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被誉为大宁王朝南方文脉之源、规矩森严、培养出无数名臣大儒的佑京书院?!
这形象差距也未免太大了吧!
叶洛内心疯狂吐槽,这简直比说裴淮是会跳舞的舞姬还要离谱。
但......若这薛三娘没见过寇文官,绝无可能知道宁京之事,更不可能知道他们认识寇文官这个人。
这一点全然做不得假。
薛三娘似乎很满意叶洛那一瞬间的僵硬和眼底的震惊,嘴上却继续风情万种地说道:“......等秀才老爷咱们从仙山道观回来,若是得空,定要来奴家那寒舍坐坐呀~虽无好茶好酒,但粗茶淡饭,也能解乏呢~”
掌心字迹再变:
【寇文官笃定尔等途经必管此事。留尔画像,故一眼认出。彼已先行潜入他村祈愿会,料已先一步混入普罗真教内。届时我与尔等同往,见面便知真伪。】
画像?叶洛心中一凛,这寇文官准备得如此充分?
他再次深深看了一眼眼前这位姿容绝世、眼神却深邃如潭的农妇。
这位看似浪荡的村妇绝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能与神秘的虬髯客相识,能在这被邪教控制的村庄里看似安然无恙......这个女人,水深得很。
同时,他也再次刷新了对寇文官的认知。
本以为只是个颇为投缘、有些见识的市井豪侠,没想到竟是佑京书院的人,而且似乎早已布局要对付这普罗真教。
自己之前,还真是有些小看了天下人。
周沐清在叶洛背后,虽然看不到两人具体在写什么,但能感觉到叶洛身体的细微变化和那几乎微不可闻的低语。
她强忍着把那“狐媚子”爪子剁掉的冲动,银牙暗咬,粉拳紧握,只能拼命告诉自己:他们在干正事!在干正事!等这事完了再算账!
可是那酸溜溜的感觉,还是止不住地往外冒。
就在这时,那名左侧的蓝徽接引者处理完了大部分村民,带着两名灰徽信徒,朝着叶洛他们这边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三位被天尊选中的有缘人,请随我来。时辰不早,该准备启程,前往仙山觐见教宗大人了。”
中土神州,大宁王朝,神京城。
矗立于中土神州之上,承载大宁王朝万世气运的神京城,并非凡力所能想象,它是匍匐在大地上的洪荒巨兽,是汇聚了上古人族智慧与力量的永恒奇观。
任何初次目睹它的人,纵使是云游四方的仙家子弟,也会在第一时间被那纯粹由世俗凡人一砖一石垒砌而成的磅礴气势所彻底碾压、心神震撼。
其“大”,已非“广阔”二字可以简单形容。
一道高耸入云、蜿蜒如龙脊的城墙,将一片近乎无边无际的疆域囊括其中。
坊间有言,若是有一寻常凡人,想要从城西南闹市之角,徒步疾行至东北之隅,即便不眠不休,也足足需耗费将近两日光阴。
就这样的规模,已远远超过城池应有的面积,简直近乎一国。
而在这巨兽般的城市正北,居于天下之中轴、俯瞰八方风云的,便是那煌煌天威凝聚之所——大宁皇城。
它独自便占据了神京城近乎五分之一的辽阔面积,朱墙金瓦,层叠殿宇如连绵的山脉,其内宫阙何止万千,气象森严,仿佛自成一方世界,是大宁王朝权力与天命所归的象征。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本就是人间极致的皇城深处,于其西北方位的皇家禁苑之中,竟真真切切地容纳着一座巍峨耸立、云遮雾绕的天然山峰——羽化山。
此山不仅是皇城禁地,终年有最精锐的御林军重兵层层把守,戒备森严,它更是整个大宁王朝,乃至九州天下的精神图腾。
