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农历七月十四,吉林一带已有了秋日的凉意。夜幕垂下,老周裹紧外套,站在那道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城墙下,仰头望着斑驳的砖石。风从墙缝间穿过,发出呜呜咽咽的声响,像是无数亡魂在低语。
老周五十出头,在古董行当里摸爬滚打了半辈子,脸上刻满了风霜与算计。他听说这处城墙下有“鬼市”——只在深夜出现,交易着寻常市集上见不着的稀奇物件。行内人都悄悄传,鬼市上的东西来路不明,有些甚至是从坟里刚刨出来的,带着阴间的气息。
“七月半,鬼门开。”老周自言自语,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他本不该来——这个月生意惨淡,连房租都成了问题,家中还有生病的老伴需要买药。若非走投无路,谁会在这鬼节之夜来这种地方碰运气?
子时将近,城墙四周忽然起了一层薄雾,渐渐浓重起来。老周揉了揉眼睛,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雾气中,一盏盏灯笼次第亮起,原本空无一人的城墙下,不知何时已摆满了摊位,人影憧憧,却寂静无声。
他深吸一口气,踏进了那片迷雾。
鬼市里的光线昏黄摇曳,人影在雾气中时隐时现。老周注意到,这里的买卖双方都压低了声音交谈,几乎听不清在说什么。摊位上摆的东西确实非同一般:雕刻诡异的木偶、锈迹斑斑的铜镜、泛黄的旧书,甚至还有些形状奇特的骨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合着霉味、泥土味和檀香的味道,令人鼻子发痒。
老周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停下脚步。摊主是个瘦小的老头,穿着一身不合时宜的深色长衫,脸上皱纹纵横,眼神却异常明亮。他的摊位上只有寥寥几件物品,其中一枚淡绿色的古玉吸引了老周的目光。
那玉呈圆形,上面刻着缠绕的纹路,中心似乎有个看不分明的符号。老周伸手触摸,一股寒意顺着指尖直达心脏,他下意识地缩回了手。
“这玉不一般,”摊主开口,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木头,“它能护主,也能招祸,看缘分。”
老周心里打鼓,但一种莫名的吸引力让他无法移开视线。他想起了病榻上的老伴小芸,想起医生说要尽快手术,否则就来不及了。他们结婚三十年,虽清贫却恩爱,如今她病重,自己却连医药费都凑不齐。
“多少钱?”老周问,声音有些发颤。
摊主伸出三根枯枝般的手指:“三百,不二价。”
老周摸了摸口袋里的钱包——里面是他最后的三百块钱,本打算明天去买药的。他犹豫了,手心渗出冷汗。
“这玉有什么来历?”他试图压价。
摊主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它跟过三位主人,第一位官至宰相,第二位富甲一方,第三位……”他顿了顿,“活了九十九岁无病无灾。”
老周心跳加速。他需要这样的运气,需要这玉带来的福气。最终,对财富和健康的渴望压倒了一切。他掏出钱包,抽出三张百元钞票,换回了那枚古玉。
离开鬼市时,老周回头看了一眼,雾气已经开始消散,那些灯笼一盏接一盏地熄灭,人影渐渐模糊,仿佛从未存在过。
回到家已是凌晨,老周没敢开灯,借着窗外透进的月光端详那枚古玉。玉在月光下泛着幽幽的绿光,摸上去依然冰冷刺骨。他把它放在床头柜上,和衣而卧,很快就沉沉睡去。
第二天清晨,老周被阳光唤醒。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那枚古玉——它依然在那里,静静地散发着寒意。然后他想起什么,伸手拿过钱包打开一看,顿时浑身冰凉。
那三张百元钞票好好地躺在里面,只是颜色怪异,纸质粗糙。他抽出一看,差点叫出声——那根本不是人民币,而是三张印着“天地银行”的冥币,上面赫然写着“一亿元”,还印着阎王爷的头像。
老周的手一抖,冥币飘落在地。他抓起古玉,那冰冷的感觉仿佛顺着胳膊直钻心底。
“怎么回事?”他喃喃自语,额头冒出冷汗。
接下来的几天,怪事接连发生。老周发现那枚古玉似乎会移动——明明放在抽屉里,转眼却出现在饭桌上;晚上睡觉前放在床头,醒来却发现它在枕头底下。更诡异的是,家中常有若有若无的脚步声,尤其是在夜深人静之时。
老周开始做噩梦,梦见一个穿着古装的女人,背对着他,一遍遍地梳着长发,然后缓缓转头——每次到这时他就会惊醒,浑身冷汗。而每次噩梦醒来,他都会发现那枚古玉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冰冷刺骨。
