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间,当独立团鼾声四起,三团、五团、八团士兵因楚云飞严令不敢合眼,困得东倒西歪之际,新三团团长王风正率部悄然行动。
为防暴露行踪,两个营趁着夜幕从河源县城出发,踏上了整整一夜的急行军之路。
在王风带领下,部队马不停蹄赶了数个时辰,天光微亮时,从河源到北同路三十多公里的路程已被踩在脚下。
一营已潜入北同路岔口两侧的矮树林中设伏,二营由邓庞指挥,朝着丰原县城方向推进,最终隐蔽在距城外数百米的一处缓坡地带。
这一路可苦坏了政委徐子林。
起初他还满心期待这场战斗,谁知连续急行军几乎将他拖垮。
幸亏过去一个月坚持训练,才勉强撑了下来。
正如王风常讲:“一个指挥员要是体能跟不上士兵,怎么带兵?战场上跑不动,只会拖后腿,那还打什么仗。”
终于抵达北同路岔口,徐子林喘着气提议:“团长,兵法上说伏击要选视野好又能藏身的地方,你看这路口两边的高地,是不是挺合适?”
王风没接话,转头对史文才下令:“老史,部队进矮木丛埋伏。天还没亮,抓紧时间挖几道浅沟。所有人进入位置后不许抬头,不管听见啥动静都原地不动,等我开枪,再一起动手。”
“明白!”
史文才眼神扫过徐子林,随即转身执行指令。
潜伏行动展开后,徐子林始终守在王风身旁。
他心里仍因先前伏击地点的决定而憋着一股火。
他认为王风根本不通战术——把队伍埋伏在路口两边的矮树丛中,一旦敌人放火烧林,岂不全被困住?
再说那两侧的高地,地势优越,视野无阻,明明是绝佳位置,却被弃之不用,实在令人费解。
可王风的态度不容置疑,直接拍板定案,根本不给徐子林开口的机会。
徐子林也清楚自己的处境。
在整个新三团里,若没有王风点头,哪怕只是调动一名普通战士,他也难以办到。
纵有千般不满,也只能压在心底,一声不吭。
时间慢慢流淌,天边渐渐泛起微光。
李云龙猛然睁眼,毫无倦意,抬头便看见楚云飞正黑着脸盯着自己,双眼布满血丝。
楚云飞内心几乎崩溃。
整整一夜,耳边全是李云龙此起彼伏的呼噜声,时而低沉,时而炸响,像打鼓一样折磨神经。
若非意志坚定,他真想掏枪一了百了。
“楚兄,这么盯着我干嘛?我脸上又没开花。倒是你,一夜没合眼吧?眼圈都快掉到嘴边了。晋绥军的兄弟真是铁打的汉子,熬了一宿还站得笔直,不愧是你带出来的人,个个都是硬骨头。”
楚云飞嘴角抽动,“云龙兄,昨夜睡得可香?”
“香得很!天气暖和,往地上一摊,比盖棉被还舒坦。对了,你这军纪严明,我昨儿可是领教了。有没有哪个弟兄打瞌睡挨了罚?”
楚云飞望向远处山路,“云龙兄,天亮了。你说鬼子什么时候能到?”
李云龙咧嘴一笑:“管他哪天来。我独立团的弟兄等着米下锅呢。小鬼子早晚要走这条路——这是他们唯一的补给线。不来就等,一天不来等一天,十天不来等十天。你要是有事要办,留块地给我就行。放心,缴获的东西,绝不会少了你的那份。”
楚云飞冷笑一声,转头对孙铭说:“传令,全体戒备,日军马上就到。”
“是!”