传说中,此地乃九州第一位人皇、大宁开国始祖贞元皇帝功德圆满、踏碎虚空、羽化飞升之地,整座山哪怕千余年过去,依旧弥漫着不朽的神圣与传奇色彩,令凡人不敢仰视,即便是脱俗的仙家大宗,亦心向往之。
神京的天际线,则由两座刺破苍穹、探入云海的至高建筑所主宰。
其一是司天监的观星楼,塔身孤直,犹如一柄测量天意的巨尺。
楼下十层,乃是司天监官员与莘莘学子推演历法、研修奥义之所,人声尚可及。
而自十一层始,便渐入云霄,非有缘人或身负通天修为者不得登临,因为那是监正大人观测星辰运转、窥探天道玄机的秘所,凡人只能仰望其神秘剪影。
另一座,则是屹立于羽化山巅的皇城天阶。
乃是第二代御启帝延请世外仙真,动用莫测仙法,硬生生于山脊之上修筑而起的天际通途、登天阶梯。
它与观星楼遥遥相对,皆高耸入云,以至于地上的世俗凡人根本无法凭肉眼分辨出这两座神迹究竟孰高孰低,只能感受到它们共同散发出的、凌驾于凡尘之上的磅礴威压。
纵观神京城之格局:皇城居中正北,威压全城;其两侧有宽阔水道如碧玉带般环绕流淌,既作拱卫之势,亦显灵秀之美。
皇城左右,皆是勋贵府邸、宗室庭院,鳞次栉比,彰显天家贵胄之气派。
巨大的城市西南区域,是沸腾的人间烟火,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商贾云集,百姓安居,喧嚣声浪几乎要冲破云霄,那是神京活力奔涌的心脏。
而城东南,则肃立着王朝运转的庞大中枢:神京府衙威严,六部衙门林立,太常寺、鸿胪寺、督察院、大理寺、翰林院、光禄寺、太仆寺、国子监、四方馆......无数掌管着帝国方方面面的官署机构汇聚于此,飞檐斗拱间流淌的是难以企及的权力与律法。
更有一座连接凡俗与超然的仙家渡口隐现其间,偶尔有霞光异彩冲起,遮天蔽日的渡船经过,提醒着人们此地方是真正的红尘仙界交汇之地,气象万千,浩瀚无垠。
整座神京城,便是这样一幅展开的、用秩序与梦想绘就的宏伟画卷,非巨笔浓墨不能形容其万一。
这形象差距也未免太大了吧!
叶洛内心疯狂吐槽,这简直比说裴淮是会跳舞的舞姬还要离谱。
但......若这薛三娘没见过寇文官,绝无可能知道宁京之事,更不可能知道他们认识寇文官这个人。
这一点全然做不得假。
薛三娘似乎很满意叶洛那一瞬间的僵硬和眼底的震惊,嘴上却继续风情万种地说道:“......等秀才老爷咱们从仙山道观回来,若是得空,定要来奴家那寒舍坐坐呀~虽无好茶好酒,但粗茶淡饭,也能解乏呢~”
掌心字迹再变:
【寇文官笃定尔等途经必管此事。留尔画像,故一眼认出。彼已先行潜入他村祈愿会,料已先一步混入普罗真教内。届时我与尔等同往,见面便知真伪。】
画像?叶洛心中一凛,这寇文官准备得如此充分?
他再次深深看了一眼眼前这位姿容绝世、眼神却深邃如潭的农妇。
这位看似浪荡的村妇绝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能与神秘的虬髯客相识,能在这被邪教控制的村庄里看似安然无恙......这个女人,水深得很。
同时,他也再次刷新了对寇文官的认知。
本以为只是个颇为投缘、有些见识的市井豪侠,没想到竟是佑京书院的人,而且似乎早已布局要对付这普罗真教。
自己之前,还真是有些小看了天下人。
周沐清在叶洛背后,虽然看不到两人具体在写什么,但能感觉到叶洛身体的细微变化和那几乎微不可闻的低语。
她强忍着把那“狐媚子”爪子剁掉的冲动,银牙暗咬,粉拳紧握,只能拼命告诉自己:他们在干正事!在干正事!等这事完了再算账!
