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试验场,新建成的水力锻坊发出沉闷而规律的轰鸣。
巨大的水轮带动着硬木制成的凸轮轴,将重达数百斤的铁锤一次次提起,又狠狠砸下。
灼热的炮管胚料在锻打下火星四溅,发出令人牙酸的金属呻吟。
“停!”
鲁胜紧盯着胚料的变化,猛地挥手。
锻锤应声而止。
他亲自上前,用长钳夹起通红的胚料,浸入旁边早已准备好的、温度经过粗略控制的溪水中。
“刺啦——”
白汽弥漫。
待胚料冷却,鲁胜和陈观立刻围上去,仔细检查其表面和断口。
“还是有细微裂纹……”
陈观指着胚料内壁一处不易察觉的纹路,眉头紧锁,“热锻确实消除了大部分大气孔,但内应力分布依旧不均,冷却时还是从最薄弱处裂开了。”
这已是“热锻”工艺的第十三次失败。
旁边堆着的,是之前失败的各种形态的裂开胚料,如同某种怪异的金属坟墓。
鲁胜沉默地看着那堆废料,布满老茧的手掌摩挲着其中一块的裂口,忽然道。
“或许,我们一开始的方向就错了。”
陈观和周围的工匠都看向他。
“我们总想着如何让铁水更‘纯净’,如何让锻打更‘均匀’。”
鲁胜目光扫过众人,“但铁性至刚,过刚易折。为何不学学铸剑?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关键在一个‘合’字。”
他拿起两块不同成分的钢胚,一块硬度高但脆,一块软而韧:“若能将不同性情的钢铁,如同揉面一般,巧妙地‘揉’在一起,使其刚柔相济,是否就能既承受膛压,又不至于脆裂?”
陈观眼中光芒一闪:“鲁师是说……层叠复合?如同前朝‘百炼钢’之法,但规模更大,工艺更精?”
“正是!”
鲁胜重重点头,“我们之前试过灌钢、夹钢,但都过于粗糙。我们需要一种方法,能精确控制不同钢层的厚度、顺序和结合强度。这需要新的范模,新的加热控制,新的锻打手法!”
思路的转变,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点燃了新的希望。
整个金工坊和材物料研组都围绕这个“层叠复合”的新方向运转起来。
设计新的、可以分层灌注铁水的复合范模;研究不同含碳量的钢铁如何搭配才能达到最佳性能;探索在何种温度下进行锻打,才能使不同钢层真正熔合而非简单粘在一起……
就在格物院与炮管材料死磕的同时,力械设计组负责的“分体式火炮”样机终于组装完成。
钢制药室与熟铁炮管通过精心设计的螺旋卡榫和一种由铜、锡、铅混合制成的软金属垫圈密封连接。
试射场上,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装填完毕!”
“点火!”
轰!
炮口喷出火焰和浓烟,炮弹呼啸着飞出,在远处山坡上砸起一片烟尘。
“成功了!没有漏气!”
力械组主事激动地喊道。快速更换预装药室的演示也顺利完成,射速确实比传统前装炮快上数倍。
然而,连续射击五次后,问题出现了。
高温和巨大的膛压使得软金属垫圈变形,密封效果下降,第六次射击时,炮管与药室连接处开始有炽热的气体和火药残渣泄露,嗤嗤作响,极为危险。
“密封还是不行……”力械组主事的兴奋瞬间被浇灭。
徐明远看着沮丧的众人,平静道:“找出问题,改进便是。至少证明了分体式结构在原理上是可行的。现在,你们的任务就是攻克这密封难题。需要什么,院里支持。”
他将情况如实写入奏报,既汇报了分体式结构的初步成功,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亟待解决的密封问题。同时,他也将鲁胜团队转向“层叠复合”材料攻关的最新进展一并呈报。
这份奏报送到梁正手中时,他正在与杨廷和商议实务学堂首批生员实习岗位的安排。
看完奏报,梁正对杨廷和道:“杨先生你看,格物院如今,已非一匠一坊。材料、力械、算学、工艺,环环相扣。成功则举院欢腾,遇挫则群策群力。此等气象,方是朕期盼的‘格物’之真意。”
杨廷和捻须颔首:“徐明远统揽得当,鲁胜等潜心钻研,确与前朝匠作局不可同日而语。只是……这耗费……”
“靡费虽巨,然其利在千秋。”
梁正打断他,“一门可靠的新炮,可抵千军万马;一套成熟的研发体系,更是无价之宝。朕相信,他们的方向是对的。”
他提笔给徐明远回了一道中旨,只有八个字:“潜心攻坚,朕候佳音。”
没有催促,没有指责,只有全然的信任与期待。
这道中旨被徐明远郑重地悬挂在格物院的正堂。
所有出入的工匠、学者都能看到那八个御笔亲书的文字。
它如同一股无声的力量,激励着每一个在失败中摸索前行的灵魂。
金工坊内,炉火更加炽烈,锻锤的轰鸣日夜不息。力械组的工作台上,堆满了各种形态的垫圈材料和密封结构草图。
算学组的灯光,也总是最后一批熄灭。
铁与火的交融,智慧与毅力的碰撞,在这座日益庞大的皇家格物院内,持续上演。
所有人都知道,陛下在等待着他们的“佳音”,而他们,绝不会让陛下等待太久。
突破,或许就在下一次炉火燃起之时。
巨大的水轮带动着硬木制成的凸轮轴,将重达数百斤的铁锤一次次提起,又狠狠砸下。
灼热的炮管胚料在锻打下火星四溅,发出令人牙酸的金属呻吟。
“停!”