老伴小芸的状况也莫名恶化,原本还能下床走动,现在却虚弱得连说话都困难。医生说是病情自然发展,但老周心里明白,自从那玉进家门,一切都不对劲了。
一天晚上,老周实在受不了,拿起古玉就要往墙上摔。就在举起手的瞬间,房间温度骤降,他的手臂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一种无形的力量握住了他的手腕,耳边响起细微的哭泣声。
老周吓得松开了手,古玉落在软垫上,完好无损。
“你到底要什么?”老周对着空气嘶吼,声音里满是恐惧与绝望。
那天深夜,老周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站在床边。他勉强睁开眼,看见一个模糊的白色身影,正俯身看着熟睡的小芸。他想喊,却发不出声音;想动,却像被钉在床上。
第二天,小芸虚弱地告诉老周:“昨晚我梦见一个穿白衣服的女人,她说要带我走,去一个没有痛苦的地方。”
老周听后,心如刀绞。他明白,这一切都与那枚古玉有关。
农历七月三十,老周终于下定决心。他带着古玉,再次来到那道古城墙下。天色已晚,城墙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阴森。他从一位当地老人那里打听到,这城墙在明朝时期曾是一个大家族的宅邸基础,那家族姓周,巧合的是,与老周同姓。
“周家有个女儿,叫周玉,未婚而夭,据说就葬在这城墙下。”老人眯着眼睛说,“她生前最爱一枚玉佩,是她情人送的定情信物。但那情人在赶考途中意外身亡,周玉悲痛欲绝,不久也郁郁而终。她的玉佩随她下葬,据说她魂魄不散,一直在寻找那枚失落的玉佩。”
老周听得脊背发凉,急忙从口袋中掏出那枚古玉:“是不是这个?”
老人凑近看了看,摇摇头:“这我就不清楚了,都是传说罢了。不过这类从鬼市得来的东西,最好还是物归原主。”
夜幕完全降临时,老周独自站在城墙下,手中紧握那枚古玉。雾气又开始弥漫,他知道,鬼市即将再次出现。
“周玉姑娘,”他对着城墙轻声说道,“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在找这枚玉。如果是,我还给你。我只求你放过我家小芸,她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人,我不能失去她。”
雾气越来越浓,老周感到刺骨的寒冷。忽然,一个白色的身影在雾中渐渐清晰——那是一个年轻女子,穿着古装,面容清秀却毫无血色。
“谢谢你,”女子的声音如同风吹过树叶,“这玉确实是我的。当年我把它随葬,后来墓穴被毁,玉就流失了。我一直在找它。”
老周壮着胆子问:“你为什么要缠着我和我的妻子?”
女子低下头:“我无意伤害你们。只是这玉与我魂魄相连,它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你妻子阳气弱,受我阴气影响,才会病重。”
老周伸出手,掌心托着那枚古玉:“现在还给你,请你放过我们。”
女子接过古玉,脸上露出一丝悲伤的微笑:“我当年因为执着于逝去的爱情,不肯入轮回,如今想来,不过是徒增痛苦。你放心,你妻子会好起来的。你是个重情义的人,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老周惊讶地发现,女子的身影开始变得透明。
“我要走了,”女子说,“最后告诉你一件事——明日清晨,去城南老槐树下挖,那里埋着一些东西,应该能解你燃眉之急。”
说完,女子和雾气一同消散了。老周站在原地,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枚普通的鹅卵石。
第二天,老周半信半疑地来到城南的老槐树下,果然挖出了一个小坛子,里面装着几十枚古钱币和一些银饰。他卖掉这些,刚好够支付小芸的手术费。
更让人惊喜的是,小芸的状况一天天好转,不久就康复出院。
老周再也没有去过鬼市,也不再贪图来路不明的古董。他依然做着古董小生意,但更加踏实谨慎。
老周五十出头,在古董行当里摸爬滚打了半辈子,脸上刻满了风霜与算计。他听说这处城墙下有“鬼市”——只在深夜出现,交易着寻常市集上见不着的稀奇物件。行内人都悄悄传,鬼市上的东西来路不明,有些甚至是从坟里刚刨出来的,带着阴间的气息。
“七月半,鬼门开。”老周自言自语,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他本不该来——这个月生意惨淡,连房租都成了问题,家中还有生病的老伴需要买药。若非走投无路,谁会在这鬼节之夜来这种地方碰运气?
