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幽灵”的初啼-《怒海争锋》

  场景一:绝密基地的“幽灵”出动

  地点:中国西部某绝密深山基地,超大型机库掩体

  巨大的合金舱门缓缓滑开,幽暗的灯光下,两架形态前所未见、仿佛来自未来的飞行器静卧在跑道上。这就是传说中的轰-20。其飞翼式布局、深邃的隐身涂层,在灯光下几乎不反光,如同真正的幽灵。

  飞行队长李锐大校和搭档张帆上校,穿着特制抗压服,正在进行最后的飞行准备。地勤人员对飞机进行着最细致的检查。

  “锐鹰,锐鹰,塔台呼叫,最终自检通过,空域已清空,祝你们……马到成功。”耳机里传来指挥员沉稳而略带激动的声音。

  李锐深吸一口气,与张帆对视一眼,坚定地推动油门。两台大推力变循环发动机发出低沉的轰鸣,轰-20优雅地滑入跑道,加速,然后以一种近乎诡异的安静姿态,轻盈地融入漆黑的夜空,没有打开航行灯。这是“幽灵”的第一次实战出击,目标:摧毁位于第二岛链关键节点、防御严密的联军战略后勤中心与前线指挥部备用基地。

  场景二:孤独的穿透——隐形与电磁的博弈

  轰-20并非单枪匹马。此次任务得到了“北斗星网”的全方位支持:

  电子掩护: 多架歼-16D电子战飞机在安全空域活动,释放针对敌方预警雷达和机载雷达的定向干扰,为轰-20开辟出一条相对“干净”的电磁通道。

  伴飞诱饵: 若干架高空长航时隐身无人机(如攻击-11的改进型)在轰-20的侧翼或前方飞行,其雷达信号特征被刻意模拟为类似轰-20,用以吸引和消耗敌方的防空注意力。

  实时情报: “北斗星网”将最新的敌方雷达开关机状态、巡逻战机航线、地空导弹阵地的活动情况,通过高保密数据链近乎实时地传输给轰-20。

  李锐和张帆在座舱内,眼前的全景显示屏上,战场态势一目了然。飞机的高度、速度、航向均由智能系统优化,以最大程度规避敌方探测。

  “高度米,速度0.8马赫,当前航线安全。”张帆报告。

  “保持静默,注意侧翼预警机活动迹象。”李锐紧盯着传感器信息。轰-20如同一个真正的幽灵,在联军密集的防空网缝隙中悄然穿行。

  场景三:致命的投送——“幽灵”的利爪

  经过数小时的飞行,轰-20成功穿透了联军由预警机、地面雷达和巡逻机构成的重重防线,悄然抵达目标区域上空——一个位于遥远岛屿、戒备森严的联军后勤与指挥枢纽。

  “抵达目标区域,武器舱准备开启。”

  轰-20腹部的弹舱无声滑开。

  “目标数据装订:1号点(大型油库),2号点(指挥中心),3号点(机场跑道关键节点)。‘雷石’-6精确制导滑翔炸弹,连发模式准备。”

  “投弹!”

  数枚体型修长、具备隐身外形的精确制导弹药依次脱离弹舱,展开弹翼,开始依靠卫星(“北斗星网”保障)与惯性制导,滑向数十公里外的目标。轰-20在投弹后,立即进行大过载机动,改变航向和高度,迅速撤离攻击空域。

  场景四:后方指挥中心的屏息等待

  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所有人都紧盯着大屏幕。代表轰-20的光点正在迅速撤离,而代表炸弹的细小光点正飞向目标。由于需要保持无线电静默,他们只能通过“北斗星网”的其他侦察节点(如高空无人机或侦察卫星)来获取攻击效果。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气氛几乎凝固。

  突然,屏幕上传回来自无人侦察机的实时画面:目标区域接连爆起巨大的火球和浓烟!油库的烈焰冲天而起,指挥中心建筑在精确打击下坍塌,跑道被炸出巨大的缺口!

  指挥中心内爆发出短暂的、压抑的欢呼声,随即恢复冷静。成功了!

  场景五:战略震撼与归航

  当轰-20投下的炸弹摧毁目标时,联军后方基地一片混乱。他们甚至没有收到任何有效的雷达预警!直到爆炸发生,他们才意识到遭到了空中打击,但攻击来自何方、由何种平台执行,却一无所知。这种“不知被何物所伤”的恐惧,迅速在联军高层蔓延。

  李锐和张帆驾驶着轰-20,在返航途中依旧保持高度警惕。他们知道,这次成功的初战,仅仅是开始。

  “锐鹰呼叫基地,任务完成,正在返航。”

  “基地收到,欢迎回家,英雄!”

  晨曦微露中,轰-20优雅地降落在出发的基地。地勤人员涌上前去。这次完美的初啼,标志着中国空军正式迈入了“战略空军”的门槛,具备了直接威胁敌军纵深的强大能力,也为接下来的总攻铺平了道路。

  章节结尾:

  最高指挥部收到战报,指挥官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他对身边的参谋说:“‘幽灵’已经展示了它的力量。现在,是时候让我们的主力舰队和陆军集团,向全世界展示‘巨龙’的愤怒了。命令全军,按‘北极星’计划最终阶段,发起总攻!”

  “幽灵”的初啼,吹响了战略反攻的总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