鲁胜紧盯着胚料的变化,猛地挥手。
锻锤应声而止。
他亲自上前,用长钳夹起通红的胚料,浸入旁边早已准备好的、温度经过粗略控制的溪水中。
“刺啦——”
白汽弥漫。
待胚料冷却,鲁胜和陈观立刻围上去,仔细检查其表面和断口。
“还是有细微裂纹……”
陈观指着胚料内壁一处不易察觉的纹路,眉头紧锁,“热锻确实消除了大部分大气孔,但内应力分布依旧不均,冷却时还是从最薄弱处裂开了。”
这已是“热锻”工艺的第十三次失败。
旁边堆着的,是之前失败的各种形态的裂开胚料,如同某种怪异的金属坟墓。
鲁胜沉默地看着那堆废料,布满老茧的手掌摩挲着其中一块的裂口,忽然道。
“或许,我们一开始的方向就错了。”
陈观和周围的工匠都看向他。
“我们总想着如何让铁水更‘纯净’,如何让锻打更‘均匀’。”
鲁胜目光扫过众人,“但铁性至刚,过刚易折。为何不学学铸剑?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关键在一个‘合’字。”
他拿起两块不同成分的钢胚,一块硬度高但脆,一块软而韧:“若能将不同性情的钢铁,如同揉面一般,巧妙地‘揉’在一起,使其刚柔相济,是否就能既承受膛压,又不至于脆裂?”
陈观眼中光芒一闪:“鲁师是说……层叠复合?如同前朝‘百炼钢’之法,但规模更大,工艺更精?”
“正是!”
鲁胜重重点头,“我们之前试过灌钢、夹钢,但都过于粗糙。我们需要一种方法,能精确控制不同钢层的厚度、顺序和结合强度。这需要新的范模,新的加热控制,新的锻打手法!”
思路的转变,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点燃了新的希望。
整个金工坊和材物料研组都围绕这个“层叠复合”的新方向运转起来。
设计新的、可以分层灌注铁水的复合范模;研究不同含碳量的钢铁如何搭配才能达到最佳性能;探索在何种温度下进行锻打,才能使不同钢层真正熔合而非简单粘在一起……
就在格物院与炮管材料死磕的同时,力械设计组负责的“分体式火炮”样机终于组装完成。
钢制药室与熟铁炮管通过精心设计的螺旋卡榫和一种由铜、锡、铅混合制成的软金属垫圈密封连接。
试射场上,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装填完毕!”
“点火!”
轰!
炮口喷出火焰和浓烟,炮弹呼啸着飞出,在远处山坡上砸起一片烟尘。
“成功了!没有漏气!”
力械组主事激动地喊道。快速更换预装药室的演示也顺利完成,射速确实比传统前装炮快上数倍。
然而,连续射击五次后,问题出现了。
高温和巨大的膛压使得软金属垫圈变形,密封效果下降,第六次射击时,炮管与药室连接处开始有炽热的气体和火药残渣泄露,嗤嗤作响,极为危险。
“密封还是不行……”力械组主事的兴奋瞬间被浇灭。
徐明远看着沮丧的众人,平静道:“找出问题,改进便是。至少证明了分体式结构在原理上是可行的。现在,你们的任务就是攻克这密封难题。需要什么,院里支持。”
他将情况如实写入奏报,既汇报了分体式结构的初步成功,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亟待解决的密封问题。同时,他也将鲁胜团队转向“层叠复合”材料攻关的最新进展一并呈报。
这份奏报送到梁正手中时,他正在与杨廷和商议实务学堂首批生员实习岗位的安排。
看完奏报,梁正对杨廷和道:“杨先生你看,格物院如今,已非一匠一坊。材料、力械、算学、工艺,环环相扣。成功则举院欢腾,遇挫则群策群力。此等气象,方是朕期盼的‘格物’之真意。”
杨廷和捻须颔首:“徐明远统揽得当,鲁胜等潜心钻研,确与前朝匠作局不可同日而语。只是……这耗费……”
“靡费虽巨,然其利在千秋。”
梁正打断他,“一门可靠的新炮,可抵千军万马;一套成熟的研发体系,更是无价之宝。朕相信,他们的方向是对的。”
他提笔给徐明远回了一道中旨,只有八个字:“潜心攻坚,朕候佳音。”
没有催促,没有指责,只有全然的信任与期待。
这道中旨被徐明远郑重地悬挂在格物院的正堂。
所有出入的工匠、学者都能看到那八个御笔亲书的文字。
它如同一股无声的力量,激励着每一个在失败中摸索前行的灵魂。
金工坊内,炉火更加炽烈,锻锤的轰鸣日夜不息。力械组的工作台上,堆满了各种形态的垫圈材料和密封结构草图。
算学组的灯光,也总是最后一批熄灭。
铁与火的交融,智慧与毅力的碰撞,在这座日益庞大的皇家格物院内,持续上演。
所有人都知道,陛下在等待着他们的“佳音”,而他们,绝不会让陛下等待太久。
突破,或许就在下一次炉火燃起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