子时将近,城墙四周忽然起了一层薄雾,渐渐浓重起来。老周揉了揉眼睛,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雾气中,一盏盏灯笼次第亮起,原本空无一人的城墙下,不知何时已摆满了摊位,人影憧憧,却寂静无声。
他深吸一口气,踏进了那片迷雾。
鬼市里的光线昏黄摇曳,人影在雾气中时隐时现。老周注意到,这里的买卖双方都压低了声音交谈,几乎听不清在说什么。摊位上摆的东西确实非同一般:雕刻诡异的木偶、锈迹斑斑的铜镜、泛黄的旧书,甚至还有些形状奇特的骨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合着霉味、泥土味和檀香的味道,令人鼻子发痒。
老周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停下脚步。摊主是个瘦小的老头,穿着一身不合时宜的深色长衫,脸上皱纹纵横,眼神却异常明亮。他的摊位上只有寥寥几件物品,其中一枚淡绿色的古玉吸引了老周的目光。
那玉呈圆形,上面刻着缠绕的纹路,中心似乎有个看不分明的符号。老周伸手触摸,一股寒意顺着指尖直达心脏,他下意识地缩回了手。
“这玉不一般,”摊主开口,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木头,“它能护主,也能招祸,看缘分。”
老周心里打鼓,但一种莫名的吸引力让他无法移开视线。他想起了病榻上的老伴小芸,想起医生说要尽快手术,否则就来不及了。他们结婚三十年,虽清贫却恩爱,如今她病重,自己却连医药费都凑不齐。
“多少钱?”老周问,声音有些发颤。
摊主伸出三根枯枝般的手指:“三百,不二价。”
老周摸了摸口袋里的钱包——里面是他最后的三百块钱,本打算明天去买药的。他犹豫了,手心渗出冷汗。
“这玉有什么来历?”他试图压价。
摊主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它跟过三位主人,第一位官至宰相,第二位富甲一方,第三位……”他顿了顿,“活了九十九岁无病无灾。”
老周心跳加速。他需要这样的运气,需要这玉带来的福气。最终,对财富和健康的渴望压倒了一切。他掏出钱包,抽出三张百元钞票,换回了那枚古玉。
离开鬼市时,老周回头看了一眼,雾气已经开始消散,那些灯笼一盏接一盏地熄灭,人影渐渐模糊,仿佛从未存在过。
回到家已是凌晨,老周没敢开灯,借着窗外透进的月光端详那枚古玉。玉在月光下泛着幽幽的绿光,摸上去依然冰冷刺骨。他把它放在床头柜上,和衣而卧,很快就沉沉睡去。
第二天清晨,老周被阳光唤醒。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那枚古玉——它依然在那里,静静地散发着寒意。然后他想起什么,伸手拿过钱包打开一看,顿时浑身冰凉。
那三张百元钞票好好地躺在里面,只是颜色怪异,纸质粗糙。他抽出一看,差点叫出声——那根本不是人民币,而是三张印着“天地银行”的冥币,上面赫然写着“一亿元”,还印着阎王爷的头像。
老周的手一抖,冥币飘落在地。他抓起古玉,那冰冷的感觉仿佛顺着胳膊直钻心底。
“怎么回事?”他喃喃自语,额头冒出冷汗。
接下来的几天,怪事接连发生。老周发现那枚古玉似乎会移动——明明放在抽屉里,转眼却出现在饭桌上;晚上睡觉前放在床头,醒来却发现它在枕头底下。更诡异的是,家中常有若有若无的脚步声,尤其是在夜深人静之时。
老周开始做噩梦,梦见一个穿着古装的女人,背对着他,一遍遍地梳着长发,然后缓缓转头——每次到这时他就会惊醒,浑身冷汗。而每次噩梦醒来,他都会发现那枚古玉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冰冷刺骨。
老伴小芸的状况也莫名恶化,原本还能下床走动,现在却虚弱得连说话都困难。医生说是病情自然发展,但老周心里明白,自从那玉进家门,一切都不对劲了。
