玑子”冷哂,身形如鬼魅般飘忽,袖中滑出一柄漆黑如墨的短尺,尺风凌厉,竟隐含风雷之声,与封凛战在一处。两人皆是当世顶尖高手,在这轰鸣的地宫中展开殊死搏杀,气劲四溢,震得穹顶碎石簌簌落下。
行辕内,李余然艰难地睁开眼,模糊的视线逐渐清晰。他感受到身体的极度虚弱,仿佛被抽空了所有力气,连转动眼球都异常困难。记忆如同破碎的潮水涌入脑海——江南、刺客、剧毒、昏迷……以及,那张在昏迷中始终模糊不清、却带着决绝意味的女子的脸。
“白芷……”他喉咙干涩,发出几不可闻的声音。
一直守候在旁的随行御医和内侍惊喜交加,连忙上前小心伺候,禀报了白芷以命相搏、金针渡穴之事。李余然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有感激,有愧疚,亦有深沉的帝王思虑。
他强撑着,以微弱却不容置疑的语气,下达了苏醒后的第一道口谕:“传朕旨意……白芷救驾有功,着……太医院……不惜一切,务必救醒她。江南之事……暂由李泓与镇北王……共议,稳定……为要。”
这道口谕,既肯定了白芷之功,也暂时明确了权力格局,将陆其琛的地位提到了与监国皇子共议国事的高度,意在稳住当前最关键的军队和朝局。
皇帝苏醒并下达口谕的消息,如同定海神针,迅速传回京城,李泓心中大定,立刻以皇帝名义明发上谕,昭告天下陛下龙体渐安,并重申由他与镇北王陆其琛共同负责稳定江南及全国局势。
大皇子李瀚与四皇子李泊见父皇已醒,且明确支持监国与陆其琛,知道短期内已难有作为,不得不暂时按下心思,转为更加隐秘的观望和积蓄力量。朝堂之上,因皇帝苏醒而带来的短暂统一压过了之前的纷争,局面暂时稳定下来。
安湄在王府中得知皇帝苏醒和白芷昏迷的消息,心中百感交集。她立刻下令王府加强戒备的同时,也开始动用资源,暗中搜寻可能对白芷伤势有益的珍稀药材。
陆其琛接到皇帝苏醒的口谕和地宫激战的急报,心中一块巨石落地,另一块却悬得更高。他深知皇帝虽醒,但元气大伤,朝廷权威仍需强力支撑。他一方面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回应皇子,共同处理各地因“地动”引发的后续问题,展现团结;另一方面,则严令北境军保持高度戒备,随时准备应对国内可能再生之变局,或西鹰的异动。
对于地宫之战,他虽心急如焚,却知远水难救近火,只能相信封凛的能力与决心。
地宫内,封凛与“玄玑子”的搏杀已至白热化。封凛身上添了数道深可见骨的伤口,鲜血染红战袍,但战意愈发高昂。“玄玑子”亦非无损,道袍破损,气息微乱。
然而,那中央的庞大机括依旧在疯狂运转,幽光越来越盛,整个地宫都开始剧烈摇晃,仿佛随时可能坍塌!
“没用的!” “玄玑子”狂笑,“地气已乱,龙脉将改!尔等皆将是亡国之奴!”
封凛心急如焚,知道不能再拖延。他拼着硬受“玄玑子”一记重击,猛地将手中战刀脱手掷出,并非射向“玄玑子”,而是直取机括核心那几块幽光玉石!
“玄玑子”脸色骤变,想要阻拦已是不及!
“轰——!”
战刀精准地撞击在玉石之上,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玉石瞬间爆裂,庞大的机括发出一连串刺耳的金属扭曲声,运转骤然停滞!那奔腾的地下暗河也仿佛失去了引导,变得混乱无序。
机括被毁,地宫的震动缓缓平息。
“不——!”“玄玑子”发出不甘的嘶吼,状若疯魔,不顾一切地扑向封凛。
封凛强提最后一口气,与之再次缠斗在一起。最终,凭借着一股悍勇之气,他将重伤的“玄玑子”死死压制在地。然而,就在他准备将其生擒之时,“玄玑子”眼中闪过一丝诡异的光芒,嘴角溢出黑血,气息瞬间断绝——竟是自绝了心脉!
地宫之战,以机括被毁、“玄玑子”身死告终。封凛带着重伤和残余部下,艰难地撤出地下。经此一役,“沙蛇”的首脑“龙王”伏诛,其动摇龙脉的惊天阴谋被挫败。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
“玄玑子”虽死,但其数十年的经营,党羽是否已尽数清除?他临死前那诡异的目光,是否意味着还有后手?那被扰乱的地脉,对国运究竟造成了多大影响?皇帝虽醒,但龙体能恢复到何种程度?朝中皇子之争,真的会因皇帝苏醒而平息吗?
白芷依旧昏迷不醒,生死未卜。
安若欢接到地宫之战的结果,脸上并无喜色,反而更加深沉。
“‘玄玑子’伏诛,然其志未酬,其党未净。国本动摇,非一日可复。陛下龙体……恐难再复昔日之威。这天下,怕是要进入一个……新的格局了。”
“玄玑子”伏诛,地脉机括被毁,各地异动渐次平息。皇帝李余然苏醒的消息如同春风,暂时驱散了笼罩在帝国上空的阴霾。李泓与陆其琛联手发布的安民告示,也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惶惶的人心。
然而,水面之下的暗流,却随着这场惊天风暴的暂时平息,开始以更加隐秘的方式重新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