两人并肩趴在山坡上,目光紧盯前方路口,静静等待敌人的运输队出现。
他们没能等到预定的时机。
情报准确无误,日军确实派出两支运输中队押送物资,刚离开丰原县城,便有侦察兵在千米开外展开探路。
邓庞伏在坡地树林里,纹丝不动。
这支运输队并不归他动手,他只是透过望远镜静静注视着敌人远去的背影。
车队很快接近北同路交叉口。
这是一支半机械化编队,三辆卡车打头,后方跟着骡马牵引的板车,武装士兵紧随其后,戒备森严,显然是为应对突发情况做足准备。
徐子林与王风藏身之处极为隐蔽,视野开阔。
眼见日军步步靠近,向来无所畏惧的徐子林,竟感到心跳加快。
近了……更近了……再近一些……突然,日军朝远处高地猛烈开火,掷弹筒接连发射,炮弹如雨点般砸向山头,仿佛要将整片区域夷为平地。
徐子林瞬间明白——这是在排查障碍,试探高地上是否有埋伏!冷汗悄然浸透后背,心中却暗自庆幸:幸亏王团长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在他看来,路口两侧的矮树丛极易暴露目标,堪称险地。
可偏偏日军视而不见,匆匆通过。
正应了那句老话:“最危险的地方,反而最安全。”
谁能想到,敌军竟敢直接潜伏于北同路路口?
更没人会料到,王风不仅选择此地设伏,还大胆地把队伍藏进路边低矮的灌木之中。
扫查完毕后,日军车队继续前进。
三辆封闭式车篷的卡车行驶在前。
王风早已仔细观察过车辙与轮胎压痕,他侧过头,在周大牛耳边低语:“大牛,等战斗一打响,让柱子的火力组立刻炸掉这三辆车,一个鬼子都不能放走。另外,通知老黑,马上给邓庞传信,攻城行动开始。”
“明白!”
大牛点头,随即匍匐着退下传达命令。
三分钟后,一辆卡车碾过预先埋设的地雷区,轰然巨响撕裂寂静,双方人马瞬间惊动。
王风猛然站起,百步之外,一枪击倒一名日军中尉,同时厉声怒吼:“杀——”
所有隐藏火力瞬间爆发,密集子弹倾泻而出。
徐子林注意到,平日冷静沉稳的王团长,此刻宛如换了一副模样,眼中寒光闪烁,透出凛冽杀意。
王承柱率领火力组迅速出击,王根生甩出手榴弹,弹体撞碎卡车驾驶室玻璃,滚入车内。
一声巨响,车窗四分五裂,驾驶员满脸是血,头歪向一侧,从窗口垂落出来。
为防暴露行踪,两个营趁着夜幕从河源县城出发,踏上了整整一夜的急行军之路。
在王风带领下,部队马不停蹄赶了数个时辰,天光微亮时,从河源到北同路三十多公里的路程已被踩在脚下。
一营已潜入北同路岔口两侧的矮树林中设伏,二营由邓庞指挥,朝着丰原县城方向推进,最终隐蔽在距城外数百米的一处缓坡地带。
这一路可苦坏了政委徐子林。
起初他还满心期待这场战斗,谁知连续急行军几乎将他拖垮。
幸亏过去一个月坚持训练,才勉强撑了下来。
正如王风常讲:“一个指挥员要是体能跟不上士兵,怎么带兵?战场上跑不动,只会拖后腿,那还打什么仗。”
终于抵达北同路岔口,徐子林喘着气提议:“团长,兵法上说伏击要选视野好又能藏身的地方,你看这路口两边的高地,是不是挺合适?”
王风没接话,转头对史文才下令:“老史,部队进矮木丛埋伏。天还没亮,抓紧时间挖几道浅沟。所有人进入位置后不许抬头,不管听见啥动静都原地不动,等我开枪,再一起动手。”
“明白!”
史文才眼神扫过徐子林,随即转身执行指令。
潜伏行动展开后,徐子林始终守在王风身旁。
他心里仍因先前伏击地点的决定而憋着一股火。
他认为王风根本不通战术——把队伍埋伏在路口两边的矮树丛中,一旦敌人放火烧林,岂不全被困住?