一天晚上,老周实在受不了,拿起古玉就要往墙上摔。就在举起手的瞬间,房间温度骤降,他的手臂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一种无形的力量握住了他的手腕,耳边响起细微的哭泣声。
老周吓得松开了手,古玉落在软垫上,完好无损。
“你到底要什么?”老周对着空气嘶吼,声音里满是恐惧与绝望。
那天深夜,老周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站在床边。他勉强睁开眼,看见一个模糊的白色身影,正俯身看着熟睡的小芸。他想喊,却发不出声音;想动,却像被钉在床上。
第二天,小芸虚弱地告诉老周:“昨晚我梦见一个穿白衣服的女人,她说要带我走,去一个没有痛苦的地方。”
老周听后,心如刀绞。他明白,这一切都与那枚古玉有关。
农历七月三十,老周终于下定决心。他带着古玉,再次来到那道古城墙下。天色已晚,城墙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阴森。他从一位当地老人那里打听到,这城墙在明朝时期曾是一个大家族的宅邸基础,那家族姓周,巧合的是,与老周同姓。
“周家有个女儿,叫周玉,未婚而夭,据说就葬在这城墙下。”老人眯着眼睛说,“她生前最爱一枚玉佩,是她情人送的定情信物。但那情人在赶考途中意外身亡,周玉悲痛欲绝,不久也郁郁而终。她的玉佩随她下葬,据说她魂魄不散,一直在寻找那枚失落的玉佩。”
老周听得脊背发凉,急忙从口袋中掏出那枚古玉:“是不是这个?”
老人凑近看了看,摇摇头:“这我就不清楚了,都是传说罢了。不过这类从鬼市得来的东西,最好还是物归原主。”
夜幕完全降临时,老周独自站在城墙下,手中紧握那枚古玉。雾气又开始弥漫,他知道,鬼市即将再次出现。
“周玉姑娘,”他对着城墙轻声说道,“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在找这枚玉。如果是,我还给你。我只求你放过我家小芸,她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人,我不能失去她。”
雾气越来越浓,老周感到刺骨的寒冷。忽然,一个白色的身影在雾中渐渐清晰——那是一个年轻女子,穿着古装,面容清秀却毫无血色。
“谢谢你,”女子的声音如同风吹过树叶,“这玉确实是我的。当年我把它随葬,后来墓穴被毁,玉就流失了。我一直在找它。”
老周壮着胆子问:“你为什么要缠着我和我的妻子?”
女子低下头:“我无意伤害你们。只是这玉与我魂魄相连,它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你妻子阳气弱,受我阴气影响,才会病重。”
老周伸出手,掌心托着那枚古玉:“现在还给你,请你放过我们。”
女子接过古玉,脸上露出一丝悲伤的微笑:“我当年因为执着于逝去的爱情,不肯入轮回,如今想来,不过是徒增痛苦。你放心,你妻子会好起来的。你是个重情义的人,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老周惊讶地发现,女子的身影开始变得透明。
“我要走了,”女子说,“最后告诉你一件事——明日清晨,去城南老槐树下挖,那里埋着一些东西,应该能解你燃眉之急。”
说完,女子和雾气一同消散了。老周站在原地,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枚普通的鹅卵石。
第二天,老周半信半疑地来到城南的老槐树下,果然挖出了一个小坛子,里面装着几十枚古钱币和一些银饰。他卖掉这些,刚好够支付小芸的手术费。
更让人惊喜的是,小芸的状况一天天好转,不久就康复出院。
老周再也没有去过鬼市,也不再贪图来路不明的古董。他依然做着古董小生意,但更加踏实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