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解决信访-《官途:从救了美女书记开始》

  “厂子是关了,但留下的污染...”

  “这水现在还在用?”

  阮青柠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

  “没办法啊,”赵建国苦笑,“村里就这一条水源,年轻人都买桶装水喝,老人舍不得花钱,还是用井水...老李头的儿子,那腿疾医生说可能就和这个有关。”

  “我需要更详细的资料,”她迅速拿出笔记本,“包括污染范围、受影响人口、历年来的投诉记录...”

  赵建国点点头:

  “我让会计去整理,不过阮主任,这事不好办啊。钢铁厂都被处理了,找谁去治理?”

  “总会有办法的。”

  她轻声说,更像是对自己说的。

  回到镇政府已是傍晚,阮青柠的办公室灯还亮着,桌上摊开着从东沟村带回的资料。

  她揉了揉太阳穴,连续几天的奔波让她的颈椎隐隐作痛。

  手机震动起来,是周有雷的消息:

  “听说你在查永安钢铁厂的事?需要帮忙吗?”

  阮青柠回复:

  “明天详谈,这事比想象的复杂。”

  她继续翻阅资料,一张照片从文件夹中滑落——那是永安溪现在的样子,曾经清澈的溪流变成了铁锈色的浊流,岸边寸草不生。

  敲门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请进。”

  门开了,镇长吴宇恒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文件袋。

  “听说你从东沟村带回来一堆资料?”

  阮青柠站起身:

  “吴镇长,我正想明天向您汇报。东沟村的水源污染问题很严重。”

  吴宇恒走进来,在她对面坐下,把文件袋放在桌上。

  “我猜也是这事。”

  他叹了口气,“永安钢厂的烂摊子啊...”

  “您早就知道?”

  阮青柠有些惊讶。

  “知道,但一直没找到解决办法。”

  吴宇恒打开文件袋,取出一叠更厚的资料,“其实不只东沟村受影响,这是县环保局去年的调查报告,污染范围比东沟村反映的还要大,涉及三个行政村,近两千人的饮水安全。”

  阮青柠快速浏览报告,越看心越沉,治理预算一栏赫然写着——初步估算需投入580万元。

  “这笔钱...”

  她抬头看向吴宇恒。

  “镇财政拿不出。”

  吴宇恒直截了当地说。

  “去年全县财政收入才多少?这种没有直接经济效益的环保项目,很难争取到专项资金。”

  “但这是关系到百姓健康的大事啊!”

  阮青柠不自觉地提高了声音,随即意识到失态,放缓语气,“对不起,我太着急了。”

  吴宇恒摆摆手表示理解:

  “我明白你的心情。我也想解决这个问题,但...”

  他苦笑着摇头,“现实很骨感。钢铁厂关闭了,法人代表判了刑,资产拍卖的钱连还银行贷款都不够。”

  办公室里一时沉默,窗外的天色完全暗下来,镇政府大院的灯光在玻璃上投下模糊的倒影。

  “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阮青柠不甘心地问。

  吴宇恒沉思片刻:“明天上午我有个会,结束后我们详细讨论,或许...”

  他犹豫了一下,“可以请秦书记一起商量。”

  阮青柠眼睛一亮,秦江作为镇党委书记,在县里人脉广,或许真有办法。

  中午,吴宇恒的秘书通知阮青柠下午三点到小会议室开会。

  当她准时到达时,发现不仅吴宇恒在,秦江也已经坐在会议桌前,正翻阅她整理的资料。

  “来了,”秦江抬头。

  “坐,材料准备得很详细啊。”

  阮青柠道谢后坐下,心跳加速。这是她第一次直接向两位镇主要领导汇报工作。

  吴宇恒开门见山:

  “秦书记,情况您都看了。永安钢铁厂的污染问题确实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秦江点点头,手指轻叩桌面:

  “五百八十万的预算,县里不可能全包,青柠,你有什么想法?”

  被突然点名,阮青柠深吸一口气:

  “我查了相关政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以申请省级专项资金,但需要配套资金。另外,污染治理属于环保项目,也可以争取环保部门的支持...”

  “这些渠道我都尝试过,”吴宇恒插话,“但审批周期长,资金额度有限,远水解不了近渴。”

  秦江突然问:“钢铁厂原厂区现在什么情况?”

  “闲置着,”吴宇恒回答,“土地性质是工业用地,因为污染问题一直没人接手。”

  秦江眼睛微眯,露出思索的表情:“如果能把污染治理和土地再利用结合起来...”

  阮青柠脑中灵光一闪:

  “您的意思是,引进企业投资治理,同时给予土地开发的政策优惠?”

  “聪明!”

  秦江赞赏地看了她一眼。

  “现在省里正在推乡村振兴战略,有政策支持。我们可以包装成一个‘生态修复 产业振兴’的综合项目。”

  吴宇恒皱眉:“但那个地段...离城区远,基础设施差,能吸引到什么企业?”

  “不一定非要工业项目。”

  秦江胸有成竹,“生态农业、乡村旅游都是方向。我认识省农科院几位专家,可以请他们来考察,做个规划。”

  会议持续了两个小时。最终决定由秦江负责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吴宇恒协调各部门提供技术支持,阮青柠则继续深入调研,完善基础数据。

  会议结束后,秦江回到办公室,窗外已是华灯初上。他松了松领带,拿起桌上的保温杯喝了口已经凉透的茶。

  580万——这个数字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他掏出手机,在通讯录里滑动,最终停在“陆瑾瑜”这个名字上。

  手指悬在拨号键上方犹豫了几秒,最终还是按了下去。电话响了四声才被接起。

  “秦江?”

  电话那头传来陆瑾瑜清朗的声音,背景音里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这么晚还在工作?”

  “陆市长不也没休息吗?”

  秦江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紧绷的肩膀放松了些,“打扰您了。”

  “少来这套,私下叫什么市长。”

  陆瑾瑜笑骂一声。

  “怎么,齐坪镇的水土不服?”

  “服得很。”

  秦江走到窗前,望着镇政府大院里的老槐树,“来了快三个月,瘦了八斤。”

  “说吧,什么事能让你这个点打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