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准备出发-《抗战之从我穿越到南京开始》

  老君台前的空地上,黑压压地坐满了人,祠堂太小,容不下101师全体指战员,这场关乎部队命运的大会,只能在初冬的空地上召开,寒风掠过山峦,吹在众人一张张饱经战火的脸上。

  萧远志站在临时搭起的木台上,身形挺拔如松,但他眉宇间的沉重,却无法掩饰。他言简意赅的宣布了军委会的命令:101师,不,现在应该说是“鲁东游击总队”了,将离开大别山,前往鲁东地区开辟敌后战场。

  这个消息像一盆冷水倒进了滚油锅。

  “什么?去鲁东?”

  “千里迢迢,全是鬼子占着的地方,这怎么过去?”

  “他娘的!这是要把咱们往死路上逼啊!”

  “……”

  台下瞬间炸开了锅。困惑、愤怒、不甘的情绪在人群中汹涌。他们刚刚经历恶战,损失惨重,好不容易在大别山找到个落脚点舔舐伤口,转眼又被一脚踹到了鲁东去打游击。

  “王八蛋!”一个粗犷的声音猛的炸响,只见一个满脸络腮胡的营长猛的站起来,脸红脖子粗地吼道,“老子们辛辛苦苦打仗,死了那么多兄弟!到头来要我们自生自灭?老子不服!师座!我们去武汉!去问问军委会,问问委员长,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们!还有没有天理!”

  这话喊出了许多人的心声,立刻引来一片附和。

  “对!去武汉!”

  “讨个说法!”

  “不能这么糊里糊涂地去送死!”

  群情激愤,场面几乎要失控。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台上的萧远志身上,等待着他的反应。

  萧远志没有拍桌子,也没有高声呵斥。他甚至没有多余的动作,只是目光沉静的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因激动的面孔,然后,用并不高昂的声音说了两个字:

  “坐下。”

  刚刚还炸炸乎乎、恨不得立刻提枪冲向武汉的那个家伙,像被戳破的皮球,气势瞬间萎顿,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的坐回了原地,其他站起来嚷嚷的人,也陆续讪讪坐下,整个场地又安静下来,只剩下风穿过山谷的呜咽声。

  这就是萧远志在101师的威望,他无需多言,平静的话语自有千钧之力。

  看着重新安静下来的队伍,萧远志深吸了一口气,他的声音提高了些许,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兄弟们,你们问我为什么?我也想问为什么,可我现在告诉你们,也是告诉我自己:我们拿起枪,穿上这身军装,打鬼子,不是为了他委员长一个人,也不是为了军委会那帮老爷!”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熟悉面孔,声音愈发沉重的继续说道:

  “是为了你那年迈的爹娘,不被小鬼子的刺刀吓得发抖!是为了你家里的兄弟姐妹能有一条活路!是为了咱们的子孙后代能堂堂正正的说自己是中国人,不用对着小鬼子的膏药旗弯腰鞠躬当顺民!”

  他的话语像重锤,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武汉,我们是不会去的。去了,就是内讧,就是让鬼子看笑话!鲁东,我们一定要去!不是因为命令,而是因为那里有成千上万的同胞正在鬼子的铁蹄下煎熬!那里同样是中国的土地,需要有人去战斗!”

  “他们觉得我们是弃子,是孤魂野鬼,要让我们自生自灭?那我们就偏要活出个人样来!活成一柄尖刀,狠狠地扎进鬼子的心脏!让所有人都看看,我们101师,哪怕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死在抗日的战场上,而不是死在自己人的倾轧里!”

  萧远志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悲壮而决绝。台下寂静无声,许多士兵的眼眶红了,紧紧攥住了手中的枪。那股被抛弃的怨气,渐渐被一种更宏大、更悲怆的情感所取代——为了脚下这片土地,为了身后四万万的同胞。

  会议结束后,萧远志立刻将团以上军官召集到了指挥部里。

  萧远志直接省去了不必要的开场白,手指点在他们当前位置。

  “思想统一了,现在说怎么走。”他目光扫过围在桌边的众人,“从大别山到鲁东,千里迢迢,鬼子不会敲锣打鼓欢送我们。

  “眼下,鬼子主力都被吸引在武汉外围,皖北、苏北地区,看似敌占区,实则兵力空虚,只有些守备部队,这是我们的机会!”

  我们出大别山后一路向东,经六安、合肥,然后快速北上蒙城,穿过淮南,最后在蚌埠以西寻找合适地点,渡过淮河!只要过了淮河,就进入了鲁南地界,离我们的目的地就不远了!”

  参谋长顾维汉推了推眼镜,盯着地图补充道:“师座所言极是。这条路线,避开了日军重兵布防的平汉线和津浦线主要干线,专挑其防御相对薄弱的结合部穿插,关键在于一个‘快’字。

  王大山摩挲着络腮胡,说道:“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这千里奔袭,伤员咋办?这么多弟兄,目标太大了,想完全瞒过小鬼子的耳目,难!”

  萧远志点点头:“大山说到点子上了。各部队轻装简从,非必要物资一律舍弃。伤员……”他顿了顿说道,“重伤员,只能就地安置在老乡家里,留下药品和银元,我们能带走的,尽量带走。”

  他的手指关节敲了敲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至于隐蔽,化整为零!全师分为前后左右四个纵队,梯次前进,保持距离,用电台联络。白天尽量隐蔽休整,夜间强行军。遇小股敌人,迅速歼灭,打扫战场后立刻脱离;遇大股敌人,灵活规避,绝不恋战!”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每一位军官:“诸位,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行军,这是一次战略转移,更是一次在鬼子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生死考验!我把弟兄们带出大别山,就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把他们中的大多数,带到鲁东去!有没有信心?”

  “有!”在座众人却异口同声的回答,他们眼神中透出决绝之色。

  “好!“各自回去准备,按照计划开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