再说那两侧的高地,地势优越,视野无阻,明明是绝佳位置,却被弃之不用,实在令人费解。
可王风的态度不容置疑,直接拍板定案,根本不给徐子林开口的机会。
徐子林也清楚自己的处境。
在整个新三团里,若没有王风点头,哪怕只是调动一名普通战士,他也难以办到。
纵有千般不满,也只能压在心底,一声不吭。
时间慢慢流淌,天边渐渐泛起微光。
李云龙猛然睁眼,毫无倦意,抬头便看见楚云飞正黑着脸盯着自己,双眼布满血丝。
楚云飞内心几乎崩溃。
整整一夜,耳边全是李云龙此起彼伏的呼噜声,时而低沉,时而炸响,像打鼓一样折磨神经。
若非意志坚定,他真想掏枪一了百了。
“楚兄,这么盯着我干嘛?我脸上又没开花。倒是你,一夜没合眼吧?眼圈都快掉到嘴边了。晋绥军的兄弟真是铁打的汉子,熬了一宿还站得笔直,不愧是你带出来的人,个个都是硬骨头。”
楚云飞嘴角抽动,“云龙兄,昨夜睡得可香?”
“香得很!天气暖和,往地上一摊,比盖棉被还舒坦。对了,你这军纪严明,我昨儿可是领教了。有没有哪个弟兄打瞌睡挨了罚?”
楚云飞望向远处山路,“云龙兄,天亮了。你说鬼子什么时候能到?”
李云龙咧嘴一笑:“管他哪天来。我独立团的弟兄等着米下锅呢。小鬼子早晚要走这条路——这是他们唯一的补给线。不来就等,一天不来等一天,十天不来等十天。你要是有事要办,留块地给我就行。放心,缴获的东西,绝不会少了你的那份。”
楚云飞冷笑一声,转头对孙铭说:“传令,全体戒备,日军马上就到。”
“是!”
两人并肩趴在山坡上,目光紧盯前方路口,静静等待敌人的运输队出现。
他们没能等到预定的时机。
情报准确无误,日军确实派出两支运输中队押送物资,刚离开丰原县城,便有侦察兵在千米开外展开探路。
邓庞伏在坡地树林里,纹丝不动。
这支运输队并不归他动手,他只是透过望远镜静静注视着敌人远去的背影。
车队很快接近北同路交叉口。
这是一支半机械化编队,三辆卡车打头,后方跟着骡马牵引的板车,武装士兵紧随其后,戒备森严,显然是为应对突发情况做足准备。
徐子林与王风藏身之处极为隐蔽,视野开阔。
眼见日军步步靠近,向来无所畏惧的徐子林,竟感到心跳加快。
近了……更近了……再近一些……突然,日军朝远处高地猛烈开火,掷弹筒接连发射,炮弹如雨点般砸向山头,仿佛要将整片区域夷为平地。
徐子林瞬间明白——这是在排查障碍,试探高地上是否有埋伏!冷汗悄然浸透后背,心中却暗自庆幸:幸亏王团长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在他看来,路口两侧的矮树丛极易暴露目标,堪称险地。
可偏偏日军视而不见,匆匆通过。
正应了那句老话:“最危险的地方,反而最安全。”
谁能想到,敌军竟敢直接潜伏于北同路路口?
更没人会料到,王风不仅选择此地设伏,还大胆地把队伍藏进路边低矮的灌木之中。
扫查完毕后,日军车队继续前进。
三辆封闭式车篷的卡车行驶在前。
王风早已仔细观察过车辙与轮胎压痕,他侧过头,在周大牛耳边低语:“大牛,等战斗一打响,让柱子的火力组立刻炸掉这三辆车,一个鬼子都不能放走。另外,通知老黑,马上给邓庞传信,攻城行动开始。”
“明白!”
大牛点头,随即匍匐着退下传达命令。
三分钟后,一辆卡车碾过预先埋设的地雷区,轰然巨响撕裂寂静,双方人马瞬间惊动。
王风猛然站起,百步之外,一枪击倒一名日军中尉,同时厉声怒吼:“杀——”
所有隐藏火力瞬间爆发,密集子弹倾泻而出。
徐子林注意到,平日冷静沉稳的王团长,此刻宛如换了一副模样,眼中寒光闪烁,透出凛冽杀意。
王承柱率领火力组迅速出击,王根生甩出手榴弹,弹体撞碎卡车驾驶室玻璃,滚入车内。
一声巨响,车窗四分五裂,驾驶员满脸是血,头歪向一侧,从窗口垂落出来。