可是那酸溜溜的感觉,还是止不住地往外冒。
就在这时,那名左侧的蓝徽接引者处理完了大部分村民,带着两名灰徽信徒,朝着叶洛他们这边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三位被天尊选中的有缘人,请随我来。时辰不早,该准备启程,前往仙山觐见教宗大人了。”
中土神州,大宁王朝,神京城。
矗立于中土神州之上,承载大宁王朝万世气运的神京城,并非凡力所能想象,它是匍匐在大地上的洪荒巨兽,是汇聚了上古人族智慧与力量的永恒奇观。
任何初次目睹它的人,纵使是云游四方的仙家子弟,也会在第一时间被那纯粹由世俗凡人一砖一石垒砌而成的磅礴气势所彻底碾压、心神震撼。
其“大”,已非“广阔”二字可以简单形容。
一道高耸入云、蜿蜒如龙脊的城墙,将一片近乎无边无际的疆域囊括其中。
坊间有言,若是有一寻常凡人,想要从城西南闹市之角,徒步疾行至东北之隅,即便不眠不休,也足足需耗费将近两日光阴。
就这样的规模,已远远超过城池应有的面积,简直近乎一国。
而在这巨兽般的城市正北,居于天下之中轴、俯瞰八方风云的,便是那煌煌天威凝聚之所——大宁皇城。
它独自便占据了神京城近乎五分之一的辽阔面积,朱墙金瓦,层叠殿宇如连绵的山脉,其内宫阙何止万千,气象森严,仿佛自成一方世界,是大宁王朝权力与天命所归的象征。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本就是人间极致的皇城深处,于其西北方位的皇家禁苑之中,竟真真切切地容纳着一座巍峨耸立、云遮雾绕的天然山峰——羽化山。
此山不仅是皇城禁地,终年有最精锐的御林军重兵层层把守,戒备森严,它更是整个大宁王朝,乃至九州天下的精神图腾。
传说中,此地乃九州第一位人皇、大宁开国始祖贞元皇帝功德圆满、踏碎虚空、羽化飞升之地,整座山哪怕千余年过去,依旧弥漫着不朽的神圣与传奇色彩,令凡人不敢仰视,即便是脱俗的仙家大宗,亦心向往之。
神京的天际线,则由两座刺破苍穹、探入云海的至高建筑所主宰。
其一是司天监的观星楼,塔身孤直,犹如一柄测量天意的巨尺。
楼下十层,乃是司天监官员与莘莘学子推演历法、研修奥义之所,人声尚可及。
而自十一层始,便渐入云霄,非有缘人或身负通天修为者不得登临,因为那是监正大人观测星辰运转、窥探天道玄机的秘所,凡人只能仰望其神秘剪影。
另一座,则是屹立于羽化山巅的皇城天阶。
乃是第二代御启帝延请世外仙真,动用莫测仙法,硬生生于山脊之上修筑而起的天际通途、登天阶梯。
它与观星楼遥遥相对,皆高耸入云,以至于地上的世俗凡人根本无法凭肉眼分辨出这两座神迹究竟孰高孰低,只能感受到它们共同散发出的、凌驾于凡尘之上的磅礴威压。
纵观神京城之格局:皇城居中正北,威压全城;其两侧有宽阔水道如碧玉带般环绕流淌,既作拱卫之势,亦显灵秀之美。
皇城左右,皆是勋贵府邸、宗室庭院,鳞次栉比,彰显天家贵胄之气派。
巨大的城市西南区域,是沸腾的人间烟火,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商贾云集,百姓安居,喧嚣声浪几乎要冲破云霄,那是神京活力奔涌的心脏。
而城东南,则肃立着王朝运转的庞大中枢:神京府衙威严,六部衙门林立,太常寺、鸿胪寺、督察院、大理寺、翰林院、光禄寺、太仆寺、国子监、四方馆......无数掌管着帝国方方面面的官署机构汇聚于此,飞檐斗拱间流淌的是难以企及的权力与律法。
更有一座连接凡俗与超然的仙家渡口隐现其间,偶尔有霞光异彩冲起,遮天蔽日的渡船经过,提醒着人们此地方是真正的红尘仙界交汇之地,气象万千,浩瀚无垠。
整座神京城,便是这样一幅展开的、用秩序与梦想绘就的宏伟画卷,非巨笔浓墨不能形容其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